书城历史东吴的脊梁
32566100000003

第3章 明主在哪里?

虽然说,大汉已经到了垂暮之年,可是“百足之虫死而不僵”,汉朝近四百年的基业,天下百姓早已习惯了做大汉的子民,这朝代是绝不会一朝一夕就能灭亡的,否则历史上的乱世也不会持续90余年那么久了。

周瑜沉默着,明知道如今的汉朝已经很难维持下去了,作为这个时代大汉的子民,总觉得心有不甘,莫名地生出一丝惆怅感。

看着沉思的周瑜,蒋干摇了摇头,说道:“公瑾,我们是读书人没错,可是现在的汉室已经残破不堪,很难再有中兴的机会。就连你父亲都已经对大汉失望了,我们做晚辈的,恐怕更做不了什么。”

是这样吗?很显然,几年前父亲周尚辞了洛阳令一职,大概就是因为他看清了当今的局面。可是,周瑜觉得,自己却不能像父亲那样颓然。

就算是不为大汉,可是心中那长久以来令自己无限憧憬的将军梦,却始终萦绕在心头,让周瑜的心潮时不时的激荡不已。

“子翼兄,幸好今天你来了。就算你不来,我也会去找你的。”周瑜平复了一下心情,说道,“当今乱世,读书人想要入朝为官的机会已经很渺茫了。但我们也不能眼看着这大好河山被弄得乌烟瘴气。就算不为天下考虑,就为我们自己、为我们的家人,我们也该有些实际的作为了。”

“你说的没错。”蒋干点点头,“俗话说‘识时务者为俊杰’,匡扶汉室已经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了。如今,我们就多打探天下形势,投奔明主,或许做一个新朝代的开国功臣也不是不可能。”说这话的时候,蒋干的眼中自然的流露出一道精光。

明主!听到蒋干口中的这两个字,周瑜的心头充满了热切,对于孙策的期待更加强烈了。

乱世出英雄,这天下永远不缺少英雄豪杰。

只是如今的周瑜,在憧憬那位历史上的江东小霸王的同时,还是存在着一些顾虑的。

毕竟历史只是别人书写的,而自己从来没有见过孙策本人。虽然只是梦里,周瑜也不希望以后这梦里的人生留下太多遗憾。

以后见到孙策,还是要考察一番的!

“难道说,子翼兄的心中已经有了明主?”周瑜一遍思索着,一边问道。

“还没有。”蒋干摇摇头道,“只不过,我觉得袁绍还是不错的。不但有着四世三公的家世背景,听说他前些日子,更是诛灭了阉党,只要他振臂一呼,他的身后必定是豪杰云集。只是自从董卓进京之后,他去了河北,想要投奔他,路途却太远了些……”

“袁绍算什么东西!”周瑜的语气中带着强烈的不屑,“四世三公又能怎样?从他之前的所作所为,就可以看出来,此人也太过刚愎自用了。”

“噢?”蒋干的脸上带着询问。

“袁绍不分是非,做事一刀切,诛杀阉党之时,把没胡须的统统杀掉,太过鲁莽;我还听说,他在离开洛阳之时,甚至和董卓拔刀相向,真是蠢货!”周瑜的语气中,显然对袁绍很是反感。

“敢于对董卓当朝拔刀,这不正是袁绍勇烈的表现吗?他怎么蠢了?”蒋干对于周瑜所说的很是不解。

“哼!你也不想想,他是在什么地方拔刀的。那可是董卓的地盘!就算他袁绍勇猛又能怎样?他还能强过董卓手下那成千上万的兵将吗?更何况,据说当时有天下第一勇猛之称的吕布就在董卓身边。也大概是当时董卓有所顾虑吧,才没有对袁绍下手。”

“说的也是!你这么一说,我也觉得那袁绍不靠谱了。那就算了吧,我也不对袁绍报幻想了。”蒋干点了点头,似乎突然想到了什么,又说道:“那你觉得曹操怎么样?”

周瑜不置可否的看着蒋干,并没有说话。

历史上的曹操确实是那个时代名副其实的英雄人物。

虽然如今的曹操并没有太高的声望,但汝南相师许邵对他“治世之能臣,乱世之英雄”的评价早已传遍了天下。

或许此时的曹操正在洛阳筹谋刺杀董卓的事情吧。周瑜知道,曹操刺杀董卓是不会成功的。

但是,随后曹操逃出了洛阳,就要号召义兵讨伐董卓了。

而现在的蒋干竟然认为曹操是明主,显然他已经意识到曹操的不凡了。

历史上,正是由于蒋干对曹操的推崇,使得他和周瑜这两位好朋友最终分道扬镳了。历史上周瑜追随了孙策,而蒋干却投奔了曹操。

“曹操确实是个人物。此人在以前担任洛阳北部尉的时候,不畏强权,设立了五色棒惩罚奸佞,甚至棒杀了大宦官蹇硕的叔叔,的确是很有胆色!”周瑜对曹操还是很佩服的,顿了顿又说道,“后来黄巾之乱,曹操做为骑都尉,随皇甫嵩大破颍川黄巾军,有勇有谋,种种事迹,无不显示着此人的英雄气概!”

蒋干听到周瑜对曹操的评价,顿时两眼放光:“公瑾,原来你也看好曹操啊!不如咱们投奔他去吧!”

周瑜摇了摇头,道:“子翼兄,先不要着急。虽然曹操确实有成为明主的潜质,可是如今的他,只怕也是自身难保。在董卓的高压之下,他想要有所作为恐怕不容易啊!”

说出这话的时候,周瑜自己都觉得有些不好意思,这分明是在误导着蒋干对于曹操的判断啊!

历史上这一对好朋友站在了敌对的阵营,可如今,周瑜却无论如何也想要把蒋干拉在自己一方。

历史上对蒋干的评价确实有失偏颇。而周瑜跟蒋干交识的这几年来,他对蒋干有了较为深刻的了解。

历史和三国故事中,评价蒋干是一个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小丑,一度成为世人眼中的笑柄。

可周瑜知道,蒋干实际上是很有才华和见解的,不仅仪表堂堂,更是对天下局势有着深刻的认识。

平时蒋干以苏秦、张仪自比,就算没有苏秦、张仪那般巧舌生花的本事,其能言善辩的本领也不是一般人能比得上的。

“公瑾,那你的想法呢?你有没有合适的人选?”蒋干并没有反驳周瑜,问道。

周瑜的心中自然有明主的人选,但是在目前,孙策还没有真正登上这个历史舞台。孙策的出道,只怕要到两年以后他的父亲孙坚死了之后了。

但是在今日和蒋干交谈的这种局面下,周瑜却不能把心目中的人选告诉面前的这位好友。

别说蒋干必定不以为然,就在周瑜自己的心中,又何尝不是疑虑重重呢?

思索了一会儿,周瑜摇了摇头,道:“子翼兄,现在的天下局势还不明朗。不如就像你刚才说的那样,我们多打探打探天下的局势,多结交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等到局势明朗了,我们就会有选择了。”

蒋干深以为然的点了点头:“这就对了嘛!你刚才还大义凛然的口口声声要有所作为的,还以为你要揭竿而起呢!”

说到这里,蒋干突然抬头紧紧的盯着周瑜:“莫不是公瑾你真要揭竿而起?”

“子翼兄说什么呢!我哪儿有那本事!”周瑜赶快打断了蒋干。

“若是公瑾真要那么做,那我蒋干就跟你干了。你有这么深厚的家世背景,只要你挑头,一定有很多人追随。你们周家的底蕴虽然没有袁绍他们四世三公那么深厚,但在这江南一地,绝对是无人能比的……”蒋干的目光熠熠的盯着周瑜,神情中呈现出一抹火热之色。

周瑜赶紧摆了摆手:“子翼兄不要再埋汰我了。你知道我的志向是什么。”

“哎!你说你有这么好的条件,就是胆子太小了!”蒋干也不再撺掇周瑜,神色中的火热慢慢退去,别人看不透周瑜,可他对周瑜的想法还是知道的。

“如今北方已经乱了,只有咱们江南一带还算相对安宁。有很多北方的名士都跑到南方避难来了,我们决不能放过向这些名士讨教的机会。”周瑜说道。

“可是以前咱们又不是没拜访过那些所谓的名士。我看也不怎么样嘛,一个个都是腐儒!”很显然,蒋干对那些北方来的名士很看不上眼。

“子翼兄,你听说过张昭张子布吗?听说他现在就在历阳。”周瑜平静的说道。

“张昭?我明白了,”蒋干一把抓住周瑜的肩膀,“我明白你为什么要去丹阳了!”

蒋干自然知道张昭的大名。张昭可是徐州一带名气最大的名士,据说他博览群书,很有才能,只不过脾气很不好。

前不久还听人说徐州刺史陶谦想请他做官的,结果张昭把陶谦大骂了一顿,若怒了陶谦,被陶谦抓起来了。现在,那张昭竟然在历阳。

而历阳跟丹阳郡比邻。无怪乎周瑜要去丹阳,原来是要去拜访张昭啊!

“公瑾,什么时候走,我跟你一起去!”蒋干的语气中带着一丝激动。

很显然,蒋干对张昭是还是很崇拜的。

“后天一早出发。”周瑜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