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文物背后的中国历史
3247100000052

第52章 图文并茂的《聊斋图说》

布置精雅的书房内,一个青面獠牙的厉鬼正在一张人皮上描画着美女;一个书生捅破窗户,惊恐地向内偷看。这幅精美的图画就是我国著名的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中《画皮》的场景之一。

《聊斋志异》是清代著名小说家蒲松龄创作的一部文言小说集。“聊斋”是他的书斋名,“志”是记述的意思,“异”指奇异的故事,即在聊斋中记述世间的奇闻异事。蒲松龄,字留仙,一字剑臣,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蒲松龄是山东淄川人,主要生活在清朝康熙年间。他一生贫困潦倒,19岁时中秀才,为了求取功名,便开始了三年复三年的科举考试,但始终未能得中,直到古稀之年才援例获得了个岁贡生的名号,没过几年便辞世了。蒲松龄靠在本县的乡绅人家做私塾先生,教书糊口,尽管他屡试不中,却有着非凡的文才,善工诗词曲赋,文学造诣极高,中年开始注意收集乡间市井的风俗轶闻,撰写神鬼妖狐的故事。他怀着对社会黑暗的不满,对官场腐败的抨击,对科考舞弊的痛恶,抱着孤愤嫉俗的信念,呕心沥血、奋笔不辍,创作了惊世之作《聊斋志异》。

《聊斋志异》全书共有短篇小说491篇,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成功地塑造了众多的艺术典型,人物形象鲜明生动,故事情节曲折离奇,结构布局严谨巧妙,文笔简练,描写细腻,堪称中国古典短篇小说之巅峰。多数作品通过谈狐说鬼的手法,不仅展示了官场黑暗、科举失意、人心险恶、知音难求的现实社会,对当时社会的腐败、黑暗进行了有力批判,而且还借妖狐花仙讴歌真挚的爱情,颂扬人性的真善美。传世300年来,作品影响深远,经久不衰,在汗牛充栋的志怪书中卓然特立,独领风骚。

《聊斋志异》一经刊刻,即风行天下,并迅速衍生出各种文化产品。本是一部文言小说,为了扩大读者群体,出现了很多通俗的版本,比较有名的就是《聊斋图咏》和《聊斋图说》,它们都是将原作改编成连环画形式,每篇从原文故事中选取有代表性的情节、场面绘制一幅图画,并配上诗文,以凝练含蓄的语言点明故事的主旨和意味。这种图文并茂的形式别开生面,增强了阅读效果,备受读者欢迎。而《聊斋图说》与《聊斋图咏》相比较,更胜一筹,其画工更为精致高超,诗文概括也更贴近原著意趣,由于它是为清宫所作,所以艺术水准和制作水平都是最高级别的。《聊斋图说》图册采用木板装帧,绢本设色,画面笔法细腻,色彩华丽。图册现存46册(有两册遗失),表现了《聊斋志异》中418则故事,描绘画面725幅,画风体现了晚晴仕女画的艺术风格。据专家考证,这套画册很可能为清代商人徐润组织画家绘制,并作为慈禧太后六十寿辰的贺礼进献宫中。1900年,《聊斋图说》被八国联军中的俄国军队劫掠归国,后存于苏联科学院远东分院图书馆,苏联政府于1958年4月将其归还给我国,现存于中国国家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