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文物背后的中国历史
3247100000010

第10章 铜鼎上的“周诰”

研究金石文字的业内,有一句习语:“长铭铜器一件,可抵《尚书》一篇。”由此足见青铜器铭文对于研究古史有何等重要的意义,尤其是百字以上的长篇铭文,史料价值更是弥足珍贵。迄今为止发现的拥有铭文字数最多的青铜器就是举世闻名的毛公鼎。毛公鼎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通高53.8厘米,口径47.9厘米,重34.7公斤。口沿下饰一周重环纹,腹部饰一周弦纹。立耳高大,腹底呈半球形,兽蹄形足。整体造型端正素雅,敦厚庄重,鼎身纹饰简练,一改商周时期青铜器繁缛瑰丽的风格。最令人叹服的是,腹内铸有铭文32行、499字,铭文篇幅堪称青铜器之最。

西周晚期,政局动荡,厉王无道,引发了“国人暴动”,厉王被逐。宣王继位后,吸取先君丧权失国的教训,整顿朝政,革除弊疾,励精图治,使得走向衰败的王朝重新恢复了生机,颇有一番中兴的气象——这就是毛公鼎铭文内容的历史背景。铭文开篇以周天子的口吻追述先祖文王、武王开国时期的清平景象,接着谈到当今国家的政治形势并不安宁,为此宣王对宿臣毛公委以重任,命他执掌朝纲,兼管内廷,并且着重强调未经毛公同意的王命,毛公可以告知臣属不予执行。宣王准许毛公决断专权,独揽政柄,勉励他要忠心辅佐天子,一定要恪尽职守,切勿以权谋私、中饱私囊,并赏赐毛公香酒、车马、仪仗、华服等贵宝礼器。毛公为感激天子之恩,铸此宝鼎。铭文层次清晰、文辞优美,整篇铭文相当于一份完整的“册命”,堪比《尚书》中的一篇《周诰》,是研究西周晚期政治史的重要史料。

就是这样一件国之鸿宝,自它现世以来便饱经沧桑和坎坷。道光末年陕西岐山县董家村农民董生春在耕地翻土时,无意中掘得一件青铜鼎,这就是在地下沉睡了两千多年的惊世之宝——毛公鼎。董春生掘出宝鼎不久,就被附近的古董商盯上。古董商以白银300两的价格购下,但在将古鼎运出村时,遭到同村村民董治官阻挠。原来董治官见此宝沽价不菲,便想从中分得一杯羹,他的理由是宝物出自两家地界,所得收入也应一家一半。面对董治官的敲诈,古董商恼羞成怒,贿赂了岐山县县令,将董治官抓获问罪。罪名甚为有趣:其一为私藏国宝;其二为“治官”之名有犯上作乱之嫌,草民焉能“治”官。这样毛公鼎在知县的护送下转给了古董商。咸丰二年(1852年),毛公鼎被陕西古董商苏亿年运到北京,被翰林院编修、著名的金石学家、大收藏家陈介祺用三年俸银1000两白银重金购得。

毛公鼎在陈介祺手中秘藏了30年,从不示人,讳莫如深。他首先对毛公鼎进行释文考证,并制作拓片高价出售。陈介祺病故后,陈家后代也一直隐藏了此鼎20年。20世纪初,两江总督端方闻知陈家藏有毛公鼎,竟出两万两白银将宝鼎买走。端方死后,端方的女儿嫁给了袁世凯的五子,端府秉承端方的遗愿欲将毛公鼎作为陪嫁,不料迷信的袁世凯认为此鼎不祥,竟不愿收此鸿宝。端氏后裔遂将毛公鼎抵押在天津的华俄道胜银行,后来端家家道中落,无力赎回毛公鼎。20世纪20年代,著名银行家谈荔孙协助端家将宝鼎赎出,转押于北平大陆银行。1927年,端方生前的“把兄弟”美国人福开森,在诱骗端方之子将府中所藏的一整套西周青铜柉禁出卖给他之后,又将目光投向了毛公鼎。他勾结外国商人,扬言欲出钱赎出毛公鼎。此事被时任北洋政府交通总长的叶恭绰获悉,决意要与洋人角逐,防止国宝流失海外。叶恭绰联合了暨南学堂堂长郑洪年、光绪进士冯恕,三人合股将毛公鼎买进,粉碎了外国商人的不轨图谋。叶恭绰等三人的爱国壮举为保护中华文化遗产做出了重要贡献。

毛公鼎崎岖的命运并未终结,几年后叶恭绰从郑、冯二人手中买回了股权,毛公鼎归叶氏独有。20世纪30年代,叶恭绰迁居上海,毛公鼎也随之运至上海叶家保存。1937年8月,日本进攻上海,叶恭绰决定去香港避难,临行前秘密将毛公鼎妥善藏好。不料1940年叶家后院起火,叶恭绰的一个姨太太为侵占财产,提起诉讼。为赢得官司,她居然向日本人透露毛公鼎的所在,引得日寇来叶宅三番五次地搜查,并将前来法院应诉的叶恭绰之侄叶公超逮捕,严刑拷打,逼索国宝。叶公超誓死不屈,守口如瓶,嘱与家人送来伪造的毛公鼎蒙混过关。1941年,叶公超秘密地将毛公鼎运至香港。不久香港沦陷,叶家又返回上海,叶恭绰仍坚持与日寇进行坚决的斗争,不幸身染重病,家中生活窘迫,无奈将毛公鼎抵押给银行。后来上海巨贾陈咏仁愿出资将毛公鼎赎出,并承诺抗战胜利后将毛公鼎捐献给国家。

抗战结束后,毛公鼎的下落一度不明,后辗转到了军统头子戴笠的手中。1946年3月,戴笠死后,其部下将毛公鼎交给了“上海敌伪物资管理委员会”,一时间社会上不少官员都想借机谋取宝鼎。时任教育部社教司处长的徐伯璞出于保护民族文物的热忱,两次呈文行政院,上下奔走,终于从“伪资管委会”手中接走了毛公鼎,将之运至南京,移交给中央博物院。至此,毛公鼎结束了长达100余年流传民间的收藏经历,终归国家所有。1948年,毛公鼎跟随一批批国宝重器漂洋过海,被运至台湾。1965年,毛公鼎被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成为镇馆之宝之首,至今陈列于展厅之内,供世人观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