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原定计划中,冈城是在登陆的第一天即6月6日就应该攻占的。登陆的开始很顺利,到上午9时海岸防御即已完全克服。但蒙哥马利的记载却掩饰了向冈城的推进是直到下午才开始的事实。其原因有两个:一部分是由于滩头拥塞不堪,交通因此瘫痪;另一部分则是由于现场指挥官的过分谨慎——而在那个时候,几乎没有任何东西可以阻止他们。冈城为侵入地区的关键,最后当他们向其进攻时,德军的一个装甲师——那也是整个诺曼底侵入地区中唯一的装甲师——已经赶到现场并阻止他们的进攻,次日德军的第二个装甲师也赶到。结果几经苦战,又过了1个多月的时间,才终于攻克该城。7月18日,英军占领冈城,美军攻克圣洛。
蒙哥马利的原始意图是希望在英军右翼方面,用一支装甲部队立即向内陆挺进,达到距离海岸20英里的维莱博卡日,切断从冈城经西方和西南方的道路。但这一点在他的故事中却不曾被提到。事实上,这种行动是很慢的,尽管海岸防线被突破之后,在冈城以西几乎是完全没有抵抗力量的存在。战俘事后透露出来,直到第三天为止,这段10英里长的战线只由一个单独的德军机动小部队来负责掩护——即一个搜索营。于是才有第三个装甲师赶到现场,并被配置在那里。虽然在6月13日英军勉强地冲入维莱博卡日,但它们又被逐出。接着德军第四个装甲师的加入更增加了阻力。两个月后,维莱博卡日才被攻占。
正在这时,德国的将领反对派在进行密谋,准备刺杀希特勒,他们同常驻瑞士的美国战略情报局代表艾伦·杜勒斯有密切联系。这个密谋集团准备发动政变,刺杀希特勒,然后组织新政府,向英美体面投降。据这个集团的核心人物、隆美尔元帅的参谋长、幸免于死的斯派达尔将军叙述说,他们的计划是:“立即与西方盟国停战,德军从西线撤回本国。逮捕希特勒,由德国法庭进行审判,在东方继续战争。缩短战线,守住多瑙河、喀尔巴阡山、维斯杜拉河、默默尔河。”
1944年7月20日,在东普鲁士的希特勒的大本营里,密谋集团的前台人物冯·施道芬堡上校行刺希特勒未遂,炸弹炸死了几个法西斯军官,但希特勒本人只受了一点轻伤。阴谋败露,参与其事的德军将校大都遭到镇压,因而他们想同英美单独停战的打算也完全落空了。
7月25日,盟军占领阿弗朗什。8月16日,加拿大和波兰军队占领法莱斯。19日,盟军完成钳形攻势,在法莱斯袋形地区围歼德军8个步兵师和2个装甲师,俘敌5万人,毙敌1万人。8月24日,自由法兰西的部队进攻巴黎,于当晚9时22分开进市政府前面的广场。第二天,德军司令官冯·肖利茨签署了投降书。1944年8月25日,戴高乐回到了自己祖国的首都,并掌握了政权。下午,戴高乐将军来到市政厅,发表了著名的解放巴黎演说:“巴黎!巴黎愤怒了!巴黎沦陷了!巴黎牺牲了!但巴黎解放了!”至此,被德国占领达4年之久的巴黎获得了解放,标志着诺曼底战役画上了完满的句号。
德军投降,战争结束
在西欧战场上,盟军拼命进攻,法国得到了解放。接下来的计划就是进攻德国本土,使得这次世界大战也接近尾声。
盟军自诺曼底登陆后已经取得了巨大的胜利。盟军正配合苏军以压倒优势的兵力,从四面八方向德国本土进攻,希特勒失败是在所难免的。到8月中旬,苏军已打到东普鲁士边境。接下来,德国众叛亲离。8月26日保加利亚退出战争。9月间,芬兰也退出战争,并向拒绝撤离的德军开火。战争已日益迫近德国本土。希特勒大肆吹嘘过的齐格菲防线已无人防守。西线德军已损失近50万人,隆美尔元帅的参谋长斯派达尔将军说:“地面部队已经不再存在,更不要说空军了。”新任德军西线总司令伦斯德战后在受审时说:“就我个人来说,战争在9月底就结束了。”但是希特勒还要垂死挣扎,纳粹当局强令15~18岁以及50~60岁的男子都要应征入伍,在9~10月间又征集了50万人投入战场。同时德国人还发射了大量V—1和V—2远程火箭轰炸伦敦以及英国东南部,不过这一新式武器用于战争似乎显得太晚了,除了起到一定骚扰作用外,它对于盟军的攻势可说是毫无影响。德军加强了西线的抵抗,使盟军前进的步伐受阻。蒙哥马利设计的空投计划也因伤亡惨重而被迫放弃。1945年初,德国法西斯的败亡已经成了定局,但是越接近胜利,美、英、苏三大国的矛盾也暴露无遗。
1944年夏,苏联红军开进中欧和东欧,这就使丘吉尔感到迫切需要同苏联人在那些地区达成一项政治协议。然而,在如何处理波兰、匈牙利、罗马尼亚、保加利亚等国的问题上,伦敦与莫斯科之间的意见分歧,仍未取得进展。在这种背景下,10月8日,丘吉尔一行访问了莫斯科,与斯大林就波兰和巴尔干各国的问题进行会谈。丘吉尔不希望看到战后这些国家由左翼力量执政,他与斯大林在许多问题上也未能达成谅解。11月10日,丘吉尔到法国对已被罗斯福承认的戴高乐政府进行正式访问,受到了极盛情的接待。12日,丘吉尔被授予巴黎荣誉公民称号。
1945年2月4~11日,“三巨头”在苏联克里米亚半岛的雅尔塔举行会谈,这就是著名的雅尔塔会议。会议支持中美英苏四国1944年8~10月达成的关于成立联合国和安全理事会的建议。第四次当选总统的罗斯福面带病容,受到了极好的照顾。会议确定战后波兰东西边境均向西移,法国也参加对德国的占领。苏联在会上宣布对德作战结束后,早日参加对日战争。这次会议还签署了《雅尔塔协定》。会议讨论了战后对德国的占领问题,在丘吉尔的坚持下,给法国也划了一块占领区。同时对联合国组织的建立、常任理事国及否决权问题,以及苏联的两个加盟共和国的席位问题都进行了讨论并取得了一致意见。会议还就波兰疆界达成了协议,但对波兰政府的组成未形成一致的明确意见。会议开得较成功,气氛非常友好。斯大林在宴会上向丘吉尔祝酒,称他是“百年才出现一个的人物”。
丘吉尔在战争回忆录中写了他在1945年3月的政策和策略:“第一,苏联已经成为自由世界的致命威胁;第二,必须立即建立一条新的阵线来阻止苏联向前推进;第三,欧洲的这条新阵线应该尽可能地深入东方;第四,柏林是英美军队首要的和真正的目标;第五,解放捷克斯洛伐克和美军进入布拉格有重要意义;第六,维也纳和整个奥地利必须受西方大国的管制;第七,必须遏制铁托元帅的侵略性的要求。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就是在民主国家的军队离开以前东西方国家之间必须就欧洲的一切主要问题达成一项解决办法。”这位英国首相不顾雅尔塔协议,企图让艾森豪威尔将军指挥盟国军队向柏林紧急进军,要先于红军抢先占领德国首都。
丘吉尔1945年4月5日在致罗斯福的信中写道:“我们同苏联军队会合的地点至关重要,要尽可能向东深入,如果情况允许,我们应进入柏林。”根据当时的军事态势,艾森豪威尔不可能实现这个意图。4月12日,罗斯福突发脑溢血逝世,使丘吉尔大为震惊和悲痛。他很想去华盛顿参加罗斯福的葬礼并会见新总统杜鲁门,但最终未能成行而让艾登去了。
3月初朱可夫已经扩大其在奥得河上的桥头阵地,但却仍未能达到突破的目的。红军在侧面上仍继续前进,并于4月中旬进入维也纳。此时德军在西面的防线已经崩溃,西方联军正从莱茵河上向东前进,一路长驱直入,丝毫未遭到抵抗。4月11日它们到达易北河之线,距离柏林还有60英里,即停止不进。4月16日,朱可夫才发动攻势,并与科涅夫取得联络,后者已经强渡尼斯河。
这一次红军冲出了它们的桥头阵地,在一星期之内突进到柏林的近郊——希特勒亲自留在那里准备作最后一战。到4月25日,这个城市遂陷于完全孤立,朱可夫和科涅夫已经完成合围之势,而后者的部队于27日又在易北河上与美军完成会师。但在柏林城内仍在继续作困兽之斗的激烈巷战,直到希特勒自杀,德国无条件投降,战争本身已经结束时,才完全停止。
以官方记录为根据,欧洲的战争是在1945年5月8日正式结束,但这不过是一个最后的形式上的承认而已,实际上在此以前的一个星期内,战争即已分批结束。5月2日,在意大利南战场中的一切战斗都已停止,实际上降书早在3天前即已签署。5月4日,西北欧德军的代表于设在吕内堡的蒙哥马利总部中也签订了一个类似的降书。5月7日,又在兰斯的艾森豪威尔总部中,再签订一个包括全部德国军队在内的降书——在这里曾举行一个较大的仪式,有美、英、法、苏4国的代表参加。
这些形式上的投降行动都是在希特勒死后加速进行的。4月30日,在希特勒与其忠贞的情妇爱娃·布劳恩举行最后的婚礼之后,即一同在柏林总理府的废墟中自杀——此时红军已经近在咫尺——他们的遗体也依照其遗命在花园中匆匆焚毁。
5月8日,丘吉尔正式向英国人民宣告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结束。他跟在议长后面,由反对党代领袖格林伍德陪同,参加了下院在圣玛格丽特教堂举行的感恩节礼拜。然后他又应邀和参谋长们一起与英王合影,并和王室成员们一起在白金汉宫的阳台上接受无数英国民众的欢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