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东方皇冠
32448700000029

第29章 崇祯十七年岁末

张捷的事没有引起多大波澜。如果要说有影响的话,那便是朱由崧开始“怠政”了。这也让坊间坐实了朱由崧“不似人君”的印象,不过朱由崧已经不在乎了。

从朱由崧被马士英迎来做皇帝,已经有大半年了。可是除了自以为是的处理朝政,自己究竟干了啥?想到这里,朱由崧彻底放弃了。朝廷大事,谁愿干谁干,反正自己是不干了。没了自己,他们不是照样处理了政事吗!要自己这个傀儡干啥?

这也是朱由崧自暴自弃罢了,虽说是个傀儡一样的,但毕竟还是皇帝。并且朝廷上也没用一家独大,只是本该属于皇帝的权柄被马士英联合宦官篡夺了而已。如果朱由崧不计后果的孤注一掷,肯定是能弄下马士英的,但换来的不过是东林党一家独大而已。而朱由崧得位毕竟不正,靠的是军头保驾护航,而不是朝廷以大义推举。最少东林党人是按自己想法行事的。

朱由崧“怠政”也算是一种抗议吧!可是第二天大臣们见朱由崧不上朝,立马推举了马士英、王铎与姜曰广进宫面圣,便带来了张捷“老父惨死”“心神恍惚”的经过缘由,称张捷所言实在是偏激之语。朝廷官员问题是有的,但都是少数的“害群之马”,大多数还是好的。并且坦言:若是陛下不信我等,可以召张捷之子对质,我等所言必不虚!

得了,话都说这份上了。朱由崧经过一晚上也冷静下来了,自己除了靠这些个大臣,还能靠谁?正如韩赞周说的,没了马士英,还有谁会拥护自己这个皇帝?

虽然依然不信马士英等人的说辞,但还是借坡下驴的把事情揭过去了。至于张捷老父惨死,全都归咎于刘泽清这个军头了。若不是刘泽清纵兵“淫掠”,乱兵杀人没个章法,张捷老父怎么会惨死?张捷老父不死,张捷又怎么会在朝堂之上说出那么“离谱”的话来?

所以,一切都是刘泽清的错!

马士英见最后责任都推给刘泽清了,自然对东林党更没有好感。谁不知道江北四镇都是他马某人的派系,这若真的拔除了刘泽清,不是砍他马某人的手吗!

可是偏偏马士英还不能反驳,这也是商量好的事。不拿刘泽清来“熄火”,怎么能把张捷这事平息下去。特别是皇帝已经对他们失去了“信任”。虽然东林党从来都没指望过朱由崧信任他们,但马士英失去了皇帝的信任。显而易见,此时他们只不过因为相同的目的而暂时联手罢了。等张捷这事过去了,已经可以预见,马士英将处于劣势了。尽管马士英是首辅!

刘泽清的命运就这么定下来了。可以想象,当年刘泽清杀死给事中韩如愈的案子将会被翻出来,再加上这些年来“残害百姓”也将做为刘泽清的罪证。

看起来历史貌似要在这儿“拐个弯儿”,感觉像是蝴蝶效应似的。一般来说,像刘泽清这种兵匪虽说会抢劫老百姓,还会**掳掠,但是都比较“清醒”!对于一下官员大臣之家,或者手眼通天的人物,尽量能不得罪就不得罪。实在要抢,一般都尽量不搞出人命。抢些钱财粮秣,东西到手就走人。而这种事情只要不到自己头上,一般是不会有人管的,甚至会成为大臣太监们向刘泽清这种军头“索贿”的借口。

朱由崧见众人把这事做的如此天衣无缝,自己确实无能为力,心中冷笑,嘴上却一副不情不愿的语气道:“既然事情是这样,那就按章程办吧!”

众人见朱由崧不似之前那样“不合作”,心中的忐忑立马放下了大半。可是君臣之间嫌隙已生,怕是马士英与东林党还要继续一起对付一阵,不能让朱由崧有别的想法。这一刻,朝堂上的大臣们空前的“团结”了起来。

团结归团结,该做的还是要做的。马士英建议立即拟旨着江北督师史可法抓捕刘泽清,以正国法,王铎等人也附议。

朱由崧也没什么意见,刘泽清这个军头确实太跋扈,也不听话。并且残民有术,御敌无功。于情于理,都是要清理的,否则朝廷养着这几万兵马岂不是白养的!

随即便让贴身太监田成拟旨,着史可法抓捕刘泽清,肃清军中“害群之马”,以儆效尤!

朝中做出决定,却全然不顾现实之态。史可法在江北的做法,简直就是和稀泥,让军头们越来越跋扈,哪里能掌控局势。若是他把刘泽清一砍,保管刘泽清部将就要带人造反了。

计议已定,至于怎么处理的事就是史可法的事了。他们这些人只负责把命令传达下去而已,至于能不能成,谁在乎呢?

……

朱迪钟此时正在皇宫之内毫无目的地的乱窜,借着自己公主的名头,看看能不能在哪里找到个狗洞什么的,也好到时候钻出去。至于衣服盘缠什么的早已经准备好了。现在唯一欠缺的就是怎么出宫与能不能有年纪大一点的人可以跟自己一起走。最好是男人,否则刚出羊圈,又得进狼窝了,还不如待在这里等被满清鞑子抓走呢!

至于从宫门光明正大的走出去,哪个侍卫敢放未成年的公主出宫啊?嫌命长?

不过这么多日子来也不是全然没有收获。

“芙蓉啊!走,咱们去看看大牛。”朱迪钟对着自己后面新的跟班道。

“好啊好啊!我要吃大牛哥哥买的糖葫芦。”小吃货酥橙立马赞同道。

芙蓉是个宫女,今年十四岁。长的还算清秀,但只是个役使宫女而已。在朱迪钟发现她“偷偷摸摸”的跟西安门的一个二十出头的侍卫“眉来眼去”之后,便把她要来了自己身边。

芙蓉还不知道哪来的事,就被派到春和宫昭仁殿当差。在朱迪钟跟她说起私通侍卫的时候,简直是骇了个半死!

要知道宫女与侍卫私通,可不是什么见得人的事。芙蓉还不是后宫宫女,若是后宫宫女,发现私通立马就是杖毙,相关人等也要问责。这一切都是为了皇家血脉延续,防止有人给皇帝带绿帽子。

当然,皇帝的起居注也有类似效果。有专门的太监记录皇帝临幸了谁,什么时候临幸的。若是生了皇子公主,那就要在起居注上对对日子,看是不是皇帝的种!

搭上这么严重的事,芙蓉立马跪下求饶,生怕朱迪钟把这事张扬出去。否则她跟大牛都没活路了。

朱迪钟趁机拿着鸡毛当令箭,一番连哄带吓之下,芙蓉什么都话都掏出来了。

芙蓉全名吴芙蓉,是南京本地人士,与大牛家是邻居,两人从小就没了娘。两家父亲在时,因为孩子娘都不在了,所以惺惺相惜。最后弄了个娃娃亲。所以两人本来将来是要做夫妻的。谁知道天来横祸,两家父亲三年前去中原时,迟迟不见归来。多半是遭了祸事。之后芙蓉便归二娘抚养。

今年朱由崧在南京登基,宫内宫人实在不足,便招了一些宫女太监。芙蓉二娘嫌她光吃饭不干活,再加上大牛那个破落户的父亲也没给他留下什么,便把她卖给了皇宫做宫女。

大牛全名郑大牛,人生的人高马大,很有一把子力气,父亲在时喜欢舞枪弄棒的。没了父亲之后,一时连饭都吃不饱,为了讨生活便入了这南京的京营。本来老实巴交的郑大牛还想着今年把她二娘规定的彩礼钱攒齐就可以把芙蓉娶过门呢,谁知道芙蓉被她二娘卖进了皇宫。

在京营里混了三年,郑大牛可是什么名堂都没混出来,否则芙蓉她二娘也不会把芙蓉卖进皇宫里。郑大牛为人老实巴交惯了,没被踢出京营实在是因为他长的确实人高马大,可以给南京京营做撑撑门面的样子货,好应付上面的检查。

在朱由崧住进来这皇宫之后,便要求京营调一些“精锐”来守卫。可是不打仗你怎么知道是精锐呢?最后只能拣体型壮硕的人选了。然后郑大牛连同其他样子货便被派来守门了。

芙蓉发现守门的竟然是郑大牛之后,已经是她进宫的第四个约了。本来以为以后再也见不到大牛哥了,竟然能在皇宫里见面,当时芙蓉的内心不知道多欢喜了。这一来二去的,便被朱迪钟抓了包。

然后事情就简单多了,朱迪钟开始了她的谋划,打算从这个叫大牛的人身上入手,好帮助自己逃出去。操作的好的话甚至可以多一个打手,何乐而不为呢?于是便有了之前的那一幕。

芙蓉虽然觉得公主很好,竟然没有告发自己。但也觉的自己私会大牛有风险,但在朱迪钟的一再要求下,也没什么办法,只能带着两个拖油瓶去见她心爱的大牛了。

传说中与侍卫打成一片的场面那是骗人的。就算朱迪钟是公主也不行!要是连守卫皇宫的人都那么失职,皇帝还能有安全感?所以每群侍卫都不敢做出太过分的行为,比如说当面收取公主的贿赂。

这是从大牛那里得来的情报。朱迪钟表示喜欢跟老实人打交道。这种人没那么多花花肠子,对于这种人不把自己交给满清邀功的把握也更大些。

在大牛与芙蓉私会之后,朱迪钟照旧给了大牛一些宫里的吃食,让他拿回去和跟他一起的侍卫分享。眼见天色快黑,而宫门将要落锁换班,吃饱喝足的大牛便离开了。

就现在而言,朱迪钟只能好酒好菜的招待大牛。让大牛带些好酒菜去跟宫门侍卫打好关系,而不能直接给金钱去拉关系。就这让大牛带吃食去拉关系都是借着看他们辛苦,才有东西赏下的理由。若是直接给钱,别忘了,中国人可是信奉着——无事献殷勤,非奸即盗啊!

在天彻底黑透之后。

“噼啪噼啪——”

爆竹声开始响遍全城,皇宫中的烟花也缓缓升起。火光映在朱迪钟的脸上,说不出的复杂。

崇祯十七年的最后一天,朱迪钟还得去皇宫中的宴会去溜达一下。向崇祯的最后一天告别,也为自己的未来祈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