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东方皇冠
32448700000021

第21章 党争为重

话音刚落,朱由崧的脸色立马变的不好看了。而这个口出狂言的小官却是不惧,仍然对朱迪钟继续道:“若是殿下知道众位皇子下落,还请告知,我等也好派人去迎,总不能让先帝子嗣凋零。”

朱由崧听到之后这番话后,脸色才稍稍缓和下来。

人家关心关心先帝子嗣,这也没什么不对。朱由崧虽然心里恨的牙痒痒,但却不能发作,别提多郁闷了。

你说一个好好的迎接先帝公主的事儿,你扯什么先帝的皇子?

“陛下,事关先帝子嗣,岂能儿戏,若是先帝血脉断绝,我等臣子岂能安心?”朱由崧这边脸色才刚刚有点缓和。立马又跳出了一帮人附和道:“是啊,陛下,若是先帝血脉断绝,我等岂能安心为人臣!”

朱由崧的脸色立马又黑了。

马士英等人一见这场面,立刻就反应了过来,这是东林党这些个鸟人对福王继位还耿耿于怀啊!

若是现在崇祯的太子出现在南京城,按照大明王朝继承的习惯,以福王区区登基才堪堪十来天的‘资历’,还是得乖乖的把皇位让出来。

朱由崧虽然没什么大才,但也不是个蠢人,哪能让都到了肚子里的鸭子飞走!

马士英知道这都是东林党一手导演的,可朱由崧不知道啊!他只认为是这些小臣自己的想法。

朱由崧自然是不希望朱慈烺这时候出现在南京城里的,他可不想把屁股都还没坐热的皇位让出去呢!

不过这种自私自利,有损皇帝英明神武形象的事怎么能让自己干呢,总不能直接说自己巴不得朱慈烺死了算了吧?

马士英、阮大铖等人与朱由崧是一条绳上的蚂蚱,否则马士英也不会由区区一个凤阳总督一跃成为内阁东阁大学士。

马士英道:“先皇子嗣自然吉人自有天相,但如今北方贼乱,政令不达,如何找寻先帝子嗣?若是贸然派人入境,引起清人误会,以为我大明要与清人开战,你等担当得起这个责任吗?”

马士英一番话有理有据,义正辞严,说的东林党一众小官哑口无言,这事多半也就这么揭过了。

王铎身为东林党元老,虽然他自认为不结党。又身为内阁次辅,虽然不齿马士英这种为了权力不顾先帝子嗣血脉打我行为,但毕竟皇帝还在这儿,他也不好说什么。儒家提倡天地君亲师,总不能让皇帝难做。

但是让他王铎去附和他马士英,那也是想都别想的!

阮大铖此时也附和了马士英起来,道:“太子吉人自有天相,定会逢凶化吉,得享天福的。”

阮大铖本是东林党人,但是在魏忠贤权势通天的时候禁不住权位的诱惑投靠了魏忠贤。魏忠贤倒台之后,被革职返乡,永不叙用。若不是运气来了,对朱由崧登基有大功,就他那被崇祯下令永不叙用的阉党身份,哪能再次立足于这朝堂之上。为了让朱由崧胜过有贤王之称的潞王朱常淓,阮大铖可是出力不少。

在马士英、阮大铖的威压,东林党大佬们一言不发的情况下,这场由东林党挑起来争辩总算是落下了帷幕。

王铎、姜曰广等人并不气馁,这只是试探而已。等他们东林党真的找到了太子朱慈烺,那才是真正的恶战!

既然争辩已毕,自然话题又落到了朱迪钟的头上。

朱由崧倒是对自己这个便宜侄女挺上心的,估计是为了落个善待先帝孤女的好名声。而东林党人对朱迪钟倒是兴趣缺缺,毕竟只是个公主而已,对他们东林党没什么用处。

朱由崧的脸色也随着话题已经不再牵扯他的皇位而缓和了下来,继续开口道:“朕打算将昭仁养在皇宫,众卿家以为如何?”

朱由崧这么一开口对群臣来说倒是没什么,毕竟一个公主而已,无关大局。但他这话一出口,简直是吓坏了我们的朱迪钟。朱迪钟记得,历史上的朱由崧貌似、好像喜欢幼女来着?后来还发展到靠锦衣卫满城的捉拿大姑娘、小媳妇的地步,满足他的私欲来着!

还有个极其不好听的,让南京百姓帮他捉蛤蟆配春.药来着!这条比较荒唐,应该是满清篡改的。

不过朱迪钟可不管是不是篡改,她可不想落到一个变态手上,特别是这个变态还没人敢制止他!谁叫他是皇帝呢?

而且朱由崧今年都三十八岁了,连个一儿半女都没有,没什么特殊‘癖好’,打死朱迪钟,朱迪钟都不信!

朱迪钟再也管不了隐藏穿越者身份,低调啥的了,立刻开口喊道:“我不想待在皇宫!”

朱迪钟人小力微,嗓门也没那么豪迈,若是不鼓起劲来把这话喊出来,估计这些个接头交耳大大臣还真听不到她说的话。

“嗯~”

众位之前还在商议的大臣立刻跟死了机一样,瞬间安静了下来,齐刷刷的转过视线盯着朱迪钟,仿佛要看穿她一样。

众位大臣一见这架势,立刻也不讨论了。既然事主儿都不愿意,他们瞎操心个啥!

朱由崧见下面是这么个情况,立刻急了。自己好不容易有机会大大的在天下人面前树立一个‘高大光辉’‘英明神武’的形象,哪能就这么简简单单,当事人说不愿意就不愿意的搅黄了!

可是皇帝的面子又促使他不能随意自己的决定,强迫别人做他自己不喜欢的事。特别是对象还是先帝的女儿,若是自己强迫她留在宫中,怕是捞不到啥好名声!

朱由崧不由得把目光投向自己身边的太监韩赞周,大概是想看看这个老太监会不会有什么办法。

韩赞周感觉到朱由崧的目光,顿时觉得压力山大,但作为宦官,皇帝有求,自然不能忽视。至于什么宦官不得干政,对对大明朝来说,自英宗以来就是个笑话!

韩赞周理了理思路,义正辞严的道:“先帝孤女,长于深宫之中,年不过六岁,岂能贸然改变其所长之环境,依在下看,还是继续待在宫里为好,也好让陛下为先帝宽解公主殿下的失父之痛。”

韩赞周这一番话说的是别扭无比,但也给出了几点理由,一个是朱迪钟在皇宫呆惯了,虽然此皇宫不是彼皇宫,但也没有谁会那么不开眼的拿这个说事。另一个理由便是说朱由崧可以替崇祯尽养育子女的职责,顺带给予公主‘父爱’,虽然现在并没有‘父爱’这个意思,但也差不多。

不过韩赞周也不愧是内书堂出来的,说话滴水不漏,立马给朱迪钟套了个‘孤女’的名头,意思讲就是崇祯的三个皇子多半是已经交代了,众位也就别操心了,老老实实做大官不好吗?非要搞风搞雨的,烦不烦啊!

对于韩赞周来说,他已经做到了太监能做的极致,司礼监掌印太监。至于魏忠贤,他是不敢想的,失败者虽然足够荣耀,但哪有活着掌权快活?

若是东林党与他井水不犯河水,岂不快哉?

想法是好的,但人家不领情啊!

韩赞周话刚说完,立马就跳出了一帮子东林拥趸,叫嚣道:“尔一宦官,有何资格在朝堂放言?”

“彼一阉人,安敢朝堂放肆?”

“阉人,不怕祖宗家法乎?”

……

直叫韩赞周气的一佛出世,二佛升天。老子说的话有错吗?皇帝想把公主留在宫里,让老子说两句公道话,又没有得罪你们东林党,咬老子干啥?

可惜在韩赞周伙同马士英拥立福王那一刻,他们便已经是敌人了。

若是韩赞周知道个中缘由,怕是要哭着喊冤了,‘老子当日去拿热脸贴你们东林的冷屁股,你们这群孙子不接纳爷爷就算了,还骂爷爷一个阉人安敢论立新君之事’。爷爷会去跟马士英搅一块?

再说了,论血缘亲疏远近,本就应该福王当立啊!

不管韩赞周怎么气炸,腹中腹诽,这都与现实无关。韩赞周受了这鸟气,马士英等一条绳上的蚂蚱自然也不能在旁边看笑话,也该狠狠整整这帮子东林党人,好叫他们知道,俺们也不是好欺负的!

马士英道:“陛下愿为先帝尽父母之情,尔等从中阻拦,是何道理?莫不是见不得先帝之女的好,从中破坏不成?”

阮大铖也道:“先帝之女南来,想必路上必是一路辛苦,幸得忠仆护主,才能一路平安。公主殿下髫年之龄,不知世事,童言当不得真,不如问问护送公主南下的忠仆如何?”

“是啊是啊!”

“公主稚龄,还是问过忠仆为好!”

……

姜曰广、王铎等人见事情也都差不多了,也占不了什么便宜,便打算出来打个圆场,卖皇帝一个人情。便一齐开口道:“殿下稚子之龄,怕是分不清人世险恶,世事好坏,理应如此!”

东林等人见大佬们都息事宁人了,便立即不再多言,一个个仿佛之前还据理力争的人不是他们似的。

见朝廷总算是慢慢的安静了下来,朱由崧之前的兴致也没了,仿佛对这件事已经没了多大兴趣,也就不管结果如何了,直接对正询问着他意见的韩赞周摆了摆手,算是默认了。韩赞周立刻高着嗓子喊道:“宣忠仆觐见!”

敢情李全连个名字都没了,好歹也是‘忠仆’啊,咋就这么路人化了呢?

不多时,便见李全进入了大殿。

李全今时不同往日,好好打扮过一番的李全显得精明能干,保管叫人一见便可以留下个好印象。

李全进入殿中,见众人都看向自己,不自觉的心中飘飘然。心中暗道:‘没想到我李全也有时来运转的一天’。

早在殿外便已经得了交代的李全自然知道自己该怎么说话,等韩赞周再把问题问了一遍之后,便立即答道:“奴才自皇宫带着公主殿下……,……臣最后总算是幸不辱命,带着殿下安然来到了南京!”

却是李全把所发生的事大大的添油加醋了一番,当然不忘把自己狠狠的包装了一下,声泪俱下。最后自称也从奴才变成了臣,甚至连把朱迪钟带着南逃都成了奉‘崇祯之命’,故事情节曲折跌宕却不离奇,突出展现了他李全临危不惧,忠心护主的英勇形象。

这一番话下来,韩赞周立刻装出一副感动地样子,眼泪汪汪。

其他大臣也好不到哪去,莫不是眼角含泪,哀其不幸!

最为难得的便是武将了,即不能跟韩赞周一样泪如泉涌,又不能跟文臣一样哀其不幸。可是又要表现出对先帝离去的悲痛,忠仆护主的赞赏,还要让皇帝陛下看到自己‘英武不屈,随时能为国家保卫疆土’的英武形象,不知道有多痛苦。

话说,人生如戏,全靠演技。这些个朝堂老油子,也不知道有几个的表情是真的。

朱迪钟听的一愣一愣的,但李全营救她的细节,她也不清楚,此时听李全说出来,听时也不禁为李全捏了一把汗,没想到李全为了救自己竟然费了这么大力气,还不惜‘以身犯险’,实在是让人感激不尽!

不过朱迪钟虽然对李全感激不尽,但还是凑到李全边上道:“大伴,我不想待在皇宫里。”

李全闻言,温言安慰道:“殿下,天下最好的去处莫不过皇宫大内,他人莫不是想尽方法进入皇宫,哪有自己往外推的道理。”

朱迪钟听出李全是为自己好,可是自己不想待在这皇宫啊,万一朱由崧这孙子真的‘兽性大发’,自己不就得交代在这了?朱迪钟正想着以什么理由说服李全,却听朱由崧道:“李总管莫要悲痛,逝者已矣,可惜了众位内宫好汉!”

却是朱由崧为陈庆之等那些太监感到惋惜。要是当年洛阳有如此太监,说不定自己的父王也就不会被李自成炖了!

“哎~”

朱由崧不为人知的叹了口气。

李全自然又是一番谢恩的话。待众人情绪平息下来,总算到了问及朱迪钟去处的问题。

李全回应道:“这自然是殿下的福分!”

所以朱迪钟的去处也就定了下来,朱迪钟很快便被宫女带了下去,好安排她的住处。朱迪钟虽然不愿,但也没办法。一个六岁公主的想法,谁在乎呢?

怕是在李全等人的眼里,先帝之女能继续住在皇宫,这可是不多得的美事,也只有孩童不知轻重才会往外推吧!

待朱迪钟走了之后,朝堂上很快又热闹了起来。而热闹的原因很明显,李全知道的很多,所以便围绕着李全来得知这些日子北边所发生的事。自然也少不了东林与韩马等人的争执!

但这些都与朱迪钟无关,她已经深处皇宫,像只斗败了的公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