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历史忒不靠谱儿Ⅱ:大风起兮云飞扬
3243300000003

第3章 暴秦终结者(3)

究竟这馊主意由谁出?《史记》中没有此人的名字,刘邦自己也说“一浅陋小人”。说不准,这脑残级的馊主意,就是他自己拍脑壳的时候,一个闪念即蹦出来的好主意。只不过,张良同志懂事,先为领导搬一台阶,刘司令员即顺杆爬矣。

难怪,刘邦如此看重张良,这位同志特别给力。除了能帮助刘司令运筹帷幄之外,还会为领导同志搬来梯子。

张良是刘邦的重要谋士,成天就跟着刘邦,如此扼守关隘的重大军事行动,谁出的主意,他竟然充耳不闻毫不知情?还有,能够接近刘邦并可以轻松为刘司令员分析天下形势的小人,又能够小人到什么地方去?

余以为,如此伟大英明的主意,唯有一个人可以想得出来,这个人,就是刘邦自己。

从古至今,我们中国人就有一个习惯,领导都是英明睿智而且高瞻远瞩的,事情的圆满成功,肯定就是领导同志英明决策的结果;可一旦出了纰漏,不好意思,馊主意永远都是小人出的。而且还不是一般的小人,是浅陋小人。

所以,刘司令说该主意出自一“浅陋”小人,两千多年过去了,至今无人怀疑。

忽悠的能量

此时此刻,刘邦犹如热锅上的蚂蚁。

明日一早,项羽40万大军即会铺天盖地掩杀过来,项羽的大军可不是像他刘邦军队,干干热闹即会了事。严格说,当时的天下,项羽的大军就是坚不可摧奋勇杀敌的代名词,那是要往死里砍滴——直至消灭敌方才会息手。如此境地,刘邦能不急吗?张良却不急,居然继续提问:你老人家认真想想,你的军队是项王军队的对手吗?

我的天啊,如果可以与之对手,我们伟大的刘司令员会急得吐血吗?

唉,别说对手,就是能够抵挡一击,也就谢天谢地也。那函谷关迎刃而开,不就是真实的写照吗?刘邦沉默良久,老老实实回答:不是。

刘邦的心中比谁都清楚,与之一击的后果只有一个:被消灭。

他还是“乖”,到这地步,不老实还能咋地?不老实恐怕连出谋划策都得不到矣。

张良笑了,原来这样。

刘邦可还没有明白,继续追问:为之奈何?

张良的计策,归纳起来,就两字:忽悠。

有读者就笑了,就是“骗”嘛。

不对,忽悠不是骗。骗,根本就是满嘴假话。如同我们今天的某些朋友,见一美丽姑娘,即爱得死去活来,发誓不看任何姑娘一眼,可真当另一姑娘来时,他爱起来,依然地覆天翻……这是骗,骗人情感。忽悠,是真作假时假亦真,真真假假分不清,弄到最后就把假的当了真。

还是犹如某些朋友,看中一姑娘,然后告诉人家,我有人民币500万。事实却是刚买了一张彩票,有五百万分之一的500万。天知道,一夜之后,这张彩票不过废纸一张?但谁又说得准,一旦开奖,它就不是真真正正的500万?

这就是忽悠。

是否500万?开奖之后再说。

也许,在开奖之前,他就与那姑娘,把生米煮成熟饭矣。

刘司令恍然大悟:这个我会,三岁的时候就练习,一直练到四十多岁从未停息,轻车熟路,骗酒赊账嫖妓欠钱,经久不衰一试即灵。

心有灵犀,一点就通。

见领导同志开了窍,张良就说:我把项伯请来。

慢。刘邦问了,你咋就与项伯有交情?

啊,原来他还没有脑残嘛。已经火烧眉毛,他还有心情顾及他人交情?警惕性高。

张良从容:我曾救过他的命。

刘邦再问:你们……谁年长?

项伯。

刘邦高兴:我知道了。我要用对待兄长的礼仪侍奉他。

呵呵,我中华历史上一场最为著名的危机公关,拉开序幕。

这危机公关的精髓,两个字:忽悠。

忽悠的主唱者,当然是我中华主流民族汉民族的缔造者,刘司令员。

被忽悠者,则是我中华民族的第一义气的朋友,项伯同志。

在我中华大地的社会中,无论古代现代,就有那么一些同志,具有一种特殊的能力,这能力,无需渊博的知识,也用不着艰苦卓越长久的磨砺。估计刘司令员就属于拥有如此能力的同志。这一能力,概括起来,三个字:见面熟。

一见面,就亲如兄弟。

刘邦似乎天生就有如此能耐,从小到大,一直就与好吃懒做为伍,从早到晚,一直就与游手好闲为伴,既无钱财更无地位,全靠涎了脸蛋甜了嘴儿“好酒及色(《史记》语)”,可谓“久经沙场”,而且四十多年日日训练。当义气干云的项伯进得帐来,即刻被这位同志忽悠到魂飞天外,连自己姓甚名谁都得让人提醒才可以想起来。

史记记载: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

我的天哪,毕竟危在旦夕,竟然举酒祝寿,就可以约为儿女亲家?

短短数语,即套进关系……刘司令员的公关能耐,可谓一斑。

今时今世,企业林立,大大小小的公司一抓一大把,几乎家家公司都在高举公关大旗……如同刘司令员一样,这样的公关,其实关乎生存。但是,要像刘邦一样如鱼得水,瞬间即转危为安,恐怕就有天壤之别。

弱弱地告诉同志们:要想公关到位,特别是危机公关一步到位,我们伟大汉民族的缔造者,无疑是大家研究与学习的好榜样。

当儿女亲家都定下了,刘司令才与我们可爱的项伯同志说到正事。那个时候,几杯黄汤下肚,多少还带有几分醉意,在亲切和友好的氛围下,刘司令“曰”矣:我进军关中之后,即刻登记管民户口,查封各类仓库,任何细小的财物秋毫不犯,就是为了等待我们伟大的项将军来接收啊。之所以派军队守关,就是为了防备盗贼出入和流窜,也防备不可预测的陡然变故啊。我夜也盼日也盼,就是盼着我们伟大领袖项同志的到来啊,我对项同志忠心耿耿,恨不能把我的一颗红心当场挖出来献给他,哪里会谋反嘛?

说到动情处,刘邦情不自禁拉了项伯的手:请我的哥,回去一定转告我衷心拥戴的伟大的项总司令,海枯石烂,我也不会忘恩负义。

《史记》记载:项伯许诺。

并即刻嘱咐:明日一早立即来洪门谢项王。我即刻回去为你说情。

晕哟,这位同志,不动脑筋。

义薄云天,却是榆木脑袋。

于是,项伯连夜赶回己方军营,立马找到项羽,报告了刘邦诚意,并游说:如果不是刘司令先攻破关中,我们怎么敢如此大摇大摆入关呢?如今人家有功,我们却反要****,这岂不是嫉恨有功者,小人作为不合道义?以我说,不如好酒好饭好菜招待,拉拢人心。

项羽开心:对啊。

竟然……项王许诺(《史记》语)。

呵呵,如果说项伯同志不爱动脑筋,他毕竟也就是项总司令叔父,可以建议,但并不影响大局。可号称伟大的西楚霸王也不动脑筋,那脑子就与豆腐渣无疑呢。

刘邦同志在即将被灭之时,还可以想到张良与项伯关系……会不会出卖自己?这位项总司令,连项伯星夜泄露军事机密,竟然不闻不问,可见头脑之简单。

这中间,有两个问题,造就了刘邦与项羽的反差。首先、项羽的确强大,手握40万大军不说,而且他和他的军队,都经过千锤百炼,攻必克战必胜,那个时侯,他要捏死刘邦,还真就如同捏死一只蚂蚁;其次、因为刘邦的弱小,到目前为止,他和他的军队从没有干过一场可以上书的战阵,不过乌合之众,伟大的项总司令根本就没有那一根警惕的弦。在他主观的意识上,力量的对比,刘邦肯定不敢反叛。

而刘邦不同,他弱小啊,项总司令要灭他,不过就是举手一样轻松的事情。他警惕,当然就有他的道理。

心虚呀,不警惕,他能活到现在?

只不过,这位项总司令也大事得太没有道理。

俗语说得好,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军事机密坦然泄露,他竟然没有一个为什么?这岂不是大意到家了吗?

无论怎样,刘司令的危机公关,功成名就。就敬了几杯酒,说了一大堆好话,约定了一个貌似的儿女亲家,一个晚上未过,危机即朝着相反的方向转换。

历史证明,刘邦与项伯,根本就没有成为亲家。之后,刘邦也再未提起亲家一事,他的所作所为,归纳起来就四个字:忽悠项伯。

这一忽悠,至少为刘邦带来了三个方面的好处:为他包括他的军队的生存,给予了转机;同时为他积聚力量,使自己和自己的队伍,长到足够的强壮,争取了时间;为自己今后争夺天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从理论上讲,那个时侯的刘邦,基本就与死人无疑。

但是,在死神来临的前一个晚上,他竟然可以凭着一张谄脸加嘴甜,起死回生。

不可思议吧?

问问我们亲爱的读者,拍拍脑门,摸摸胸口,扪心自问:当刀都架在脖子上的时候,我们……有如此能耐?

从表面上看,这位刘朋友的确就是忽悠专家,但从另一个角度看,他更是危机公关的行家里手。给人的感觉,貌似大惊失色,其实临危不惧,而且信手拈来,挥洒自如。

难怪,他会成为我大汉民族的开山鼻祖。

呵呵,别小看忽悠的能量,在N多毫不起眼的时候,它可以达到无法估量的功效。

刘邦同志,就是榜样。

所以,同志们请记住,项伯是可爱的,他有义气。但刘邦和张良,都是政治为先。

政治这个东东,几乎什么都笑纳,金钱美女名誉……通通的照单全收,唯一不收的就是:义气。

政治没有义气。

谁义气,谁就离倒霉不远。

只不过,此时此刻此地,尽管刘邦同志的危机公关非常成功,但是,他依然还在死亡的边沿上。他忽悠住了项伯,也利用项伯忽悠住了项羽,这只是把死神推远了一步,为自己争取到了一口喘气的机会。他要不死,还得进一步努力。

道理非常简单,他忽悠人的水平,无论多高,总会有那么几位清醒的同志不会上当。范增就是如此清醒的同志。更要命的问题是,范增在项梁的时候,都是极为重要的谋士。在项羽的阵营里,他的权势也排在第二,连项羽都尊称他为“亚父”,可见其地位人品的举足轻重。包括项羽,也得对他礼让三分。他的话,包括他的看法,都有极为重要的权威性。这位同志,就看出那位名叫刘邦的朋友,心怀狼子野心。

按他的意见和看法,对待心怀不轨的刘朋友,就一个字解决问题,这个字就是:杀!

按照刘邦与项伯的约定,第二天一早,刘邦必须到洪门项羽的军营里,给项羽赔礼谢罪。

他当然可以不去,其后果,那还就真的被杀。

去,就必须面对范增。

最让人担忧的是,那位项总司令其实没什么主见,项伯同志说,刘邦忠诚,应该好好款待,他感觉说得有理;范增同志说,刘邦狼子野心,早晚都是祸害,该杀。他也会觉得,说得不错,那位沛县出来混的刘亭长的确该杀。

这就要命了矣。

天知道,我们敬爱的项总司令是否神经正常?按历史的走向看,如果这位总司令当真神经正常,这位沛县出来混的刘亭长也就死翘翘矣。

一般来说,我们清醒的同志,在对待奸佞同志的时候,一定不会手软,哪怕自己受到损失,也会铁了心地坚决干掉对方。范增就是这样的同志。

项羽就真的不受其左右?

对刘邦来说,达摩斯克利剑,仍然悬在他的脑门之上,随时随刻,这利剑都会直穿而下。

无可争议地,危机,还依然包围着刘邦。

他应该怎么办?

亲爱的读者,你是否正为他捏一把汗?

史上最有名的宴会

这个世界,真的会多,远的不说,国内会议也忽略不计,国际会议都数不胜数,有8国集团首脑会议,有21国峰会、亚太经合组织峰会、G20峰会、APEC峰会……不胜枚举,当然,几乎所有的会议或者峰会之余,多半都伴随着宴会,一来增进友谊,二来烘托氛围。

古往今来,宴会之多,根本无法用数字计算。如果要问如此众多的宴会,同志们对那一场宴会记忆犹新?又有那一场宴会影响深远意义非凡?我相信,几乎所有的同志都会云山雾水,说不出一个所以然来。

但是,我要告诉大家的是,历数所有的宴会,从古至今,唯有一场宴会最为著名。

它著名的程度,对我们中国人来说,几乎家喻户晓,其隐含的喻意,基本上妇孺皆知。

这一著名的宴会,就是:鸿门宴。

如果有同志告诉大家,我今日前赴鸿门宴也。我们几乎所有的朋友就会明白,这位同志已经把肩膀上吃饭的东东,撇在腰杆上矣。

鸿门宴,就是阴谋与暗杀的代名词。

在两千多年前的那一天清晨,刘邦同志就不得不硬着头皮,前赴鸿门宴。

《智取威虎山》中的杨子荣,就有一句振奋兄弟伙们决心的豪言壮语: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而我们的刘司令员,却明知前赴鸿门宴有掉脑袋之虑,却不得不壮了胆儿前去,居然义无反顾。

当然,他可以不去,其后果,就是脑袋必掉无疑。

这给了我们后世同志们一个伟大的警示,在不得不去的前提下,尽管心血管儿加速,背脊梁儿发颤,脑门顶儿发汗,腿脚杆儿发软……还是得勇往直前。

刘司令员就真的勇往直前矣。

两千多年前的那一天清早,我们肯定不知道是刮风、下雨,还是太阳暴晒,无论其天象气候怎样,我们的刘司令员就带了张良樊哙以及100多名护卫,快马加鞭,慌忙忙如丧家之犬,赶到洪门拜见项羽。

到得洪门,刘邦恭恭敬敬对项羽行礼。

这个礼,可不是点个头弯个腰举个手那么简单,而是跪在地上规规矩矩如同孙子见了爷爷一般行大礼也。

呵呵,性命攸关,不恭恭敬敬还待哪般?为保性命,行个大礼其实并不困难……这个时候已经顾不得司令员那破面子矣。大丈夫能屈能伸,说的就是我们民族的鼻祖,伟大的刘司令员。只要能保住性命,当一回孙子又待怎地?然后,他使出吃奶的力气,调动其全身每一根神经,倾情使他从小就训练而且屡试不爽的伟大本领,竭尽所能忽悠领导。他当然侃侃而谈,竟然激情满怀: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史记》语)。

管他滴,先把近乎套了再说。

他那意思是说,我跟总司令您,合力攻秦嘛。也就是,我们是同一个战壕的战友啊。在那个战火纷飞的时刻里,我们有共同的革命目标,也接下了深厚的革命友情啊。

能混到司令员的高位,还真不愧忽悠高手,一句话即拉进两人情感。

他说的还真是实情,两个人的确曾经并肩作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