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历史忒不靠谱儿Ⅲ:大汉雄风
3243200000019

第19章 风卷残云(7)

我相信,这条驰道,皇太子的跟班们常常就在上面奔驰。按道理,或者按规矩,这条驰道,只能是皇帝的坐车才可以在上面奔驰。之所以,皇太子的座驾也在上面奔驰,是之前就常常如此奔驰。因为这坐车的主人,是皇太子,无人胆敢阻拦;还因为皇帝喜欢,更是无人阻拦。

但这一次,却有人阻拦了。

很显然,并不是阻拦的人,吃了豹子胆,是他窥破了皇帝老儿想要更换太子的心思。

这个人,名叫江充,他当时的职务,是皇帝的绣衣使者。

紧接着,我中华民族著名的巫蛊之祸,便拉开大幕。

这一次的巫蛊,直接指向太子刘据。很简单,江充、以及混迹于宫廷的黄门苏文等人在太子的宫中,居然就挖出了针扎心脏的木偶。太子刘据死到临头。因为,他非常清楚刘彻个性,痛恨巫蛊。他知道他受到冤枉,但是他更知道在衰老多疑的老爸刘彻面前,就算他刘据长有100张嘴,也无法说得清楚。

因为刚愎自用的刘彻,不会给他机会,任由辩解。

刘据当机立断,斩杀江充。

这一举动,更是犯有大忌,因为他把查证江充诬告他的证据,也一刀两断了,更落下一个杀人灭口的实证,冤案难以澄清。

万般无奈之下,刘据只能做一件事:反。

其实他是想把事情说清楚的,只是他已经没有机会了。

限于篇幅,过程就不描述了,我告诉大家结局吧:公元前91年,太子刘据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自杀身亡,刘据的妈妈卫皇后也在极端痛苦与万般无奈的状况下,自杀身亡。

这位曾经受到汉武帝刘彻万般宠爱的卫子夫,就是如此的下场。

皇宫的斗争,狠吧?

狠的,还在后面。

皇帝的女人,看起来永远都是风光无限,崇高加荣耀,永远都会羡煞人眼;殊不知,光鲜的背后,却永远都是尔虞我诈,而且,永远都在刀口上舔血,一不留神,不是累死,就是自杀身亡。卫皇后死了,按道理,赵婕妤显然就有了出人头地的机会,那无限的风光,自然就降临到她的头上。

她那个14个月怀胎生下的儿子,更是得到汉武帝的喜爱,尽管年仅6岁,可是虎头虎脑,虎虎生威,而且还聪明伶俐,高贵如汉武帝居然也逢人便夸:此儿像朕。

就好像他其余的儿子,通通都像隔壁的张木匠。

当刘据自绝于人民之后,汉武帝另立刘弗陵为太子的意愿,基本上就没有了阻碍。这让钩弋夫人欣喜异常,儿子将成为太子,那么,皇后的桂冠,还不是太子老妈的囊中物吗?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钩弋夫人没事的时候,便会沾沾自喜,就等皇后的聘书,飞入手中。

只是,她高兴得太早了。

在那个春风沐面的早上,在那个风景宜人的甘泉宫,汉武帝召见了她。钩弋夫人欣欣然应诏,在她小心眼儿的眼里心中,这也许就是要颁发梦寐以求的皇后聘书。殊不知,愿望永远都是美好如斯,就是离现实太远。我们伟大汉武帝召见她的目的,不是要给她颁发皇后的聘书,是要送她下地狱。

猝不及防之下,钩弋夫人万分惊颤。她不明白,自己********?其实,无论对错,此时此刻对赵婕妤来说,关键的关键,是保住脑袋。慌乱之下,拔下簪珥饰物,披头散发,鼻涕一把泪一把,磕头求饶。

不愧是汉武帝,在风情万种如花似玉悲悲切切戚戚的女人面前,竟然毫不动容,冷若冰霜。

卫士们连拖带拽,钩弋夫人挣扎着做最后的乞求,泪眼婆娑,努力回头,祈望汉武帝,别说皇后不要了,就是赶出宫外也心甘情愿,看在曾经卿卿我我鱼水愉悦的那个份儿上,放一条生路吧。

汉武帝即刻将她最后的希望扼杀:快走,你不能再活着。

这句话,其实就宣判了钩弋夫人的死刑。她死后,据说被连夜埋在甘泉宫南,就是仅仅堆了一个小土堆,别说墓志铭,连墓碑都没有树立。

这一年,钩弋夫人还不满25岁。

花儿一样的年华,青春一般的母亲,汉武帝的一句话,就让她死于非命。

汉武帝的为人,是不是达到了那个——更狠?

钩弋夫人永远也不会明白,其实她什么错都没有,错就错在她是刘弗陵的母亲。原因是,汉武帝要刘弗陵继位为皇帝,但此时此刻的刘弗陵年龄实在太小。一旦汉武帝仙去,皇权很可能就会落入美艳如花的钩弋夫人手中。吕后、包括窦太皇太后的阴影,通通都是前车之鉴。

所以,汉武帝决定在册立儿子之前,先杀掉儿子的母亲。

政治斗争造就了:怵目惊心。

所以我说汉武帝不是人,儿子也好,老婆也罢,无论黄脸婆还是娇少妇,他通通都可以下得了手。人心如此,是否“黑”到了锅底?这人,没有人性。

据说,钩弋夫人被杀的那一天,甘泉宫的上空狂风大作,飞沙走石,尘土飞扬,阴霾呼啸……老天爷也在为这位无辜的少妇,伤感而悲戚。

这位连名字都没有留下的钩弋夫人,处心积虑接近汉武帝并竭尽所能进宫受宠,其结果却以死于非命而落下帷幕。

何苦?

我不知道,那位什么都算计到的赵老爷子,会不会算到自己的女儿,会落得如此凄惨的下场?这样的下场,赵老爷子最终将何以感想?

是欣喜还是悲凉?

命中有的终归有,命中无的不强求。这岂不是处心积虑作践自己?

也伤害女儿。

我不知道,这位赵老爷子,是不是已经把肠子悔青?

史料中没说,我也不胡乱猜测。

如果,赵女本分待家,到婚配之年嫁一个平民家的男人,生儿育女,和和睦睦,少一些富贵却多一份甜蜜,活到自然死,岂不是要幸福美好很多?

实实在在不好意思,历史没有如果。

有的,就是忒不靠谱儿。

漏网的鱼

翻开史料,我们会发现一个无法理喻的现象。我们中国人杀人,不是杀一个,而是杀一家;特别是皇帝,动不动就是灭族。就算是一个该杀的人犯错,与他的族人何干?这样的道理,似乎无人理会,甚至就是因牵连无缘无故地掉了脑袋的所谓的族人,似乎也没有疑议。

族人犯法,自己该杀。什么时候,会是如此的习惯?但无论如何,那个时侯就是这样的习惯。这一次,轮到太子刘据了,他巫蛊,甚至干脆造反,显然该杀。这样的大罪,无论在哪个皇朝的法律中,其结局就只有一个:灭族。

这就出问题了,太子要被灭族,第一个应该受牵连的,当之无愧地就是太子的老爸——那个高高在上的皇帝。令人困惑的问题是,皇帝是不会受牵连的。不为什么,因为他是皇帝。但是,其他有牵连的人是肯定不能幸免的,包括太子的母亲,那个恭谨贤良同样地高高在上的卫皇后。

太子的女人、儿子、女儿等等一干人,通通不能幸免。

这一腥风血雨地杀下来,据说N百人、甚至N万人的人头,就在无奈和悔恨中不可救药——落地。

实实在在一个字:惨。

真真切切两个字:冤枉。

但是,在这一通梳理砍杀之后,居然有一个人漏了出来。这个人,与刘据太子还有着不可抹灭的直系亲属关系,他是刘据的孙子,刘病已。

这名字取得好,病已,病歪歪?却是一条漏网之鱼。

刘病已当然不是病歪歪,是他运气太好。

因为,在砍杀刘据一干人的时候,刘病已降临人世仅仅几个月。但是,就是这个还是襁褓中的婴孩儿,大汉的法律也没有放过他,他被收监,沦为史上最为年少的劳改犯。

我一直都没有想通,一个沦为劳改犯的婴孩儿,他应该受到怎样的劳动改造?难不成,他也得扛把锄头到田间地头,面朝黄土背朝天?

胡宁说笑了。他其实与平常的婴孩儿没有区别,一遇不适,唯有一种表现:只能裂开小嘴,哇哇大哭。

他饿了。

婴孩儿的哭声,惊动了一个人。这个人,就是管理这座名叫大鸿胪监狱的狱吏。他叫邴吉。恐怕这个邴吉,就多半属于那种心有正义,又极富怜悯的善良同志。太子刘据含冤,基本上全地球上的人,通通都心知肚明,但就是没有一个人胆敢说出来。

中国人的逆来顺受,永远都会害死那些含冤的同志。尽管邴吉也没有胆量为太子蒙冤叫屈,但是,在他的职权范围内,他还是可以照顾一下下这个还是在襁褓中的太子孙子。毕竟,太子的孙子也是皇帝的曾孙,他这样做,其实也是保护皇帝的血脉。

他找了两位奶妈。

邴吉运气好,这两位有奶的女人,正好就在大鸿胪监狱服刑。说来真的让人无法相信,皇帝的曾孙,竟然就是女犯人在监狱里给奶大的。因为,太子的这一案件,一拖数年不绝,刘病已居然就在监狱里,度过了他幸福的童年。

如果,不出意外的话,刘病已还会在监狱里茁壮成长。

不好意思,意外出现了。

那一天,已经年老体衰的刘彻生病了。其实,一个人生病了,吃药、针灸、推拿……总之休息就对了。但是皇帝生病了就不是这么回事,他还要折腾,特别是汉武帝这样的伟大皇帝生病了,更是折腾得没完没了。他当然就要那些个吃他喝他用他的方士作法。

我们前面就讲过,有皇帝的地方,一定就有方士,如同有大便的地方,就肯定会飞舞着苍蝇一样。道理非常简单,皇帝的心理,需要方士的迎合与满足。皇宫内堆积如山的金银,也令方士们馋涎欲滴。

为了那个叫“富贵”的东东,一茬又一茬的方士不惜冒着生命危险,前仆后继。到汉武帝晚期的时候,他的身边就方士如群。原因非常简单,这位皇帝太想长寿,甚至是从此不死。方士们当然会迎合他的想法,因为他老人家的金银珠宝实实在在太好骗了——你只需给他随随便便编撰一个长寿的方法,再给他烤一些天知道有毒无毒的神丹妙药,就对了。而且,越是邪乎,就越是对胃,最好告诉他这些个老鼠吃了都要死翘翘的药丸,他老人家吞进肚里,一定就会长生不死。

汉武帝居然吞得酣畅淋漓大快朵颐。

于是病矣。

为了皇帝老儿早日康复并永远健康,方士同志就不得不为汉武帝作法求仙。可汉武帝的病却依然不见好转。病情不见好转,汉武帝是会雷霆震怒滴。皇帝同志的雷霆震怒可不是一件小事情,弄不好,不仅仅就是方士个人掉脑袋,其后果,基本上就是直接灭族。

汉文帝时候的方士新垣平,就被灭族嘛。

所以,作法后汉武帝的病居然还不好转,方士同志就得找借口了,不然就只能自认倒霉。于是,方士就看天,他当然希望可以从天上的星星月亮中,看到可以拯救自己于水火的契机。

还别说,这方士精明,他还真看见了。

这一看见当然不打紧,他知道,自己的脑袋可保了,自己族人的脑袋有保了。只不过,另有一些人多半就该倒霉了。这另有一些人中,刚好就包括那个还在监狱里欢度童年的刘病已。

因为,这方士告诉刘彻:监狱有天子气。

言下之意,不是我作法不到位,是监狱里的天子气,冲撞了天子。

刘彻震怒。

唉,已经年老体衰,而且还在病中的刘彻,显然就不动脑子。听了如此不靠谱儿的话,居然直接就下令:监狱里的囚犯,无论罪行轻重,通通处死。

我的天啊,轻轻松松一句话,欢蹦乱跳的刘病已,死到临头。

当天夜里,一个叫郭穰宫廷使者扛着汉武帝的命令,如同幽灵一般飘到了大鸿胪监狱。往日里,宫廷使者到监狱执行皇帝命令,狱官们显然就会趋之若鹜。但这一次,令郭穰大为恼火的是,他居然吃了闭门羹。邴吉拒绝开门。

邴吉不开门,郭穰当然就搬出了皇帝的命令:你有几颗脑袋,竟然敢挡我执行陛下命令?

呵呵,说来也有点奇怪,扛着皇帝指令,居然不敢打进去,而是在门口磨牙,这有点儿不像宫廷使者的做派。

更让人不可思议的是,邴吉的回话,也非常雷人:皇曾孙就住在本监狱,如果那一天皇帝陛下反悔了,你竟然杀了他老人家的曾孙,试问,你有几颗脑袋?你的族人又有几颗脑袋?

郭穰摸摸脑袋,还的确只有一颗,现在皇上老矣,一天会下N多道让人无法理喻的指令,某一天这老人家真的后悔了,按郭家族人的脑袋算,肯定不够砍。

僵持一夜,郭穰打道回府。

更让郭穰大跌眼镜的是,待郭穰汇报完毕,汉武帝不仅没有雷霆万钧,似乎还刚刚睡醒,欣喜亦然,“曰”:天使之也(《汉书》语)。

这话的意思是:天意啊,天意!

似乎意犹未尽,索性下令:大赦天下。

啊,有惊无险,刘病已躲过一劫。

天下的劳改犯,也居然沾光得福。

只可惜,这之前不在邴吉监狱里服役的那些劳改犯了。因为除了郭穰没有完成任务之外,那些奔赴其他监狱执行命令的宫廷使者,通通都完成了任务。

也就是说,有那么一些命不大好的劳改犯,在不招谁惹谁的前提下,脑袋即搬了家。

我不知道,大鸿胪监狱的一干劳改同志,是否正在暗自庆幸?至少,他们的脑袋还在脖子上自由运转。也许他们自己也没有弄清楚,究竟是沾了皇帝曾孙之光,还是托了邴吉之福?

无论怎样,刘彻的这句话说明问题,此乃天意。

既然大赦天下,当然刘病已也有份,这位还没有弄懂人事的童年劳改犯,昂然走出了监狱。可他一个小小孩童,又能走往哪里去?还好,邴吉同志在一应照料哺乳的过程中,多半已与这童年劳改犯建立起了深厚的无产阶级感情。

监狱苦闷、监狱枯燥、监狱还阴暗潮湿,有得童言童趣,自是一份难能可贵的喜悦。

我们人类,其实就是情感动物,在一起待的时间太长,情感也就自然生成。从N多的史料中,我们不难看出邴吉与刘病已那种超乎常人的情感。

令人哭笑不得的是,监狱,竟然是这两人情感交融的温床。

邴吉很快即打听到刘病已祖母史良娣家,还有成活的成年人,于是,将刘病已送至史家抚养(吉乃载曾孙送祖母史良娣家——《汉书》语)。再后来,皇帝下诏,皇曾孙由掖庭抚养,而且确认并给予宗室登记(后有诏掖庭养视,上属籍宗正——《汉书》语)。

一不留神,刘病已就是皇家贵族。但是,不好意思,这仅仅就是一荣誉称号,可以吃饱穿暖,不过没得零花钱。我们常说,人走运的时候,门板都挡不住。好运气还在后面,那个时侯管理掖庭的最高长官(掖庭令),名叫张贺,原是酷吏张汤之子。老爸受宠于汉武帝,儿子张贺也就服务于太子。也就是说,张贺原是刘据手下,显然也曾经受恩于太子。陡见太子孙子,更是如此乖巧伶俐的孩儿,感念太子曾经的恩典,也怜悯刘病已此时的处境,思绪万千,爱屋及乌,竟私掏腰包拱其读书(时掖庭令张贺尝事戾太子,思顾旧恩,哀曾孙,奉养甚谨,以私钱供给教书——《汉书》语)。

刘病已聪明,四书五经,倒背如流。

据说,少年刘病已向东海人澓中翁学习《诗经》,这孩子天生就属于那种心有灵犀的同学,不仅仅好学,而且聪慧过人,一点就通,甚至不点都通。而且特别喜欢接交朋友,周游天下,甚至豪侠仗义。遇到山野村夫,斗鸡走马无一不精。

整个一个求学时期,这位英俊的少年,除了求学拜师之外,就是游山玩水,还顺带了解了风土人情,也知道了百姓疾苦,包括贪官污吏的勾当,以及吏治的得失(受《诗》于东海澓中翁,高材好学,然亦喜游侠,斗鸡走马,具知闾里奸邪,吏治得失——《汉书》语)。

看起来,刘病已已经和权力无缘,既离开了皇宫,也远离了皇族。殊不知,远离了权力,其实就远离了危险。除他之外,整个太子一族被杀了一个精光光,孤立无依,不仅没有一丝一毫的外援与背景,浑身上下甚至一个子儿都没有,连贼都不惦记。如此境况,乐得混迹于社会,既了解人民疾苦,又深思为政之道,真真正正如鱼得水。

呵呵,好一条漏网之鱼。

欲知后事,请少待片刻,胡宁会在之后的篇幅中,徐徐道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