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历史忒不靠谱儿Ⅲ:大汉雄风
3243200000011

第11章 汉武初登(5)

这女人,估计因出身的太过高贵,颐指气使就是惯常的事情。所以做事情不动脑子,事前不筹划,事后不谨慎,脑壳一拍就做傻事。抓了卫青,人家什么事儿都没有,却反倒难堪了自己,也恶俗了女儿——这不是帮倒忙吗?

莫名其妙就蚀把米。

刘彻震怒。

尽管卫青低调,不愿事态扩大,但是刘彻还是知道了这件事情。绑架卫青,甚至要干掉卫青,那不是冲卫子夫来的吗?卫子夫正得“朕”的宠爱,此事岂不是冲“朕”而来?

刘嫖运气好,这个时候,窦太皇太后还健康的活着,不然,这样的后果肯定的非常严重。有窦太皇太后撑腰,刘彻当然也不会做什么报复刘嫖母女的事情,但是,他毕竟“朕”啊,完全可以奖励卫子夫姐弟嘛。于是,他把卫青召来:封建章宫主管,兼皇帝侍从官。

一下子,就从一个跑腿的干事,变成了中央委员,而且还兼——部长大人。

呵呵,卫青因祸得福。

想想还不过味,把卫子夫的兄弟姊妹通通召来,大肆封赏。

还不过味,把那个救了卫青的哥们儿公孙敖也召来,封。

消息传到皇后宫殿,陈阿娇直翻白眼。

晕死。

这还了得?刘嫖暴跳如雷。自从汉文帝刘恒当皇帝以来,刘嫖就没有受过这样的气,咬牙切齿:你不仁,就不要怪我不义。当初我们母女竭尽心力把你推上皇帝宝座,难不成我们今天不可以把你拉下来?

她当即拉了女儿,直奔窦太皇太后宫中。

在窦太皇太后的宫中,这母女俩能干什么?两个字可以交代:哭诉。

这其实是一狠招,老太后生气,刘彻就非常难看。

要老太后生气,其实非常容易,刘嫖就专拣老太后会生气的话说,这些话,当然就是编排刘彻的不是。刘彻被召了来。

窦太皇太后宣召,刘彻有120万个不愿去,但只有一个理由,他不得不去,不去,他的皇位不保。硬了头皮,耷拉了脑袋,死猪不怕开水烫,任由怒骂。

这让窦太皇太后惊讶,这孙子乖嘛,一句都不反驳——不反驳就是乖孩子嘛。老太后发话了:你就把那个野地里弄来的狐狸精,弄出宫去吧。

刘彻顺了老太后的话:孩儿早想把那野狐狸弄出宫去,只是她已经怀孕……

窦太皇太后张大嘴:你说什么,她怀了孩子?我有曾孙子了?快快快,赏!

呵呵,古时候皇宫里的女人,只需一招即可制胜。这一招,就是肚子争气。

卫子夫的肚子,就足够争气。

********

公元前138年,发生了一件不大不小的事情,闽越国发兵攻打东越国。尽管都是两个不起眼的小国家干仗,但是闽越国的实力显然就要强悍N多,东越国就有些儿被打得吃不住了,于是急急忙忙派使臣向大汉天子求救。

在救与不救的问题上,大臣们产生了激烈的争论。七国之乱被平定的尾声,其罪魁祸首刘濞逃到了东越(东瓯),为了帮助大汉平乱,更为了自身能够长久稳定的生存,东越王就把刘濞的脑袋割了下来,并送给大汉,以示自己对大汉的忠诚。

东越国倒是忠诚于大汉了,却让一个人非常的不爽。这个人是刘濞的儿子刘驹,这刘驹就撺掇闽越国王攻打东越国,于是局部战争就拉开了序幕。

但是,N多的中央委员并不赞成出兵救助东越,理由其实很充分:一来陛下刚刚继位,朝廷内诸多事务还待处理(这话的潜台词,其实就是:并未完全掌权),政治经验也不丰富,弄不好又生事端,得不偿失;二来东越闽越,本就是蛮荒之地,越人之间又常常自相斗殴,根本就是未开化顽民,自秦以来,那地儿就属中央弃地,我们大汉泱泱大国,又何苦到那鬼都不下蛋的地儿,劳兵伤神?

基本上就在意见一边倒的时候,有一个叫严助的同志发言了。严助,其实姓庄,也就是说,人家的名字其实叫庄助。但是,东汉的第二个皇帝,其名字就叫刘庄,史官们包括班固,为了避刘庄的讳,就把庄助改成了严助。

呵呵,古人们也非常的可爱,改掉人家的姓,就是对皇帝的尊重吗?

从这一点上,我们也非常明白,在我中华古人的心里眼中,真理永远都屈从于权威。我就有点想不通,东汉的那个时候,姓庄的朋友应该不少吧?他们都通通改成了姓严吗?另外,那个时候的庄稼,我们又该称其为什么呢?不会称为“严稼”吧?

所以,一定请记住,不一定老祖宗的事情,就一定是好的事情……一个皇帝的名字,就很可能为劳苦大众造成莫名其妙的巨大困惑。

到目前为止,我们后人也就将错就错,委屈这位亲爱的庄助,把他叫着严助了。严助是一个非常有才华的同志,这一点,可能遗传于他的父亲。他的父亲叫庄忌,曾经是刘武门下一个辞赋闻名的唱客。到刘彻初登,号召广举贤才的时候,严助因为名列前茅而被加官。

严助就“曰”了:救与不救,关键是站在什么样的高度看待问题。现在的问题是,人家是为了忠诚于大汉,才****了一个屁股开花,如果大汉袖手旁观见死不救,那么,人家不是白“忠诚”你了吗?这显然会引起一连串的、也是无法预测的N多问题。他的直接后果,就很可能造成周边小国的连锁反应。另外,救与不救,还得看自身的实力。旧秦视越地为弃地,那是他们实力不够,自己的都城咸阳都无力保护,又何谈保障人家的地盘?如果大汉拥有实力而不救助,那不是让周边的国家,小瞧大汉?今后的大汉又用何德何能立威?

呵呵,真的是才华横溢,这段话说得好,说到刘彻的“抱负”里去了。

救不救东越,其实是小事一桩,但这小事却暗含大政治。要让周边的小国心悦诚服,大哥就得拿出大哥的气魄。小弟被人欺负,大哥却打死不吭气,其他的周边国家又如何服从你大哥的管束?所有的周边国家都不服从大汉的管束,那么,刘彻的抱负又如何实现?

刘彻当即拍板:救,发兵救东越。这事就安排老严你去办了。只不过,有一件小小的事情,不大好意思,朕只能让你持节,却不能给你虎符。

持节:就是给严助一个皇帝特使的派头。换句话说,就是钦差大臣的名号。

虎符:就是调兵的工具。在汉代那个时候,要调兵,就必须出示虎符。就如同********的调兵令,你得出示那张盖有********大印的调兵文件。

既然发兵救东越,为什么又不给严助调兵虎符?

不好意思,刘彻根本就没有。这虎符一直都在窦太皇太后的手里。

说得更明白一点儿,这个时候的大汉皇朝,皇帝是刘彻,但是********却是窦太皇太后。现在明白了,为什么高居董事长宝座的刘彻,见了窦太皇太后如同老鼠见了猫一样吗?

因为,********才是真正的老大。

严助持节前往会稽。毕竟皇帝的特使,会稽郡守还是欢欢然屁颠屁颠欢迎。但是,严助要调走会稽守军,会稽郡守还是要求按规矩办事:请出示虎符。

严助当然就嬉皮笑脸,严格说,他也只能嬉皮笑脸:皇上刚刚继位,不想大动干戈,当然就不动虎符。本人持节而来,当然就代表皇上。希望郡守大人体谅陛下难处,通融通融,准以调兵。

郡守干笑:你以为这是小儿玩游戏吗?这是战争呢,没有虎符,岂能调兵?别难为属下,还是按规矩办吧。

其实郡守的心里,明镜似的,这事儿,没有得到********的获准。

严助笑了:我真不想为难郡守大人,但是我得把事儿办了。

他把节摆在郡守的面前。

郡守却大大咧咧,心想,节摆在面前也无用,这个不是虎符。

但是,他想错了。

严助当即抓起郡守属下一司马,手起剑落,电光火石的一个瞬间,这司马的肩膀上就是一股喷薄的血柱。司马的脑袋呢?司马的脑袋已经不在他的肩膀上了,而在郡守的脚边滚动。

郡守傻眼。

哇,遇到狠角矣。

节,就代表了皇帝本人,在皇帝的面前,无论多大的官儿,都不敢撒野,你一小小郡守,竟然敢如此傲慢,这岂不是大不敬?

大不敬是个什么罪?死罪。

持节杀人,其实就代表了皇帝杀人。严助可以代表皇帝杀死司马,当然也可以代表皇帝干掉郡守……尽管郡守也被称着“大人”。

郡守全身筛糠——被吓滴。

结局:发兵。

大军如愿出发,然后渡海救东越。只不过,大军的船还没有靠岸,闽越撤兵矣。

呵呵,大汉声威,可见一斑。

架子都还没有搭好,闽越的革命军人,即刻闻风丧胆。

这是刘彻的一个小小试验,他小人家就要看看,不是********,能否调兵出来?

他成功了。

之后,东越王感觉这地儿不大安全,于是向大汉朝廷申请,举全国人民迁往中原。哇,这又是另一个意想不到的惊喜,刘彻批准。

那个时侯可不比今天,人口的众多,已经上升到国家发展的高度。汉代的时候,人还非常的少,人民群众,其实就是君主的财富。

东越人,被安置在长江淮河之间的平原地带。

从此,他们过上了幸福美满的生活。

回到了祖国的大家庭嘛。

史上最牛忽悠大师

公元前135年,西汉帝国发生了一件可以改变刘彻命运的大事,窦太皇太后终于完成了她老人家自身的使命,光荣地鞠躬尽瘁了。

这一年,刘彻21周岁。

他当然在第一时间就接管了虎符,并顺带将窦太皇太后为他安排的丞相许昌和御史大夫庄青翟给撸了下来。理由就是:在窦太皇太后的治丧工作中,置办不周。

当初刘彻在窦太皇太后高举打狗棒的淫威下,不得不低头,就是坚定不移捍卫黄老学说、也是窦太皇太后忠实跟班的许昌庄青翟,替代了朝廷的丞相和御史大夫。但是,老太婆刚刚死翘翘,不好意思,他们就在置办老太婆的治丧工作中,偷奸耍滑,当然就被打发回家。

呵呵,同志们明白了什么叫“欲加之罪”吗?

这就是。

韬光养晦这么多年,刘彻的春天来了。因为压在刘彻头上的紧箍咒,居然自动就解除了,从此之后,他当然就可以大展拳脚了嘛。这可是真正的大展拳脚,因为虎符到了他的手上。

到这个时侯,他除了拥有至高无上的皇帝头衔之外,他还拥有了********的实权。

所以,弱弱地告诉我亲爱的读者,所有的头衔,其实都是一圈美丽的光环,唯有实权,才是真正的实惠。有了光环,还想实现抱负,不好意思,你得找拥有实权的人物支持;但是,你自己就拥有了实权,要实现抱负,你只需实施就可以了。

至于是否达到理想的效果,那当然还得看你的抱负,是不是正好就与“天时、地利、人和”吻合?当然,不可或缺的硬件是,你的能力包括实力,是否与你的抱负刚好成正比?

如果你什么条件都天衣无缝地吻合,你不成功,还有谁能成功呢?

对刘彻来说,已经实权在手,但是,天时地利人和,他吻合吗?

老实说,他不知道。

尽管刘彻还很年少,他的目的,却不是仅仅拥有实权就会满足,他要实施抱负。

大汉建国以来,为了使满目疮痍的国家社稷尽快复苏,也为了使长期以来饱经战火摧残劳苦大众休养生息,大汉政府采取了无为而治的方略,经过汉高祖刘邦至汉景帝刘启的数十年努力,经济上有了较多的积累,很快便出现了经济繁荣的“文景之治”。

但是,到刘彻继位的时候,情况也有了变化。尽管经济繁荣,国力强盛,却依然存有严重的问题:汉初以来的各种矛盾和不安定因素有的解决了,有的不仅依然存在,且有严重化的趋势;同时,新的矛盾也在显现,比如骄纵不法的诸侯王,奢侈兼并的豪强大贾,都在利用中央政府的无为而治之机,扩大自己的势力;侵扰为患的匈奴政权,也在觊觎汉朝的广阔疆土……这一切,都在严重威胁着汉帝国的统一局面。

也就是说,刘彻面临的局面,是他必须有所举动,如果仅仅就是求一个保疆守土,恐怕整个国家就将变成一盘散沙。一句话,改革,势在必行。

但是,怎样改,刘彻的心中却并没有太多的普……就在他苦思冥想寻求办法的时候,一个人进入了他的眼帘。

这个人,就是董仲舒。

于是,《天人三策》便登上了历史的舞台。

在我的印象中,自古以来忽悠者都大有人在,而且,从来都是层出不穷。但是,忽悠到如同董仲舒这样的集大成者,倒是前无古人,这位仁兄不仅仅只是忽悠了皇上,他其实忽悠了全国人民,以及当时全国人民的所有后代,甚至世世代代。

因为他首先规范了皇权,皇帝就是老天在地上的代理人,天子就是在代表老天在行使权力。直接把皇帝神话了不说,还从理论上赋予了皇帝至高无上的权力。所以,从此之后的N多皇帝,就可以随随便便草菅人命,而没有任何心理负担。其罪魁祸首,就是董仲舒。

那个时侯的科学技术肯定还不发达,受历史的局限性,很多自然灾害的出现和发生,当时的人们肯定无法用科学的理论加以阐述和解释。解释不了的现象,就给了某些所谓的才高八斗的伪学者机会,因为他们正好可以胡说八道。

他们的信口雌黄,用当时的科学技术水平,显然无法辩驳。董仲舒就告诉刘彻,为什么会发生自然灾害呢,那是老天在警告地上的主儿,因为代表老天的皇帝,多半就做了一些个有悖于人性的事情。如果老天都发出了警告,其代理人居然置之不理我行我素,那不好意思,老天就要收回其代理人的权力了……如同秦二世一般,天下大乱,这就预示着要改朝换代的时间到了。

表面上说得似乎很是有理,其实把神权交到了皇帝的手里。

董仲舒就“曰”了:“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

君权神授——这当然好,老子天下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