惧戒第二十
居安不忘思危,作为君王谨记“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身处安乐不要忘记修正自身,警戒乱臣贼子,选用忠正人才,恩泽天下,驾驭国家有条不紊,才能使万代基业长盛不衰。
原文
《易》曰:“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书》曰:“抚我则王,虐我则仇。”《尸子》曰:“昔周公反政,孔子非之曰①:‘周公其不圣乎,以天下让,不为兆人也。’”董生曰:“虽有继体守文之君,不害圣人之受命。”古语曰:“穷鼠啮貍,匹夫奔万乘。”故黄石公曰:“君不可以无德,无德则臣叛。”孙卿曰:“能除患则为福,不能除则为贼。”
何以明之?昔文王在酆②,召太公曰:“商王罪杀不辜,汝尚助余忧人,今我何如?”太公曰:“王其修身,下贤,惠人,以观天道。天道无殃,不可以先唱;人道无灾,不可以先谋。必见天殃,又见人灾,乃可以谋。与民同利。同利相救,同情相成,同恶相助,同好相趋。无甲兵而胜,无衡机而攻,无渠堑而守。利人者天下启之,害人者天下闭之。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也。取天下若逐野兽,得之而天下皆有分肉;若同舟而济,皆同其利,舟败皆同其害。然则皆有启之,无有闭之者矣。无取于民者,取民者也;无取于国者,取国者也;无取于天下者,取天下者也。取民者民利之,取国者国利之,取天下者天下利之。故道在不可见,事在不可闻,胜在不可知,微哉,微哉!鸷鸟将击,卑身翕翼;猛兽将搏,俛身俯伏③。圣人将动,必有愚色。惟文惟德,谁为之式?弗观弗视,安知其极?今彼殷商,众口相惑;吾观其野,茅草胜谷;吾观其群,众曲胜直;吾观其吏,暴虐残贼,败法乱刑,而上不觉,此亡国之则也。”文王曰:“善。”
注释
①反:同返,指归还的意思。②酆(f ēnɡ):古地名,又称酆京,西周时期的国都,在今陕西户县北。③俛(fǔ):同俯。屈身,低头。
译文
《周易》说:“商汤和周武王的革命,既顺合天意又顺应人心。”《尚书》说:“安抚体恤我们的人,我们就拥护他做君王,伤害我们的人,我们就把他看做仇敌。”《尸子》说:“从前周公旦归还统治权给周成王,孔子批评他说:‘周公他还没有达到圣贤的标准呀!把统治天下的权利让给成王,却不为民众着想。’”董仲舒说:“即使有一位继承了帝王大统,遵守法度的君主,也不阻碍圣人接受天命。”古语说:“穷饿至极的老鼠会咬猫,普通百姓在走投无路时就会奋起反抗。”所以黄石公说:“君主不可以没有道德品行,没有道德品行的君主,臣民就会起来反叛他。”荀子说:“能够除患的人能得到幸福,不能除患的人则被祸患残害。”
用什么可以证明呢?从前周文王在酆时,召来太公说:“商纣王捏造罪名杀害无辜,您经常教导要我为百姓分忧,现在我该怎么做呢?”姜太公说:“大王您要继续修炼自己的品德修养,礼待有德行的贤人,对百姓广施恩惠,来观察天命所归。上天的如果没有给商朝降下灾祸,大王就不能先举兵;人事方面没有灾难,也不可以图谋,必须等看到上天降下灾祸,又看到人事方面有灾祸,才可以谋动。大王应该和百姓共同分享利益。拥有共同的利益就可以互相帮助,有共同的情感才可以相辅相成,有相同的憎恨对象就可能互相协助,有共同的喜好就会奔向同一个目标。这样的话,即使没有强劲的军队也能胜利,没有好时机也能攻占城池,没有壕沟也可以防守。能给百姓带来利益的人,天下人就会打开门欢迎他;给百姓带来祸害的人,天下人都关紧门拒绝他。天下不是一个人的天下,争夺天下好像人们共同追赶野兽,一旦得到,那么天下人都得到分肉。又好像同坐一条船,如果大家齐心协力,平安抵达目的地,那么大家就可以一齐享有利益;如果不同心协力,船倾入水中,没有到达目的地,那么大家共同遭受灾害。如果这样,到处都有打开大门的人,而没有紧闭大门拒绝的人。不从百姓那里获取财富的,就可以取得民心,不从国家获取利益的,就可以取得国家政权;不以夺取天下为目的,却可以取得天下,成为天子。取信百姓的人,百姓拥护他;取信国家的人,国家使他得利;取信天下的人,天下让他受益。所以,道贵在看不见,事情的变化贵在听不到,胜利贵在不知不觉中。这其中的道理真是玄妙啊!凶猛的老鹰要袭击猎物时,先要俯低身子收缩翅膀;猛兽要攻击时,也会先低下身子;圣人有所动作时,必定先韬光养晦,大智若愚。彬彬有礼,广施恩德,谁都无法限制你;听而不闻,视而不见,谁能知道你的想法呢?现在殷商朝廷上下相互欺骗。我观察它的田地,茅草长得比谷物还茂盛;我观察它的群臣,大多都是曲意逢迎的奸佞小人,压过了正直的人;我观察它的官吏,凶狠残酷,不仁不义,败坏法纪,收取暴利,但商纣王没有察觉,这是国家即将灭亡的征兆啊。”周文王说:“讲得好。”
原文
楚恭王薨,子灵王即位。群公子因群丧职之族,杀灵王而立子干。立未定,弟弃疾又杀子干而自立。初,子干之入也,韩宣子问于叔向曰①:“子干其济乎?”对曰:“难。”宣子曰:“同恶相求,如市贾焉,何难?”对曰:“无与同好,谁与同恶?取国有五难:有宠而无人,一也;有人而无主,二也;有主而无谋,三也;有谋而无民,四也;有民而无德,五也。子干在晋十三年矣,晋、楚之从,不闻达者,可谓无人;族尽亲叛,可谓无主;无衅而动,可谓无谋;为羁终世,可谓无人;亡无爱征,可谓无德。王虐而不忌,楚君子干,涉五难以杀旧君,谁能济之?有楚国者,其弃疾乎?君陈、蔡,城外属焉。苛慝不作②,盗贼伏隐,私欲不违,民无怨心,先神命之,国人信之。芈姓有乱,必季实立,楚之常也。获神一也,有民二也,命德三也,宠贵四也,居常五也。有五利以去五难,谁能害之?子干之官,则右尹也;数其贵宠,则庶子也;以神所命,则又远之。其贵亡矣,其宠弃矣,民无怀焉,国无与焉,将何以立?”
宣子曰:“齐桓、晋文,不亦是乎?”对曰:“齐桓,卫姬之子也,有宠于僖③,有鲍叔牙、宾须无、隰朋以为辅佐④,有莒、卫以为外主⑤,有国、高以为内主。从善如流,下善齐肃,不藏赂,不从欲,施舍不倦,求善不厌,以是有国,不亦宜乎?我先君文公,狐季姬之子也,有宠于献公。好学不贰,生十七年,有士五人。有先大夫子余、子犯以为腹心,有魏犨、贾佗以为股肱,有齐、宋、秦、楚以为外主,有栾、郄、狐、先以为内主。亡十九年,守志弥笃。惠、怀弃民⑥,从而与之。献无异亲,民无异望,天方相晋,将何以代之?此二君者,异于子干。恭有宠子,国有奥主,子干无施于民,无援于外。去晋,晋不送;归楚,楚不逆,何以冀国?”子干果不终,卒立弃疾,如叔向言。
注释
①韩宣子:即韩起。春秋后期晋国卿大夫。叔向:即羊舌肸,字叔向。春秋后期晋卿。以正直和才识著称于当时。②慝(tè):奸邪,邪恶:隐慝。③僖(xī):指齐僖公。春秋时齐国国君;④隰朋:春秋时期齐国大夫。⑤莒(jǔ)、卫:均是西周时分封的诸侯国。莒,春秋时都莒,在今山东莒县。卫,春秋时都楚丘,在今河南滑县。⑥惠、怀:指的是春秋时晋国国君晋惠公和晋怀公。晋惠公是晋献公之子,晋文公的弟弟。晋怀公是晋惠公之子。
译文
楚恭王死后,他的次子楚灵王继位,楚恭王的其他儿子依靠那些丧失职权的亲族杀害了灵王,另立恭王三子子干为国君。子干当王不久,子干的弟弟弃疾又杀了子干并自立为楚平王。当初,子干回国时,韩宣子问叔向:“子****能成功吗?”叔向回答说:“很难。”韩宣子说:“人们有一致的憎恶而互相需求,就和商人做生意一样,有什么困难呢?”叔向回答说:“没有人和他有共同爱好,而谁又会和他有共同的憎恶?得到国家有五点难处:受到国王的宠信而没有贤人支持,这是第一;受到贤人支持而没有人主事,这是第二;有了从内主事的人而没有谋略,这是第三;有谋略而没有百姓拥护,这是第四;有了百姓拥护可自己没有德行,这是第五。子干在晋国13年了,晋国、楚国跟随他的人,没有谁是知名之士,可以说没有贤人支持;族人都不在楚国,亲人背叛,可以说没有主内之人;没有好时机而轻举妄动,可以说没有谋略;一生在外边流亡,可以说没有百姓支持;长期流亡在外,竟看不出楚国有怀念他的迹象,可以说他没有德行。楚灵王暴虐无忌,自取灭亡。楚国公子们冒着五难,杀了原来的国君另立子干,还有谁帮助他成功呢?将来取得楚国王位的,恐怕只有弃疾吧?他统治着陈、蔡两地,方城山以外也归属于他。没有发生烦杂和邪恶的事情,没有盗贼横行,虽然有私欲可是不违反礼法,因此百姓没有怨恨之心,祖先神灵任命他,国内的百姓相信他。王室芈姓发生****,小儿子就会被拥立,这是楚国的常规。弃疾得到神灵的保佑,这是其一;百姓都支持他,这是其二;有美德,这是其三;受宠而显达,这是其四;符合继承王位的常例这是其五。有这五条利益来除掉冒犯五条难处的人,有谁能伤害阻止他呢?子干的官职不过是右尹;若论他的贵宠,他不过是庶子;论起神灵所命令的,他又远离了神佑。他没有显贵的地位,没有受到宠信,百姓没有怀念他的,国内没有亲近他的,他将要凭什么立为国君?”
韩宣子说:“齐桓公、晋文公不也是像子干这样吗?他们怎么就能继承王位呢?”叔向回答说:“齐桓公,是卫姬的儿子,受到父亲齐僖公的宠爱,有鲍叔牙、宾须无、隰朋等良臣辅佐;有莒国、卫国作为外援;有国氏、高氏等齐国上卿作为内应。再加上齐桓公能够欣然接受别人的好意见,就像水从高处流到低处一样,行动迅速,受到属下的尊敬,不贪财,不放纵私欲,施舍不知疲倦,求善没有满足。因此而享有国家,不也是在情理之中的吗?我们的先君晋文公,是狐季姬的儿子,受到父亲晋献公的宠爱,喜爱学习,专心一致,生下来17年,就得到了五位杰出人才,有先大夫子余、子犯作为心腹,有魏犨、贾佗作为臂膀,有齐国、宋国、秦国、楚国作为外援,有栾枝、郄、狐突、先轸等人作为内应,逃亡在外19年,坚守自己的志向并且更加坚定。晋惠公、晋怀公抛弃百姓,百姓成群结队追随晋文公。晋献公除了晋文公没有别的亲人,百姓没有别人可期待。上天正在保佑晋国,还会有谁代替晋文公?这两个国君,和子干不同。楚恭王还有受宠的儿子,国内还有高深莫测的弃疾。子干对百姓没有施予,在外边没有援助,离开晋国没有人送行,回到楚国没有人迎接,凭什么希冀享有楚国王的位置呢?”子干果然没有得到善终。楚国人最后立了弃疾为国君,这和叔向所预言的一样。
原文
鲁昭公薨于乾侯①。赵简子问于史墨曰②:“季氏出其君而民服焉,诸侯与之,君死于外而莫之或罪,何也?”对曰:“物生有两、有三、有五、有陪贰。故天有三辰③,地有五行,体有左右,各有妃耦④。王有公,诸侯有卿,皆其贰也。天生季氏,以贰鲁侯,为日久矣。民之服焉,不亦宜乎?鲁君世纵其失,季氏世修其勤,民忘君矣。虽死于外,其谁矜之!社稷无常奉,君臣无常位,自古以然。故《诗》曰:‘高岸为谷,深谷为陵。’三后之姓⑤,于今为庶,主所知也。在《易》卦,雷乘乾曰大壮,天之道也。政在季氏,于此君也,四公矣。民不知君,何以得国?是以为君,慎器与名,不可以假人。”
注释
①乾侯:古地名。春秋时晋地。在今河北磁县。②赵简子:即赵鞅。嬴姓,赵氏,名鞅。春秋后期晋国卿大夫。史墨:春秋时晋国大夫,擅长天文,了解各诸侯国内政。③三辰:古代天文名词,即日、月、星这三个显著的天体。④妃耦:配偶。妃,通配。⑤三后:指虞舜、夏禹、商汤三王。
译文
鲁昭公死于乾侯。赵简子问史墨说:“鲁国的季氏赶走了他的国君,而百姓顺服他,诸侯依附他。季氏使自己的国君死在外边,却没有人指责他,这是为什么?”史墨回答说:“事情的存在有成双、有的成三、有的成五、有的相互辅助。所以,天有三辰,地有五行,身体有左右,人各有配偶,王有公,诸侯有卿,这都是有陪辅的例子。天生了季氏,让他辅佐鲁侯,时间已经很久了。百姓顺服他不也是合情理的吗?鲁国的国君世世代代放纵安逸,而季氏却世代勤勤恳恳,导致百姓已经忘记他们的国君了。因此,即使鲁昭公死在国外,又有谁可怜他呢?社稷没有固定不变的受祭奉者,君臣没有固定不变的地位,自古以来就是如此。所以,《诗经》说:‘高岸可以变成河谷,深谷可以变成山陵。’三王的子孙在今天成为普通百姓,这是您所知道的。在《易经》的卦象上,代表雷的震卦在乾上,叫做大壮,这是上天的规律。鲁国政权到了季氏那里,到鲁昭公已经是第四代了。百姓不知道谁是国君,他怎么能得到国家呢?因此,做国君的要谨慎地对待车马、服饰和爵号,不能轻易委托给他人。”
原文
孔子在卫,闻齐田常将欲为乱①,而惮鲍、晏②,移其兵以伐鲁。孔子会诸弟子曰:“鲁,父母之国,不忍观其受敌,将欲屈节于田常以救鲁。二三子谁使?”子贡请使,夫子许之。遂如齐,说田常曰:“今子欲取功于鲁实难,若移兵于吴则可也。夫鲁,难伐之国,其城薄以卑③,地狭以泄④,其君愚而不仁,大臣伪而无用,其士民又恶甲兵之事,此不可与战。夫吴,城高以厚,地广以深,甲坚以新,士选以饱,重器精兵,尽在其中,又使明大夫守之,此易伐也。”田常忿然作色曰:“子之所难,人之所易;子之所易,人之所难。而以教常,何也?”子贡曰:“夫忧在内者攻强,忧在外者攻弱。今君忧在内矣。吾闻君三封而三不成,是则大臣不听也。今君破鲁以广齐,战胜以骄主,破国以尊臣,而子之功不与焉,则交日疏于主。是君上骄主心,下恣群臣,求以成大事,难矣。夫上骄则恣,臣骄则争。是君上与主有卻,下与大臣交争也。如此,则子之位危矣。故曰不如伐吴。伐吴而不胜,民人外死,大臣内空。是君上无强臣之敌,下无民人之过,孤主制齐者,惟君也。”田常曰:“善。然兵业已加鲁矣,不可更,如何?”子贡曰:“子缓师,吾请救于吴,令救鲁而伐齐,子以兵迎之。”田常许诺。
注释
①田常:即田成子。②鲍、晏:指鲍牧和晏圉,都是齐国士大夫。③卑:地势低。与“高”相对。④泄(yì):指闲散杂乱。
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