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哈佛家训大全集(超值金版)
3242900000062

第62章 精诚合作,团队精神让你所向披靡(2)

鹿正津津有味地啃着青草,忽然听到背后有响声。他回头一看:啊呀,不得了!一只狮子轻手轻脚向他扑过来了!鹿吓得撒腿就跑,狮子在后面紧追不舍,无奈鹿跑得真快,狮子追不上。这时熊从旁边窜出来,挡住鹿的去路。他挥着蒲扇大的巴掌,一下子就把鹿打昏了过去。狮子随后赶到,他问道:“熊老弟,猎物该怎么分呢?”熊回答说:“狮大哥,那可不能含糊,谁的功劳大,谁就分得多。”狮子说:“我的功劳大,鹿是我先发现的。”熊也不甘示弱:“发现有什么用,要不是我出主意,你能抓到吗?”

狮子很不服气地说:“如果我不把鹿赶到你这里,你也抓不到啊!”两人你一言我一语争个不休,谁也不让谁,都认为自己的功劳大,说着说着,两个就打了起来。

被打昏的鹿渐渐醒了过来,看到狮子和熊打得不可开交,赶紧爬起来,一溜烟逃走了。当他们打得精疲力竭回头一看,鹿早不见了。

熊和狮子你看我,我看你,后悔地直叹气。

哈佛人生智慧:

生活中有很多时候,我们需要与别人互相信任地团结合作。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度过困境,享受丰硕的成果。但是与人合作之前,一定要讲好利益分配的问题,免得最终鱼死网破、两败俱伤。

巴顿和艾森豪威尔

巴顿和艾森豪威尔都是著名的将军。巴顿比艾森豪威尔大5岁,他出身豪门贵族,其先人是美国独立战争时期的一位准将,乔治·华盛顿的挚友。巴顿热爱读书、运动,为人大方人情,充满活力,在政界和军界都颇有人缘;而艾森豪威尔出身平民,待人宽宏大度,办事谨慎,与人交往总是谦逊有礼。

他们两个人的合作“是二战欧洲战场胜利的关键”,因为如果没有艾森豪威尔的庇护,巴顿不可能得心应手地指挥作战,而如果没有巴顿,艾森豪威尔也不可能如此快速地横扫德军,取得辉煌战绩。

两个人的相识还有一段故事呢。1919年秋天,一战结束,巴顿从欧洲战场回国,在米德堡任第304轻型坦克旅旅长,而艾森豪威尔也正好在当地担任一个坦克营的营长。两人一见如故,经常凑在一起探讨关于未来战场力量发展趋势的问题。通过交谈,巴顿惊喜地发现,艾森豪威尔也希望美军建立大规模装甲部队,志同道合极大地增加了巴顿对艾森豪威尔的好感。1920年春天,两人参加了陆军部组织的一次装甲部队远程机动演习,这次演习在美国庞大的公路网速进行,总共行程一万多英里,使他们共同积累了大量关于装甲部队机动与突防战术的经验。

为了倡导他们的战术思想,艾森豪威尔和巴顿还分别在著名的《步兵》和《骑兵》杂志上发表文章,描绘大规模发展装甲部队的美好前景。但是,他们却没有意识到,这对当时美军的战术理论来说是一个极大的挑战。他们因此受到了陆军总长的不点名“告诫”,差点被清出军队。1920年,美国政府颁布了新的国防法案,该法案规定,坦克兵配属步兵,不再作为独立的兵种存在。巴顿和艾森豪威尔的希望落空了,巴顿不愿意加入步兵,只好挥泪告别了坦克兵,重返原来的骑兵部队。至此,两人在米德堡的相聚告一段落。

后来,众多历史学家都认为,艾森豪威尔和巴顿在米德堡的短暂相聚,极大地改变了两个人一生的发展道路,这在艾森豪威尔身上体现得尤为明显。艾森豪威尔在与巴顿公事的日子里,通过巴顿他认识了军界要人康纳将军,并有机会在他面前一展才华。1942年,康纳把艾森豪威尔掉到了巴拿马,后来又送他上陆军指挥学院,为他机身美军高层打下了关键性的基础。

哈佛人生智慧:

合作使人生存,合作能使人扬长避短。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十分紧密,没有人可以离开别人独自取得成功,因此,大家需要合作。在合作中,我们可以学习对方的优点,通过对方的引荐积累更丰富的人际资源,并且通过合作来最终实现双赢的结果。

“石油怪杰”盖蒂

保罗·盖蒂曾连续20年保持美国首富地位,他的一生充满了神秘和矛盾的色彩。由于高超的商战谋略,他在与美国“石油七姊妹”的鏖战中,建立起自己的石油帝国,并被冠以“石油怪杰”的美称。

盖蒂认为:伙计与老板之间所存在的紧密团结精神与相互信任是至关重要的。所以,盖蒂的大部分时间都用在钻探上,他穿着满身油污的工作服与工人们吃在一起、干在一起,深得他的雇员们的信赖。

一天,有一位老练的油田工人出现在盖蒂的钻井场地,提出要在盖蒂手下找一份工作。盖蒂知道他在一家大公司工作,问他:“那里的条件比我这里好多了,为什么非要到我这里来呢?”

没想到这个老工人怒冲冲地说:“我在那个钻井场干了五个月,只钻了四千英尺!”

盖蒂笑问他:“那你觉得我们公司钻了四千英尺,需要多少天呢?”

油田工人回答:“10天!我敢打赌。这就是我为什么不愿在那边干的原因。”可见盖蒂与工人们的合作无间,他们的效率是无人能及的。

还有一次,盖蒂在利福尼亚西尔滩油田租得一小块土地,而这一小块土地又只能通过一条长400多英尺、宽不足4英尺的地面来接通补给路线,载运物质和装备的卡车根本开不进去。同行们都劝盖蒂:“把这一块油田忘记吧!你永远不会在那里钻出一口井来的。”

但盖蒂不愿放弃,一个钻井工人说:“老板,让我们前去看看,我们会找到某种办法,不要担心!”盖蒂与工人们一起来到那块土地上,工人们向盖蒂提出了运用小型钻井设备和铺设窄铁路的办法,不但很快地打出了井,而且很快地产出了油。

盖蒂就是这样靠与员工们无间合作,取得了事业上的成功。到了1951年,盖蒂已拥有了一个浩大的“潮水石油公司”,仅此一个公司,其资产就超过了8亿美元!如今,盖蒂的石油公司及其它矿产勘探公司活跃在全球四个大洲上,其财产在10亿美元以上。

哈佛人生智慧:

领导者如果能跟下属一起协作,团结起来共同面对问题和解决问题,那这样的企业是不可能不成功的。同样,对我们个人来说,如果能懂得团结合作的重要性,能在与人合作中发挥自己的力量,就可以取得大于个体的力量,从而更容易取得成功。

莱特兄弟的飞机

飞机的发明者是一对兄弟,哥哥叫威尔伯·莱特,弟弟叫奥维尔·莱特。就是兄弟俩的合作,才有了今天方便我们出行的飞机。

据说有一年圣诞节,兄弟俩的爸爸从外地回来,送给他们一个不知名的玩具作为礼物。兄弟看着样子怪怪的玩具,很疑惑。爸爸告诉他们,这是飞螺旋,能在空中高高地飞去。

“鸟才能飞呢!它怎么也会飞!”威尔伯有点怀疑。

爸爸笑了,当场做了表演。只见他先把上面的橡皮筋扭好,一松手,它就发出呜呜的声音,向空中高高地飞去。兄弟俩这才相信,除了鸟、蝴蝶之外,人工制造的东西,也可以飞上天。于是,弟兄俩便把它拆开了,想从中探索一下,它为何能飞上天去。

从这以后,在他们的幼小心灵里,就萌发了将来一定制造出一种能飞上高高蓝天的东西。这个愿望一直影响着他们,他们一边干活挣钱,一边研究飞行的资料。三年后,他们掌握了大量有关航空方面的知识决定一起协作,仿制一架滑翔机。

1900年10月,莱特兄弟在共同努力下,终于制成了他们的第一架滑翔机,虽然飞了起来,但只有1米多高。第二年,兄弟俩在上次制作的基础上,不断改进,各自分工,共同协作,又制成了一架滑翔机。这年秋天,他们又来到吉蒂****海边,一试验,飞行高度一下子达到180米之高。

1903年12月17日,兄弟俩又要进行一次试飞。这次由弟弟奥维尔试飞,只见他爬上飞机,伏卧在驾驶位上。一会儿,发动机开始轰鸣,螺旋桨也开始转动。突然,飞机滑动起来,一下子升到3米多高,随即水平地向前飞去。

“飞起来啦!飞起来啦!”几个围观的农民高兴地呼唤起来,并且随着威尔伯在飞机后面追赶着。飞机飞行了30米后,稳稳地着陆了。

威尔伯冲上前去,激动地扑到刚从飞机里爬出来的弟弟身上,热泪盈眶地喊道:“我们成功了!我们成功了!”

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驾驶飞机飞行成功。

1908年9月10日这天,天气异常晴朗,飞机飞行的场地上围满了观看的人们。人家兴致勃勃,等待着莱特兄弟的飞行。10点左右,弟弟奥维尔驾驶着他们的飞机,在一片欢呼声中,自由自在地飞向天空,两支长长的机翼从空中划过,恰似一只展翅飞翔的雄鹰。人们再也抑制不住他们的激动心情,昂首天空,呼唤着莱特兄弟的名字,多少人的梦想终于变为现实。

哈佛人生智慧:

莱特兄弟为了共同的目标和事业相互支持,团结合作,最终研制出了人类第一架飞机。共同的理想,共同的事业,能够激发人们的潜力,使人们团结在一起,产生无法估量的力量。生活中,要多与志同道合的人交朋友,以便为了共同的目标而合作奋斗。

被“毒死”的两头鸟

从前,某个国家的森林内,喂着一只两头鸟。一名叫“共依”,一名叫“共命”。这只鸟的两个头“相依为命”。遇事向来两个“头”都会讨论一番,才会采取一致的行动。比如到哪里去找食物,在哪儿筑巢栖息等。

有一天,一个“头”不知为何对另一个“头”发生了很大的误会,造成谁也不理谁的仇视局面。

其中有一个“头”,想尽办法和好,希望还和从前一样快乐地相处。另一个“头”则睬也不睬,根本没有要和好的意思。

后来,这两个“头”为了食物开始争执,那善良的“头”建议多吃健康的食物,以增进体力;但另一个“头”则坚持吃“毒草”,以便毒死对方才可消除心中怒气。和谈无法继续,于是只有各吃各的。最后,那只两头鸟终因吃了过多的有毒的食物而死去了。

哈佛人生智慧:

生活在社会中的人,尤其是处于工作状态的人,跟身边的人会组成一个组织。组织里的人应该像兄弟姐妹一样,和和气气,团结一致。大家是一个整体,如果你破坏了合作关系,就会使整个组织都溃不成军,这样不仅组织中的其他成员会深受其害,你自己也别想脱身。

第一台发报机的诞生

1837年,莫尔斯创造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发报机,能在500米内工作。

当他去劝说企业家进行投资时,却遇到多种嘲笑,有人挖苦道:“电线也能传递消息,那将来空气也能当面包吃了。”当他进行了操作试验时,终于有人有点兴趣,但回答是:“我知道了,这是一种玩具——遗憾的还是一种枯燥乏味的玩具。”

最后,有个人觉察到电报机的价值,好奇地问他能将消息发多少米,当他回答说是“500米”时,引起了一阵哈哈大笑:“500米,这也用不着发电报呀!”的确,电报只能发500米,在一段时期内是莫尔斯发明的“死结”。朋友们也劝他放弃这种不切实际的创意。

但是,莫尔斯坚信这仅仅是一个需要稍加完善就能解决的问题。后来,莫尔斯在一位青年技师威尔的协助下,经过反复试验,改进了发报和收报装置,并在传播线路上添加了一种能起接力作用的继电器,解决了电流在传播过程中逐渐减弱的问题。莫尔斯的研究成果最后赢得美国国会的支持,他的这个创新思想得以彻底实现。

莫尔斯得到青年技师的协助,使该创新产品得到进一步改进,解开了只能传送500米的死结。

哈佛人生智慧:

在实现创意的路上,一个人单枪匹马的奋斗,难免有点孤胆英雄的味道。有时候,积极寻求到一个好的合作者,往往能更有效、更迅速地将创意进行到底,进而取得令人瞩目的成果。

圣彼得的回答

一头羊到了天堂,它对圣彼得说:“我的头上有一对角,是攻击敌人和保护自己的利器,但我为什么还是被手无寸铁的狼吃掉呢?”

圣彼得说:“虽然你和狼都是哺乳动物,但你是以草、叶为生,狼则以肉为生。在陆地上,只要是有水的地方,遍地都是野草和乔木,你想吃的时候,只要张嘴即可,生存比狼容易得多;而狼的生存则是寄托在战胜对手、吃掉对手的方式上,否则就会饿死。你们羊太安于现状了,缺乏自我保护的意识和群体团结合作的能力,虽有庞大的羊群,却不懂得合力抵御敌人的侵袭。”

圣彼得接着又说:“从狼的身上,你可以看到它们具有发现猎物的敏锐嗅觉,还有在向猎物发动攻击时,所展现的那种勇往直前、不屈不挠的精神和勇气。它们把凶狠和机智结合在一起,提升了战胜猎物的能力,更重要的是,狼群懂得团结起来,集体行动,共同对抗敌人,也因此不容易遭受攻击。换句话说,你被你的羊性所局限,而狼则发挥了它的特长。这就是你为什么会被狼吃掉的原因。”

哈佛人生智慧:

哲学家威廉·詹姆士所说:“如果你能够让别人乐意和你合作,不论做什么事情,你都可以无往不胜。”团队合作就是有这样积极的力量,不但能够事半功倍,而且能够让个人的能力得到充分的展现和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