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人生的感悟大全集(超值金版)
3242000000051

第51章 名人名家婚姻的启示(1)

漂亮是暂时的,情义是永恒的,不可只拿漂亮当赌注,应用一生托付寄深情。

三封求爱信

法国著名化学家巴斯德是免疫疗法的创始人。他的三封求婚信曾被传为婚姻史上的佳话。

巴斯德27岁到斯特拉斯堡大学担任化学教授时,看中了校长的女儿玛丽小姐。首先,他写了一封信给校长大人。信中说:“我应该先把事实告诉您,让您好决定答应或拒绝。”他把自己的父亲是普通工人等家庭出身情况如实报告之后说:“因此,我是没有财产的。我所有的只是身体健康、工作勇敢和我在大学里的职位。然而,我并不是为了地位而研究科学的人。我计划把一生献给科学研究,并希望能有某种程度的成功。我以这些微薄的聘礼,请求您允许我和您的女儿结婚。”

校长很欣赏巴斯德的纯朴和大胆,便把信交给了女儿,表示不干涉此事。接着,巴斯德又给玛丽的母亲写了一封信:“我怕的是,玛丽小姐太重视初步印象了,而初步印象对我是不利的。我确实没有什么地方可以吸引一位年轻姑娘。可是,熟悉我的人告诉我,他们都是喜爱我的。”可喜的是,巴斯德也获得了玛丽母亲的好感。于是巴斯德直接向玛丽小姐写了求婚信:“我只告诉您一点,不要过于匆忙下判断。要知道,您可能错了,时间会告诉您,在我这个矜持腼腆的外表下,还有一颗充满热情的心。”

结果,巴斯德一举成功,玛丽小姐答应嫁给他。

三封求爱信充分反映了巴斯德人品高尚和智慧超群。充分而真诚地表现缺点的同时,巧妙地说出了自己的优点,不禁令人感到这个人连缺点都这么可爱,谁还忍心拒绝他呢?聪明人处处显示他的聪明。

求爱证明

马克·吐温爱上了一个叫莉薇的美丽姑娘,但姑娘的父亲不放心,因为他不了解马克·吐温的为人,不能贸然答应这门亲事,除非马克·吐温能提供可靠的证明他品行的资料。

不久,马克·吐温拿来了6位知名人士的证明。可是这些书面材料当中有些话显然对马克·吐温是不利的,而且有人还对这件婚事采取冷淡的态度。尽管如此,马克·吐温还是把这些材料交来了。

姑娘的父亲看了之后,觉得十分有趣,两眼紧紧盯着这个青年的脸,问道:“在这个世界上,你难道连一个朋友都找不到吗?”马克·吐温尴尬地答道:“显然是的。”

事情真出人意外,莉薇的父亲居然对马克·吐温说道:“那就让我做你的好朋友吧,答应你做我的女婿。因为我对你的了解要比别人深刻得多。”

诚心诚意地对待他人,才能博得他人的欢喜。

古匈奴王求婚

西汉初年,匈奴在冒顿单于的领导下国力强盛,而刘邦建立西汉王朝后,遇到的却是一个经济十分困难的局面。刘邦首先要整顿和恢复国内的经济和秩序,所以对匈奴采取了积极争取和平相处的方针,后又与冒顿单于“约为昆弟”,以兄弟相称,关系十分友好。

刘邦病死,他的皇后吕雉成了寡妇。过了三年,冒顿单于的妻子也死了,他觉得自己和吕雉结婚,再合适不过了,于是就写了一封向吕雉求爱的信,派使者送给了吕雉。信一开始,他首先说明自己生长在草原上,靠放牧牛马为生,与汉朝过着不同的生活,接着他说自己几次到过汉朝的边境,很愿意到汉朝一游,然后直截了当地向吕雉表白自己求婚的心情:“陛下独立,孤偾独居。两主不乐,无以自虞。愿以所有,易其所无。”

吕雉接到这封求婚的情书,不知怎么处理好,就召集大臣们商量。有人认为,这是冒顿对吕雉的侮辱,要杀使者,发兵讨伐匈奴;也有人认为,匈奴的习俗与汉朝不同,不要把这封情书看成是“恶言”,要有礼貌地妥善解决。吕雉接受了后一种意见,由张泽代为起草了一封婉言拒绝的信。信中首先对冒顿想到吕雉寡居的痛苦、写信来求婚表示感激,接着说“退而自图,年老气衰,发齿堕落,行步失度,单于过听,不足以自污”,说明自己岁数已经老了,不想再成婚。然后给冒顿单于送去两辆车、两匹马,表示对他的感谢和问候。冒顿收到这封拒绝求婚的信,不但没有生气,反而复派使者表示尊重汉朝的礼仪,感谢吕雉的回信,并愿两国继续友好相处下去。

冒顿向吕雉求婚,因为刘邦与冒顿曾约为兄弟,按照匈奴“兄死尽妻其嫂”的习俗,并不含有侮辱之意。吕雉听取了正确的意见,对这种求婚没有采取粗暴的回绝做法,而是很客气地说明自己并无再婚的愿望,并表示了对冒顿求婚的感谢。

人们因自己的热切诚恳而使他人信服;诚实是一个人得以保持的最高尚的品质。

手稿姻缘

盖吕萨克是英国著名的化学家。

一天,他到一家商店买衬衣发现了掉在地上的一张纸,捡起一看,是他自己写的化学方程式,便随手塞入口袋。

这时店里记账的姑娘大笑。他问:“小姐,您笑什么?”姑娘说:“那是我丢的废纸!”盖吕萨克掏出那张纸,是自己的笔迹啊!姑娘从桌上取出一本化学书,证实那张纸写的是她做的习题。盖吕萨克认真地一对,他俩的笔迹竟然如出一人之手,他在那张纸上照着写了几行,姑娘一看,也暗暗称奇。他们因此结下友谊,成了志同道合的夫妻。

缘分有时是偶然在路上拾得的,但要维系这份缘分就得靠志趣相投,情感相通才能白头偕老。

谈雄才大略能获得爱情

第一次恋爱的拿破仑并不懂得如何利用手段博得女孩子的欢心,可他还是赢得了美若天仙的16岁少女德茜蕾的信赖和钦佩。

拿破仑身材矮小,貌不惊人,又不修边幅,在少女德茜蕾眼里根本不是将军的样子。她第一次看到他时十分失望,可是当拿破仑一开口讲话,她立刻惊服了。“我知道我们两家人地位差别悬殊,但请你相信,我生下来就是为了统治与兴建一个国家的,等我征服了意大利,我就会很富有,你相信吗?”“我将成为第二个凯撒,因为我是为了世界奇迹才来到人间的!”拿破仑的言语透露出聪明睿智、刚毅果断和大志豪情。

德茜蕾听了这些话,激动万分,眼里闪耀着泪花,不由得喃喃自语:“我还等待什么呢?他难道不就是我心中期待已久的男人吗?”

他们经过一段热恋后很快订婚了。

恰如其分地向女友畅谈你的雄才大略,往往能强有力地征服对方,在她心目中迅速地树立起一个良好形象。

找个贤女子做夫人

诸葛亮是我国历史上有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他年轻的时候,才华出众,相貌堂堂,因此,向他求亲的人很多。

可是,诸葛亮却拒绝了许多求亲者,出人意外地娶了沔南名士黄承彦的丑女为妻,受到乡里邻人的耻笑。

根据诸葛亮的人品和才干,当时完全有条件找一个美貌出众的妻子,作为生活的伴侣。

那么,他为什么不顾人们的耻笑,拒绝众多求亲者,偏偏与黄承彦的丑女结婚呢?原来诸葛亮着眼于事业,在选择爱人时,看不惯只追求外表美的庸俗作风,一心想找个朴实而有才能、对自己的事业有所帮助的人。黄承彦的女儿,虽然皮肤黑而头发黄,长得比较丑,但聪明贤惠,颇有知识和才干,是他理想的爱人。所以,当黄承彦提出把女儿许配给他时,诸葛亮毫不犹豫地满口答应下来。

他同黄氏女结婚后,即使遭到别人的耻笑,他也不以为意,并且对妻子十分敬重,终生不悔。妻子对他更是体贴入微,不仅把家里的事料理得井井有条,使诸葛亮能专心致志地看书学习和从事政治、军事研究,而且结合自己的生活实践,在认真总结沔南一带劳动人民推磨磨面经验的基础上,创造了用木制机器磨面的方法,从而启发诸葛亮在治理蜀国的过程中,重视科学技术,注意桥梁的修建和军事器械的研究,先后创造发明了历史上著名的“水牛”、“流马”和威力强大的“连弩”,使魏兵望而生畏。显然,诸葛亮后来之所以成为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是与他妻子做贤内助分不开的。

人总是要老的,花总是要谢的。单纯“以貌取人”,只追求外貌美,往往要吃大苦头。

真 爱

从前有位英俊潇洒且家境富有的绅士,成为很多姑娘的偶像,他叫里昂德尔。

一次偶遇,里昂德尔碰见一位蒙面姑娘,两人一见钟情,此后天天会面。

尽管姑娘始终没有展露她的真面目,里昂德尔还是从心底产生了强烈的爱意。

当里昂德尔向蒙面姑娘表示爱慕时,蒙面姑娘说为了考验这种爱情,愿意再等待一段时间。

次日傍晚,里昂德尔在赴约途中突遭劫持。

等到里昂德尔再次清醒过来,发现自己置身于一座富贵豪华的大厅,而且面前还有一桌丰盛的酒席。

更叫他惊异的是一位美若天仙的姑娘翩翩走来表露了她的爱慕之情,并许之以金银珠宝。

里昂德尔虽然有些心动,但他的心里经过一番激烈的斗争之后,终于,他还是决定拒绝眼前的美丽姑娘,他要恪守与蒙面姑娘的爱情。

尽管眼前的姑娘一再劝说他不要过于痴情而轻易放弃就在眼前的幸福,并说没准那个蒙面的姑娘长得非常丑陋。

里昂德尔坚决地表明,只要他们真心相爱,再丑再穷,他也不在乎。

这个漂亮的姑娘只好又把他送回原地。

里昂德尔与蒙面姑娘见面后,告诉了他在途中的奇遇,并正式向姑娘求婚,姑娘给了他一枚戒指便匆忙告别而去。

就在里昂德尔返回的路上,他又碰见那位漂亮的姑娘,姑娘知道他已向蒙面姑娘求婚后伤心地大哭起来。

里昂德尔同情地安慰她,并表示除了爱情外,他可以赠送她一切。

于是姑娘要他把手上的戒指送给她做纪念,看着姑娘伤心欲绝的神情,里昂德尔未加思考,便把戒指给了她。

事后,里昂德尔才发现自己送掉的正是蒙面姑娘给他的订婚戒指,不由大惊失色,担心蒙面姑娘会责怪他不把她放在心上。

怎么办?第二天,他与蒙面姑娘见面时,姑娘果然问起他手上的戒指为何不见了。里昂德尔鼓起勇气,将实情告诉了姑娘,并请求她原谅他的这次失误。

当蒙面姑娘听完他的陈述,不但没有责怪他,还夸他忠于爱情,诚实不欺,并且为人善良,富于同情心,是值得姑娘们真心去爱的人。

蒙面姑娘说完这番话,伸手揭去脸上的面纱,微笑地看着里昂德尔。

里昂德尔惊异地发现面前的心上人,正是奇遇中的那位天仙般的姑娘。

里昂德尔忠于爱情,诚实不欺,为人善良,富于同情心,经受住考验,赢得了真爱。

经受考验的爱

约翰·布里察从长椅上站起来,拉直他的军服,留心看着走过中央车站的人群。他在寻找那位他神交已久、却素未谋面的女士——那位戴着玫瑰花的女士。

13个月前在佛罗里达州的一座图书馆内,他开始对她发生兴趣。他从书架上拿下一本书,马上被吸引住了,不是因为其中的文字,而是因为用铅笔写在旁边的批注。那细心的书写代表着深思的灵魂和富于洞察力的头脑。在书的借阅卡上,他发现了该书的前一位借阅者的名字——哈里斯·玛尼尔小姐。

花了不少时间和工夫,他找到了她的地址。她住在纽约市。他写了一封信介绍自己,并请她回信。接下来的一年零一个月,二人通过书信加深了对彼此的认识。每封信皆如种子落在肥沃的土地上一般,一段罗曼史于是萌芽。

布里察要求一张照片,却遭到拒绝。她觉得他若是喜欢她,应当不会在乎她的外貌。

在从欧洲回来的那天,他安排了两人的第一次会面——7时整在纽约车站。

“你会认出我的,”她写着,“我会在衣领上别一朵红玫瑰。”

于是,他在7时整到了车站,等候那位心仪已久、却素未谋面的小姐。

一位年轻小姐向布里察走过来,身材修长而苗条。她把金色的头发卷在后面,露出纤细的耳朵,她天蓝色的双眼如同花朵,她的嘴唇和腮颊呈现出温柔但坚定的神色,在那套深绿色的衣服陪衬之下,她仿如春日再现。布里察开始朝她走去,完全忘记了她衣服上根本没有玫瑰。

在布里察前行时,她的双唇轻轻启动:“先生,你要走这边吗?”她低声说。布里察几乎不能自持地向她接近,然后他看见了哈里斯·玛尼尔。她正好站在那女孩后面:一位看来超过40岁的妇女,一顶破旧的帽子盖住已呈灰白的头发。身材圆胖,粗大的足踝塞在低跟的鞋子里面。

穿绿色衣服的女孩迅速走开,布里察觉得自己被撕成两半。他极想随她而去,但他又极想认识那位常在心灵上陪伴和支持自己的妇女。

她就站在那里,她那苍白、丰满的面容显得温和而敏感,灰色的眼睛带着温暖和柔和的眼神。布里察手握那本作为标志的蓝色封面的书。这不会是爱情,但它很宝贵,也许比爱情更好。

布里察挺起胸膛,向那妇人敬礼,并递出他手中的书,他觉得自己的语气中带着失望的痛苦:“我是约翰·布里察上尉,你必定是玛尼尔小姐了,很高兴我们能见面,我可以请你吃晚饭吗?”

那妇人的脸上露出微笑,“我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年轻人,”她回答说,“但刚才你见到的那位穿绿色衣服的小姐,恳求我在衣服上别上这朵玫瑰。她说假如你邀请我去吃晚饭,我便告诉你,她在对街的餐厅里等你。她说这是一个测验!”

在追求爱情的时候,一定要摆正理想和理智的关系。只有真正的感情才能经受住各种考验。

说出心中的爱

战术训练的准备工作进入了紧张的阶段,可偏偏在这时,爱神降临到上尉卡普特的头上。为了获得极有魅力的爱米丽的爱,上尉竟学习起与连长职责毫不相干的专门知识来。既然时间很紧,卡普特便决定走捷径。

他以教学参考的名义看了几部关于爱情方面的电影。影片中的一切都显得那么清楚明白,那么美妙动人。卡普特决定邀请自己的意中人一同来看,以便容易和她找到共同语言。但爱米丽认为与其去欣赏电影艺术,还不如在自己担任图书管理员的驻军图书馆里欣赏文学作品。

卡普特对文学也不马虎,如今他把希望寄托在古典作家关于爱情的描写上,想借此来达到目的。

有一天晚上,图书馆里没有旁人,卡普特怎肯错过这么个好机会?他走到借阅登记台跟前,充满感情地朗诵道:“与你离别的痛苦使我衰老,你今后无论走到哪里,我都不再和你分离。”

“奥马尔·海亚姆!”爱米丽兴奋地说,“原来你也喜欢文学?”

“岂止文学,连你我也喜欢!”卡普特差点说出这句心里话来,但他终于窘迫地咽了回去。机会就这样给错过了。

第二次合适的机会不得不又等了好几天。但在这些日子里,卡普特没有白白地浪费时间,他找到了在他看来最能表达自己心意的引文。

“亲爱的,看到我没有你就活不成的样子,你不会讨厌吧?”他还没有进门坎就用激动得发颤的声调说。

“看来您是在读拉苏尔·加姆扎托夫喽,”爱米丽苦笑了一下说,“您过一周再来吧。”

一周后,卡普特满怀信心地来到了图书馆,但一见到爱米丽却又忸怩起来。他声音极小地朗诵道:“我站在她面前若有所思,无力从她身上移开视线,我对她说:‘您多么可爱!’心里却在想:‘我多么爱你!’”

“普希金。三卷文集。莫斯科文艺出版社出版,第一卷,第421页。”爱米丽头也没抬一下地说。

卡普特感到大失所望。此刻,他终于下了决心,说:“爱米丽!你难道就没看出来我爱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