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交际三十六计大全集(超值金版)
3240200000055

第55章 红脸白脸都要唱(1)

“红脸”“白脸”都会唱

红脸和白脸的人都是古装戏中最常出现的人物。古戏里红脸多为正派老生,白脸一般是奸诈小人。前者如戏中的诸葛亮、林冲等,后者如戏中的曹操、潘仁美等。人生如戏,在生活中,相互争执、为利益彼此较劲之时,人们往往可以看到红脸与白脸之变。那些摆出白脸的人,自然都是得理不饶人,寸步不让,执理顶牛的样子,而作出红脸者,必然是满脸挂笑的和事佬。

在讲究“以和为贵”的中国传统文化里,讲到为人之道时,总是规劝人们不要斤斤计较、睚眦必报,要讲求有理让三分,无事不究过,要搞一团和气,轻易不与人白脸。然而,规劝毕竟是规劝,它往往只代表人们的美好愿望罢了。事实终归还要面对,若想在交际应对中做到见机行事,唱好“一团和气”的大戏,还是需要红脸和白脸一起唱,而且需要把两个脸都要唱好。就像那些高明的演员,根据角色需要随时变换脸谱。

乾隆皇帝就是这样一位会以自己需要为目标,及时变脸的领导者。

乾隆在世时,为了稳住读书人,他一面唱红脸,极力拉拢,进行正面激励;一面唱白脸,用恐吓的手段进行“反面激励”。唱红脸时,他对读书人恩爱有加,甚至亲笔谕旨:“儒林是史传所必须写入的,只要是经明学粹的学者,就不必拘泥于他的品级。像顾栋高这一类人,切不可使他们湮没无闻呵!”遵皇帝旨意,史馆里特设《儒林传》名目,来专门编写大知识分子的学术生平。平时乾隆就对上送的奏章,凡是见到鄙视“书生”“书气”的议论总是要给予批驳,说:“修己治人之道,备载于书,因此,‘书气’二字,尤可宝贵,没有书气,就成了市井俗气。”而且还说:“我自己就天天读书论道,因此,也不过书生!”为了笼络读书人,竟达到如此境地,红脸唱得似乎前无古人。

而一旦乾隆怀疑哪个书生的言论危及大清朝的统治时,他便将红脸翻到脑后,变成一张令人恐怖的白脸。内阁学士胡中藻,曾写过这么一本书叫《坚磨生诗抄》。乾隆皇帝久候等人告发,无奈无人告发,自己索性上阵“御驾亲征”,道:“‘一把心肠论浊清’,加‘浊’字于国号之上,是何肺腑!”又说:“至若‘老佛如今无病病,朝门闻说不开开’之句,尤为奇诞!我每天听政召见臣下,何乃‘朝门不开’之语!”还指出:“所出试题,有‘乾三爻不像龙’……乾隆乃是我的年号,‘隆’与‘龙’同音,其诋毁之意可见!”对于“南斗送我南,北斗送我北,南北斗中间,不能一束阔”一诗,他又说:“南北分提,一再反复,是什么意思?”后来便下诏将胡中藻弃市,胡氏族人在16岁以上的全部斩首。胡中藻的老师鄂尔泰的灵牌也被撤出“贤良祠”,鄂氏之子、巡抚鄂昌因曾与胡唱和,也被勒令自尽。

乾隆的这张白脸翻得可真够厉害的,只搞得文人学士们人人自危,处处都得小心。几篇游戏讴章,几句赏花吟月之词,一不小心,也往往被弄出个莫须有的罪名。乾隆就是使用这样无情的白脸巩固了自己的统治。

虽然乾隆的故事离我们距离遥远了些,但启示意义却值得我们深思:作为领导者,赞扬鼓励也罢,批评指责也罢,关键在于对时机的把握,根据角色需要变换脸谱。时机正确,方能取得决定性的效果。

如果你留意,你其实也在不自觉地唱着红脸白脸。下属犯错误时,你在开会时,也许会当众这样说:“李经理的团队第一次面对这样的业务,难免有经验不足的地方,出现问题在所难免。我们只希望他和他的团队能及时找到症结所在,走出困境。”至于处罚,则不作重点强调,一句带过。李经理听后,一脸感激的表情。而与会的其他下属也同样在心里对你的“理解”表示感动。

会后,你在私下里,则将李经理叫到办公室,掩上门,一脸恨铁不成钢的样子,甚至会拍几下桌子:“你怎么搞的?你不是不知道我对你的信任!但事情也不能办成这个样子!你要吸取教训!”李经理一副诚惶诚恐的样子。

设想一下,如果作为领导者,你在会上当众大发脾气,白脸唱得酣畅淋漓,你的下属们除了内心对李经理有着或兔死狐悲或幸灾乐祸的表现之外,恐怕还有对你的白脸表示不屑的逆反情绪存在。

可见,白脸红脸的使用都很重要,关键是看在什么时候、什么场合用。

变脸如翻书,功夫在书外

“变脸如翻书”也是一种圆融的处理姿态,否则不易与人相处。

变脸很必须

有一些领导者,深深地领会“变脸”的功夫。

比如,你作为客人在他的办公室外等待,隐约听到他在电话里怒声和别人争吵,也许你心想:来得真不是时候!过了一会儿,他出来了,竟然满脸笑容,看不出任何刚刚和人争吵的痕迹。坐了不到半盏茶的工夫,有员工进来问他事情,他立刻摆上一张严肃的面孔,连声调都充满了权威。如果你是这位员工,你离开他的办公室,想想看,他用笑脸接待客人,当客人离开后,他会换上哪一张脸?而他用来接待客人的笑脸是真的笑脸吗?还是皮笑肉不笑的笑脸?

不管怎么样,变脸功夫也有着它的必要性。试想,如果他用刚刚和人吵架的怒脸来接待客人,话说得下去吗?没弄好,客人也要和他吵架哩!而他若老是和颜悦色,恐怕员工也会失去对他的敬畏吧!

从道德角度来看,这种“变脸如翻书”有时候也会让人觉得很难以捉摸,缺乏一种真诚;但从现实来看,随情境的变化而翻脸,不也是一种圆融的处世姿态吗?在复杂的社会里,若无变脸的功夫,怎能同时与许多不同的人相处呢?

变脸在交际中的两大意义

总的来说,拥有变脸的功夫,在社会交往中有如下好处:

一是可以避免别人误会你,最后造成人际关系的反效果。例如,若把刚刚跟人吵架的怒容拿来面对客户,客户如果不了解,会误认为你对他的来访不耐烦,你若无合理的解释,恐怕对方就会拂袖告辞了!同样,在不该严肃的场合严肃,在不该轻松的地方轻松,也都不是正确的做法,因为这会让别人误解你。

二是可以隐藏自己的私密。你的情绪如果老是写在脸上,喜怒毫无掩饰,别人一看就知道你心里想什么,有心人只要用话一套,你就有可能把事情来龙去脉说出来,这是交际中最值得注意的。

变脸功夫要努力学

具有变脸功夫固然重要,但要学到这功夫并不容易。因为喜怒哀乐这些情绪都是难以掩饰的,有些人可以做到该哭就哭,欲怒则怒的地步,这种变脸的功夫可说已出神入化。

如果你做不到,能做到以下的程度也就可以了:随时能从哭脸、怒脸转变成笑脸,以笑脸来面对外面的世界。

你要了解,无论你有多哀伤、多愤怒,除非你的至亲好友,否则不会有人对你的喜怒哀乐感兴趣,并进一步表示关怀,更不可能倾听你的哀伤或是愤怒。你若不知道这一点,不但会造成极大的压力,也会留给对方极坏的印象,对方会下意识地看轻你。

做个“双面人”,调好情与理

要在交际中做到见机行事、亦刚亦柔,这就需要成为逢场作戏的好演员去担当性格差距很大的角色。因此,“变脸”是一种巧妙的功夫,同时也是为人处世的高明策略。因为,人际交往、谈判交涉、官场商场,必须懂得自保方可取胜。一味地唱红脸当好人,甚至像和事佬那样软弱地调和,无异于给别人制造欺侮你的机会;总是白着脸使诈,又会激起对立,处处受人防备而落得“敌人满天下,相知无一人”的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