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丹麦公司向对方陈述了该如何工作,才能使德方获得更大利益。德方听了之后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丹麦公司还主动要求,请德方拨出负责监察的部分工作,交由丹麦公司分担。
交易谈成了,德方得到了所希望得到的利益,丹麦公司几乎也未作出什么让步。
丹麦公司假装糊涂,对德方的条件故意曲解,最终变被动为主动。
假装糊涂贵在一个“巧”字,倘若弄巧成拙,结果自然不会好。
装糊涂也要有一定的“度”,倘若超过了这个“度”,超过了对方的承受范围,势必影响感情,甚至导致谈判的破裂。另外,假装糊涂、故意犯错不能超出法律所许可的范围,否则会惹来许多不应有的官司。
在谈判中,大智若愚是非常重要的,对于有能力的谈判专家来说,聪明是傻,傻是聪明。谈判时,你假装知道的比别人都少,你会有很好的处境。你装得越傻,处境就会越好。
大智若愚有利于谈判进行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人类都趋向于帮助那些看起来不聪明的人,而不是利用他们。当然,也有一些没有同情心的人总想利用弱者,但是大多数人都想与在他们看来聪明的人竞争,而去帮助他们认为不聪明的人。因此,装傻的目的就是分散对方的竞争意识。你怎么忍心去和那些请求帮助他们和你谈判的人斗争呢?如果一个人说:“我不知道,你认为是什么?”你怎么能用竞争去取笑这样的人呢?面对这种情况时,大多数人都会为对方感到难过,他们会让开道路去帮助他。
有能力的谈判专家知道装傻的重要性,他们坚持以下意见:
争取时间,仔细考虑整件事情,这样才能全面思考接受对方条件的危险性,以及能提出额外要求的机会,直到得出结论。
与委员会或董事会商量前,应该推迟作决定。
争取时间,让法律或技术专家审查一下计划。
请求其他让步。
在未产生敌对情绪的情况下,给对方施加压力。
假借审阅谈判记录的名义,争取时间考虑问题。
在谈判中可以使用如下语句来装傻:“请再说一遍,好吗?我知道你们已说了好几遍了,但是由于一些原因,我没有听清楚。请再说一遍,好吗?”这样做让他们以为:“这次我遇到一个多傻的人啊。”以这样的方法,既可分散对手的竞争精神,产生一种意想不到的妥协方案,还可能得到对方的帮助。
但是,在你的专业知识方面不能装傻。如果你是心脏病医生,就不能说:“我不能确定你是否需要三倍分流手术,也许两倍分流手术就可以了。”
总之,双赢的谈判取决于一方愿意同情对方的处境。如果双方互相争执,就不会产生双赢的结果。谈判专家知道,装傻可以分散对手的竞争意识,打开双赢之门。
示错装傻有奇效
人们说话交谈,总是尽量避免出现差错。可是,在某些情况下,有意地曲解对方,念错字,用错词语,示错装傻,却能收到神奇的功效。
装傻充愣,借语反击
故意装傻充愣,错解对方的话,然后,拐到自己的语境中来,把对方驳倒。
例如,有个药铺老板每到大年三十晚上,就点上香向菩萨祷告:“大慈大悲的菩萨,愿您保佑男女老少都多病多灾,我好发一笔大财!”这话被一个下人听到了。不久老板的母亲得了痨病,躺在床上哼哼叽叽的。下人对老板说:“这下老太太病得不轻,这全是托菩萨的洪福!”老板大怒。下人说:“老板息怒,您不是求菩萨保佑男女老少都得病吗?这下菩萨显灵了。”老板哑口无言。
作为一个有良知的下人,对老板的祷告含有不满是必然的,但又不能直接批评老板,所以他故意装傻,以“菩萨显灵”为由向老板道喜。老板可谓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有苦难言。
再比如,一个小伙子向一位老人问路:“喂,离城还有多远?”老人回答:“500拐杖。”小伙子说:“距离应该论里呀,怎能论拐杖呢?”老人答:“论理?论理你得喊我大爷!”
老人故意解错表示路途距离的单位,把“里”说成“拐杖”,以引起小伙子的纠正,然后,老人利用“论里”与“论理”的同音不同义,来教训小伙子不懂礼貌。
故意示错,抛砖引玉
一位教师给学生讲“灾梨祸枣”一词。首先用望文生义的方法曲解示错:“看来梨、枣都有毒,吃了会生灾招祸。”稍有生活常识的学生都会感到此话不合情理,但一时也说不清楚确切的含义。到了学生急欲求知的时刻,教师再揭开谜底:“这个成语说的是滥刻无用之书,使用来做雕版的梨树、枣树都跟着遭殃。”如此一来,学生豁然开朗。
示错作为一种交际手段,有时还可以成为随机应变,打破僵局,启发发言的工具。
钱学森有一次参加一个学术会议,大家凝神屏气,听他独自讲话。讲着讲着,钱老连简单的常识性问题都说错了。座中一个胆子大点儿的人说:“您讲错了吧?”这时钱老笑着说:“看来,我也不是什么都对嘛。好,现在总算有人发言了!”会议气氛立刻活跃起来。
故露瑕疵有门道
弱者常常具有一些自卑之心和戒备之心,因此对于他们假若想消除对方的警戒心和恐惧感,只要故意显露出自己的弱点或缺点,即可获得效果。
有一位某企业的总经理,曾担任过该企业会计部部长。在就职时的致辞中,他说了如下的话:“我不擅长计算机统计之类的工作,因此,我希望诸位能助我一臂之力。”他的这番言词,顿时化解了部下心中的恐惧感,拉近了他们之间的心理距离。
然而,当部属将起草的文件报告交予他审理时,他就以漫不经心的态度提醒对方“这数字好像有错误”。就这样,经过两三次的指正,大家惊异地说:“你看我们头儿,别看就职时说自己什么都不懂,其实他什么都懂得,比我们可强多了。”在不长时间的接触中,职员们对他的信赖感,就自然而然地产生了。
可见,要使别人对你放松警惕,产生亲密之感,只要你能很巧妙地在他人面前暴露某些无关痛痒的缺点,就可收到较好的效果。尤其是那些社会地位高、权势大的人这样做,所收到的效果就更为显著,更为理想。
俗话说:“伴君如伴虎。”接近上司是危险的,但是,不接近上司却又永远无出头之日。
一般来说,伟大的人都喜欢愚钝的人,记住这一点是不会错的。任何领导都有获得威信的需要,不希望部属超过并取代自己。因此,在人事调动时,如果某个优秀、有实力的人被指派到自己手下,上司就会忧心忡忡,因为他担心某一天对方会抢了自己的权位。相反,若是派一位平庸无奇的人到自己手下,他便可高枕无忧了。
因而,聪明的下属总会想方设法掩饰自己的实力,以假装的愚笨来反衬领导的高明,力图以此获得领导的青睐与赏识。当领导阐述某种观点后,他会装出恍然大悟的样子,并且带头叫好;当他对某项工作有了好的可行的办法后,不是直接阐述意见,而是在私下里用暗示等办法及时告知领导,同时,再抛出与之相左的甚至很“愚蠢”的意见。久而久之,尽管在群众中形象不佳,有点儿“弱智”,但领导却对他青睐有加。
在更多的时候,上司需要并提拔那些忠诚可靠但表现并不怎么出众的下属,因为他认为这更有利于他的事业。中国有个古老的成语,叫“南辕北辙”,意思是说,目的地在南方,但驾车的方向却对准了北方,结果跑得越快,离目标越远。同样的道理,如果上司使用了不忠诚的下属,这位下属总是同自己对着干或者“身在曹营,心在汉”,那么这位下属的能力发挥得越充分,可能对上司的利益损害越大。
所以,善于处世的人,常常故意在明显的地方留一点儿瑕疵让人一眼就看见他“连这么简单的事都搞错了”。这样一来,尽管你出人头地,别人也不会对你敬而远之,他一旦发现“原来你也有错”的时候,反而会缩短与你之间的距离。
对于上司交办的事,你三下五除二就处理完毕,你的上司首先会对你旺盛的精力感到吃惊,效率高嘛。而因为快,你虽然完成了任务但不一定完美,这时上司会指点一二,从而显示他高你一筹。这就好比把主席台的中心位置给领导留着,单等着他来作“最高指示”。并且,同事们也许会觉得你并不怎么特别,无非“毛”一点儿。同事们认同了你的缺点,就等于在感情上容纳了你,觉得你同他们自己是“等量齐现”的,在这种情况下,你成为众矢之的的可能性就大大减小了。
装疯卖傻避雷区
在政治风云变幻中,危险随时会出现,人们通常会通过装疯卖傻来逃避危难,保全自身。我国古代著名的军事大师孙膑,曾经和庞涓是同学,拜鬼谷子先生为师一起学习兵法。有一年,当听到魏国国君以优厚待遇招求天下贤才到魏国做将相时,庞涓再也耐不住深山学艺的艰苦与寂寞,决定下山,谋求富贵。
庞涓到了魏国,见到魏王。魏王问他治国安邦、统兵打仗等方面的知识。庞涓倾尽胸中所有,滔滔不绝地讲了很长时间,魏王听了,很兴奋,便任命他为元帅,执掌魏国兵权。
后来,孙膑经人推荐也来到了魏国,魏王对孙膑也很敬重,打算封孙膑为副军师,与庞涓同掌兵权。庞涓最忌讳的就是这种情况,于是他找机会对孙膑进行陷害。但他表面上对孙膑却非常敬重。
孙膑知道庞涓也想全面学习兵法,就高兴地答应把鬼谷子先生所传的兵法及注释写出来;而且从那天起,夜以继日地在木简上写起来,日复一日,废寝忘食,以致人都劳累得变了形。
后来孙膑无意中从一个佣人那里知道,庞涓等他写完兵书就准备把他处死,他的心一下子凉透了!第二天,正要继续写书的孙膑,当着两个卫士的面,忽然大叫一声,昏倒在地,大呕大吐,两眼翻白,四肢乱颤。过了一会儿,孙膑醒过来,却神态恍惚,无端发怒,立起眼睛大骂:“你们为什么要用毒药害我?!”一边大骂着,一边推翻了书案桌椅,扫掉了烛台文具,接着,抓起花费心血好不容易写成的部分兵法,扔到火盆里。顿时,烈焰升起。孙膑则把身子扑向火,头发胡子都烧着了。
人们慌忙把他救起,他仍神志不清地又哭又骂。那些书简则已化成灰烬,抢救不及。等庞涓急慌慌跑来,只见孙膑满脸污秽之物,脏不忍睹。孙膑趴在地上,忽而磕头求饶,忽而哈哈大笑,完全一副疯癫状态。庞涓使劲甩开他脏兮兮的、痉挛的手,心里疑惑。怀疑孙膑是装疯,就命令手下把他拽到猪圈里。孙膑浑身污秽不堪,披头散发,全然不觉地在猪圈中打滚,又哭、又笑、又闹……
晚上,庞涓又派人在四周别无他人时,悄悄送食物给孙膑:“我是庞府下人,深知先生冤屈,实在同情您。请您悄悄吃点儿东西,别让庞将军知道!”孙膑一把打翻食物,狰狞起面孔,厉声大骂:“你又要毒死我吗?!”来人气极,就捡起猪粪、泥块给他。孙膑接过来就往嘴里塞,毫无感觉的模样。于是来人回报庞涓:“孙膑是真疯了。”
后来,孙膑在田忌的帮助下逃到了齐国,并设计打败了庞涓。
装疯卖傻确实为古代智者在高压统治之下,大难临头之时不得已而采用的唯一手段。现代社会人际关系常常是朋友之间、同事之间的相处,确实是没有那个必要了。然而在有些时候为了上下和气,团结一致,还是学点儿装疯卖傻的方法比较好,尤其是在面对别人的隐私时。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有不为人知的心烦事情,有些人却毫不体谅别人的心情和立场,硬是要把自己的烦恼加在别人的身上,硬要把自己的隐私倾吐给别人知道。不管人家愿意不愿意听。
对于这些恼人的事,也许你根本懒得理会,甚至连听也不愿意听,但是又怕引起对方不必要的误会,所以不得不耐着性子,勉为其难地充当别人的“垃圾桶”,最后把自己搞得烦恼不堪。
这种当别人的“垃圾桶”的做法是错误的。千万要记住,对于别人的某些私事听过就算了,不要自告奋勇地卷入是非的漩涡,尤其是夫妻之间的感情纠葛,以及同事之间的明争暗斗,否则你会马上变成“是非人”,无法全身而退。
朋友之间当然应该互相关心彼此的生活状况,但是对于某些敏感的问题还是小心避开为妙,千万不能凭一时的“正义感”过问别人的家务事,也不要无聊到去当别人倾吐苦水的“垃圾桶”。
对于朋友的家庭纠纷要装聋作哑,不要追问事情的来龙去脉,因为你一旦以知情者的身份介入了,就会被他们认定为当然的“判官”,从此以后不得安宁。
遇到朋友对你倾吐这些恼人的问题时,如果你不想弄乱自己的情绪,就必须想办法加以推辞。
遇到对方想邀你聊一聊时,你可以推说自己很忙,不管他多么可怜,一概以“忙得不能抽身”为理由推卸。
你一拖再拖之余,对方就会马上转移目标另行寻找“垃圾桶”,这样一来,你就可以逃过一劫。
如果你真的避不开,那么建议你适时“装疯卖傻”,装作根本听不懂他在说什么,频频反复询问对方,让对方觉得自己在对牛弹琴,于是另外寻找“听众”。
另外,你也可以表现得心不在焉,专说些牛头不对马嘴的话,对方如果是聪明人,一定会识趣地打住,另外寻找可以一吐为快的“倒霉鬼”,你就可以趁机脱离苦海了。
交际操纵术
1. 糊涂是一种智慧,是否会装,更是智慧。
2. 演戏要演得巧妙,装傻也要装得像傻子。
3. 化解尴尬时,要学会设计情境和动作。
4. 为保护自己可以装傻充愣,为给别人台阶下,也可以故作不知。
5. 对方不是不知道你的“傻”,而是他出于感激,故作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