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平气和退让法
有时候,我们会遇到发火的人。人们发火,是由于对对方不了解、缺少沟通造成的。这时候得理的一方切不可因对方的错怪而以怒制怒。最好的方式是多加解释,想办法沟通或者道歉、劝慰,与对方达成谅解或共识。
一所医院里,病人挤满了候诊室。一个病人排在队伍中,将手上的报纸都看完了队伍也没有挪动一步,于是他怒火万丈,敲着值班室的窗户对值班人员大喊:“你们这是什么医院?这么多人排队你们看不见吗?为什么不想办法解决?我下午还有急事呢!”值班员面对病人的怒火,语气温和地耐心解释说:“很抱歉,让你等了这么久。是这样的,医生去开刀了,抢救一个危重病人,一时脱不了身。我再打电话问问,看看他还要多久才能出来。谢谢你的耐心等候。”
患者排大队得不到及时诊治,责任并不在那个值班员身上,但是面对病人的错怪,他却沉住气一面解释,一面劝慰,这就比以怒制怒,批判候诊的人没耐心的回答好多了。
主动示弱法
一位丈夫彻夜未归,次日才幽灵般地回到家中,妻子埋怨了几句,两人便你一言我一语地吵了起来。忽然,妻子说:“算了,没什么了不起,男人晚上不回家都成时髦了——我唯一要提醒你的是熟悉的地方还是有风景的!”那位妻子虽然占理,却没有去“痛打落水狗”,只是调侃了几句,便使一场冲突体面地结束了。
就大多数夫妻而言,双方谁也不愿在冷战中打持久战,关键的问题是双方谁先主动来打破冷战的僵局,一般来说,大都是男方先来点儿低姿态,也有女方主动示弱告软的。不管哪一方,只要你不想让夫妻冷战威胁这个家庭,只要你有心想迅速结束冷战状态,实现夫妻“邦交”正常化,你就应该学学下面的几招:
不把话说得太绝,为对方留有余地。
请共同的朋友做客或约对方看电影,借机搭话。
热脸迎向冷屁股,向对方大献“殷勤”。
打个电话,找个借口说说话,可避免尴尬。
求对方帮个小忙,打破坚冰。
佯装生病或不舒服,让对方来关心。
总之,打破僵局的方法很多,夫妻之怨宜解不宜结。其中根本的一点是:任何情况下都不可以有给对方一点儿颜色看、惩罚对方、非让他(她)低头认罪不可的种种不良心态。有话说话,有理讲理,宁要争吵也不要冷战,这是许多和谐的夫妻总结出的一条经验。而一旦处于冷战中无人主动来为你们调解,那就要靠双方“系铃人”来努力解开沉默无言这个“铃”了。
幽默化解法
美国军队中规定,军人不得留长发。但是,时任北约部队总司令的黑格将军却留着长长的头发。有一名士兵对此不满,于是从报纸上找来黑格将军的相片,贴在了中尉办公室的门上,还画了一个箭头,指向总司令的长发,并写道:请看他的头发。司令看到这别出心裁的“抗议书”,没有去追查这是谁的杰作,而是将那箭头延长,指向总司令的领章,也写了一行字:请看他的官阶!
如果一位将军因为受到指责而把部下叫来批判一通,那也显得太没气量了,也有失将军的风度。而将军却以幽默的方式,不做深究,而是调整了箭头,其效果自是不言自明。
留有余地好转圜
留余地,自己方便
春秋五霸之一的晋文公,名重耳,未登基之前,由于遭到其弟夷吾的追杀,只好到处流浪。有一天,他和随从经过一片土地,因为粮食已用完,他们便向田中的农夫讨些粮食,可那农夫却捧了一捧土给他们。
而对农夫的戏弄,重耳不禁大怒,要打农夫。他的随从狐偃马上阻止了他,对他说:“主君,这泥土代表大地,这正表示你即将要称王了,是一个吉兆啊!”重耳一听,不但立即平息了怒气,还恭敬地将泥土收好。
狐偃以忍让之心,用智慧化解了一场难堪,这是胸怀远大的表现。如果重耳当时盛怒之下打了农夫,很可能会暴露了他们的行踪。狐偃一句忠告,既宽容了农夫,又化解了屈辱,成就了大事。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事要留有余地,不可把事情做绝。人生一世,万不可使某一事物沿着某一固定方向发展到极端,而应在发展过程中充分认识,冷静判断各种可能发生的事情,以便有足够的条件和回旋余地采取机动的应付措施。于情不偏激,于理不过头,在追求成功的路上就会进退自如。
不要把话说得太满
某报社的主编交给新来的记者小王一个重要的采访任务,同时,主编告诉他:“这件采访工作在实施时存在一定的困难……”正当主编要详细地向他介绍一下时,小王却拍着胸脯说:“没有问题,包您满意。”三天以后,没有听到任何动静,主编便问他采访进展得怎么样?进度如何?他才不得不说:“不像想象中那么简单。”
虽然主编也知道这个采访不会很轻松,但对小王当时轻易地拍胸脯表态却大为反感,从而对他这个人的能力也产生了怀疑。
做事方面,对别人的请托可以答应接受,但不要“保证”,应代以“我尽量、我试试看”的字眼;上级交办的事当然接受,但不要说“保证没问题”,应代以“应该没问题,我全力以赴”的字眼。这是为万一自己做不到留后路,而这样回答事实上又无损你的诚意,反而更显出你的审慎,别人会因此更信赖你!即使事没有做好,也不会怪罪你。
生活中有很多事情我们无法预料它的发展态势,有的也不了解事情的发生背景,切不可轻易地下断言,不留余地,使自己一点儿回旋的余地都没有。
有一次,赵刚与同事有了点儿摩擦,很不愉快,便对同事说:“从今天起,我们断绝所有关系,彼此毫无瓜葛……”这话说完还不到两个月,这位同事就成了他的上司,赵刚因讲过过重的话很尴尬,只好辞职,另谋他就。
因把话讲得太满,而给自己造成窘迫的例子到处可见。把话说得太满,就像把杯子倒满了水一样,再也滴不进一滴水,否则就会溢出来。打满了气的气球,再充气就会爆炸。
给“意外”留点儿空间
传说太阳神阿波罗的儿子法厄同驾着装饰豪华的太阳车横冲直撞,恣意驰骋。当来到一处悬崖峭壁上时,恰好与月亮车相遇。月亮车正欲掉头退回时,法厄同依仗太阳车辕粗力大的优势,一直逼到月亮车的尾部,不给对方留下一点儿回旋的余地。
正当法厄同看着不能自保的月亮车幸灾乐祸时,自己的太阳车也走到了绝路上,连掉转车头的余地也没有了,向前进一步是危险,向后退一步是灾难,最后终于万般无奈地葬身火海。
凡事总会有意外,留有余地,就是为了容纳这些“意外”。人说话留有余地,便不会因为“意外”的出现而下不了台,做事留有余地从而可以从容转身。
我们可以见到一些政府官员在面对记者采访时偏爱用一些模糊语言,例如,可能、尽量、研究、或许、评估、征询各方面意见……他们之所以运用这些字眼,就是想为自己留有余地。否则一下把话说死了,结果事与愿违,那会给政府的形象带来多大影响呀!
总之,办事、说话留有余地,使自己行不至于绝处,言不至于极端,有进有退,以便日后能更灵活机动地处理事务,解决复杂多变的问题。同时,也要注意给别人留有余地,无论在什么情况下,不要把别人推向绝路,这样一来,事情的结果对彼此都有好处。
“走为上”走得妙
我国古代有《三十六计》,其中最后一计就是“走为上”。“走”是退却、躲避的意思,作为一种策略和计谋,“走为上”的意思就是说在不利于己方的条件下,要避免同对方决战,出路有三条,或者投降或者讲和或者退却。三条出路相比较,投降意味着彻底失败,讲和意味着胜负各半,而退却则存在转败为胜的机会。因此,在以上三种情况下,唯有“走”才是上策,故而名为“走为上”。
走为上,才能另谋他途
“走”的意思并不是消极地逃跑,而是有计划地主动退却,然后寻找机会图谋反击。
1998年上半年,身为伊利生产经营副总裁的牛根生突然感觉到了不对劲,自己在伊利做了16年,但最近在使用资源方面却感到了某种不顺畅,就是调动很小的一部分资金,也有众多部门来掣肘。最极端的时候,牛根生买把扫帚都要打报告审批。
从某种意义上说,牛根生是当年伊利的第一功臣,伊利80%以上的营业额来自老牛主管的各个事业部。除了业绩,牛根生在伊利员工当中的威望,并不比伊利老总郑俊怀差。
但是,两个人的经营思想有分歧。郑俊怀的思想是稳中求升,而牛根生的思想却是大胆挺进,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手段和资源让伊利“超常规成长”。
由此,郑俊怀担心,如果伊利按照牛根生的战略思想发展,自己就会对伊利失控,这种事他绝对不允许发生的。这时候,郑俊怀已经下决心让牛根生出局。当牛根生意识到这一点的时候,他已经很难在伊利施展自己的抱负了。
于是,牛根生选择了退让,向郑俊怀递交了辞呈。
1999年1月,牛根生成立了自己的公司。他白手起家,受到来自伊利的各种打压,硬是在重重围剿之中杀出一条血路。6年之后,蒙牛的销售额和市场占有率超过伊利成为全国第一。
与老板不合,二虎相争必有一伤。牛根生为了保全自己主动辞职,退出伊利,并不等于“失败”,而是给自己找退路,自己创业,让自己的思路得以充分施展。结果,6年时间便使得蒙牛能与伊利抗衡。
老牛的故事值得深思:在职场中,被公司老板给炒了,这肯定不如你炒他心里那么痛快,老板炒你肯定有他的理由,但你别去问,一问显得你没劲。你不妨后退一步想想:毕竟只是被老板炒了,而不是被坏人杀了,只要大脑在,双手在,天下的老板多得是,老天爷还饿不死瞎眼的家雀呢。实在不行了,自己做老板。
谈判用好“走为上”
不止在职场中要知退让,在谈判中,也要注意“走为上”的巧妙使用。当遇到对方攻势猛烈,锐气逼人,如果既不想求和,又不愿意主动妥协,那么最好的策略就是必须暂时躲避对方退避三舍,以制造谈判僵局。在这个时候,如果对方真有合作的诚意,就会寻求适当的途径来重新谈判。这样,谈判的局势就会发生明显的变化,实施“走为上”策的一方就会由被动转为主动,对方就会降低自己的谈判标准,以达成有利于己方的协议。这就是走为上策的基本内涵。
1984年,我国与******一家公司的代表就在我国建立化肥厂的有关事宜进行谈判。通过几次谈判之后,我方与******方面基本确定了这个利用秦皇岛港优越条件的项目,谈判进行得也很顺利。到了该年10月份,科威特石化公司也想参与进来,与我方和******方面一同合办化肥厂,谈判由两方变成了三方。
在第一次三方谈判中,科威特方面派出了该公司董事长作为主谈出席谈判。该董事长精明能干,具有非常丰富的谈判经验。他一出场,在听了中国和******方面已经进行的一些筹备工作的介绍之后,就断然表态:“你们前面所做的一切工作都是徒劳无功的,建立化肥厂的工作必须从头开始!”
听了该董事长的意见之后,不仅仅是中方代表,就是******方面的代表也感到非常的不解和惊讶。要知道,仅仅是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中突双方就动员了20多位化工专家,耗资30多万美元,费时3个多月才完成。如果对此全盘否定,一切从头开始,显然是没有道理的。
尽管如此,中突双方的谈判代表却没有人起来驳斥这位董事长,原因是什么呢?原来这位董事长有着非常高的威望,此人在科威特的地位仅次于科威特石油大臣,而且他还是国际化肥工业组织的主席,以他为代表的公司在******的许多企业中都拥有大批的股票。鉴于种种原因,中国和******的代表都无法当面驳斥这位董事长的观点。
中方的一位地方政府的代表心想:这位董事长真是一语惊人。于是,他就琢磨着如何打破这个沉闷的气氛,因为这位董事长的要求,不仅是******方面,中方代表也是很难接受的。
尽管这位董事长拥有巨大的权威,但是中方的这位地方政府代表实在是忍受不住了,他猛然间站起身来,向与会代表说:“我代表地方政府声明:为了建立这个化肥厂,我们安排了一处靠近港口并且地理位置相当优越的场地。同时更是为了尊重我们的友谊,在许多合资企业表示要得到这块土地的使用权时,我们都拒绝了。现在如果按照董事长您今天的提议,事情将要无限期地拖延下去,那我们只好把这块地方让出去!对不起,我还有别的事情需要处理,我宣布先退出谈判,下午我等候你们的谈判消息!”
说完,这位地方政府代表拎起皮包转身就走。中方一位化工厅长喊着追了出来,劝他赶快回去。地方政府代表笑着说:“我不走,我先找个别的房间躲一会儿。我敢保证,下面的戏肯定好唱。”
半个小时以后,一位处长跑出来,兴高采烈地对那位地方政府代表说:“你这招真灵,你一炮放出来,形势急转直下。那位董事长说了,快请代表先生回来,我们强烈要求迅速征用秦皇岛的场地!”
当地方政府代表重新回到谈判桌上继续谈判的时候,谈判已经变得非常顺利,而那位董事长再也没有否认中突双方此前所进行的各种努力,三方的意见也很顺利地取得了一致,合作协议最后顺利地签订。
科威特石化公司董事长的权威和武断,使得中方和******方面在谈判中处于相当被动的局面,气氛非常沉闷。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慑于该董事长的权威,答应了他的无理要求,那么,此前中突双方所做的各种努力以及耗费的大量的人力、物力都将被全盘否定。为了打破僵局并改变该董事长不合实际的谈判态度和立场,我方政府代表在向大家陈述了利害关系后毅然采取了“走为上”的谈判策略,暂时退却和躲避对方,宣布退出谈判:我们不给你们地了,看你怎么样建化肥厂!这无异于釜底抽薪。结果这一招果然取得成功,一举扭转了谈判的局势,迫使该董事长改变了原有的谈判立场,使谈判得以顺利进行并很快达成协议。
交际操纵术
1. 退是手段,进是目的。
2. 退让也要有方法,是一步一步退,还是一下子全身而退,都要思谋好了再退。
3. 退一步也许将来可以走一万步。这是退的收益所在。
4. 没有绝对的对立,如果协调得当,可以把敌人变成朋友。
5. 走为上,之所以为“上”,不是心理安慰,是有着自己精巧打算的“走”。所以,走之前,要找好途径再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