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那些年之明武大帝
32400800000025

第25章 让人头疼的现状

经过一个多月时间的学习、调查,朱厚照对大明朝现有的情况渐渐有一个大概的了解。说起大明朝,无论是从军事、政治、经济、民生、司法等方方面面都绕不过一个人,那就是开国皇帝明太祖朱元璋。

这个庞大帝国的缔造者--------明太祖朱元璋,出身贫寒,曾流浪乞讨,剃度出家,直到投奔红巾军,慢慢展现其将帅之才,先后击败多个反元割据武装,后北伐中原,灭元建明,复我汉家衣冠。

正是由于他的出身和成长经历,使得他登上九五之尊之后,创建了不同于别的开国皇帝的国家制度,无论在军事、政治、民生、经济、司法都有其独特性,局面性。但是当时这些有利百姓的制度一度把明朝推向了一个太平盛世。

但是任何制度都有它的历史局限性,当时适合的现在未必就是适合的、好的。就拿政治架构来说吧,明太祖时期政治上最大的特殊之处,在于废除存在近两千年的制度。

这是皇权和相权相争的结果,形成六部和地方直接向皇帝负责,加大了皇帝的权力,但由此新的问题又来了。

废除丞相后,政务繁多,又不能置之不理,精力再怎么充沛也应付不了。先设四铺官,后设内阁。

成祖朱棣后皇帝不够勤政,至宣宗朝内阁拟贴形成制度,又为分内阁权利设司礼监批红。

英宗时期因土木堡之变,勋戚、武将实力大损,而文官权力加大,一正一负致使文官统御武将一家独大。形成一条腿走路,为以后的亡国埋下了隐患。

而到弘治皇帝由于其个人经历,性格宽和善良,执政温和,且又给朱厚照留下刘健、谢迁、李东阳、马文升、刘大夏等一批所谓正直忠诚能干的大臣。

正是由于他们正直能干,弘治皇帝又宽和容忍所以造就了文官的强势和皇权的虚弱。

纵观中国历史写满了君权和相权的权力争夺,所以明太祖朱元璋废除丞相,现在文官们显现强势,视成化皇帝、弘治皇帝两任皇帝的死而成儿戏,那么站在朱厚照的角度上来说那是危险的,也是不可容忍的,因为他们对朱厚照的生死也可以视为儿戏。

但是解决此事又不能着急,只能循序渐进慢慢解决,慢慢的对他们进行分化瓦解,剔除异己,收为己用。

经济上也是建国之初,明太祖朱元璋本着《天下初定,百姓财力具困,比犹初飞之鸟,不可拔其羽;新植之木,不可摇其根。要在安养生息之。》建立赋税制度。轻赋薄税在当时极大缓和了社会矛盾。

为了恢复农村经济,其中缓和人身依附关系,奖励垦荒,实行军民商屯田。建立征发税赋的鱼鳞图和粮长制,征发徭役的里甲制和黄册。

这些措施实行后,明初社会的经济很快从元末****低落中恢复发展起来。可是随着时间的延长,这些制度已不适应现在的社会现状。

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国家最大的财政税收来源是农税,而一百多年过去了,税率税制始终没有变化,现实社会中土地兼并日益严重,以文官、藩王为主要代表的士大夫大地主集团却是享有低税或免税。

而商税更是少的的可怜’国家财政收入应该正常收上来的,却收不上来,而社会贫富加剧,社会矛盾剧增,形成一个恶性的循环。

这些弊端也不是一天两天能解决的,也不可以操之过切,因为处理的一个不好那是要出事情的。因为既得利益的是官宦士大夫大地主集团,而他们正是治理这个国家的人,一个弄不好会引起社会动荡的。

军事上明太祖朱元璋建设的管理体制到如今也体现出不少弊端,例如都司卫所制,这种制度,实际上就是军区制度。

都司是大军区,卫所是小军区。都司管着卫所,卫所驻扎在地方,统辖千户、百户、总旗、小旗、士兵等军民合一的军户。也就是说卫所是管理军户的机构。

所谓军户是指军队的士兵官佐成家以后,其家庭成员也成为了军队的一员,称之为军户。这种军户是世代相传的,战时军户抽调壮丁出征,平时除了自己耕作外,还要参加军事训练。

都司卫所的最高管理机构是五军都督府。但都督府只有管理权,军令权掌握在兵部手里。也就是武官管理,文官调度。士兵平时并不同属某一个大将,只有战时兵部统一调动军队,武官在指挥打仗。

军队是和地方政府是平行的,不受地方政府的管理和控制。军队由军户组成,其管理权在五军都督府,军户繁衍后代,最后人数众多。军队的数量也因此越来越多越来越庞大。

政治腐败也导致卫所管理出现许多弊端,贪污腐败多是上中级武官,而下层军官士兵也无合理晋升通道,甚至沦为贵族高官的农奴,士兵不满员,素质下降。

土木堡之变后于谦设团营制,后英宗复辟后废团营制,宪宗即位又复团营制,一直到今天。只是团营也日久生弊,上下疲废。

还有和军队相关的马政,更是积弊甚久。如果不是朱厚照这次查找,打死朱厚照也不会相信是这总情况。

按照朝廷官方统计,朝廷现在拥有官马的马匹数量有数百万之多,这是一个多么令人惊喜的数字啊,这可以完全取消步兵,全部变成骑兵。

朱厚照暗中苦笑,俺可是见过亩产上万斤粮食的人,岂能看不穿这种小伎俩。可是这些朝廷官员却始终认为这些报表是真的。也许明知是假的,也愿意是真的。

还有许多涉及军政、司法、民生、经济等问题,让朱厚照不仅感到头疼。心里知道,哪一个都要改,可哪一个都让他感到难以下手。改革是需要魄力和决心的,但是朱厚照也深知改革也需要时间的。

朱厚照经过了深思熟虑,心中还是坚信那两句名言,一是***的枪杆子里出政权,还有一句就是;无农不稳、无兵不安、无工不富、无商不活。

千头万绪还是做好眼前,一手抓军权,一手抓让人万万不能没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