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保持平常心大全集(超值金版)
3239700000052

第52章 自信与自卑之心(1)

自卑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沉浸其中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或多或少存在着自卑,但是自卑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沉浸在自卑当中而丧失了追求成功的勇气。

强者不是天生的,强者也并非没有软弱的时候,强者之所以成为强者,在于他善于战胜自己的软弱。因此,请不要怀疑自己、贬低自己,只需勇往直前,付诸行动,就一定能走向成功。

从前在美国有个人,相貌极丑,街上行人都要掉头对他多看一眼。他从不修饰,到死都不在乎衣着。窄窄的黑裤子,伞套似的上衣,加上高顶窄边的大礼帽,仿佛要故意衬托出他那瘦长条的个子,走路姿势难看,双手晃来荡去。

他是小地方出生的人,尽管后来身居高职,但直到临终,举止仍是老样子,仍然不穿外衣就去开门,不戴手套就去歌剧院,总是讲不得体的笑话,往往在公众场合忽然忧郁起来,不言不语。无论在什么地方——法院、讲坛、国会、农庄,甚至于他自己家里——他处处都显得格格不入。

他不仅出身贫贱,而且身世蒙羞,母亲是私生子,他一生都对这些缺点非常敏感。

没有哪个人的出身比他更低,但也没有人比他升得更高。

他后来任美国总统,这个人就是林肯。

一个人有这么多的弱点而不去克服,难道也能得到像林肯那样的成就?

其实,林肯并不是用每一个长处抵每一个短处以求补偿,而是凭伟大的睿智与情操,使自己凌驾于自己的一切短处之上,置身于更高的境界。只在一个方面,就是通过教育,来补偿自己的不足。他用拼命自修的方法来克服早期的障碍。他在烛光、灯光和火光前读书,读得眼球在眼眶里越陷越深,眼看知识无涯而自己所知有限,总是感觉沮丧。他填写国会议员履历,在教育一项下填的竟然是:“有缺点。”

可见,林肯的一生不是沉浸在自卑中,而是对一切他所缺乏方面的全面补偿。他不求名利地位,不求婚姻美满,集中全力以求达到自己心中更高的目标,他渴望把他的独特思想与崇高人格里的一切优点奉献出来,从而造福人类。

有自卑心理的人大都比较敏感,容易接受外界的消极暗示,从而愈发陷入自卑中不能自拔。而如果能正确对待自身缺点,把压力变动力,奋发向上,就会取得一定的成绩和成功,从而增强自信,摆脱自卑。

不要被自卑吓唬住

自卑,有时就像一只老虎,我们都被它吓得瑟瑟发抖,因为过度地惧怕它,一些人才一事无成。

他,从一个仅有20多万人口的北方小城考进了北京的一所大学。

他一个学期都不敢和同班的女同学说话。

因为上学的第一天,与他邻桌的女同学问他的第一句话就是:你从哪里来?而这个问题正是他最忌讳的,因为他认为,出生于小城,就意味着小家子气,没见过世面,肯定被那些来自大城市的同学瞧不起。所以,第一个学期结束的时候,有很多同班的女同学都不认识他!

很长一段时间,自卑的阴影都占据着他的心灵:最明显的体现就是每次照相,他都要下意识地戴上一个大墨镜,以掩饰自己的内心。

她,也在北京的一所大学里上学。

她不敢穿裙子,不敢上体育课。她疑心同学们会在暗地里嘲笑她,嫌她肥胖的样子太难看。大部分日子,她都在疑心、自卑中度过。

大学时期结束的时候,她差点儿毕不了业,不是因为功课太差,而是因为她不敢参加体育长跑测试!老师说:“只要你跑了,不管多慢,都算你及格。”可她就是不跑,她想跟老师解释,她不是在抗拒,而是因为恐慌,恐惧自己肥胖的身体跑起步来一定非常的愚笨,一定会遭到同学们的嘲笑。可是,她连向老师解释的勇气也没有,只是茫然不知所措。她只能傻乎乎地跟着老师走,老师回家做饭去了,她也跟着。最后老师烦了,勉强算她及格。

后来,在播出的某个电视晚会上,她对他说:“要是那时候我们是同学,可能是永远不会说话的两个人。你会认为,人家是北京城里的姑娘,怎么会瞧得起我呢?而我则会想,人家长得那么帅,怎么会瞧得上我呢?”

他,现在是中央电视台著名节目主持人,经常对着全国几亿电视观众侃侃而谈。他主持节目给人印象最深的特点,就是从容自信。

他的名字叫白岩松。

她,现在也是中央电视台著名节目主持人,而且是完全依靠才气,不是凭借外貌走上中央电视台主持人岗位的。

她的名字叫张越。

自卑的形象让他们饱受折磨,而克服自卑后的他们却得到了世人的认可与尊重。这之中的反差是何等巨大。

自卑是一种消极的自我评价或自我意识,即个体认为自己某些方面不如他人所产生的消极情绪。自卑感就是个体对自己的能力、品质评价偏低的一种消极的自我意识。具有自卑感的人总认为自己事事不如人,自惭形秽,丧失信心,进而悲观失望,不思进取。一个人若被自卑感所控制,其精神生活将会受到严重的束缚,聪明才智和创造力也会因此受到影响而无法正常发挥作用。

自卑是一种性格上的缺陷。是因为过多地自我否定而产生的自惭形秽的情绪体验。其核心内容就是认为自己不如别人,无法赶上别人。自卑,人人都有,只不过存在着轻重的差别。形成自卑的原因很多,但它们都是通过自卑者本人的消极自我暗示所产生的。

那么,如何克服自卑呢?

首先,正确认识自己。通过客观地分析自己,公正地评价自己,可以恰如其分地发现自己的不是,不夸大,不绝对化,有利于恢复自己的信心。还可以发现自己真正的长处,制订适合自己的目标,减少失败的发生,从而增强自己的信心。

其次,正确对待成败。一个人不可能永远成功,也不可能永远失败。所以,不必为暂时的失败而灰心丧气,以免加重自卑,形成恶性循环,更不必为一时的成功而过分沾沾自喜,产生优越感。优越感是自卑的另一表现形式,越是自卑的人越想体验优越的快感,二者相互加强,容易导致心理障碍。自卑并非真正存在,大多是自卑者自己虚构的,明白了这一点,克服它也就不难了。

具有自卑心理的人,总是过多地看重自己不利和消极的一面,而看不到有利、积极的一面,缺乏客观全面地分析事物的能力和信心。这就要求我们努力提高自己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客观地分析对自己有利和不利的因素,尤其要看到自己的长处和潜力,而不是妄自嗟叹、妄自菲薄。

信心不足难成大事

明朝末年,有一位画家突然有一天发现自己的表情、神态发生了变化,原本端正慈祥的五官变成了一副“狡诈”、“凶恶”、“古怪”的模样,他感到十分自卑,自觉无颜见人。

为了纠正自己越来越丑的面貌,找回以前那份自信,他四处寻找名医,但都不能见效。无论是吃药也好,整容也好,都无法改变他那“满脸横肉、凶神恶煞、愁眉苦脸”的五官。

痛苦绝望之中,他到一座深山寺院去观摩壁画,顺便就把自己的苦恼向寺中的长老说了。长老说,我可以治你的“病”,但不能白治,你必须先做一点工作——画几十幅神态各异的观音像。

画家接受了这个条件。

在众人的眼中,观音是慈祥、善良、圣洁、宽仁、正义的化身,她的面相神情,自然就是人民群众心中这些概念的形象化、典型化。

画家在绘画过程中不断研究、琢磨观音的德行言表,不断模拟她的心态和神情,达到了忘我的程度。甚至,他相信自己就是观音。

半年后,工作完成了,同时,他惊喜地发现自己的相貌已经变得神清气朗,端正庄严,心中的自卑感一下子消失,又重新充满了自信。

他十分高兴,感谢长老治好了自己的“病”。

“不,”长老说,“是你自己治好的。”

在长老的点拨下,画家才悟出了原来“变丑自卑”的病根——过去两年,他一直在描绘夜叉!

正所谓“自信因感觉而生,自卑因感觉而灭”。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自信心的丧失,自卑感的产生,不是其认识上的不同,而是感觉上存在差异。其根源就是人们不喜欢用现实的标准或尺度来衡量自己,而相信或假定自己应该达到某种标准或尺度。如“我应该如此这般”、“我应该像某人一样”等等。这些追求如果脱离实际,只会滋生更多的烦恼和自卑,从而失掉自信,使自己更加抑郁和自责。

生活中类似的事例比比皆是,有些商人认为自己注定要失败,不敢抓住机会去扩大经营规模;有些专业人员总认为自己的能力比同事稍逊一筹;有些成绩优秀的学生为考试惴惴不安;有些年轻女孩迷人可爱,但与邻居的女孩相比较后,又对自己的社交能力颇感失望。这些人本来极为优秀,但在内心里却憎恶自己,他们内心焦虑不安,没有自己的主见,用别人的判断标准扼杀了自己的信心。与自己过不去,这也是许多悲剧的根源所在。

失败的原因固然与能力低下、力量薄弱有关系,但如果信心不足,那么,还没有上场,我们就会败下阵来。只要勇敢地迈出第一步,我们会发现,成功原来如此简单。

莫要过度轻视自己

自信是从事大事业所必须具备的素质。自信是一种感觉,有了这种感觉,人们才能怀着坚定的信心和希望,开始伟大而又光荣的事业。如果我们充满自信,就不能等待别人来发现,来了解,应该积极地表现自我。

只有那些对自己具有充分信心的人才敢于对各种人生险境进行挑战,在我们心中燃烧自信火花的秘诀在于“仔细观察你的潜能所在,然后慢慢地在那个领域里求索”。

爱因斯坦小时候是个十分贪玩的孩子,他母亲常常为此忧心忡忡,再三的告诫对他来讲如同耳边风。直到16岁的那年秋天,一天上午,父亲将正要去河边钓鱼的爱因斯坦拦住,并给他讲了一个故事,正是这个故事改变了爱因斯坦的一生。

“昨天,”爱因斯坦父亲说,“我和咱们的邻居杰克大叔去清扫南边工厂的一个大烟囱。那烟囱只有踩着里边的钢筋踏梯才能上去。你杰克大叔在前面,我在后面。我们抓着扶手,一阶一阶地终于爬上去了。下来时,你杰克大叔依旧走在前面,我还是跟在他的后面。后来,钻出烟囱,我发现了一个奇怪的事情:你杰克大叔的后背、脸上全都被烟囱里的烟灰蹭黑了,而我身上竟连一点烟灰也没有。”

爱因斯坦的父亲继续微笑着说:“我看见你杰克大叔的模样,心想我肯定和他一样,脸脏得像个小丑,于是我就到附近的小河里去洗了又洗。而你杰克大叔呢,他看见我钻出烟囱时干干净净的,就以为他也和我一样干净呢,于是就只草草洗了洗手就大模大样上街了。结果,街上的人都笑痛了肚子,还以为你杰克大叔是个疯子呢。”

爱因斯坦听罢,忍不住和父亲一起大笑起来。父亲笑完了,郑重地对他说,“其实,别人谁也不能做你的镜子,只有自己才是自己的镜子。拿别人做镜子,白痴或许会把自己照成天才的。”

爱因斯坦听了,顿时满脸愧色。从那以后,爱因斯坦逐渐离开了那群顽皮的孩子。他时时用自己做镜子来审视和映照自己,终于映照出了他生命的独特光辉。

遗传学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是自然界最伟大的奇迹,以前既没有像我们一样的人,以后也不会有。因此,我们要保持自己的本色,这是激发潜能的重要通道,也是最大化自信的源泉,更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

人要改变自己,就需要时时处处充满自信。既要在自己内心里相信自己,也要在公众面前表现出这种自信心。

对任何想成功的人来说,自信心肯定是装备清单上最重要的东西。如果一个公司的老板对于走哪条道路拿不定主意,这会对公司上上下下的所有人都产生影响。

每个人都无权去轻视自己,自信是天赋的使命。当我们陷入自卑和悲观之中时,一定要鼓励自己坚信自我的价值,活出自己最佳的状态。

别让自卑绊住脚步

纽约的深秋来临了,树叶片片落下,一阵风吹过,一个年轻的乞丐不禁打了一个寒噤,空荡荡的裤脚随风飘起。自从他的右腿断掉后,他的一切希望都化成了泡影,他变成了一个乞丐,每天靠别人的施舍过日子。

可是今天太不幸了,他一整天都没有吃东西了。乞丐走进一个庭院,向女主人乞讨。

他故意把拐杖往地面上敲打,想引起女主人的怜悯之心。

可是女主人毫不客气地指着门前一堆砖对乞丐说:“你帮我把这些砖搬到屋后去吧。”

绝望的他不禁对女主人吼道:“你竟然让一个哀求你的残疾人干这个!”

女主人并不生气,俯身搬起砖来。她故意用一只手拿一根棍子,一只手拿砖头,依靠一条腿走路搬了一趟说:“你看,并不是非要两条腿才能干活。我能干,你为什么不能干呢?”

乞丐怔住了,他用异样的目光看着妇人,尖突的喉结像一枚橄榄上下滑动了两下,终于他俯下身子,用他那唯一的腿和一只手搬起砖来,一次只能搬两块。他整整搬了两小时,才把砖搬完,累得气喘如牛,脸上有很多灰尘,几绺乱发被汗水浸湿了,贴在额头上。

妇人递给乞丐一条雪白的毛巾说:“这下你该明白了吧。要想干成功一件事,就别让自卑绊住了你的腿。”

乞丐接过去,很仔细地把脸和脖子擦了一遍,白毛巾变成了黑毛巾。

妇人又递给乞丐20元钱,乞丐接过钱,很感激地说:“谢谢你。”

妇人说:“你不用谢我,这是你自己凭力气挣的工钱。”

乞丐说:“我不会忘记你的,这条毛巾也留给我作纪念吧。”说完他深深地鞠一躬,就上路了。若干年后,一个穿着体面的人来到这个庭院。他举止优雅,气度不凡,跟那些自信、自重的成功人士一模一样。美中不足的是,这人的右腿是一条假肢。

来人俯下身用手拉住有些老态的女主人说:“如果没有你,我还是个乞丐,是你让我克服了心中的自卑,增添了我走向成功的勇气。现在,我是一家公司的董事长。”

妇人已经记不起他是谁了,只是淡淡地说:“这是你自己凭信心干出来的。”

没有右腿的乞丐是靠什么成功的?是他克服自卑增强自信后走向了成功。在他断掉右腿时,世界对他来说是灰暗的,他认为自己什么都不能做了。当他用一只手一趟趟地把砖头搬走时,他甩开了自卑的局限,获得了一种新的力量,迈开了走向成功的脚步,并最终获得了成功。

一个平庸的人如果让自卑绊住了前进的脚步,就只能像一个乞丐一样,靠施舍过日子,没有希望,更谈不上成功。如果克服了自卑,增强了信心和勇气,就像枯木逢春,依旧可以枝繁叶茂。

信心足以支撑行动

我国游泳教练张健用50小时横渡渤海海峡成功了,成为世界上第一个连续游泳超过100公里的人。然而,在这成功的背后,却曾经隐藏着失败的危机,张健在游至中程时曾有过放弃的想法。前几年报道说,世界上著名的游泳健将弗洛伦丝·查德威克,在第一次从卡得林那岛游向加利福尼亚海湾时,见前面大雾茫茫,便放弃了挑战,而此时距岸仅一海里。很显然,后者并不是不具备能力,而是心理出了问题。

实际上,战胜困难要比打败自己相对容易,所以有人说,“我”是自己最大的敌人。战胜自己靠的是信心,人有了信心就会产生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