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沙场秋点兵
32396700000003

第3章 三声炮响官军来

君山又名洞庭山、湘山,八百里洞庭湖中的一个小岛,与千古名楼岳阳楼遥遥相对。虽不过是方圆千步左右的小岛,岛上却有大小山峰七十二座,在“道书”所列之天下三十六洞天福地中位列十一。

君山上五井四台、三十六亭、四十八庙。历代文人墨客围绕君山的“奇”、“小”、“巧”、“幽”、“古”,或著文赋诗,或题书刻石。舜帝与娥皇、女英那段惊天地、泣鬼神的爱情见证——斑竹、双妃墓,始皇封山印、武帝射蛟台,种种遗迹万般风景引天下墨客骚人登临君山揽胜抒怀。

自唐以来,李白的“淡扫明湖开玉镜,丹青画出是君山”、刘禹锡的“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更使君山名声大噪。

岛上古木参天,茂林修竹,仅名竹就有二十多种,神奇而多情的斑竹就生长在二妃墓的周围。

君山茶同样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层层的茶园像条条碧绿的玉带围绕在大小山头,名传天下的君山银针就产自这里。而君山主峰最高处,那七八株老杈虬枝的千年茶树所产的茶叶,更是自唐时即列为贡品,盐茶司特设专人驻岛看护采摘。

以宋人商贸之盛,自然不会错失了这样的聚宝盆。如今岛上官职最高、实权最大的虽不过是个九品巡检,可这位巡检却是罕有的以九品职份而归荆南转运使这样的从三品大员直辖。这其中固然少不了每年都要向皇家献上贡茶的原因,岛上漫山的茶园中产出的“金山银海”同样也牵挂着转运使大人的心思。

身穿一袭青袍,年约三十多岁身躯肥硕的范勇就是这小小君山岛上的最高管理者。平日里到了这九月秋茶采摘完毕的时节,一年里官面上的职责就算是圆满了。巡检司里的一众帮闲在茶农们收工下岛后也都遣散回家了,岛上唯一还需要范勇关注的地方就只剩下“洞庭春”这座在荆南上流圈子里鼎鼎大名的清雅庄园了。

说是清雅庄园,实际上说白了就是一座在荆南达官显贵和文人雅士圈子里知名度极高的大饭庄,而且是一个只招待高官雅士的饭庄。

洞庭春的掌柜也姓范,对外说起来是范巡检的同族哥哥,借着范巡检的职权之便在这君山上寻块妙处圈了这个小园子混口饭吃。其实荆南显贵们哪个不晓得这个范掌柜的其实是荆南转运使范同范大人的家生奴仆,这处产业根本就是范大人的私产。乃是范大人私下里用来招待高官显贵,狐朋狗友们的销金窟。每日里接待的不是高高在上的大人物就是才气纵横的士子文豪。

所以,名义上归范勇范巡检管辖下的范掌柜,每每却是理所当然的受着范勇三哥长三哥短的小意奉承。

只不过如今这两位在君山上见惯了达官贵人的地头蛇,却都是一脸难堪却又小心翼翼的陪侍在几位年过半百宛若老农,衣着普通之人的身侧。明明被斥责的一脸难堪,却仍是努力的陪着笑脸一力奉承。

转运使范同大人可是老早就捎来了指示,全力支持此次君山英雄大会,务必使稼轩先生满意。可是这稼轩先生刚上君山,甫临洞庭春就让范掌柜和范巡检好生受了一通训斥。

放着准备的好好的山珍海味不用,只吃了点青菜豆腐,看着明堂雅室的阁楼不住,要和四方豪杰一样住临时搭起的帐蓬。而且还对负责饭食的范掌柜和负责准备帐蓬的范巡检不留一点情面的骂了个狗血淋头。

“四方英雄皆雄壮之士,口腹所需岂是寻常百姓可比?凭你如今备下的这么丁点米粮难道要让大家只吃个半饱来骂我辛幼安太过吝啬不成?”

“秋末之时,天气转凉,且湖上水汽重更增湿冷,你这帐蓬扎的四下漏风如何让人安歇?”

身为主人却被当做仆役驱使的范掌柜和范巡检出了洞庭春的园门,想起被责骂的情形却只能无奈的相视苦笑一番。谁让骂他们的那位宛若老农一般的老人就是天下闻名的稼轩居士辛幼安呢。这可是就连他们身后的范转运使也都不好轻易开罪的高人啊。

出得洞庭春雅园向北,不过三四百步已到湖边码头处。范掌柜此时才敢对着范勇发了一通牢骚。“哼!不过是一个被罢官闲置的老头子,看起来与那些乡野村夫有何不同。就知道要多备粮米肉食,多扎些牢固的帐蓬,这些哪一样不用花钱?天下皆传这辛弃疾有酷吏之风,当年监察御使弹劾其:用钱如泥沙,杀人如草芥。这杀人咱没见着,可这花钱可真是一点都不知道心痛啊。”

听着范掌柜的牢骚,范勇正想接上几句宽慰一下,却听到码头上正忙着备船的几个船工都喧哗了起来。心情不好的范掌柜正要对着船边几人喝骂,却看到范掌柜身边的小厮从湖边飞快的跑了过来,“掌柜的,湖里面过来了好多船,怕不下几十艘,都是小船马上就要靠岸了。”

小厮的话音刚落,已经有几艘轻快的小船透过秋日里薄薄的湖雾冲着码头直扎了过来。

与平常湖上惯见的渔船不同,这些小船明显更细更长,一看就知道是专门用来载客游湖的。不过现在快要冲进码头的这些小船上却都有些怪异的地方。

每个划过青幽湖水的纤细船头上,都立着一个雄壮的大汉,每个大汉的手中还都牢牢的执着一面丈许宽的大旗。虽然因为湖水的激荡再加上船身的摇动,明显能看出船头的壮汉们都有点不习惯。可是他们却都不约而同的用尽全力,将在湖风中被吹的不住飘扬的大旗稳稳的定在了船头。

随着一艘艘小船的临近,站在码头上的范掌柜和范巡检看清了那一面面大旗上的字号,却不由的有点目瞪口呆了。

“襄阳铁掌帮裘万里”

“潭洲黑虎帮谢秋林”

“益阳飞天蛟常厉”

“江陵七怪”

“CD青牛观”

“夔洲白鹤观”

“蒿山少林禅寺”.........

向来只见过高官显贵文人雅士们乘着高大华丽的画舫,带着锦衣貂帽衣裳美艳的小厮、婢女来此赏景呤诗,何曾见识过如此多的江湖豪侠持刀带剑纵横于湖上。

也许是被这众多天下豪侠之辈感染,湖面吹来的风中竟也不期然的带上了一股子的肃杀之意,让习惯了往日里轻柔湖风的范掌柜和范巡检不禁同时打了好几个喷嚏。

好一阵子的忙乱过后,近三十艘小船上共下来了近二百位壮汉。带着身边管事和帮闲们好一番接待,刚给这些豪侠们指明了去处安排人引路安置。没等两人稍喘口气,抬头的片刻功夫却又看到了一艘巨大的画舫缓缓靠向了码头。而这艘画舫却是范掌柜极是熟悉的,因为这本就是范家专门往来与君山和岳阳楼两处接引贵客游湖所用。而此时站在画舫船头上的可不正是范转运使的二公子范立吗。

等到画舫靠岸停稳后,一个个身份高贵家世显赫的公子哥陆续从船舱中走出,可着实把范掌柜震惊不小。足足有十八位荆南各府的贵胄公子,统领荆南的制置使李家、统管钱粮的转运使范家,潭洲安抚使宋家,岳阳公孙世家,林州陈家各家这些平时见一位都不容易的贵公子们却一窝蜂一样挤在一起到了君山。

这可把范掌柜弄的一身冷汗,这些公子哥们无论哪一位都是难伺候的主,一齐过来这么多可是要人命的啊。虽说辛弃疾那个老头子自居清高没有入住洞庭春里的雅阁,可是整个洞庭春里面也只是建有六座呈梅花型分布的雅阁,如今这整整十八位谁都惹不起的大爷们怎么安置啊?这些可都是为了一口闲气,无论是争风吃醋还是抢个道都敢让随身小厮们下手草菅人命的主子。

就在范掌柜手忙脚乱不知所措时,荆南转运使府范二公子却挥手让他去忙别的事了,“都是常来君山的熟客了,各位公子身边也都带着服侍的人,你有事只管去忙,我们先去拜会辛公,然后其他事宜我们自会安置。”说完不等范掌柜招呼,这些平日里不可一世的贵公子们居然真的就这样匆匆的向着洞庭春庄园直奔而去。

等这些平常隔三差五就能见几次的公子们走远,诧异的范掌柜才忽然发现一件事,往日里各位公子们身边从不或缺的娇美女婢这次怎么全都换成了身材魁梧的护卫。

“想这些闲事作甚?”摇了摇头收拾好自已的心绪,范掌柜招呼身边的范巡检一起上船,准备回岳阳赶紧为这些三山五岳来的好汉们再多备些吃用之物。今天才刚九月初七,离自家老爷和辛弃疾告知的九月初九会盟,还要快三整天才能过去人却已经来了好几百了。如果今天下午和明天来的人还有这么多,小小的洞庭春庄园里可真是没多少米粮供大家食用。

做惯了饭庄生意,范掌柜还是本能的开始在心里计算起了还要再购入多少东西才能办好这次差使。

刚在船舱中坐好,范掌柜却忽然听到了三声震耳欲聋的巨响。在一阵胆战心惊中范掌柜依稀感觉这好像是早些年随老爷见识过的军中火炮发出的声音。可是这茫茫八百里洞庭湖上怎么会有炮呢?

没等范掌柜想明白,船头的船工小厮却一齐惊惶万分的大喊了起来,“掌柜的大事不好了,湖上来了三艘大船,船上都是披甲的官军,船头刚刚还放了火炮。这难道是要来抓刚刚上岛的那些人吗?掌柜的,咱们怎么办,咱们怎么办啊?”

听着船上船工小厮们的惊恐乱叫,慌忙从船舱中探出头来的范掌柜和范巡检看到湖面上那三艘大船时也都吓的脸色青白。

虽说一看就知道是三艘平常沿湖往大江里转运货物的大货船,可是甲板上站着的那一排排披甲持枪的兵卒,和高大桅杆上飘荡着的三面巨大的旗帜却明显和刚才那些江湖好汉们随意缝制的字号旗不同。算得上见多识广的范掌柜和范巡检从规制和旗边旗纹上一眼就认出来,这根本就是大宋军中正式的丈八军旗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