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短篇木曰炎上,水曰润下
32395700000005

第5章 大学归来

在大学考完最后一个科目的考试之后,我终于能够像一只放了气的皮球一样,不用每天都气鼓鼓的,随时都可能爆炸一样,也终于不再冲动的乱跑,轻松了很多。似乎以后的路程也因此而容易了许多。

在读大学之前,也有很多人总用羡慕的口吻对我说:读书的孩子,真是像一棵树,只管往上面长,到了大的时候,也终能成大器,成了一棵大树,成为一种气候。

当然读大学,成大器,有大学问,自然也成了我从小到大的梦想。自古至今,每逢读到那些发奋读书的人的故事,比如说晨钟暮鼓,闻鸡起舞,囊萤映雪,头悬梁锥刺股等等,这些故事是一种符号,但却总像是一种号召一样,让我时常深刻体会到读书所带来的乐趣。

大学归来,很早从父辈乡亲那里流传下来的一种说法就是学成归来,或衣锦还乡。用那样的漂亮的词语去形象概括读完大学的历程,简直是令人喜出望外的一种荣耀。但是我等我拿到大学毕业证,坐火车往返时的途中,内心却有如打翻五味坛,百感交集。

从高中到大学,虽说是实实在在地走过八年。这八年在拿到最后的那张毕业证书时,但是这八年的辛酸历程却似乎比唐三藏西天取经还难。但我又并非唐僧,能够有不变的容颜,曾经誓言青春无悔,但在回家的路上,真感觉这八年真好比一把时空照妖镜,走进去之前,满心欢心,感觉真远能比嫦娥美,但是走出来之后,自己要独自来去几遍拎着大包小包的东西回去,是真比猪八戒还要难堪。难道我以后每当提起读大学怎么样的时候,都要告诉别人,每年大学期末考,我都几乎考了全班倒数?于是想到这个骗人的把戏,不觉得惭愧不已。曾经,我总相信大人的话,我相信这所大学这个学院的院长,明明曾经那样毫无所谓的跑去我小学讲台上,大声宣布,我就是第一,以后也会是第一。

我总以为这话会是真实的,所以本心一直相信。到最后即使知道是学护理,可能会跟中专卫校的学生争饭碗,但到最后还是选了。于是到现在,我终于感觉到了欺骗而后悔了。想到这些,可能会为所有的人所不齿,于是也终于泪流满面走了。

我知道她和其他老师最后说的话,就是希望我快些离开的意思。那好吧,从此走得远远的,再也不需要回去那里了,那里是有着青春最残酷的记忆,简直扼杀了我学习的所有灵感。

本来心里还一直想着最近最为火爆的周华健的专辑《风雨无阻》里面的《其实不想走》:“其实不想走,其实我想留”这两句歌词的,虽然早忘记了唱的是什么,但是一想到这两句话心里是多么的激动,带着可以行的通的一切态度,其余都全然不顾的想争取留下来。

我想,毕竟她在毕业晚会上说的话还是极为鼓动我的。如果要有为医学献身的精神,就该觉得学这门学问也是值得的,用一句话概括活到老学到老的,再加把劲,也都行的。

如果读书不过像是一场游戏,那么我希望这场游戏在我胜利的时候就永远的结束,再也不要有这样奇怪的结局与失败。

于是我多想问:是谁欺骗了我的青春?让我把那样美妙的青春时光全部浪费在了一张一张数学题算了还算,单词记了还记的草稿纸上?

是谁欺骗了我的青春?让我饱受冷嘲热讽与排挤?尽管在那样的压力之下,我对那三尺讲台充满那样美好的希冀而最后又一无所有?我曾经想象一万个学成所归的样子,但万万没有想到就这样离开了医学界,离开自己的学医之路了,我哑然。

我一点也不能像学了文学或者语言,那样才高八斗,满腹经纶的回去。或者即使是学了管理会着文秘、会计,也能够有份收入可观的工作,也可以那样满怀信心与希望,满是收获的回去。但是现在我选择了医学专业,只记得一堆有关病的名词,而又经常害怕,如果不然真的得了这些病却忘记了治这些病的方法要怎么办?而以后别人一问这些病个病症,我却恰巧一问三不知,那不更落了更多的笑话,故我还是捡了一些还觉得有用的书回去。但也因此,那样重重的行李由一个人托运,而想想自己的处境,实在像泥菩萨过江,自己在学习上的能力到哪一步会被越埋藏越深也还更难以预测。

如果从看《西游记》的角度去分析,我本想读完大学也终像唐僧,毕竟会大事告成,终能得道成佛,从西天取回那一摞一摞的经书返回,荣耀而归。

但这八年对于我来说,终不如唐僧,因为这哪里像是他西天取经的过程总会有那么的神仙护佑?虽有惊,但也无险。所以,以我最后回去的样子,顶多像个猪八戒。单独因为学费和挣钱,都像是被更多的妖魔踩了再踩,要挟了再要挟一般,没有哪次不需要救济就能脱险。我是最终都没有成为真的嫦娥一样,世外飞仙,反而更像猪八戒照镜子,只脚踩了地雷一样读完大学,反而弄成里外不是人。

故有人说:难道猪八戒不就是为了跟唐僧去取经而已,既想去,又想走,本来心肠就很坏,还更是一副猪头笨脑的?

对于猪八戒的这种行为,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我也可以大不去理会。但想到了毕竟还有孙悟空呢?他可真是齐天大圣,只有他一个跟头十万八千里,才能降妖除魔,法力无边。可我会像孙悟空吗?孙悟空会七十二变,可也是脑袋别在裤腰带上,所以才能变化多端,打架的动作那样快,手脚那样麻利。我不是只猴,但是想想自己的体重,倒也轻的跟猴一样了。也许想到能跟猴比的地方,除了体重之外,唯一拿得出手的也就只有曾经种田时做农活的速度了。

曾经种田的时光,是我内心当中也一直十分骄傲的地方。那也是我年少时最愉快的一段时光之一。干什么活,你也自然会懂什么道理。也在那时候,我总习惯的跟着胡乱的编一些打油诗之类的,其中一首《种田人》,现在还记忆犹新:春种夏收秋冬藏,寒来暑往若等闲。风霜一叶秋来到,树木三春枝头高。二十四节天易变,冷暖先知处不惊。此中道理谁知道?最是辛勤种田人。

生于农村,长于农村。很多时候,我只怀疑,似乎只有两只脚踩在田间的泥土上时,头脑才会自然地变清醒。也只有认认真真地把田地间的事情打理好,才会真的感觉到自己受得到也受得下任何的表扬。

毕业回去之时,也恰巧赶上农忙时节,一路上,隐约可见很多农民在田地里忙碌的身影。突然想到了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等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聊乘化以归尽,乐乎天命复奚疑!

这一首词赋是多么的符合临走时的心境!我一想到家乡和那些曾经那样留连过的田地,我是怎么不希望快快回去呢?更何况家里面还有古稀之年的奶奶以及也大概童龀(chèn)年岁的小孩?还有我曾经多么熟悉的一切!一想到那个生我,养我的地方,似乎我的灵感和感情都飞回来了,终于化为我心中的一股无比坚定的力量。

也许最开始是觉得可气,可气之处是一直担心是否曾经的我只将种田做为自己人生当中的第一要务而导致了今天学医不成,半途而废?

以前,我总是相信农民才是革命与文学的后备力量,也是最光荣的劳动者。但可能太农民化的角度去思考,于医学道路去衡量我的思考,确实懂得医学与生命之类的道理太微不足道,似乎说话也是文学上的花拳绣腿,是固然学不好的。即使在我的内心里面对医学和科学都是万分崇敬,而感觉它的地位也是无法取代的,但是我的脑子里面似乎总是想不进去医学或者科学的。我想我没有那种为了医学或者科学长途跋涉的耐力。

所以背后有关选人与遴选的一切,也是不可以去责怪的某一个人,或者去责怪有关的人的。因为本身太缺乏这方面的竞争,故总认为那种在医学之路上的竞争本身太残酷了。那么多人要毕业,要参加工作资格的竞选,被选上的意义于任何一个人而言都是可想而知的。也有那么多人故意直接去歪曲着理解被应聘上的意义或者有关应聘者背景关系的问题。我讨厌这突如其来的残酷的排挤人的方式。

我知道如果再不离开,再以那种过激与压力的情绪背景之下,我的头脑也实在冷静不下来。我的内心也是中得不到安稳。甚至连神经也会更被压抑着而绷得紧紧的,后果会更严重。想到《论语》中“富而可求,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这句熟语,我想离开了也许才是最佳的选择呢?

从小到大以来,爷爷从来都希望我可以成为一个有才华的人。我也一直深深的记得爷爷生前的教诲: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也。是穷人更该志存当高远。即使真的无路可走也不要低头去求人,求是求不来的,越求别人,骨气只会越低,时间久了,连耳根子也是软的,以后的路只会越难走。

想到曾经爷爷常对我们说的话,我总在想一条路走不通,总会有另一条的。就像美国作家弗罗斯特在《未选择的路》中所写道:黄色的树林中分出两条路,可惜我不能同时去涉足......而我选择了人迹更少的一条,从此决定我一生的道路。

人生总不该总是因为选择了什么而又排挤什么。我知道我在医学道路上的地位很低,家里的兄弟姊妹本来都是一样的地位和出身,所以谈及医学上的那样事情,也的确八杆子打不着。而更别说会有什么出头之日了。

“鱼与熊掌不可兼得,舍鱼而取熊掌也”。既然在医学的道路上,我自此终难继续,那么在这个人生的三叉路口又有什么办法呢?留下这条路等改天再续吧!而现在呢?好吧,即使学庄周也好,任性而逍遥。

想到老庄,就想到无论是否发生任何难过的事情,都该唱着凯歌回去了!虽然暂不能像很多作家那样把文章写那样好,也不能像诗人那样,将所遇到的困难也变成意境用一切美的词语消遣掉,但是我现在就要投身于文学!

我想,只有文学才能够让你时时不断地提醒自己要付出最多的努力学习。也只有文学的语言才是一种给人内心以充实,思维以启发的语言。

“腹有诗书气自华”,我依然相信会有这样的道理。曾经,我总为能够一大段又一大段的背课文与诗,甚至直至深夜,直至终于能够一口气背完课文中所有的诗而感喟。为自己有一天终于能够也提笔写好一行又一行诗而骄傲。

当然,做任何事情都该锲而不舍。“合抱之木始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树木之所以成材,是因为它即使扎根于最贫瘠的土地,也向往着高处,要不断生长,就更倔强;人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人总在路上,要前行,就无所畏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