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期一般指35~60岁,中年期是创功立业的黄金时期,事业达到了顶峰,但由于超负荷的工作、过重的家庭负担,以及所经受的众多社会心理刺激,身心负担沉重。所以,中年期是心理矛盾和身体、精神疾患易于发生的时期,中年知识分子尤其如此。故而,中年人一定要提高自我保健意识,防患于未然。
而步入老年,人们往往特别关注身体健康,而对心理健康并不在意。然而,目前我国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状况却令人不容乐观。据有关资料表明,由于大脑功能的退化和离退休前后生活的急剧变化,老年人中85%的人或多或少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27%的人有明显的焦虑、忧郁等心理障碍,0.34%的人则有一定的精神分裂症状存在,0.75%的人患有老年痴呆症。可以说心理问题已成为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的一个重大问题,理应引起全社会的重视。
■问题描述
刘记者,41岁,已婚,育有1个孩子,还有年老多病的双亲。父亲70岁,患有心脏病,经常进出医院。母亲72岁,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等,身体虚弱。刘记者的太太35岁,军人,长年在外。由于要养家及照顾年老双亲和教育年幼的孩子,刘记者精神压力过大,忙碌不堪,休息不够。他工作时间长,早出晚归,晚上要陪孩子读书,还要照顾二老,导致身心过劳。刘记者睡眠质量不佳,头发脱落,白发斑斑。经年累月,过度的劳累已经戕害了他的身心健康,他常腰酸背痛、眼睛疲劳、消化不良,还有记忆衰退、头痛、头痛、胸闷耳鸣、脸色苍白的症状。虽然是41岁的人,刘记者看起来却像60岁的人。
■问题分析
早衰综合征是中年人,尤其是中年知识分子和科技人员常见的身心病症,换句话说,这种病症是一种特殊的不良心理卫生问题。
早衰综合征简称“早衰”,是指由于各种原因,中壮年人过早地出现生理上衰老、体质上衰退和心理上衰弱的现象。由于在身心两方面都存在未老早衰的多种征象,真正病理机制尚未明确,所以称之为“早衰综合征”。
早衰综合征一般表现为:
1. 生理上衰老──视力过早衰退(远视、弱视、散光、眼肌异常容易疲劳,严重时无法较长时间看书阅读。注意力难以集中,记忆力下降很快,体力不支,稍微一动,就会感到气喘吁吁,头晕目眩,无法长时间进行研究、教学等脑力劳动。此外,食欲很差,消化功能低下,胃肠功能紊乱,经常感到胸闷气短、心悸心慌。睡眠障碍也明显出现,例如、早睡、多梦、梦魇、睡眠的质量很差等)。
2. 体质上衰退──这类人体质上未老早衰的现象颇为突出。头发秃脱,白发斑斑或色泽无光,皮肤皱纹满布,消瘦,疲乏无力。年富力强的中年人外表看已苍老虚弱,体质、年龄大大超过实际年龄。体质衰退还表现在对各种疾病的抵抗力很差,经常伤风感冒,发高热肺炎。一旦得病后久久难以自行康复,需要住进医院治疗。过早患上多种本应该在老年期患的身心疾病,也是一种体质衰退表现。高血压、冠心病、脑血管疾病甚至癌症等都是中年期常见的慢性疾病。
3. 心理上衰弱──经常感到精力不足,心理性疲劳非常多见。由于记忆力和注意力减退,思维功能和心理效能下降颇为突出。患者面对上述种种早衰征象,无法有效地进行创造性工作,心理上充满忧郁、焦虑、烦恼和抱怨,情绪上不稳定,怕烦易怒。凡此种种皆引起中年知识分子思想上的苦恼和担忧。
在“E”时代,许多人需要花许多时间使用电脑,工作自动化虽然降低了人的劳动力,但是常对着机器,却使人觉得是“高科技在控制人”,而非“人在控制机器”,因而减少了工作满足感,整天对着电脑,使人觉得工作乏味,而减少了人与人之间的互助关系与沟通,这也是导致现代人患上“早衰综合征”的一个原因。
■解决之道
一、正确看待早衰综合征
许多人认为早衰现象是单纯的体质问题,不认为是一种疾病。更多中年人忙于自己的事业,整天醉心于工作、物质生活的追求和对个人理想的进取,忽视了身心保健工作,以致不少中年人潜伏许多种疾病,甚至英年早逝,壮志未酬人先亡。早衰现象是一种危险的身心健康威胁的信号,要及早寻找原因,及早检查防治,以达到“未病防病,已病防变”的作用。
二、认识到定期体格和心理检查的重要性
中年人,尤其中年知识分子,应至少每年一次接受全身检查。及早发现问题,早期诊断,早期防治。不要常以工作重、任务多而放弃合理的医疗检查。目前的问题是定期体检质量不高,流于形式,尤其是忽视心理健康检查,许多潜在的心理疾病被忽视和疏漏,特别是抑郁症和神经症等各种心理社会适应不良的综合征。
三、强调体育锻炼的重要价值
必须纠正人们普遍存在的一些错误想法,认为体力劳动或家务劳动就是一种体育锻炼。体力劳动和家务劳动并非体育锻炼,体力劳动绝不能代替运动。相反,前者是一种不规则的体力消耗,是一种输出,而体育锻炼是一种有规则的补偿、调节,具有增强身心功能和强身治病功能。
四、强调心理健康和心理卫生的重要意义
有一个最基本的心理卫生原则和要求是对每个人都适用的,那就是人必须愉快地生活,人类必须学会和养成一种乐观通达的心理状态。如果一个人缺乏这种基本心理条件和为人之道,那这种人是世界上最痛苦和最不幸的人。即使这个人腰缠万贯,权高势大,他们也是不幸福的,生活毫无意义。
中年是一个人一生身心和事业的成熟期,也是为社会做出较大贡献的时期,但是由于种种因素,本人不注意体育锻炼和心理卫生保健,导致体质情况较差,现在已经到了必须要引起重视的时候了。
■附:测试
心理老化的自我测定
现将测定心理老化的十五个问题列表如下:
1. 是否近来变得很健忘?
2. 是否遇到急事便束手无策?
3. 是否总把心思集中在以自己为中心的事情上?
4. 是否总喜欢谈起往事?
5. 是否总是爱发牢骚?
6. 是否对发生在眼前的事漠不关心?
7. 是否对亲人产生疏离感,甚至想独自生活?
8. 是否对接受新事物感到非常困难?
9. 是否对与自己有关的事过于敏感?
10. 是否变得不愿与人交往?
11. 是否觉得自己已跟不上时代?
12. 是否常常感情冲动?
13. 是否常会莫名其妙地伤感?
14. 是否觉得生活枯燥无味,没有意义?
15. 是否渐渐喜好收集不实用的东西?
如果你的答案有七条以上是肯定的,那么你的心理就有老化的可能。
■问题描述
董芳的母亲在她上中学的时候就意外身亡了。多年来,是父亲将她和弟弟拉扯大。董芳和弟弟都很懂事,先后大学毕业并找了一份很好的工作,他们都很孝顺父亲。但是,自从去年弟弟也结婚之后,董芳发现,独自生活的父亲变得更加寂寞。董芳鼓励父亲找一位老伴,共同度过悠闲的晚年。但是父亲却坚决表示,他没有再继弦的考虑。如今,董芳每周奔波在自己和父亲家之间,感觉很疲惫,她很困惑,父亲真的打算就这样孤独地度完一生吗?
■问题分析
和世界上许多发达国家一样,中国的老年人口在不断地增加。随之而来的老年问题也多了起来,其中老年人恋爱和再婚的问题越来越得到社会的关注。
近几年来,老年人再婚在我国已逐渐增多。我们常常可以听到或看到一些孤独老人找到了合意的老伴,重新过上了舒心的家庭生活的事例。但是,老人再婚,在社会上还存在不少障碍,传统习俗对老年人再婚持否定态度,很多现代的年青人,对自己年老的父亲或母亲再婚,感情上也转不过弯来。有的认为独身老人不愁吃不愁穿,为什么还要结婚呢?难道还那么迷恋性生活吗?人们往往忽略,老年人的再婚不仅是生理上的需要,也是心理上的需求。
再婚老人几种常见心理:
1. 老年丧偶者,很想再找伴侣,他们认为子女各自建立了小家庭,难以照顾自己的生活。虽然子女能够体贴和尊重他们,但两代人在情感、需求和行为方式上都有一定的差别。子女的情感、行为以及无论多么周到的照顾均不可能替代老夫老妻之间那种情感。丧偶的老年人有很多难言的苦衷,哪怕是一般的生活琐事,也有不便让子女去做之处,何况性爱及****的依恋就更不用说了。
2. 对于中青年守寡至老年的妇女,往往由于年轻时考虑子女尚小,其成长和教育等问题促使她们没有再嫁人。待辛辛苦苦把孩子抚养长大成家后,孩子们忙于经营自己的小家庭,对其母不加关心、照顾容易使做母亲的产生再嫁要求。
3. 有的老年人则是由于受子女虐待歧视渴望再婚。他们无法忍受子女对其冷淡、歧视甚至仇视的生活,为得到精神上的慰藉,渴望寻找到新的伴侣,另找家庭温暖。
4. 还有少数的独身老人是因为中青年期离婚后,由于当时要抚养教育子女、经济负担或其他原因,一直没有再婚,现在年岁大了,精神上没有寄托,生活上需要照顾,希望再婚。
虽然再婚的老年人为数不少,但现实生活中老年人在恋爱和结婚时还常常会遇到种种的干涉和阻力,引起家庭纠纷,甚至造成悲剧。通常,造成老年人再婚的障碍主要有以下几种:
1. 老年人本身旧观念的障碍。传统的观念把老年人再婚看成是不光彩的事。老年人本身受这些观念的影响也往往给自己泼凉水,怕再婚会引起别人的耻笑。他们认为****冷淡才是高尚的,自己都这把年纪了,还谈什么恋爱。他们没有想到,老年人也是人,有权利按自己的意志来自由地恋爱和结婚。
2. 子女的障碍。有许多老年人再婚受到子女的反对。好不容易谈妥了的婚事,就因为子女关过不了而被迫解除。小辈们把父母永远钉在了“父母”的位置上,而不是把他们看作同自己一样的人。他们根本没有为父母着想过,风烛残年的父母是单身孤零零地活着好呢,还是幸福地有意义地生活着好。
子女反对老年人再婚一般有几种理由,如遗产会落入他人之手;会让人说是因为晚辈对长辈不孝,长辈方会出此下策;会愧对已故的亲长;不愿照顾护理后母(继父)等。因经济原因反对的占绝大多数。有积蓄的老年人再婚,受到子女干涉阻止的,比积蓄不多的老年人再婚要严重得多。无经济来源的老年人再婚,遭到子女的反对干涉就少些。
3. 居住及经济条件造成的障碍。在目前居住条件偏紧的情况下,增多的家庭人口,会影响现有的居住条件。此外,有些老人缺乏足以维持独立生活的收入,造成再婚障碍。必须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同时,使老年人认识到应把遗产投资到自己的老年生活中去,才能消除这一障碍。
4. 社会因素造成的障碍。有些人认为老年再婚是耻辱的,有些人认为老年人再婚不符合我国国情,特别是有的老年人与年龄比自己轻的中年寡妇结婚,社会舆论的压力更大;高龄老人要求再婚,更是舆论哗然。另一方面,社会缺乏为老年人恋爱、结婚服务的咨询机构和专家。即使有不少婚姻介绍所,也大多数是面向年青人的。
老年期是丧失期,将失掉金钱、健康、配偶等。正因为如此,也是容易丧失生存意义的时期。老年人要生活得充实,其最根本的条件有:经济上的保障;身心健康;要有能够从心底里相互谅解的对话人;要对别人有益;能得到适当的性满足。老年期的恋爱与结婚,在多数情况下,能使这些条件得以满足。
所谓性,并不单纯意味着****的满足。从广义上来讲,老年期的性,就是满足相互认为还有必要的一种感情,使双方得到相互鼓励,增强团结,分享欢乐。进而使双方的情绪都得以满足,既能打消孤独感,又增添了自信心。
大量的事实证明,做好老年人的再婚工作,对社会、家庭和老年人的健康长寿均是有益的,尤其是对鼓励、支持老年人充分发挥余热,完成未竟的事业是不可缺少的,应当从法律上予以保护,从道义上给予支持。这样做不仅使希望再婚的老年人的合法权益得到保障,而且对整个社会也有多种好处。
■问题描述
小于的老爸在近半年来突然变得脾气暴躁起来,对于一向疼爱有加的她也是火气大发。前两天,小于买了一张很个性的桌子,结果被老爸以看不顺眼、不登大雅之堂为名,扔到了楼下。小于既生气又伤心。小于的妈妈也认为,老伴从去年退休后,脾气和性格就开始发生转变。近半年来,他的脾气非常暴躁,动不动就生气。还有,以前的老于非常内向,不爱说话,连单位的集体活动都不愿意参加。可是,近一年来,老于开始变得唠叨起来,每天说话特别多,而且来来回回就那么几句。老于特别喜欢出去买菜或者遛弯,碰到认识的人就拉着聊天,而且说起来没完没了,有时候甚至一聊就是两个多小时。别人不愿意和他聊或者语言中稍有不敬他就很生气,回家大发脾气,看谁都不顺眼。小于为此非常苦恼。
■问题分析
女性在40余岁,男性在50余岁以后,就逐步进入了更年期。一部分人由于身体机能的衰老,开始出现植物性神经功能紊乱的一系列症状,医学上称之为更年期综合征,男性由于类固醇激素减少不如女性明显,更年期症状较轻微,而女性表现出的症状较重,时间也较长。据有关资料表明,我国每年因更年期综合征引发重大疾病的妇女高达800万人,为身心健康、夫妻感情及家庭幸福带来了不利影响,因此,正确认识和调适更年期综合征对于每一个中年人有重要意义。
女性更年期综合征是指妇女在围绝经期或其后,因卵巢功能逐渐衰退或丧失,以致雌激素水平下降所引起的以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代谢障碍为主的一系列症候群。更年期综合征多发生于45-55岁多间,一般在绝经过渡期月经紊乱时,这些症状已经开始出现,可持续至绝经后2~3年,仅少数人到绝经5~10年后症状才能减轻或消失。更年期是每个妇女必然要经历的阶段,但每个人所表现的症状轻重不等,时间久暂不一,轻的可以安然无恙,重的可以影响工作和生活,甚至会发展成为更年期疾病。短的几个月,长的可延续几年。更年期综合征虽然表现为许多症状,但它的本质却是妇女在一生中必然要经历的一个内分泌变化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