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正处于心理变化激烈、动荡的时期。他们思维活跃,社会认识敏锐但较肤浅,情感丰富而不稳定,心理矛盾、心理冲突时常发生。在幼儿阶段,由于家长的过度保护,学校、老师的过度关照,潜伏着心理脆弱、承受能力差、适应性差等心理危机。进入青春期后,由于环境的变化、角色的转换、自我管理能力要求的提高、心理需求的转变等等因素,要经历一些以往没有或不明显的心理体验,使他们的心理适应面临许多困惑和焦虑,以至容易导致心理异常。
■问题描述
张阳是一名15岁的高中生。最近一年来成绩退步了,对学习不感兴趣,上课不听讲,课后不做作业。他性格倔强,自尊心强,有强烈的抵触情绪。在学校常因为头发不符合学校要求,不按时完成作业及考试成绩不理想受到老师的批评,他总是一副不服气的样子,与老师顶嘴,坚决不承认错误。甚至因为有的老师对他说了一些过激的话,于是他就不上那门课,或是干脆上课睡觉,不听讲,不写作业。
张阳的父母工作较忙,对他要求严格,说一不二,缺乏关心和理解。张阳小时候不敢顶嘴,现在一听到父母唠叨就发脾气,甚至一回家就进自己的房间,打个招呼都很难。问个什么,也都是“是”或“不是”,多问一下学习上的情况,他就不高兴地大声嚷嚷:“说个没完没了的,烦不烦啊。”别人的话都听不进去。总之,你让他向东,他偏要向西。
■问题分析
前苏联心理学家普拉图诺夫在《趣味心理学》一书的前言中,特意提醒读者请勿先阅读第八章第五节的故事。大多数读者却采取了与告诫相反的态度,首先翻看了那些内容,这就是逆反心理在作怪。所谓逆反心理,就是指人们出于维护自尊的目的,对他人的要求偏偏采取相反态度和言行的一种心理状态。逆反心理作用下,人们常与要求者“顶牛”、“对着干”,常做出以反常的心理状态来显示自己的“高明”、“非凡”的行为。
根据心理学的解释:逆反心理是客观环境与主体需要不相符合时产生的一种心理活动,具有强烈的抵触情绪。因此,逆反心理的客观条件有两个,即主体和客体。可以说,有思维能力的人存在于社会就会有逆反心理、逆反现象的存在,人的一生都存在着逆反心理。
由于青少年学生正处在身心发育成长的不稳定时期,思维的发展和逆向思维的形成、掌握,为逆反心理的产生提供了心理基础和可能。因此,逆反心理在成年前呈上升状态。
青少年学生的逆反心理有消极性,也有积极性。当逆反心理得不到合理调适就会呈现消极作用,使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不能顺利进行,进而转化为矛盾,严重者会造成事故,甚至酿成悲剧。青少年学生的逆反心理往往具有求异思辩的特点,是孩子智慧的火花,创造的源泉。因此,积极的逆反心理是一面明镜,如能加以正确的利用和引导,既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又能促进学校和家长改进教育工作的方式方法。因而,面对青少年学生的逆反心理问题,应采取积极的态度,科学地分析,做到扬长避短。
青少年逆反心理常有如下多种表现:对宣传做不认同、不信任的反向思考;对先进人物、榜样无端怀疑,甚至根本否定;对不良倾向持认同感,大声喝彩;对思想教育蔑视对抗等等。
逆反心理的产生原因包括以下几点:
1. 强烈的好奇心。由于阅历和经验的不足,青少年们不迷信、不盲从,具有较强的求知欲、探索精神和实践意识。但家长或教师在教育孩子时,为了让孩子不走弯路,常用自己的所得经验阻击孩子的好奇心。孩子受好奇心的驱使,听不进大人们忠告,对于越是得不到的东西,越想得到,越是不能接触的东西,越想接触。这样,孩子不听劝告的逆反行为就形成了。
2. 自我肯定的心理需求。对于青少年尤其如此。他们正处于性格形成和自我认识的时期,通过否定权威和标新立异可以满足自我肯定的心理需求。青年人不会满足于适应社会,他们还希望社会承认他们的价值和地位。因此他们往往有意采取逆反行为,以引起别人的注意。
3. 施教者的不足。施教者的可信任度、教育手段、方法、地点的不适当,更容易引发受教者的逆反心理和行为。在当今,各行各业竞争激烈,家长为了让孩子打好基础,教师为了让学生出成绩,家长和教师多方加压,恨铁不成钢,教育方法失当。这样青少年学生的成长压力很大,成长历程被压变了形,失去了自由、失去了欢乐、失去了童趣。当压力超过青少年学生的承受能力时,矛盾必然产生,就会产生出逆反行为,甚至敌视父母、教师。
4. 不良精神刺激。有的人遭受过种种挫折,受到了不良精神刺激,逆反心理变得十分严重。比如,有的人多次失恋,便认为人世间没有真正的爱情,如果谁说爱情美,他们就会大加否定。还有,当青少年学生的自尊心受到伤害时,往往反驳对方,以维护自己的尊严。如:老师在教室里或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批评某个学生;家长在朋友家或在孩子的朋友面前数落孩子的缺点。这些不当的教育方法都是引发孩子逆反心理的主要原因。
青少年学生的逆反心理是正常心理,也是问题心理。在社会中,在青少年学生的成长道路上逆反心理是必然存在的,它是一种正常的心理形态。同时逆反心理也给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带来了一系列问题,是一个急需解决的心理问题。
■解决之道
一、作为家长和教育者
青少年最大的变化是从儿童期间依恋父母,转向依恋朋友。因此产生了亲子关系冷淡,甚至有子女脱离家庭的倾向。此时,父母应善于引导,不仅关心他们的衣食住行,更要深入细致地观察他们的内心世界,经常与他们交流,同时也要尊重孩子“独立自主”的权利,允许他们有自己的一方天地,这样,才会使青少年顺利度过这段情感不稳定的时期。
1. 教育者要了解、顺应孩子生理、心理成长的规律。有了爱心的同时更应具有童心,对于孩子的好奇心,教育者应适当给孩子提供探索实践的机会,不要以过来人的身份告诫孩子而阻击其好奇心,孩子在实践中虽然走了弯路,但其成长经验远比家长的说教强上百倍。随着孩子的成长,家长不要老是采用抚育婴幼儿的那种包办、监护的方式,留给孩子一定的独立空间,给他们一定的自主权利。
2. 教育者要与孩子平等相处,不要用命令、训斥的口气,不要用粗暴和强制的方法管教孩子,真诚地做好孩子的知心朋友。特别是当孩子对大人提出一些要求、见解时,家长不要搪塞了事,使自己在孩子心目中丧失信赖度,阻塞心灵的通道。
3. 教育者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特别是家长和教师,更要看到孩子的长处,要多体谅孩子的难处,善于理解孩子。不要给孩子加压,不要老是以榜样与孩子作比较,如果榜样起不到作用就会伤害孩子的自尊而欲速则不达。让孩子有愉快轻松的心境,这样孩子才能正常健康成长。
二、作为青少年自己
逆反心理虽然算不上一种变态心理,但带有变态心理的某些特征,会使人出现多疑、偏执、冷漠、不合群的病态性格,使之信念动摇、理想泯灭、意志衰退、工作消极、学习被动、生活萎靡等,深一步发展还可能使人出现犯罪心理。所以,很有必要施以防治。
1. 正确认识自己,努力升华自我。提倡自我教育,要求人们(尤其是青少年)学会把自己作为教育对象,经常思考自己,主动设计自己的未来,并自觉能动地以实际行为努力完善或造就自己。
2. 自我完善,提高文化素质,丰富生活阅历。这是克服逆反心理的根本道理。****博见能使我们避免固执和偏激。一个****博见的人,会很理智地处理问题,不会一味逆反。此外,要提高心理上的适应能力,如多参加课外活动,在活动中发展兴趣,展现自我价值,这样,逆反心理也就克服了。
3. 培养想象力。逆反者通常缺乏多渠道解决问题的想象力。思想一旦被逆反心理控制住,视野就会变得狭隘、短视和愚蠢。逆反心理使我们无法进行正确的思维和判断。对总是怀有逆反心理的人来说,努力培养起自己的想象力十分必要。它有助于开阔思路、摆脱偏执。宽容的思想方式和想象力可以通过自我思维训练获得。
4. 理解父母和老师。作为学生、子女要学着从积极的意义上去理解大人,父母的罗嗦、老师的批评都是善意的,老师、父母也是人,也有正常人的喜怒哀乐,也会犯错误,也会误解人,我们只要抱着宽容的态度去理解他们,也就不会逆反了;要经常提醒自己,要虚心接受老师父母的教育,遇事要尽力克制自己,要知道,退一步海阔天空。另外,还要主动与他们接触,向他们请教,这样多了一份沟通,也就多了一份理解。
■附:测试
你有逆反心理吗
对下列题目,做出“是”或“否”的回答。
1. 你不喜欢按照别人说的去做吗?
2. 你是否认为绝大多数规章制度都是不合理的,应该废除?
3. 如果父母再次叮嘱同一件事,你就感到厌倦吗?
4. 你佩服与老师对着干的同学吗?
5. 你经常考虑事情的反面吗?
6. 你是否对班干部指手划脚很讨厌,而故意不按他(她)的要求去做?
7. 老师和父母越是要你用功学习,你越是不想学吗?
8. 老师的话很多都是漏洞、有问题的吗?
9. 你喜欢与众不同吗?
10. 违反学校里的某些规定使你感到一种快乐吗?
11. 别人的批评常常引起你的反感和愤怒吗?
12. 你是否认为老师有很多缺点和错误?
13. 你喜欢搞一些使被捉弄者痛苦或愤怒的恶作剧吗?
14. 你是否觉得父母和老师不应该为一些事大惊小怪、小题大做?
15. 你藐视权威吗?
16. 对批评你的人,你感到厌倦吗?
17. 你是否认为冒险是一种极大的快乐?
18. 你总是不像大多数人那样去做事吗?
19. 对自己感到没有意思的事,别人怎么说你也不会好好去干吗?
20. 你特别爱做令人大吃一惊的事吗?
21. 人们对你很不重视吗?
22. 一旦决定了干某事,不管别人怎样阻止你,你也不会改变主意吗?
23. 你总是对老师表扬的同学感到反感,不想理那个同学吗?
24. 你喜欢干一些能引起很多同学注意的事吗?
25. 当你被别人说得火冒三丈时,你就会偏不按照他说的去做吗?
26. 你讨厌那些当班干部的同学吗?
27. 你认为上课时出现一些老师没有意料到的情况令人开心吗?
28. 对伤了你的自尊心的人,你是否要给他添一些麻烦,让他感到你是不好惹的?
29 .越是禁止的东西,你越想方设法得到吗?
评析:
各题答“是”得1分,答“否”得0分,将得分相加,统计总分。
0~9分:你的逆反心理很弱。这使你只做并且只喜欢做该做的事,而不去做不该做的。
10~20分:你存在一定的否定倾向。激动时你可能丧失理智,意气用事,有时会做一些不该做的事。
21~30分:你有相当严重的逆反心理。你所想的和所干的与众不同,与习俗和规定不符。如果你不清醒地意识到这一问题,并不努力加以克服,你只能是一个不受大家欢迎的独行者。
■问题描述
小叶是家中的独生女儿,从小性格内向,学习刻苦用功,但是每逢考试,都会备感焦虑,从而影响考试成绩。高考时按她平时的表现应该能够考入重点大学,可是就是由于紧张焦虑而刚刚上普通本科线。进入大学后学习仍然十分刻苦,但她考试焦虑的症状进一步加重了。以前只是表现为出冷汗、上厕所,现在每逢考试都要频繁上厕所,几乎没有办法完成考试。更为严重的是,由于焦虑引起的频繁上厕所,从而招致同学们的讥笑,戏称她为“厕所专家”,这在她的心理上又形成新的障碍,导致她认为自己“有病”,但是又无法克制。现在她又面临繁重的专业课的压力和专业英语级别考试,这就使得她的精神更加紧张,强迫症状也愈加明显,从而陷入一个痛苦的恶性循环中。
■问题分析
考生在考试中过度紧张的心理状态,心理学上称之为考试焦虑症,会影响考试成绩,怎样防止和克服考试焦虑,对考生来说便是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
轻度的考试焦虑症有:肌肉紧张、心跳加快、血压升高、出汗、手足发冷、内心苦恼、无助感、担忧、胆怯、自感否定等。重度的考试焦虑症有:坐立不安、头痛、头昏、无法集中注意力、思维阻滞等。以致产生逃避考试的行为。
在生活中我们发现,有些同学容易出现考试焦虑,而且无论大考小考,总是容易紧张;而另一些同学对考试则应对自如,很少焦虑。也就是说,不焦虑的人总是如此,焦虑者也总是如此,好像是相对固定的。那么究竟哪些因素影响人的考试焦虑呢?
1. 先天神经类型的差异
俗话说,天下没有两片同样的树叶。同理,天下也没有两个同样的人。由于先天的遗传因素的影响,有的人神经类型属于反应强烈但稳定的类型,即不同的神经活动可以灵活地转换,如从兴奋可以较快地转入抑制状态,这种人精力充沛,能有效地控制自己的情绪,虽然遇到重大事情时也有可能慌乱,但能很快地控制。另一种神经类型的人不易兴奋,即遇到重大事情,也不易动感情,表现沉稳和冷静,其反应能力可能不像前者那样快速,但所有的情绪都是适中的,所以每逢考试都不慌乱。只有第三种人是考试紧张型的,他们面对重要事情时反应强烈,但很不稳定,如果兴奋起来则好长时间都处于这种状态中,即便是诱发兴奋的事件不存在了,仍然可能长时间地处于兴奋中不能抑制;反之,如果一旦进入抑制状态,他们也不能立即变得兴奋。这种人面对考试时,非自主神经系统活动过于强烈,使他们的兴奋程度大于环境的要求,所以容易产生吃不香、睡不着的现象。他们常常觉得自己的考试焦虑是不可遏制的,他们也常常恨自己无能。
2. 自我评价能力
每个人的心情都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对现实的看法,客观事物本身不会引起我们的情绪反应,而你对事物的看法则会影响你的情绪。比如,丢了钱包的人自然会感到痛苦,但痛苦的程度取决于人对丢钱包一事的看法,如果你认为丢了钱包会消除灾难,即所谓的“破财消灾”,你就不会为丢钱包感到太苦恼,而是能平和地接受现实。关键在于让人们相信这一点很难。如果一个人对自己的评价客观而全面,不依靠别人的评价而生活,相信自己的眼光,他就不容易产生考试焦虑。首先他不会认为自己必须取得好成绩,而是去努力争取好成绩;他不会把成绩看得很重,而是把努力看得很重,把责任看得很重,他就不会过多地去想与复习无关的事情。其次,他不会认为考试是为了超过其他人、证明自己优越的途径,而是对学习效果的检验。他不靠赢得考试来获取别人的尊重,而是用脚踏实地的努力来达成自己的目标。他的主要精力都放在目标上,因而忘记了自己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