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这些事不必找心理医生
3238700000048

第48章 儿童心理异常不必找心理医生(2)

1. 分不清现实和想象

这类谎言发生在年龄较小的孩子中,他们由于心智还不成熟,分不清想象和真实,游走在期待和现实之间,无法划清二者界限,容易把想象的事当成真实的事。例如他可能会对伙伴们说:“我爸爸、妈妈带我去北戴河玩。”实际上,孩子的意思是:“我希望爸爸、妈妈带我去北戴河玩。”“爸爸、妈妈,老师让我当班长。”实际上他心里想的是:“我要是当了班长,妈妈会多骄傲啊。”更常听到“我爸爸是大力水手,一脚能把房子踢塌,连警察都不是他的对手”之类的谎言,他们的夸张、吹牛充满了童趣。

2. 家长太过严厉

有些家长把孩子的分数看得非常重要,必须要孩子考到前几名,否则就“家法”伺候。久而久之,孩子与家长情感生疏,缺少沟通,面对把分数视为命根的家长,孩子不撒谎也很难。这时撒谎成了孩子的护身符,成了避免挨打、挨批而无奈做出的选择,时间长了,撒谎就成了一种习惯。

另外,还有一类平时的乖孩子,也会撒谎,由于家长对他们的期望值过高,孩子压力很大,当孩子成绩不理想时,他们为了不让父母失望,也会撒谎,以此来保持自己在家长心中“乖孩子”的良好形象。

3. 为了某种心理需要

像事例中的孩子,为了让父母带他去香港旅游而撒谎一样,许多孩子为证实自己的能力或为了获得某种权益,会蓄意说谎,比如:“老师今天在班上念我的作文了”、“我小测验考了第一名”等等。

4. 为了中伤他人

一些孩子因为别的孩子得罪了他,从而制造一些谣言来中伤他人,这类谎言发生在年龄稍大的孩子中间。这类谎言不易识破,而且对他人有伤害力、破坏力,性质较严重,必须及时制止。

■解决之道

一、对于第一种认知力不成熟的孩子,父母不必担心

当你不关注这件事时,孩子就失去了杜撰的乐趣。他们还小,以至于不明白撒谎的含义,也意识不到撒谎是不道德的。因此不要随便给孩子贴上“坏孩子”的标签,不要把他们的吹牛夸张上升到品质道德的层面上,只要孩子不是经常性撒谎,只要不影响孩子的主流发展,家长不必忧心。随着孩子慢慢长大,这种现象会逐渐消失。

二、家长有意识地反思自己

家长要反思一下,自己平时是否过于严厉,对孩子的要求与惩罚是否不近人情。考虑一下是否应该给孩子“松绑”,给孩子减减负,减减压,毕竟你的希望不是培养出有道德品质问题的高分孩子。

有时候,孩子撒谎是因为没有达到你的要求,他们认为撒谎比失败更值。这时家长要看看自己是如何对待孩子的失败和错误的,是否能够接受不完美。

三、摸清孩子撒谎的目的

如果孩子是为了满足某种心理需要而经常对你说“妈妈,老师今天念我的作文了”之类的话时,你不要采取过激的方式,你可以说“我不认为事实是这样的”或“是吗,原来老师又念你作文了啊!”然后置之不理,采取冷处理。事后再给孩子讲撒谎的害处,孩子会听你的。

像例子中的孩子,撒谎是为得到益处,让爸爸履行承诺去香港,就像那位爸爸说的,不带他去吧,会挫伤他学习的积极性,带他去吧,就等于助长了撒谎这个坏习惯,怎么办呢?专家建议,这位家长应该直接揭穿孩子的谎言,然后告诉他,如果他没有撒谎,看在他各科都有很大进步的分上也许会带他去香港的,但他撒了谎就必须惩罚他,去香港改为去厦门旅游,总之让他明白撒谎不仅仅于事无补,而且会雪上加霜。

四、父母要做好诚实的榜样

家长不要在孩子面前撒谎,哪怕是一些无关痛痒的谎话。比如有人找你,你让孩子接电话告诉对方你不在等等。注意,你的言行无时无刻不在影响孩子。

五、把唠叨变成行动

对于孩子的撒谎,有的家长唠唠叨叨,穷追不舍,其实,我们倒不如把唠叨化为行动,不要和他争论,也不恳求他坦白,只需告诉他,你已经知道了事情的真相,以及你要采取的办法。比如你知道孩子谎称作业做完了时,你可以严肃地说:“我知道你没有完成,你今天必须完成它!”或者你也可以惩罚他多做一遍,让他知道撒谎的后果。这比你气愤地指责他更容易让他冷静,也更能解决问题。

■问题描述

松松今年上幼儿园了,妈妈想终于可以松一口气了,可却等来了幼儿园阿姨一连串的抱怨:“松松今天上课时,不停地在教室里跑来跑去,他根本就坐不住板凳。”“松松今天上课时,从窗户跳出去到外面捉蝴蝶。”“松松下课就和同学追跑打闹,上课铃响了都喊不回来。”

松松妈觉得,这个孩子可能有“多动症”,怎么管也管不住,真让她操碎了心,他从出生那天起就不让妈妈省心,日夜颠倒,白天睡觉,晚上就事多了,得全家老小不停地伺候他才行,轮流抱着溜达、唱歌。会爬、会走时就更厉害了,所有能摔碎的东西都不能让他碰,否则就会“性命不保”。

那天,妈妈和爸爸去幼儿园看他,他在滑梯上爬上爬下,跑起来横冲直撞,让人心里十分担心。松松如此好动,爸爸妈妈该怎么办呢?

■问题分析

一般来说,孩子在二至三岁时,都会有好动现象发生,但随着年龄增加,好动现象就会减少。但据调查,有5%~10%的孩子有“多动症”倾向,他们好动问题比一般孩子严重得多,如果不及时正确地引导,可能会带来严重的后果。

据调查资料,半数以上的患儿早在新生儿时期就有兴奋、多动和睡眠障碍(如不易入睡、易惊醒等);到幼儿时期,往往表现出异乎寻常的活跃,成天不停地活动,但多半无目的性,且其情绪不稳定,常带有冲动性,因而需要大人密切观察与监督。

上小学以后,绝大多数患儿的注意力集中短暂,学习困难,成绩低劣。他们在课堂上常常坐不安宁,不能专心听讲;小动作不断,常作怪声,挑逗邻位的同学,破坏课堂纪律;不能按时完成课堂和家庭作业,情绪常易冲动,易与同学争吵,甚至发生斗殴,很少有知心朋友。

到中学阶段(少年时期),一般表征大体同前,但其“多动”症状从12岁开始有逐渐减少趋势。

孩子好动因素有很多,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几种:

1. 生理上的原因

这是由孩子生理特点决定的,有一类孩子大肌肉特别发达、精力充沛,在学校表现为坐不住板凳,在需要身体运动的课程中往往成绩出色。在多动的孩子中,男孩数量是女孩的4倍,而且你无论使用什么招数,他多动的毛病就是改不了,是公认的“惹祸包”,这些都是由于生理上的原因。

2. 学习快的原因

有些孩子特别聪明,老师讲的内容,他很快就掌握了,当其他同学还在冥思苦想时,他已经把所有的题都完成了,所以没事干时,他就会调皮捣蛋,这类孩子,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总想钻空子想坏点子,让老师们可气又可笑。

3. 早期关怀不够

还有一些孩子,是由于在早期生活中没有得到良好的照顾与关怀。这种类型的孩子上学后,会很不容易融入集体生活,会故意与老师作对来吸引别人对他的关注。这类孩子如果不进行及时科学的教育,有可能发展成为问题少年,我们要重视起来,并防患于未然,在孩子成长初期给予足够多的关怀与爱。

4. 其他因素。许多独生子女家长“望子成龙”心切,由于教育方法不当及早期智力开发过量,使外界环境的压力远远超过了孩子力所能及的程度,是当前造成儿童多动症(注意力涣散、多动)的原因之一。另外,吃了食物中的人工染料,摄入含铅量过度的饮食(不一定达到铅中毒)也会导致多动。

此外,国内资料表明,在多动症患儿的不良家庭教育方式中,家长中所谓的“严格管教者”占61.7%,放任不管者占3.5%,过分溺爱者占7.05%。国外亦有学者认为,暴力式的管教,会使患儿症状发展,并增加新的症状,如口吃、挤眉、眨眼。而对患儿漠不关心、放任自流和过于溺爱等,常可能促使症状出现,或使已有的症状加重。

多动症是一种常见的儿童心理疾病,这类孩子一般智力正常,但存在与实际年龄不相符合的注意力涣散、活动过多、冲动任性、自控能力差的特征,以致影响学习。多动症发病率为3%左右,男孩多于女孩。

多动症如果不及时治疗,30%的患者会持续到成年,所以应及早到医院就诊。当然前提是必须分清孩子是调皮还是真正的多动症,不要武断地给孩子贴上“多动症”的标签。如果孩子多动现象随年龄渐渐减少,注意力时间逐渐延长,上课能静坐听课,而且没有其他异常现象,就属于正常发育中的活泼好动,不是多动症。

患多动症儿童和顽皮儿童的区别:

1. 注意力方面:患多动症儿童在任何场合,都不能较长时间集中注意力,即使是看“小人书”、“动画片”时,也不能专心致志;但顽皮儿童却不同,在看“小人书”、“动画片”时,能全神贯注,还讨厌其他孩子的干扰。

2. 行动目的性方面:顽皮儿童的行动常有一定的目的性,并有计划及安排。而多动症患儿却无此特点,他们的行动较冲动,且杂乱,有始无终。

3. 自控能力方面:顽皮儿童在严肃的陌生的环境中,有自控能力,能安分守己,不再胡吵乱闹;多动症患儿却无此能力,常被指责为“不识相”。

■解决之道

一、 从小培养孩子一心不二用的习惯

如吃饭时不看图书、不看电视,做作业时不玩玩具等。应根据患儿年龄及病情实施注意力集中训练。对注意力严重不集中者,开始可让其每日1~2次定时听故事,或让其自己读书每次5分钟,并逐渐延长时间。学龄期以后能每次集中注意力听故事或阅读45分钟以上者,为达到了正常儿童的标准。

二、 发泄的办法

可以让孩子多参加一些体育运动,如游泳、跳舞等,既锻炼了他的身体,又让他发泄了过剩的生命力。

三、 奖励的办法

用这种方法之前,家长要向孩子明确提出希望他怎么办,比如不在大街上乱跑等。当孩子乖乖听话时,要马上夸奖他,例如“明明真听话,比隔壁的刚刚强多了”,当孩子听到这些溢美之词时,就会快乐无比,进而约束自己的行为。当孩子要求物质奖励时,你可以让孩子用代币的东西积累点数,当达到一定点数时,满足他的一个愿望,这样孩子有了一个期望值,也会自觉变乖。当然,每次解决一两个问题即可,不能太多。

四、 想象的办法

你可以这样说:“孩子,让我们一起想象空气中飘浮着黄色的快乐精灵,让我们把它们吸到肚子里,那样我们就会变快乐。来,深呼吸。”在呼吸时慢慢吐气,想象把黄色精灵留在了肚子里,深呼吸四至七次后,想象自己也变成了快乐精灵,在空气中快乐地飞来飞去……这样,孩子慢慢地就会平静下来了。

需要注意的是,家长、教师及同学不要歧视打骂多动症患儿,更不能侮辱其人格,损伤其自尊心。发现其品质中的闪光点,应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但对患儿的打架伤人等攻击性行为、破坏公物等破坏性行为以及说谎逃学等不端行为,应像对待正常儿童一样坚决制止,不可袒护。

五、 饮食疗法

近年来,研究表明,大量进食含有酷氨酸、水杨酸盐的食物以及进食加入调味品、人工色素和受铅污染的食物,均可使具有发生多动症遗传素质的儿童发生多动症,或者使多动症状加重。相反,多动症的患儿只要限止这类食物,症状可明显减轻,因此,多动症患儿的饮食,应注意以下几点:

1. 应少食含酷氨酸的食物,如挂面、糕点等。少食含甲基水杨酸的食物,如西红柿、苹果、桔子等。饮食中不要加入辛辣的调味品,如胡椒之类,也不宜使用酒石黄色素,如贝类、橄榄等食物。

2. 应多食含锌丰富的食物。因为锌是人体内的微量元素,与人体的生长发育密切相关。锌缺乏常使儿童食欲不振、发育迟缓、智力减退。研究发现,学习成绩优良的学生,大多数头发中锌含量较高。所以,常吃含锌丰富的食物,如蛋类、肝脏、豆类、花生等对提高智力有一定帮助。

3. 应多食含铁丰富的食物。因为铁是造血的原料,缺铁会使大脑的功能紊乱,影响儿童的情绪,加重多动症状。因此多动症孩子,应多食含铁丰富的食物,如肝脏、禽血等。

4. 应少食含铅食物。因为铅可使孩子视觉运动、记忆感觉、形象思维、行为等发生改变,出现多动,所以多动症患儿应少食含铅的皮蛋、贝类等食品。

5. 应少食含铝食物。因为铝是一种威胁人体健康的金属,食铝过多可致智力减退、记忆力下降、食欲不振、消化不良。多动症患儿应少吃油条,因为制作油条需要在面粉中加入明矾,而明矾的化学成分为硫酸钾铝。因此,吃油条对小儿的智力发育不利。

■问题描述

宝宝会说话了,家里的人都很高兴,不停地逗他说话,可是令人烦恼的是,宝宝学话快,学骂人也快,上周末的事让爸爸至今想来,仍觉十分难堪。

宝宝爸一个久未联系的大学好朋友突然来北京出差,登门造访,爸爸自然十分高兴,盛情款待。爸爸的好朋友对宝宝赞不绝口。夸了几句,并抱起来亲了亲,可宝宝却出口成“脏”。好朋友开始好像没听懂,又摸了宝宝一下,宝宝又骂了一句。

爸爸拉过宝宝打了两下,爸爸的好朋友也感到十分扫兴却又不好意思,忙着劝爸爸。他越劝,宝宝爸越生气,这孩子也太不争气,非好好教训教训他。

结果,宝宝被打得哇哇大哭,宝宝爸和好朋友也不欢而散。

对于宝宝说脏话的毛病,宝宝爸打过也骂过,可情况就是没有改善。无论家里家外,宝宝都脏话不离口,小脾气一上来更口不择言。现在上幼儿园了,老师也经常反映这个问题,令宝宝爸十分苦恼。

■问题分析

孩子说脏话,虽然不是很严重的问题,但终究是一个不良习惯,如果不能及时改正,对他的学校生活与人际交往也会产生影响,进而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究竟是什么原因让孩子脏话连篇呢?

1. 新鲜好玩

事实上,这时孩子还没有明确的是非观念,他们对于脏话代表的含义也不甚了解,他们说脏话却并不会意识到自己说的是脏话,只是觉得新奇好玩,故意用来取悦成人或表现自己。他们在看电视或同学嬉戏时,甚至父母不经意的玩笑话,都会记住并加以模仿,自以为学到了新鲜的词汇,用来卖弄。对于家长惊愕、气愤的表情,他们更不会意识到错了,反而觉得很好玩,“你看,我说的话起到了这么大的作用!”

所以大家对孩子说脏话也不必暴跳如雷,只需找出症结,对症下药即可。

2. 追求团体认同感

在孩子上了幼儿园后,孩子就等于要学着与人交往,希望融入一个团体,假如他要融入的这个团体中,有人脏话不离口,孩子为了更快地被接纳,成为团体中的一员,就会自然而然用这个团体中大家都认同的语言说话,久而久之,就养成了脏话连篇的习惯。虽然父母认为孩子交了坏朋友,沾染了坏习惯,孩子却并不知道,他说脏话只是一种需要,而在主观上并没有要侮辱人的意愿。

3. 发泄气愤的方式

孩子在逐步长大的过程中,当他的口语和识字能力还不很强时,他总是难以找到合适的语言表达自己的不满与气愤,当他情绪激动时,总是采取最便捷的方式——说脏话,来表示他的不满。说脏话对大部分人而言是一种泄愤的方式,对孩子也是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