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历史职场那点事儿
3237300000084

第84章 刘晏运转理财

人们把掌管国家财政经济、为国家增加财政收入的人叫做理财家。当个称职的理财家极不容易,若想取得巨大成功、有所创新就更难了。唐朝中期的刘晏以他非凡的“运转活力”被誉赞为“可比管仲、萧何”的大理财家。

刘晏从秘书正字的小官做起,当过几任县令之后,便一直担任掌管财政经济的要职。请看看他的一系列职衔:户部度支郎中——主管财政预算收入,户部侍郎兼任度支铸铁盐铁使——又加上了主管铸造钱币、食盐专卖、矿税征收,后又兼任转运使、租庸使等,可以说将天下财赋总领于一身,前后达二十余年。

刘晏理财确实成就非凡,广德二年——公元764年,刘晏刚接手江淮漕运时,唐政府全年收入的现钱不过四百万缗;十五年后,大历十四年——公元779年,增加到一千二百多万缗;而所增加的收入中,大多来自江淮盐利。收入增加自然使百姓生活相对稳定,人口也逐渐增多。经过安史之乱,户口丧失了十之八九,而广德二年到大历十四年之间,唐政府所辖地区的户口增加了将近九十万户,据调查所增加的户口皆属于刘晏管辖地区之内。

刘晏理财成功的奥秘在哪里呢?他天资聪明,十岁时便赶往泰山向玄宗进献文章,宰相张说当场出题,他出口成章,对答如流,被称为“神童”刘晏志当清官,建功立业。不论担任什么职务,他都十分勤奋,不辞劳苦,办事讲求效率,坚持“今日事今日毕”有时骑着马,心里还在盘算着一系列数字,晚间秉烛办公,乃至天明。至于披星戴月地在各处奔波更是常事,甚至经过老家也不回去探望。这些都是刘晏取得业绩的重要原因。

但是,刘晏在理财上成功的根本在于他经过周密思考与调查实践,逐步掌握了财政经济的许多规律,并能在各项工作中灵活地运用这些规律,因而解决了一个又一个的难题。刘晏特别注重调动有关财政经济各方面的活力,打破一潭死水的局面,使各方面都“运转”起来,他就在这“运转”中,总结了前人的经验教训,因而有所发展创新。

当时,每年都要从东南上调一百万石的粮食供应关中京师消费所需。这些粮食要由淮河经汴水入黄河,再转渭水到达长安。这条运粮路线要经过险峻的三门峡,极为难行,很容易翻船而人亡粮失;倘由陆路运输,山路崎岖,更劳民伤财,得不偿失;刘晏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受命办理漕运的。刘晏从长安向江淮出发,一路仔细勘察河道,访问知情百姓,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措施。然后,他发动民工,疏浚汴水,又在扬子县建立船场,打造了二千艘坚固耐用的大船,每船可装米各石。并教练兵丁担任船工,十船为一队,妥善地解决了运输工具与劳力问题。刘晏改变了以往的运输方式,过去是直运,运一次历时半年多,既费时又费力。他决定推行“分段接运”将全程分为四段,各段有各段的船工,这些人熟悉航道,能够行走快捷,好像跑接力似的。并将粮食装运由散装改为袋装,减少了损耗。对过三门峡也做了周密部署,因而减少了危险,保证了安全运输。如此这般,江淮的粮食便以这种新的运输方式源源不断地运到长安,一年最多能运一百余万石。运费也由“斗钱运斗米”降低为每石米只需七百文了。

类似的“运转”之功,刘晏还有很多。他很善于在有无之间随机应变。比如,他曾高价招募骑手飞传经济情报,一旦农业生产、粮食收购、粮价及百物行市等有了新情况,骑手们便一站接一站地快马传递信息。由于采取了这种办法,即使相隔极远,刘晏都能很快得到各种情况,从而掌握市场物价的控制权,使其得以相对稳定。在管理盐务的时候,刘晏在各大城市设立了十三个巡院,管理食盐销地市场与查缉走私活动。他还调运官盐到偏远地区贮存起来,取名为“常平”待到盐缺少时,便将这些“常平盐”以平价抛售,因而平抑了盐价。

刘晏还搞过卓有成效的“均输”促进了各地产品的流通,扩大销路,刺激市场。总之,发展生产、增加户口、扩大赋税来源是刘晏一贯使用的手法。他还有句名言:理财须以爱民为先。

“理财之道在运转”刘晏的实践与经验证明,要想发展财政经济,必须有一系列“搞活”的措施,而搞活的重要一点便是增强运转的活力。刘晏不愧为名副其实的运转使,他充分地把握与发挥了运转的活力,准确有条理的运转大大增强了经济的活力,虽然十分“活”却又能不失调度与控制。于是,源源不断的“财”就这样在运转中被刘晏“量”出来了。

刘晏的成功给予后来一代一代的理财家以深刻的启示,人们逐渐认识到以运转增强活力、以活力发展经济的客观规律,正是运转的活力促使财政经济生产的各个环节能够更经济、更准确、更迅捷地向前发展,这就自然能够多快好省,而于国于民都有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