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历史职场那点事儿
3237300000005

第5章 荀攸外愚内智

三国时天下大乱,荀攸(字公达)有意寻找能够安定天下的人主。曹操迎献帝建都许昌后,听说荀攸是个十分有才智的人,于是征为汝南太守,后又拜为军师。

荀攸觉得曹操是个可以与之共事的人,便甘愿为其所用。在曹操的众多谋士中,荀攸的地位仅次于荀彧,也是贡献最大的一个。他在辅佐曹操的过程中,共奉献重大计谋十二次,每次都能使曹军绝处逢生或出奇制胜,成为曹操行必求计的重要谋士。曹操得到了他,经常高兴地对人夸奖荀攸说:公达不是一般的人!我能够与他议事,天下有什么可忧虑的呢!这表现了曹操对他的嘉许和信任。荀攸自从受命军师之职以来,跟随曹操征战疆场,筹划军机,克敌制胜,立下了汗马功劳。

曹操征伐吕布时,荀攸随军。吕布在曹军和刘备等各路军队的围攻下,败退后固守下邳,虽经过多次进攻,曹军仍攻不下城池,这时曹操的军队已经疲惫不堪了,曹操想撤兵回宛城。荀攸坚决反对,他说:吕布虽然勇敢,但无计谋,如今他三战三败,锐气大减,虽在固守,军队已没有奋斗的意志了,如果再坚持一段时间,敌人就会不攻自败。吕布手下虽然有陈宫那样的谋士,但他设谋迟慢,不能适应形势的变化。我们应当赶在吕布的锐气尚未恢复、陈宫的计谋尚未设定的时刻,想法紧急攻击,这样,吕布一定能被攻破。

于是荀攸献了水淹之策。曹军引沂水灌进下邳城,大水冲垮了城墙,吕布军队不战而垮,吕布被活捉,缢死于白门楼。对于这次战斗,曹操觉得自己完全是倚仗荀攸的计谋才成功的,连连称赞荀攸:即使是颜子、宁武这样的古代大圣贤,也无非如此!

曹操与袁绍对敌。关羽斩杀袁绍大将颜良,曹操解白马之围后,率六百骑兵押送粮草辎重沿河西退。军行不久,与袁绍五六千追兵相遇。诸将见敌众我寡,都感到很害怕,劝曹操退守大营,荀攸知道敌人的弱点,就说:这正是歼敌的好时机,为何要退呢?

曹操与荀攸对视而笑,心意相通,于是命令士兵解鞍放马,丢弃辎重,引诱袁军,待袁军逼近,争抢辎重的时候,曹操突然命令上马,迅猛发起攻击,大破袁军,杀其大将文丑。袁绍的两个大将被诛戮,曹操在这次决定性的战役中取得了胜利,为曹操以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对于荀攸的处世安身之道,他的顶头上司曹操有一段很形象也很精辟的话:公达外愚内智,外怯内勇,外弱内强,不伐善,无施劳,智可及,愚不可及,虽颜子、宁武不能过也。

荀攸有着超人的智慧和谋略,不仅表现在政治斗争和军事斗争中,也表现在安身立业、处理人际关系等方面。他在朝二十余年,能够从容自如地处理政治旋涡中上下左右的复杂关系,在极其残酷的人事倾轧中,始终地位稳定,立于不败之地。

可见荀攸平时十分注意周围的环境,对内对外,对敌对己,迥然不同,判若两人。参与谋划军机,他智慧过人,迭出妙策;迎战敌军,他奋勇当先,不屈不挠。但他对曹操、对同僚,却注意不露锋芒、不争高下,把才能、智慧与功劳尽量掩藏起来,表现得总是很谦卑、文弱、愚钝、怯懦。作为曹操的重要谋士,为曹操“前后凡画奇策十二”史家称赞他是“张良、陈平第二”但他本人对自己的卓著功勋却是守口如瓶、讳莫如深,从不对他人说起。

荀攸大智若愚、随机应变的处世方略,虽有故意装“傻”之嫌,但效果却极佳。荀攸与曹操相处二十年,关系融洽,深受宠信。从来不见有人到曹操处进谗言加害于他,也没有一处得罪过曹操,或使曹操不悦。

在中国历史上像荀攸这样善始善终的高官不是很多。真正的谋略家往往是由“谋身”到“谋智”即先从自身的道德素质做起,其谋略才会自然而然地生发出来。从本质上讲,这种谋略已经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单纯的智谋,而是道德人格。谋略的深层本质就是人格。世界上决没有脱离具体人格的所谓技术性的“计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