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汤是汉朝名声最大的一位悍吏。他是西汉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从小就喜好法律。他的父亲曾担任长安丞。有一次他父亲出去时叫张汤守门。当时张汤还很小,当他父亲回来时发现肉被老鼠偷吃了,他认为是儿子的错就鞭打张汤。张汤挨打后很是不服气,就掘地挖洞,捉到偷肉的老鼠和剩下的肉。他将老鼠与剩下的肉放在面前,自己做上了法官,一再审问,穷为追究,并记录审问过程,然后以老鼠和剩下的肉当堂结案,判决老鼠分尸处死。他父亲看见了就去看他的判决文章,见判文的语气像老狱吏一样,非常惊异,于是就叫他帮助自己办理断狱的文书。他父亲死后,张汤任长安的地方官,做了很长一段时间。后来汉武帝母亲王夫人同母异父的弟弟田胜刚到京师做官,曾经因故被关在长安,张汤尽心地为他辩护使其得脱。待田胜出狱封了侯,与张汤密切交往,并把当朝权贵一一介绍给张汤,让张汤同他们相识。
因受田家的帮助,张汤的官越做越大,后与赵禹一起编撰律法。他与赵禹关系很好,以兄礼待他。张汤为人机警,好用计谋控制别人。他为人处世圆滑,虽内心与一些权贵不和,但表面还是装出赞同他们的样子。
当时,汉武帝正心向儒家学说,张汤判决大案,就想附会儒家观点以求顺利通过,于是请儒家学者担任属吏,叫他们判断疑案。每次上报判决的疑难案件,都预先给皇帝分析事情的原委,皇帝认为对的,就接受并记录下来,作为判案的法规,以廷尉的名义加以公布,颂扬皇帝的圣明。如果奏事遭到谴责,张汤就认错谢罪,顺着皇帝的心意,一定要举出正、左右监和贤能的属吏,说:他们本来向我提议过,就像皇帝责备我的那样,我没采纳,愚蠢到这种地步。因此,他的罪常被皇帝宽恕不究。他有时向皇帝呈上奏章,皇帝认为好,他就说:臣不知道写这奏章,是正、左右监和椽史中某某人写的。他在推荐官吏、表扬人家的好处或掩蔽别人的过失时,常常这样做。很多人认为这是迎合上意,有投机之嫌,但在封建社会那样皇帝一人说了算的情况下也只能这么办,不然很多正事就耽误了。且他在办事的时候将过错都揽到自己身上,功劳都让给下属,这不是一个挺好的领导吗?另外,他所处理的案件,如果是皇帝想要加罪的,他就交给执法严酷的监史去办理;要是皇帝想宽恕的,他就交给执法轻而公平的监史去办理。他所处理的如果是豪强,则一定要设法重判;如果是平民百姓,则常常用口向皇帝陈述,虽然按法律条文应当判刑,但请皇帝明察裁定。于是,皇帝往往就宽释了张汤所说的人。
张汤虽做了大官,自身修养很好。他对当朝高官非常小心谨慎,常送给他们的宾客酒饭食物。对于旧友的子弟,不论为官的,还是贫穷的,照顾得尤其周到。拜见各位公卿大夫,更是不避寒暑。所以张汤虽然执法严酷,有时也不全然公正,却由于他的上述做法获得了很好的声誉。那些执法严酷刻毒的官吏都被他用为属吏,又都依从于儒学之士。丞相公孙弘屡次称赞他的美德。也正因为如此,等到他处理淮南王、衡山王、江都王谋反的案件时,才能穷追到底。严助和伍被,皇帝本想宽恕他们,张汤却争辩说:伍被本来是策划谋反的人,严助是皇上亲近宠幸的人,是出入宫廷禁门的护卫之臣,竟然这样私交诸侯,如不杀他,以后就不好管理臣下了。于是,汉武帝同意了对他们的判决。他以审理案件排挤大臣作为自己功劳的表现。从此,张汤更加受到尊崇信任,晋升为御史大夫。
正巧匈奴浑邪王等人降汉,汉朝廷调动大军讨伐匈奴,崤山以东干旱,贫苦百姓流浪迁徙,都依靠官府供给食物,官府库存空虚。张汤从而秉承汉武帝的旨意,请求制造白金货币及五铢钱,垄断盐铁的生产和买卖,排挤富商大贾。还公布告缉令,剪除豪强兼并的家族,以辅助法令的施行。张汤每次上朝奏事,谈论国家的财用,常至日暮,汉武帝甚至忘记吃饭。丞相形同虚设,国家大事都听张汤的意见。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古之亦然。由于地方豪强势力大都与当地官府相勾结,铸钱的权力收归地方官府并不能完全制止地方豪强大量发行货币扰乱经济,反而使百姓在变更货币时吃了苦,天下的百姓这时都开始怨恨张汤了。官吏们从中侵夺渔利,从而又被严厉地依法治罪。因此,使得三公九卿以下的官员,直至平民百姓,都指责张汤。张汤患病时,汉武帝曾亲自前去看望他,他的高贵达到这种地步。
匈奴人前来请求和亲,群臣在皇帝面前讨论此事。博士狄山说:和亲对我们有利。汉武帝询问有什么好处,狄山说:武器是凶器,不应多次动用。高皇帝欲图征伐匈奴,在平城陷入困境,于是与匈奴和亲。孝惠帝、高皇后时,天下因此而得以安乐。及至孝文帝,要对匈奴采取军事行动,北部边境萧然而苦于战事。孝景帝时,吴、楚七国反叛,孝景帝往返于两宫之间,胆战心寒了几个月。吴、楚七国之乱被平定后,景帝一朝始终不谈军事,国家富裕充实。如今从陛下开始发兵攻击匈奴,使得我们国家空虚,边境地区的百姓极度贫穷困乏。由此看来,不如和亲。汉武帝又问张汤,张汤说:他是个迂腐的儒生,没有见识。狄山说:臣下的确是愚忠,但像御史大夫张汤那样,却是诈忠。如张汤审理淮南、江都王谋反的案子,以恶毒的文辞肆意诋毁诸侯王,离间宗室的骨肉至亲,使诸臣内心不安。臣因此知道张汤为诈忠。于是汉武帝面带不快地对狄山说:我让你担任一个郡的长官,能不能不使匈奴人入境抢掠?回答说:不能。再问:负责一个县呢?回答说:不能。又问:负责一个烽障呢?狄山知道再说不能,便会被治罪,只好说“能”于是武帝派狄山到边境负责一个烽障。一个多月之后,匈奴人砍了狄山的头后离去。从此以后,群臣震惊恐惧,不敢再谈和亲。汉武帝就是这么宠爱张汤。
无论是对皇帝,还是对同僚、下属,张汤都很有一套。要知道,任何一个方面做得不周全,他那严刑峻法的政策都不可能得到那样长久的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