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病死沙丘后,中车府令赵高、丞相李斯合伙矫诏,逼死长子扶苏,立胡亥为帝,赵高升为郎中令,全权掌管宫中警卫,成为最高决策者的一员,李斯还是保住了自己丞相之位。共同目标一旦消隐,相互间的夺权争位便拉开了序幕。
想当初,赵高依仗秦二世对他的宠信,肆无忌惮,任意妄为。为报私仇,他大开杀戒,干了不少坏事,他害怕大臣入朝上奏时揭他的老底,便想方设法捂住盖子。有一天,赵高对秦二世说:先帝君临天下日久,故群臣不敢为非作歹,邪说蛊惑。天子之所以尊贵、有威权,是因为群臣只闻其声,不见其面,故自称为‘朕’何况陛下正当年轻,刚刚即位,不一定对每件事都了如指掌,万一在朝廷上措辞不当,给大臣留下话柄,这不是昭示神明于天下的好办法。陛下不如深居宫中,同熟悉法律的近臣及侍中一起处理政务,事情就有了缓冲的余地。这样一来,大臣就不敢上奏没有把握的事,天下的人都会称颂陛下的圣明。秦二世采纳了赵高的计策,便不再上朝面见大臣,整日深居宫中。这样一来,国家所有大事,都由赵高出面裁定。
赵高风闻李斯对此有烦言,就去找李斯说:当今,关东盗贼出没,可是皇上却拼命征发徭役、修建阿房宫、聚敛狗马一类无用的东西,供他玩耍取乐。我想去规劝皇上,无奈人微言轻,不一定起作用。这正是你丞相应该做的事。你怎不挺身而出劝谏皇上呢?
李斯说:我早就憋不住想说了。怎奈现在皇上不坐朝廷,深居简出,我想说的话,无法传达上去,想直接见皇上,又找不到机会。
赵高说;丞相真能进谏,我乘皇上有空的时候告诉你。
于是,赵高趁秦二世正饮酒取乐、嫔妃在跟前侍候时,让人告诉李斯:皇上现在没事,可以前来上奏。李斯信以为真,没想到其中的曲折,来到内宫门前要求谒见皇上。如此者多次。秦二世极为扫兴,大怒道:我平常闲着的时候,丞相不来。现在我正饮酒取乐,他却凑热闹来找我上奏事情,这不是嫌我年轻而瞧不起我吗?
赵高趁火浇油:若是这样,事情就严重啦!沙丘之谋,丞相曾插过手。如今陛下已立为皇帝,而丞相地位没有提高,心中定是不满。如今他这样做的弦外之音,是想裂土而王,与陛下分庭抗礼吧。如果陛下不问臣,臣是不敢说这些话的。事情联系起来看就更说明问题。丞相的长子李由是三川郡的太守,楚国的盗贼陈胜等人,都是丞相老家邻县的人,因此之故,楚国盗贼公行,到处抢掠,路过三川郡,太守不肯派兵出击,这不是公然怂恿吗?我还听说,他们之间有书信往来,勾勾搭搭,不过还没有掌握确凿的证据,因此没敢报告皇上。况且,丞相身居外朝,他的权力实际比陛下大,这不是大权旁落吗?
秦二世认为赵高分析得头头是道,说到自己的心坎上了。因此,准备拘捕李斯,又恐怕把握不大,打草惊蛇,便先派人调查三川太守李由与盗贼陈胜相互勾结的证据。
对赵高在皇上面前打他的报告,李斯已有耳闻。 李斯也不是省油的灯,他要面见皇上。这时秦二世正在甘泉宫观赏摔跤比赛。他就上书揭发赵高的罪过说:臣听说过,大臣怀疑君主,没有不危害国家的;妻妾怀疑丈夫,没有不危害家庭的。今有大臣专断朝政,说一不二,无异于陛下,这太不正常了。从前,田常为齐简公的大臣,他的爵位与公室相敌,私家财富与公家均等,布惠施德,下得百姓欢心,上得群臣拥护,最终杀死齐简公,取齐而代之。这是天下尽人皆知的事。今日赵高心怀不轨,阴谋篡权,就像田氏对于齐国一样。陛下不早做打算,臣恐怕他要造反添乱。
秦二世此时正和赵高关系很深,自是不以为然:你说些什么呀?乱七八糟的。赵高原本是个宦官,但他安宁本分,不任意妄为,不因形势危急而变心,洁身自好,一步一个脚印,他忠于朝廷,信守职责,朕确实认为他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可你却无端怀疑他,是何道理呢?何况朕小时候失去先人,无知无识,不知道如何治理百姓,而你又年老体衰,恐怕要不久于人世了。朕不依靠赵君,依靠谁呢?况且赵君为人精明强干,对下熟知人情,对上能合朕意,请你不要疑心重重。
李斯仍不死心,说;赵高是个下流坯子,贪得无厌,利欲熏心,永远不会满足,所以臣认为他是个危险人物。
秦二世一看两人闹得不可开交,怕李斯杀害赵高,就私下传话让赵高防备着点。赵高说:丞相怕的就是我赵高,赵高一死,丞相就要上演田氏代齐的闹剧了。
由于秦二世深居宫中,大臣很少得见龙颜。其时,盗贼越来越多,发关中兵前去镇压也制止不住,像割韭菜似的,一茬接一茬,割而复生。右丞相冯去疾、左丞相李斯、将军冯劫进谏说:关东盗贼蜂起,朝廷发兵弹压,杀伤甚多,但还是不能平息。盗贼多,是因为戍守太劳苦、赋税太重的缘故。请暂且停止阿房宫的修建,减少四边的戍守、转作。
秦二世不以为然,说:所有贵有天下的人,无不尽情享乐,只要君主手握大权,严明法律,下边就不敢胡作非为,天下就可太平……今朕即位二年之间,盗贼四起,你们镇压不住,又妄想废弃先帝之所作所为,是对上无以报答先帝,对朕不能尽忠竭力,为何还要占着茅坑不拉屎?于是,秦二世叫人把冯去疾、李斯、冯劫统统抓起来,投入监狱。冯去疾、冯劫知道消息后说:士可杀,不可辱。自杀身死。
秦二世把李斯交赵高审问定罪。赵高责问李斯与儿子李由谋反的罪状,并把李斯的宗族宾客全部抓捕。赵高拷打李斯,鞭笞像雨点般落下,李斯不胜痛楚,屈打成招。李斯原以为不致被处死,他自负能言善辩,劳苦功高,自己确实没有造反的心,找机会上书自述衷曲,希望皇上醒悟,就能得到赦免。李斯便在狱中上书,说是臣作为丞相治理百姓,已三十余年了,臣竭尽微薄之才,出谋划策,谨守法令,使秦国由弱而强,最后兼并六国,使秦一统天下,全国平定后,又助秦王统一度量衡,改定文字,公布于天下,树立秦朝的威望。如果这些算是罪过的话,那么臣死几个来回了,等等,尽诉自己劳苦忠诚之意。奏书呈上,落在赵高手中。赵高指使狱吏扔在一边,说:囚犯无权上书!压下不报。
赵高暗派幕僚宾客十余人冒充为御史、谒者、侍中,再次开庭审判李斯。李斯仍然坚持原诉,再次遭到严刑拷打。后来秦二世派人复查李斯的案子,李斯以为与前回一样,说了也没用,只好违心服罪。秦二世高兴地说:没有赵君,差点让丞相给我卖了。这时,秦二世所派调查三川太守李由案子的使者回来,知道李由已被楚将项梁击杀,不了了之。
秦二世二年七月,定李斯为腰斩罪,弃市咸阳,并且满门抄斩。李斯步出监狱,回头看一眼同被五花大绑、共赴刑场的二儿子说:真想带着你哥和你回一趟上蔡老家,再出城东门,牵着黄犬,逐猎狡兔。可惜,现在太晚了!于是,父子俩相对而哭,令人心酸。
劲敌一除,秦二世依旧深居宫中,赵高升任丞相,独揽朝政大权。但此后不久,秦国也就灭亡了。
赵高劝李斯挺身而出,劝谏皇上,表面看来是尽人臣本分,其实是深布玄机,杀机重重。他像猎人一样布下陷阱,只等待李斯往里钻。李斯不识深浅,不知道他同秦二世见面之前秦二世在干什么,还以为真的像赵高所说,皇上关心国事,正等待他忠心禀报国家大事呢。就这样,李斯顺着赵高的道,自己走进了陷阱。
假如秦国没有赵高,秦二世怎么会身败名裂?秦二世不至身败名裂,秦国又怎么会迅速灭亡呢?其罪恶之源正在赵高。然而,即便有赵高,如果秦二世不听信赵高的谗言,国家也不一定灭亡。有秦二世这样的皇帝,才有赵高这样的大臣。赵高身为一个宦官,却爬到了权力的顶峰,专横跋扈,指鹿为马,其罪恶臭名昭著,受世人指责。而秦二世喜欢听赵高阿谀奉承之言,相信赵高一面之言,任由他安排,与群臣疏远,堵塞了忠臣进言之路。如此,左丞相李斯,还有右丞相冯去疾、将军冯劫等忠臣良将之死,也在情理之中,国家的灭亡,也是早晚的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