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朝廷有所谓谏官,其职责就是向皇帝提意见。有的谏官过分认真,上书朝堂,直言急谏;面折廷争,辞气不挠,全不讲究一点方式方法,场合环境。这种人,十个有九个要触霉头。
要知道,皇帝也是人,他也好面子,而且比一般人更好面子,你那么不管不顾放大炮,弄得他下不了台,他能饶了你吗?
北魏的高允是一个很善于处理君臣关系的人,他从来不在大庭广众等公开场合给皇帝提意见,如果有什么意见要提,也总是单独求见,等皇帝将身边侍奉的人都遣开以后,才痛快淋漓地陈述,毫无顾忌,毫不避讳,有时能从早说到晚。但出宫以后,对人便一字不提,大臣们谁也不知道他对皇帝说了些什么。
因此,虽然他有时意见很尖锐,言辞很激烈,魏主接受不了,但也不怪罪他,并对大臣们说:国君如同父亲一样,父亲有了过错,作儿子的为什么不写一封意见书当众宣读批评,而关起房门私下里进行规劝?这不正是为了不使父亲的过错被外人所了解吗?大臣对于国君难道不应该也是这样吗?国君有了过失,不能当面陈述,而偏要上书朝堂,当众批评,要以此显示国君的缺点,表明自己的忠直,这难道是一个忠臣所应该做的吗?像高允这样的人,才是真正的忠臣,我有了过错,他从来都是找我当面提出,有些话说得很刺耳,使我甚感难堪,他也无所顾忌。这样,我知道了自己的过错而天下的人却并不知道,这难道不是忠君吗?
这位魏主是一位很坦白的人,他如实道出了一个最高掌权者的心态,他认为提意见的最好状况是“朕知其过而天下不知”即下属不要当众提意见,这样便可以保全君主(领导)的面子。
当然,这样做也很难,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有机会、有资格面见皇帝作长谈,而且有些皇帝既好面子又讳言,即使你关起门来像说悄悄话似的给他提意见,他也会给你点颜色看的。
看来最保险的办法还是别诤别谏,终生一副“臣诚惶诚恐兮,吾皇圣明兮”的谨慎姿态,便再也不会出错。可是这样也很不容易得到最大限度的赏识!真是做人难,做官难,提意见都得小心翼翼,诚惶诚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