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宽地远,宠辱不惊
提起羞辱,是每一个人都不想遇到的,但是看那些成大事业者的人,却往往都是从屈辱中走过来的。这里,我们并不是在宣扬羞辱的经历是一个人成功的元素,我们要说的是,如果你不幸遭遇到了羞辱的事情,那么不要觉得难堪,不要觉得抬不起头,事实上,要乐观地面对人生:羞辱可以锻炼韧性,可以成就强者。
忍辱负重,从而完成《史记》的司马迁就是一个值得后人敬重的英雄。司马迁的父亲在临死之间嘱咐其子一定要替他完成这项使命。不过当司马迁全身心地撰写史记之时,却遭受了巨大的磨难。天汉二年,武帝派李陵随从李广押运辎重。结果李广遇难,李陵被俘。消息传到长安后,武帝听说自己的战将投降,非常生气。满朝文武都顺从武帝的想法,纷纷指责李陵的罪过。而司马迁直言进谏,说李陵寡不敌众,没有救兵,责任不全在李陵身上,极力为其辩护。然后他的直言不讳,引起了龙颜大怒。司马迁因此被打入大牢。
司马迁被关进监狱以后,遭受酷吏的严刑拷打。面对各种肉体和精神上的残酷折磨,,他始终不屈服,也不认罪。后来司马迁被判以腐刑。当时,这种腐刑既残酷地摧残人体和精神,也极大地侮辱人格。
当时的司马迁甚至想到了一死,不过后来他想到了父亲遗留给他的使命,想到了孔子、左丘明、孙膑等人,他们所受的屈辱,他们顽强的毅力,还有他们在历史上所留下的成绩都大大鼓舞了司马迁。他立誓无论发生什么样的屈辱,也要把《史记》完成。
征和二年,司马迁终于完成了基本的编撰工作。这期间的数年中,他忍受着身体和精神上的巨大折磨,但这些都没有把他打倒。他用他的生命谱写的不仅仅是一本旷世的历史著作,更是人类史上一本永存的生命赞歌。
苏东坡一生多次被贬,甚至坐过大牢,差点将小命丢掉。然而,他对自己的荣辱、得失很豁达,这与他得益于禅的领悟不无关系。自他修禅开悟之后,沉浮不伤其情,苦乐不动其心。他在连连遭到贬配之时,还是那么的超然洒脱:“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东坡被发配到惠州时,结识了禅友刘世安。刘世安知道他与丛林之中那些著名的禅师多有来往,就请他接引,也想结识一些精通佛法、功行深厚的禅师,以便随时请教。一天雨后,东坡居士前来邀请刘世安,说是共同去参谒“玉板”禅师。东坡还说,“玉板”禅师不但善于演示佛法真谛,而且能拯救人的性命。
刘世安听他说得神乎其神,就乐颠颠地跟随他来到城外的一座寺院。然而,东坡既不进讲经说禅的法堂,也不到高僧居住的方丈,而是将他带到了寺院后面的竹林之中。春雨过后,正是竹笋破土时。东坡采来鲜嫩的春笋,剖成薄片,在火上烧着吃。
刘世安从未吃过如此美味,便向有美食家之称的东坡请教这道佳肴的名称。东坡大笑,指着颜色像美玉一样温润、质地像玉石一样细腻的笋片说:“此名玉板。此老不但将自然法则演示得惟妙惟肖、生动活泼,而且能解馋充饥。”
这时,刘世安才知道,东坡所说的“玉板”禅师,即是鲜嫩的竹笋。
东坡见他不解其中奥妙,面露失望之色,便以诗意说禅机,吟诵道:
丛林真百丈,法嗣有横枝。
不怕石头路,来参玉板师。
聊凭柏树子,与问箨龙儿。
瓦砾犹能说,此君那不知?
舒心桥——羞辱成就强者
人在遭受了屈辱后,一般都会有两种选择:有的人承受不起这样的折磨,从此悲观厌世、意志消沉,最终身体的屈辱导致了精神的萎靡,从此一蹶不振;有的人即使身体遭受了巨大的折磨,但是内心的火花不败,他们有着顽强的意志和斗争力,终于赢得了人生的荣耀。
北宋时期,范仲淹坚持“庆历新政”,当他被谪居邓州时,突然从高处跌入了人生的谷底,可是他依然可以“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
正确地看待屈辱,把它当成一种刺激人向前的动力,能做到这点的人才是真正的智者。生活中不断地会有大大小小的委屈发生着,关键是看你处理他们的态度。如果你因为老板一句羞辱你的话而辞职不干,那么你永远就没有机会向他展示你强大的一面。记住这些屈辱,但是不要被它缠住。有人因为屈辱而自暴自弃,有人因为屈辱而自发图强,这就是真正的弱者和强者的差别。
悲观者把屈辱当成打击,乐观者把屈辱当成激励,两者不同的人生态度导致了不同的人生结局。尝试着对那些屈辱笑一笑吧,把他们带来的郁闷转化成强大的动力,用它们来刺激我们前进的马达。或许正是这些屈辱,让我们更早知道了我们的短处。人生的路上如果总是鲜花和掌声,反而会蒙蔽我们的心灵,遮住我们的眼睛。感谢那些适时飞来的“臭鸡蛋”吧,或许正是它们才能把我们及时砸醒。
古人用一副绝世对联告诉我们:人生在世不多短短数年,要视宠辱如花开花落般平常才能不惊;视名利如云卷云舒般坦然才能无意。我们的人生是短暂的,如果把功名利禄、荣耀光环看得如此重要,那么很容易迷失在那些肤浅的东西上,从而丢失了人生的真谛。
◆有意刁难,沉静自若
在人与人的交往中,并不是每一个人都会对你和颜悦色、欣赏有加,有很多人很喜欢刁难别人,他们喜欢挑战你忍耐的极限。在面对这样的人挑战你的时候,你是选择大发雷霆、强硬对抗,还是冷静地面对,巧妙地处理呢?
1982年秋天,在美国洛杉矶召开的中美作家会议上,美国诗人艾伦·金斯伯格对中国作家蒋子龙说:“作家先生,请您猜个谜语,怎么样”蒋子龙微笑着点点头。不料艾伦·金斯伯格又说:“我这个谜语可是讲了20年,一直没有人能破得了的!”继而他的脸上显现出一副得意而又狡猾的样子。
蒋子龙不甘示弱地对他说:“我从3岁开始就会猜谜语,还没有我猜不破的谜语。”
“那好,谜语是这样的:把一只2.5公斤的鸡放进一个只能装0.5公斤水的瓶子里,您用什么办法把它拿出来?”
蒋子龙略加思索,沉着冷静地说:“您怎么放进去,我就怎么拿出来。您既然是凭嘴一说就把鸡装进去了,那么我就用语言这个工具再把鸡拿出来。”蒋子龙微笑道。
艾伦·金斯伯格无言以对,过了一会他竖起大拇指说:“您是第一个猜中这个谜语的人。”
制作这个谜语能够表现出诗人的丰富想象力,而蒋子龙则根据对方的思路,也凭借自己的想象,沉着机智地用语言这个工具再把鸡拿出来,成为第一个猜中这个谜语的人。蒋子龙“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收到了很好的效果。这不能不说得益于他的冷静与智慧的言语策略。
一次,英国一家电视台采访中国当代青年作家梁晓声,现场拍摄电视采访节目。这位英国记者忽然让摄像机停下来,然后对梁晓声说:“下一个问题,希望您能毫不迟疑地用‘是’或‘否’来回答,好吗?”梁晓声不知有诈,欣然答应。谁知那位英国记者一扬手,遮镜板“啪”的一声响,记者把话筒放到自己嘴边,说道:“没有**********,就不会产生你们这一代青年作家,那么**********在您看来究竟是好是坏?”说完把话筒立即伸到梁晓声嘴边,摄像机对准了梁晓声的脸。在这进退维谷之际,梁晓声却不动声色地说:“在我回答您这个问题之前,我也问您一个问题:没有第二次世界大战,也就没有以反映第二次世界大战而著名的作家,那么您认为第二次世界大战是好还是坏呢?”
在这里,梁晓声也是巧妙地应用了“反弹”的应答技巧。把记者刁钻的问题用同样刁钻的方法弹了回去,让这位记者知难而退。
舒心桥——面对责难,机智应答
当你面对别人故意刁难和挑战你的时候,你身处的局面难免会很尴尬,进退两难。在这个时候,有一个好的办法,那就是“以彼之道,还施彼身”,首先不要发怒,要冷静地面对责难,然后迅速地找到对方的思考逻辑,并且用同样的方式请对方予以解释,使对方知难而退从而化解难题。这样才不失为一个明智之举。
◆故意寻衅,泰然处之
证严法师曾说:“一般人常说,要争一口气,其实,真正有功夫的人,是把这口气咽下去。”的确,在生活中,遭到别人的指责和抱怨的事情常可碰到。遭到别人的指责抱怨,是件极不愉快的事,有时会使人觉得很尴尬,尤其是在大庭广众之下受到指责,更是不堪忍受。但从提高一个人的处世修养角度讲,无论你遇到什么样的指责,都应该从容不迫、泰然处之。
大文豪萧伯纳的新作《武装与人》首次公演,获得了很大成功。广大观众在剧终时要求萧伯纳上台,接受大家的祝贺。
可是,当萧伯纳走上舞台,准备向观众致意时,突然有一个人对他大声喊道:“萧伯纳,你的剧本糟透了,谁要看!收回去吧,停演吧!”
观众们大吃一惊,大家想,萧伯纳这回一定会气得浑身发抖,并用高声的抗议来回答那个人的挑衅。谁知萧伯纳不但没有生气,反而笑容满面地向那个人深深鞠了一躬,彬彬有礼地说:
“我的朋友,你说得很对,我完全同意你的意见。但遗憾的是,我们两个人反对这么多观众有什么用呢?就算我和你意见一致,可我俩能禁止这场演出吗?”几句话引起全场一阵暴风雨般的掌声。
那个故意寻衅的家伙,在观众的掌声中,灰溜溜地走了。
当众遭人指责是一件难堪的事情,但是萧伯纳却一反常人的做法,没有对故意寻衅者反唇相讥,而是大度地赞赏了对方,使其失去锋芒,然后话锋一转,点明其孤立难堪的地位,最终使对方不战而败。
麦金莱任美国总统时,因一项人事调动而遭到许多议员政客的强烈指责。在接受代表质询时,一位国会议员脾气暴躁、粗声粗气地给总统一顿难堪的讥骂。但麦金莱却若无其事地一声不吭,听凭这位议员大放厥词,然后用极其委婉的口气说:“你现在怒气该平和了吧?照理你是没有权利责问我的,但现在我仍愿意详细解释给你听……”说罢,那位气势汹汹的议员只得羞愧地低下了头。
舒心桥——无端指责,冷静处理
被人指责总是不愉快的,当面对使你十分难堪的指责时,要保持冷静,最好暂时能忍耐住,并作出乐于倾听的表示,不管你是否赞同,都要待听完后再作分辩。因对方的一两句刺耳的话,就按捺不住,激动起来,以硬碰硬,不仅解决不了问题,而且还易将问题搞僵,将主动变为被动。
1.让对方亮明观点
有些指责者在指责别人时,往往似是而非,含糊其辞,结果使人不知所云。这时,你可向对方提出讲清问题的要求,但是态度要和气,如“你说我蠢,我究竟蠢在哪里?”或者“我到底干了什么傻事?”以便搞清对方究竟指责和抱怨你什么,让对方及时亮明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这一策略往往能有效地制止指责者对你的攻击,并能将原来的攻防关系转变为彼此合作、互相尊重的关系,使双方把注意力转到共同感兴趣的问题上来。
2.消除对方的怒气
受到指责,特别是在你确实有责任时,你不妨认真倾听或表示同意对方对你的看法,不要计较对方态度的好坏。这样,指责完毕,气也消了一半。即使当你确信对方的指责纯属无稽之谈时,也要对其表示赞同,或者暂时认为对方的指责是可以理解的。这会使对方无力再对你进行攻击。相反,你却可以获得更多的机会和时间进行解释,从而消释对方的怒气,使隔膜、猜疑、埋怨和互不信任的坚冰得以化解。
3.平静地给恶意中伤者以回击
也许,大多数指责者并不是出于恶意而指责别人的。但是,在现实生活中,确有极少数人为了其个人目的而对他人进行恶意中伤。对于这样的寻衅挑战者,应该坚定地表示自己的态度,不能迁就忍耐,更不能一味宽容而不予回击。但应注意态度,以柔克刚。这样,会使你显得既有气魄,又有力量。
◆无理讽刺,巧妙回击
在遭到突如其来的诘难时以非常机敏的方式回答对方并予以有力的反击。这是一个人应变能力的表现。随机应变体现的是人们对矛盾的感受能力以及由此产生的变通能力。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善于发现问题,判定相应的对策,而且还要随着事情变化不断调整应变策略。
有一个常愚弄他人而自得的人,名叫汤姆。这天早晨,他正在门口吃着面包,忽然看见杰克逊大爷骑着毛驴哼哼呀呀地走了过来。于是,他就喊道:“喂,吃块面包吧!”大爷连忙从驴背上跳下来,说:“谢谢您的好意,我已经吃过早饭了。”汤姆一本正经地说:“我没问你呀,我问的是毛驴。”说完得意地一笑。
大爷以礼相待,却反遭一顿侮辱。是可忍,孰不可忍!他非常气愤,可是又难以责骂这个无赖。无赖会说:“我和毛驴说话,谁叫你插嘴来着?”于是大爷抓住汤姆语言的破绽,进行狠狠的反击。他猛然地转过身子,照准毛驴脸上“啪、啪”就是两巴掌,骂道:“出门时我问你城里有没有朋友,你斩钉截铁地说没有。没有朋友为什么人家会请你吃面包呢?”“啪啪”,杰克逊大爷对准驴屁股,又是两鞭子,说:“看你以后还敢不敢胡说。”说完,翻身上驴,扬长而去。
大爷的反击力相当强。既然你以你和驴说话的假设来侮辱我,我就姑且承认你的假设,借教训毛驴,来嘲弄你自己建立的和毛驴的“朋友”关系,给你一顿教训。
对无理行为进行语言反击,不能说了半天不得要领,或词软话绵,而要做到打击点要准,一下子击中要害;反击力量要猛,一下子就使对方哑口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