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百发百中攻心术
3236700000029

第29章 让下属努力工作的攻心术(2)

孙正义是日本“软件银行”的创始人。在他创业阶段,软件银行实现大量批发软件的委托制,但是由于质量不稳定,退货开始堆积如山。结果,滞销的商品堆在软件银行的仓库里,逐渐变成一座小山,最后软件只得以废物处理。

孙正义对此十分着急,于是采取了这样一个超乎所有人意料的举动。一天,他拿出一张万元纸钞,向大家说:“各位同仁,如果我将这张纸钞撕破,你们作何感想?”全场立刻寂静无声,只见他说到做到,当场撕破了手中的钞票。

员工们大吃一惊。没有谁不觉得可惜,更弄不懂的是他为何要这样做。这时孙正义进一步说:“我们仓库里处理的商品就不痛心吗?难道就不能和厂商把问题更好的解决吗?”

从那天起,公司内部的气氛突然有所转变。董事兼销售促进部长喜屋武博树当时曾经目睹孙正义撕破万元大钞的经过,这件事一直深深印在他的脑海中:“很奇妙。他把商品放在手上,说这就像现金一样,可是现在因为大量的退货不得不处理掉,如果是你们的钱,你们作何感想呢?说着他就撕破了那张一万元大钞。”

“我多少有点冷眼旁观,心想他还真会搞。没想到,就在那一瞬间,整个公司的气氛整个变了,人人士气大振,空气突然凝固。一张万元纸钞便能够发振奋人心的效果,真是太神奇了!”

这就是万元大钞引发出来的攻心的效果。他把问题的实质摊开来:仓库里的商品,大家可能没有留意;但摆在眼前的万元纸钞则是醒目的,每一个人都会为之心痛,明白损失的价值有多少。无须太多的言语去说教。就是一瞬间的动作,让每一个人都深深铭记在心。一针见血,这正是一种管理的杰出艺术。

恩斯特·维歇特说:“只有撼动人心的人,才能撼动世界。”孙正义的举动,谁能够不说是一种独特的方式去撼动人心呢?思想决定行动。在员工行为出现问题时,一定要从思想上解决。

松下电器成立之初,员工的工作情绪不高,处处都表现得比较懈怠,迟到、早退、开小差等现象已经成了普遍现象。松下电器总裁松下幸之助看到这种现象后非常不满,如果任凭这种怠工现象发展下去,公司早晚要倒闭。为了让这种现象彻底消失,松下幸之助召开了全体员工大会。召开大会的那一天,松下幸之助待员工到齐后,庄严地走上了主席台。他大声说道:“今天,我有一件很重要的事情要向大家宣布。”说完这句话后,会场顿时变得异常安静,员工们都想听听总裁到底有什么事情要宣布。然而,松下幸之助说完这句话后,竟然头也不回地走出了会场。会场的安静气氛在一刹那间被打破,员工们先是窃窃私语,接着便大声议论,然后便开始喧哗,会场变得热闹非凡,人声鼎沸。

正在员工们吵得不可开交的时候,松下幸之助又出现了。会场很快恢复了安静,但员工们脸上愤怒的表情并没有改变。松下幸之助再次走上主席台,扫视了一下台下的员工们,感慨地说:“从你们的表情上,我看出了你们内心的愤怒。你们之所以愤怒,是因为对我的突然离去感到不满。不过,你们有没有想过,当我看到你们中的一些人迟到、早退、擅离岗位等怠工现象时,我又会有什么样的感受呢?如果你们有兴趣知道的话,我愿意告诉你们。在这些时候,我的感受与你们现在的感受一样。我今天要郑重宣布的就是这件事情,现在已经讲完了,可以散会了。”正在大家低头思索的过程中,松下幸之助利索地走出了会场。

令人感到惊奇的是,松下幸之助召开的这次简简单单的会议竟然起到了神奇的效果。自从那次会议后,松下公司的员工如同脱胎换骨一般,很少出现怠工现象。

管理的根本在管心,员工心齐了,没有办不好的企业。攻心之术最善者,莫过于使“人心服”,即使人口服心服,乐为己用。要想真正得到一个人的忠诚和归顺,必须从情感和思想上征服他。

管理大师首先是心理大师

心理学专家说:人心是最容易改变的。一句话、一本书、一首歌、一个人、一个景象,都可能令我们的内心世界涌起波澜;人心也是最难以改变的。俗话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但正因为人心的变化多端,不可控和难以预测,如何引导人心才显得有趣而刺激。

对于一个优秀的管理者来说,要想让自己管理的企业,成为同行业的佼佼者,要想让管理发挥出更大的效益,那么,就必须在人的内心上,花费更大的精力与时间,就像美国著名的管理者艾柯卡先生(前克莱斯勒汽车公司总裁),觉得自己最有用的知识,是在大学心理系中所获得的一样,一个管理大师首先应当是一位人类的心理大师。

英国著名的哲学家弗兰西斯·培根生平最喜欢说的哲理之一,是一个关于眼镜的故事:

当你戴上红色的镜片,眼前的一切,就会变得鲜红起来;而当你戴上灰色的镜片时,眼前的世界,又会变得灰暗起来。如果我们将这个镜片,看成是人的观点与角度时,就会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当我们用不同的观点和角度,来观看世界上的同一件事情时,往往就会得出不同的结果。

管理之道也是如此。对于一个管理者而言,员工没有绝对的好坏之分,无论多坏的人,都有好的一面。心是可以转变的,关键在于怎么引导和发掘员工积极的一面。这就要求管理者们的管理目标从员工的外在行为转为内在的心灵,也就是让管理的方法与技巧,发生一场根本的转变。

1.顺应人性的管理,才是最好的管理

在人类社会里,无论时空如何变幻,观念如何转变,管理的理论与学说如何发展与创新,有一个永恒的主题,是永恒不变的。那就是人性。弗兰西斯·培根说:“人类从几千年前就开始琢磨自己,历经千年,人类最不了解的还是自己。”

为什么很多优秀的企业,员工工资并不高,而员工的敬业度和忠诚度却很高?而很多民营企业中,员工的工资很高,而员工的敬业度和忠诚度却很低?

为什么不同的企业,或许是同样的员工(人),而员工的敬业度和忠诚度却不一样……

对于许多管理者来说,有一个难以想象,却真实存在的事实。那就是深藏在心灵深处,往往被人们忽略的人性,这是许多管理问题的背后原因所在。

如果管理者在制定政策、制度时,不从最基本的人性出发,不尊重员工,激起员工的逆反心理,那么,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创造性,会发挥到何种程度?员工的潜能会释放到何种程度?创造的价值会有多大?这样的企业或团队会得到发展和壮大吗?

中国式管理大师曾仕强先生说:“人天生是不喜欢被管,有人管就觉得不自在。”“顺着人性的需求来管理,可提高效益。”

在Google独特的企业制度当中,20%的“员工自由时间”最为称道。这个制度让Google在条件许可的范围内,最大限度地把工作变成一种兴趣,在Google工作的人,感觉不像是在一家公司上班,更像是在一所大学或研究机构做有趣的研究。而Google则可以从这些自由员工的大脑中,源源不断地提取新的创意和新的商业计划。你会发现,Google的做法实在是太聪明了。Google的聪明在于,它知道即使不给员工自由时间,员工也会想办法偷懒,与其偷偷摸摸,弄得两边都不爽,何不让员工公开地、自由地支配一小段时间?更重要的是,员工的感受会完全不同,有了20%的自由时间而不是20%的偷懒时间,他感到自己被尊重,他感到自己在为兴趣工作。

因此,了解人性,尊重人性,顺应人性,学会从员工的角度看世界,永远是一个成功的管理者所不可缺的心灵智慧。而顺应人性的管理也才是最好的管理。

2.员工无好坏善恶之分,关键看怎么引导

从一定意义上说,人类文明史,就是更人性化的过程,是人的本性不断升华的过程。点亮人性的光辉,是管理的首要使命,即激发人对真善美的追求。所谓真,就是要做一个真实的人、真诚的人、真正的人,即真实地对待自己,说真话、办真事、追求真理,也真诚地对待别人。所谓善,就是要有一颗善良之心、仁爱之心。不仅自尊自爱,而且爱别人、爱企业、爱国家;关心人、关心集体、关心大局。所谓美,即对美好的理想、愿望和事业的追求。真善美的统一,是人的本性的最高境界,也是人追求的最高境界。

发掘人性的光明,点亮人性的光辉,“顽石”可以变为“钻石”,“庸才”可以变为“能才”,甚至“烂苹果”也能够成为“金苹果”。

有人将人的本性,比喻成一处田园,那么,本性的善恶,就是这片田园的善恶种子,都会生根发芽。但我们可以透过后天的手段(例如法治)来拔出恶种子生长出来的恶之花,利用浇水施肥的方法(例如教化),来培植善种子生长出来的善之花。除了极少数的情况外,就可以让绝大多数心性田园,都开满了善之花。

管理者应立足本心,照顾善念,顺应和激励人性中最高贵的一面。

马纯武是大庆油田一个中级管理者。他在刚开始负责炼化含油污水处理站时,发现站内员工对机器设备非常不爱惜,导致设备的故障率非常高,频频发生事故。这些问题不但会耽误工作,给管理站带来损失,而且如果出现重大事故,还会威胁员工的生命安全。

怎么办呢?马纯武和站内的管理者们一起商量办法,最后认为,仅靠硬性规定难以让员工做到爱护和高效使用机器设备。马纯武想,员工并不是存心破坏设备的,他们只是缺少积极性,如果将员工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就能解决问题。于是,马纯武和站内的管理者们想出了一个办法:建立机主小档案。也就是让员工把自己的姓名、年龄、星座等个性化的资料,贴在自己所管理的机器设备上,同时附上自己的爱好、人生格言以及生活照片——最好是和家人的合影。

实行这个办法以后,员工的状态马上变了个样,一下子觉得这些设备和自己有了最亲密的关系,开始主动爱护机器设备——员工的积极性也就被发掘出来了。

这个办法还有一个更巧妙的地方,他们要员工对自己负责的机器写上一句心里话。于是,有的员工写的是“爱护你,就像爱护我的容颜”;有的写“你的安全,是我最大的幸福”……这些发自肺腑的话,让员工们展示了自己美好健康的一面。此后,管理站设备的故障率明显降低。

智慧的管理者能够发掘出员工的自觉性,让员工积极主动地工作。最高明的管理不是如何制定规章制度,而是从人性出发,发掘员工本性中积极向上的那一面。

让员工“心灵快乐”

“我要快乐!”这是很多员工的心声。“在讲究生存质量的现代社会,工作不仅是谋生手段,人们还要从中找到成就,找到快乐!快乐地工作,快乐地生活,才是我们工作的目的。”

对今天的管理者来讲,员工是否对公司满意是他们最操心的事情之一。有意思的是,如此关注员工感受的公司也许根本不必担心员工会流失的问题。因为对这样的公司来说,成为“最佳雇主”是一种持久的追求,在这些企业里,员工的忠诚度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努力让员工感到心灵快乐的公司很少会被员工抛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