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心理学的帮助:人人受益的心理策略
3236600000079

第79章 心理学帮助你高效记忆(3)

这种从尽可能多的方面去观察事物的训练,或者说细节训练,应当持续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因为这种观察事物的方式应当成为你新的生活方式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同时,这也是保持识记信息的基础,是再现过去的记忆和获得知识的基础。而且,这种细致观察事物的方式也是一种生活方式,一种让自己免于漠视周围世界、对周围事物熟视无睹的生活方式,它会让我们重新回到积极的生活状态中去——这种生活方式是年轻和活力的最佳源泉。

※联想练习

在学习如何细致观察事物时,你会发现,对事物的细致观察本身几乎就能让你自动记住这个事物了。你在不知不觉中将你观察到的事物同脑海中原有的记忆和知识联系在了一起。这是因为大脑中的联想机能在发挥作用。

实际上,联想是记忆一切信息的基础。我们每个人天生具有这种能力,并在不知不觉中运用着这种能力。我们只需要意识到它的存在,有意识地对这种能力进行训练,就能不断加强其功能。

做到这一点并不难,我们不需要花费额外的时间进行特别的训练。我们只需要认识到这个机能,在任何可能的时候有意识地对事物进行联系和联想就足够了。

从现在开始,你可以用你身边的任何一个事物来做这个游戏:一个物体,一本书或者一篇文章的题目……任何和你有关的东西都可以。整个一天中用不同的事物不断地重复类似的游戏,不要用笔记下任何东西。晚上睡觉以前,回想一下所有这些跟自己有联系的事物,你是不是很轻易地就能记起来?随着不断地锻炼,你会发现这样的游戏对你来说越来越容易。

经过几天甚至几个月的坚持,你会发现自己会有很大的进步。

在空闲的时间里继续做这种游戏:让这种活动成为一种大脑内在的能动反应。每当有某种信息在你脑海中激发起跟你有关的信息——一种味道,一段个人的回忆,你的一种性格特征——都会让这个新的信息在你脑海中更加真实地浮现出来,这会让你远离经常健忘的乏味生活。

当你感到自己能够自动地对周围的事物进行联想时,那就让自己去接受更大的挑战,进行更加有趣的练习。在你身边找一个物体当做练习的对象,将注意力全部放在这个物体上,从不同的角度研究它的各个特点……然后,将每一个特点同你自己相联系。

比如:“这个东西很重——我个子太矮了,我只喜欢轻的东西。这个太亮了——我喜欢中间色调,有光和影子容易让人产生梦幻般的感觉……”诸如此类。

在做这个小游戏的时候,你会将所有自己喜欢或者不喜欢这个物件的原因都罗列出来。这种做法不但没有坏处,还会有助于你加深对于这个物件的印象。

联想的类型有多种,最理想的联想方式是同时进行多层次的联系。

(一)相似性联想

这种联想很常见。比如,在某一个国外的小镇旅游时,总有人会这么说:“这个地方真像我们国家中的某某地方。”

相似性联想可以是视觉方面的,也可以是其他感官感觉到的。比如,一个孩子会告诉你说:“我很容易就记住2468这个号码了,因为这些数字排列得像一段楼梯。”

要养成一种对生活中碰到的任何事物进行类比联想的习惯,任何时候都不要忘记,停下来想一想:“等一等,这个东西让我想起……”

实际上,某个物体能够让你联想起来的不过是你记忆中某个熟悉的东西而已。当你在说“这个东西让我想起”某事物时,你实际上是在回忆这个事物,不断重复着这个事物,从而将它牢牢地记在自己的脑海中。

因此,通过这种联想方式,你能够达到一箭双雕的效果:你不仅获得了新的知识,同时还巩固了原有的知识。

(二)成对联想

我们的大脑是这样工作的:大脑中一旦出现某一种思想、某一个形象、某种记忆,它就会自然而然地出现另外一种与之有密切联系的思想、形象或者记忆。一方面可能是因为我们已经习惯了这两个事物总是一起出现,另一方面也可能是因为在逻辑上一个衍生出了另外一个(称为逻辑对)。

成对出现的事物在我们生活中俯拾皆是。比如,时间往往是成对出现的(比如12点15分);还有其他的信息(比如往返北京——上海的班机)……

学着将事物成对地记住,这样就能减少必须记忆的事物数量。比如,在制定购物单时,这么来写:报纸——火柴(“要把火点着,我需要一些纸张和火柴”);笔记本——铅笔(“要记下什么东西,我需要笔记本和铅笔”),等等。

逻辑对有以下几种:

* 部分和整体:鼻子——脸。

* 结果和原因:患感冒——遭风寒。

* 相反和相对:热——冷;女孩——男孩。

(三)连锁反应

通过以上练习,你会发现人们很容易将成对的事物联系在一起。也就是说,人们经常会将一个已知的事物同一个未知的事物联系在一起,成对地进行记忆。同样的道理,人们往往还会将这一对事物同其他的事物联系在一起——每一对事物中因为已知事物联想起来的事物往往又会成为另一对事物中的已知事物。如此一直联想下去,就形成了长长的事物链。

只要记忆者能够认出每一对事物中的两个因素,这种连锁反应的机制就能够使记忆者联想出无限的事物来。这种记忆方法在记忆一组事物时尤为有效。比如某一幅画中的各个人物或者物体,一个班级里的学生,你不得不记住的一篇课文中的一连串单词或者句子……在唤起大脑中已有的记忆和已有的知识时,利用这种连锁反应式的记忆方法同样也非常明显。

要掌握这种记忆技巧,你必须进行一些真正的练习:每个星期都要进行数次的系统练习。

从某一张报纸的文章中或者某一页书上找一组文字或者人物。首先找出能够组成一条事物链的某种联系——一定要先从自己最熟悉、最容易产生联想的事物开始。最初可以选取十种事物,仔细找到每一个事物同下一个事物的连接点。每次找到一个新的连接点时要重复上一个连接点是什么。在将十种事物连接在同一个链条上以后,回忆一下刚才形成的事物链是什么样子的:这个链条能在你脑海中自动一一展开。

当你能够多次成功地进行这个练习时,就可以开始增加链条上的事物数量。如果你的大脑已经能够相当灵敏地进行联想,就可以继续进行别的练习了。但是要记着,每过一段时间都要回来进行这个连锁反应的练习。

※分类练习

我们周围的世界是由形形色色、各不相同的物质组成的:人类,物体,听到或者读到的句子,各种各样的运动,声音,光线……然而,在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里,我们能够轻而易举地找到自己的方向,这是因为我们无时无刻不在将所有与我们有关的事物和活动进行分类。

最简单的一个例子是,对于任何事物,我们都要首先判断那些事情是非常重要的,哪些事情是次要的,哪些事情可以一边进行一边放松地享受生活。

“20个问题”游戏最能体现出人的分类能力。这个游戏需要两个人同时来完成。

游戏的一方想出一个物体来,让游戏的另一方来猜。对方可以问不到20个有关这个物体的问题,而对于这些问题,给出物体的人只能回答“是”或者“不是”。如果你是问问题的人,你往往会按照一定的顺序开始提问,给被猜测的物体归类:“它是个动物、植物还是没有生命的物质?”如果对方回答是一个动物,继续归类:“是生活在陆地上的动物还是生活在水中的动物?”如果是生活在陆地上的动物,继续归类:它身上有羽毛、绒毛还是鳞片?如果它身上有鳞片,它身形大还是小?如果身形很小,那它有腿吗?如果没有腿,那你已经找到答案了——这是一条蛇!尽管一开始你对这个事物一无所知,不知该从哪里问起,但是通过分类的方法,你可以在问不到20个问题时就得到正确答案了。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而且有益的游戏。因此,一旦有时间就跟自己身边的朋友们玩一玩这样的游戏,而且每一次都要把难度设定得更高一些。

比如,你可以来猜一个人。如果你只是将你所认识的所有人的名字都问了一遍,你肯定会发现,自己还没有找到正确答案,可20个问题已经问完了!所以你必须善于给目标设定类别,比如,“这个人是男人还是女人?是中年人还是老年人?是家里人还是一个朋友,还是一个公众人物?”等等一类的问题。如果答案是公众人物,那么他仍旧在世还是已经去世?是一个艺术家还是政治家……

当然,这需要有相当大的分类技巧。因为尽管最开始时没有任何线索,但是你问的每一个问题都能更加深入到某一个类别的事物中去,从而顺藤摸瓜,最终找到正确的答案。

分类能力至关重要,因为这种方法就像一跟线索链,你可以在它的帮助下唤起自己的记忆。因此,要尽可能多地进行这种练习。你甚至可以经常一个人来玩这个“20个总是”的游戏。

但是要注意,游戏过程中如果你发现这个线索不能自动继续延伸下去的话,那是因为在你的分类中某一个分支出现了断裂。比如,你想到蔬菜这个分类后,你应该继续想这种蔬菜应该是根类的蔬菜,茎类的蔬菜还是绿叶类的蔬菜等分类上去,但是你的思路却可能转到了蔬菜的烹饪方法上去了。

因此你必须确保自己列出的分类对你是有用的,能为你找到正确的答案。

※分组练习

当我们想记住某些复杂的事物时——比如,一幅风景画,某一天晚上出去散步时周围清新的空气……在这种情况下,进行分类往往比较困难,对于我们的记忆也起不到太大太直接的作用,或者至少仅仅使用分类的方法是不够的。但是,有一点是确定的,我们需要将所有的信息整理得井然有序:大脑只有在接受有秩序的信息时才能更加有效地运转。

在这种情况下,最大的技巧是将所有的信息集合起来并将其分成几组,让它们变得井井有条。当你把这些集合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时,这几个小组的信息就形成了一个多层次的结构——而大脑处理起这个多层次的结构时就容易多了。大脑会将他们进行分类,放在自己的仓库里,在你需要的时候随时接受指令将这些信息调出来。

这方面最突出的一个例子就是“名单移位”——将一个完全不同的名单移植到一个故事中,尤其是和自己有关的故事中去时。比如,你打算今天下午要带下面的这些东西回家:鞋油,衣架,报纸,花生油,圆珠笔芯,灯泡和鱼料。要记住这些,很简单,你只需要在自己脑子里编一个这样回家的故事就可以了:

“我一回到家,就要把上衣挂起来(衣架),读一会儿报纸(报纸)。对了,椅子旁边的那个灯泡坏了(灯泡),光线不好。说到光线,我得把屋子里的鱼缸挪一挪地方(鱼料)。之后,我要给自己做一盘沙拉和煎蛋饼吃(要用到人造黄油)。等我吃完了,要记着给妈妈写封信(圆珠笔芯)。还有,睡觉前要把明天早上穿的衣服熨好,把鞋子擦亮(鞋油)。”

将这个故事跟自己复述一两遍,你的脑海里就会自动地形成一个购物清单。

从现在开始,禁止自己将任何清单写下来:包括购物清单,该做的事情,会议议程……在前一天晚上将所有第二天应该做的事情——尤其是打电话之类的“小事”编造成一个有结构有层次的小故事,在睡觉以前和第二天早上起床后跟自己各复述一遍。

在进行这样的训练之初,自己可能还是会偶尔遗忘一两件事情。但是不要因此放弃,不要重新求助于笔记本。慢慢地,你会发现自己训练的这种机能会自动地成为一种习惯。

跟前面的训练一样,在你空闲的时候来训练大脑的这种机能。最开始,先随机拿一本书或者一张报纸,从上面随便选10个词语。把这些词语在笔记本上写下来,然后仔细琢磨一下这些词语。在这些词语里面稍微加几个词,然后连缀成一个小故事。

比如,假设你现在有3个词:说话、睡觉和想像。你可以将这3个词连缀成下面的话:“我想说话的时候,我的父母却睡觉了。所以我能想像出我这个晚上的心情。”

你还可以编造一个长长的故事将更多的词语都包括进去。这是一种真正的训练大脑机敏性的练习。

不用担心这样的故事可能会有些牵强。因为越是牵强或者荒唐的东西,反而越是能够比普通的东西更容易在大脑中留下很深的印象。

※重复记忆

这些记忆训练的确能够让你非常清晰地记起自己想要记住的信息。但是,如果你想将这些信息长期保持在记忆中,那么仅仅依靠这些针对性极强的训练就远远不够了。

要保持长时记忆,你需要不断重复。

你应该经常找出时间来将我们讲到的所有练习都重复一下,包括联想、分组、有情节的小故事等等。在进行这个游戏时,一定要像一个吝啬鬼摆弄自己的金币一样用心。

对练习的内容每回忆一次,你都可以往里添加一点点东西,一点点联想,让整个内容有一个全新的面貌。总之,不管在任何时候,只要有空闲的时间,就要积极进行这个新的训练:将你连缀而成的故事讲给别人听,将自己想像的故事情节付诸实施……

比如,有个人学习汽车驾驶。他先买了一本书,学习汽车驾驶的相关理论,如果他在学习这些理论的同时经常驾驶汽车,就会自觉将这些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每运用一次,这些理论知识就在他的脑海里更加深刻一些。但是,如果他背完了这些理论以后从没有机会实战一下,即便他连续花了几天将这些理论知识滚瓜烂熟,6个月以后他也一定会忘得干干净净。

如果你在人生的某一个阶段中曾经一次又一次地练习过某种技能,即使间隔好多年再重新使用这种技能时,你会发现自己仍然记得清清楚楚。因此,要经常回忆,经常使用你已经掌握的各种技能,在生活中对它们时时不忘,事事不忘。

但是如何重复也是一门艺术。重复绝不是机械而又枯燥地进行复习。一个演员曾经这样说过:“我开始进入一个角色中时,我就会用他的声音去唱歌,用他的姿势去跳舞,按照他的饮食习惯去吃饭,跟他一样呼吸,像他一样吐痰……”在体验角色时这样的重复永远都不会让他感到单调乏味!他只会感到像玩游戏一样轻松而又快乐。

※再现练习

我们将大量信息储存在大脑中的目的,是为了在需要用到这些信息的时候,能够准确地将它们找出来。如果做不到这一点,那么你的记忆库就只是你背着的一个沉重包袱。但是,如果方法得当,你可以充分利用包袱里面的东西,因此,你必须学会在需要的时候怎样将这些东西从包袱里取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