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1分钟和陌生人成为朋友
3236200000010

第10章 结束:加深印象,创造下一次接洽机会

做事要善始善终,同样的,与陌生人进行了真诚而友好的交流之后,我们要把结束当成开始那样重视,把握好结束交谈的时机,选用恰当的语句与对方道别,使对方加深你的印象,期待能够再次与我们交谈。

欢聚终有别,把握时机结束交谈

元朝学者陶宗仪对写文章有个“三段论”的说法,即“凤头、猪肚、豹尾”,而我们与陌生人结交的过程也与写文章一样,也需要有个“引子”、“正文”和“收尾”。先说问候的话、引出话题就是“引子”,真诚而自然地交谈就是“正文”,适时结束交谈向对方告别就是“收尾”了。只有把这三个部分处理得好,方能使得一次交谈有个满意的结果。前面“引子”“正文”我们都进行得很顺利,那么,我们最后要做的就是有一个完美的“收尾”。

小林代表公司参加了一个展销会,还认识了一位漂亮的女士。通过交谈,小林知道对方与自己是同行,因此,他们就自然地聊起了双方所熟悉的话题。那位女士非常健谈,小李虽然话不多,但在关键时刻能说出中听的话,有时开解她一下,有时称赞她一下,这样一来,对方谈兴大增,很有与小李相见恨晚的意味。

聊了一会儿,小李就有点坐立不安了,因为老总曾交代他,到展销会后,尽快把情况向公司汇报。小李几次想打断她,但都没好意思。毕竟对方是个女士,又是聊兴正浓,这样打断对方显得不礼貌。

又聊了一会儿,小李想不能再说了,得想个办法让她住嘴。猛然间,小李有了主意。只见他一会儿四处张望,一会儿又看看手表,脸上还显露出很焦急的样子。很快,那位女士注意到了小李神态不对,就问小李怎么了。小李也没隐瞒,如实向她说明了原因。那位女士笑了,埋怨小李为什么不早说,然后就催小李赶快办正事,还对小李说以后常联络。

幸亏这位女士是一个爽快的人,而且观察能力还很强,看出了小李有急事的样子,否则,小李还真要为结束交谈而费一番脑筋呢。其实,小李的这种做法是有一点欠妥的。如果对方是个爽快人,可能会询问他是不是有急事;如果对方是一个较敏感的人,很可能会误会他的做法。

一切的开始,都有结束。一切的结束,都有开始。

俗话说,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我们与陌生人不管如何相谈甚欢,都有说再见的时候。如果是对方先提出结束交谈,我们就可以礼貌地与他道别;如果对方没有要结束的意思,我们就应该找准时机,向对方提出结束交谈。

首先,我们可以从时间上把握。例如,聚会快结束的时候,就可以适时提出结束交谈;时间快到中午、晚上,或者是晚上已经很晚了,这时我们就可以以“时间不早了”为借口,向对方提出结束交谈。

其次,我们可以从双方的交谈内容中找出结束的时机。如果双方就某一个话题谈得很投机,而此话题所涉及的内容又很广,一时半会儿不可能结束时,就可以跟对方说另找时间再谈。或者,当转移话题的时候双方都没有什么话可说的,这时我们就可以结束交谈。

再次,有突然发生的事情时结束交谈。例如,聚会时有主持人要讲话,或者有人、有电话找对方(自己)时,是最好的结束交谈的时机。

另外,如果是相约见面,我们最好到对方家里“登门拜访”,而不是约他“光临寒舍”,这样可以掌握结束交际的主动权。如果对方来作客,我们不必为了显示热情而拼命挽留对方。否则,如果对方不好意思立即告辞,那么再开始的谈话只能是纯应酬了,很难涉及实质性问题。

期待再相见,道别的话儿这样说

同作为口语活动的演说相比,我们与陌生人的交谈的结束语并不需要追求“艺术效果”,讲究那么多的“楔子”、“噱头”、“幽默”、“出人意料”或“嘎然而止”的形式和“技巧”。然而,交谈毕竟是一种有目的的社会交往,我们不光期待与对方进行友好的沟通,更希望借此机会让对方成为我们的朋友,以后能够经常联络。因此,懂得结束交谈的礼仪,会说道别话也是我们必须掌握的知识。

公司派王阳去拜访一个客户,之前他们没有过来往,互相并不熟悉。王阳只是听同事说对方是一个书法爱好者。为此,王阳特意书写了一篇大字,以备交谈的时候用。

对方对王阳很客气,双方就工作上的事进行了一番交谈,又聊了一些无关紧要的话。时间指向了下午六点,到了吃晚饭的时候了,该结束拜访了,但王阳感觉对方与自己的距离还是很大,这不利于以后工作的展开。在起身的时候,他顺手拿出了自己书写的大字,说:“时间过得真快啊,我也该告辞了,谢谢您的合作!我还有件事想向您请教,我知道您是书法专家,我也有这个爱好,但不知道如何提高自己的水平。”说着,王阳拿出了自己写的大字。

客户听完王阳的话,眼睛一亮,拿着大字端详了一下,说:“不要说专家,我也只是爱好。你写得不错。这样吧,这个周末我有时间,你来我家咱们共同研究。”

我们生活在一个五彩斑斓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不光有着美丽的风景,同样也有着不同个性,不同气质,不同人格魅力的人。而每个人都渴望被欣赏和认同。无疑,在与陌生人沟通时,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王阳就利用了这点,在结束拜访的时候,提起了对方感兴趣的事,不光争取到了再次见面的机会,还为双方的进一步结交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再见”两个字谁都会说,但如何巧妙结束谈话并让对方记住我们,这才是艺术。

与陌生人结束交谈,如何说道别话也是一门艺术,说得好,双方欢喜,感情加深;说得不好,双方难堪,拉大了彼此之间的距离。以下我们就“道别话”的几种常用方式作一简要的介绍,以供参考。

(1)道谢式。它在交谈艺术中具有较强的礼节性,它的基本特征是用讲“客气话”作为交谈的结束语和告别话。道谢话适用的场景和对象是最广泛的,它无论是上下级间、同事间,以至左邻右舍之间都是适宜的。如“如果不是听了您的话,我真不知道这件事应该这样处理,哪天我能再向您求教?”“你对我学习上的帮助,生活上的关怀,使我感激不已……”“今天真是谢谢您了,改天一定去拜访您……”

(2)关照式。当我们与对方谈了自己的思想、意见、看法或流露了某些内心意向之后,觉得谈话中的有些话和问题是带有范围性、对象性、保密性和重点性的,当交谈即将结束时,就关照对方不要将其中的某些话张扬开去,或关照哪些问题。例如,“刚才我讲的一些话,是一些不成熟的看法,在我们觉得不必让他人知道的时候,请你不要传出去,以免引起麻烦……”“我说的全是心里话,有关某某的事你千万别讲出去,不然会闹出大乱子的。”

这种关照性收尾,有一种提起注意、防患于未然和强调重点的作用,能增强对方的“使命感”、“责任感”。

(3)征询式。所谓征询式结束,是指当一次交谈行将完毕时,我们可根据自己的“谈话使命”综合“交谈情况”——即目的与交谈后的吻合情况——说出向对方征求意见、看法、说明、要求,或建设性的建议、忠告、劝诫等等。如“您对我有其它意见和看法吗?如果现在想不起来,日后您尽管提出来,我这个人是非常乐于接受批评的……”“您觉得我还应该注意些什么,怎样做才好?”“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啊,不知道下次什么时候再见面?”无疑,这样的话令对方听了有一种心悦诚服、倍感亲切、心心相印的感觉,从而取得关系融洽、有利于进一步结交的良好效果。

(4)邀请式。即我们运用社交手段向对方发出礼节性邀请或正式邀请。它的效用前者是体现了“套式”所需的礼仪,后者是一种友谊富有生命力的表示。如正式邀请:“今天跟您的交谈真是愉快。您哪天赏光到我们家来吃便饭,那时我们再作长谈……”“您对我们这里的风俗这么感兴趣,不如就在这个周末我带您去参观一下……”

“套式”邀请也是一种礼节;正式邀请更是一种友好和友谊的表示。运用这种结束语,无疑是最符合我们的结交朋友的愿望的。

道别话是多种多样的,只要我们能够驾驭情境,选择得当的词语,这样的交谈结束语,无疑不仅会是得体的、有趣的,而且也会是有力的、感人的。

留下好形象,相送的礼节要掌握

与人结交,我们最大的愿望就是希望成为好友,让对方能够记住我们。那么,我们凭什么让对方永远记住我们?凭的是我们给对方的第一印象和最后印象。

专家们经过研究发现,在社会交往中,每个人都会以自己所特有的相貌体态、气质风度、仪表神情、言谈举止等外部特征给别人留下特定的印象。而在与人交往的不同阶段内给人留下的不同印象又会产生不同的效应。

对人第一次接触后所形成的印象称作第一印象。第一印象对后来形成总印象具有较大的决定力和影响力。也就是说,第一印象在别人的头脑中所刻下的痕迹十分深刻,因而不易改变。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中称为首因效应。因此,一般情况下,无论是知觉者还是被知觉者,都非常重视第一印象。

最后一次接触所形成的印象称作最后印象。最后印象往往具有对先前印象的修正作用以及对总体印象的定格作用,也就是说,最后印象常常会将先前的印象覆盖住,因此具有长久的、定型的影响力。

因此,如何给对方一个完美的最后印象,就是我们能否让对方记住我们并继续交往的关键了。

还记得那首脍炙人口的《赠汪伦》吗?现在我们就看看汪伦是如何送别李白的。

汪伦曾做过县令,卸任后把家迁到桃花潭,做了一个寄情山水的普通人。唐天宝年间,汪伦听说大诗人李白旅居南陵叔父李冰阳家,便写信以“十里桃花”、“万家酒店”为名邀请李白到家中做客。

李白欣然应邀而至。汪伦盛情款待,搬出用桃花潭水酿成的美酒与李白同饮,并笑着告诉李白:“十里桃花是指十里外潭水名,万家酒店是一个姓万的人开的酒店。”李白听后大笑不止,并不以为被愚弄,反而被汪伦的盛情所感动,于是连住数日。

几天后,李白告诉汪伦将要乘舟去庐山,汪伦感到依依难舍。虽然与李白才相识几天,但是,他已经把李白当成了一生的朋友。然而汪伦知道李白是一个豪放的人,“此一别后,他还会记得我这个乡下人吗?不如用一个特殊的送别方式,希望他能永远记住他还有我这样一个朋友。”

这一天,李白上了船,但不见汪伦相送。快要开船的时候,李白忽然听到了一阵歌声,这才发现,汪伦穿着盛装,一边跳着当地特有的送别舞蹈,一边唱着古老的《踏歌》。舞蹈节律明快,歌声慷慨激昂。李白看到这里,深受感动,顿时文思泉涌,马上做了一首诗《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李白的确是把汪伦当成了知己,不光是因为汪伦的热情款待,更在于临行时汪伦特有的告别方式。

即使我们留给对方的第一印象不错,也请谨记一点,最后印象和第一印象同样重要!

因此,我们在社交应酬中应当像这位汪伦先生学习,学习他的待人热忱,更要学习他是如何送别场面做得漂漂亮亮的。

李夫人是汉武帝最宠爱的妃子,在她快要死的时候,已经变得很憔悴。但她拒绝与汉武帝见面。原因是如果与汉武帝见面的话,给汉武帝留下的就是最后的印象,那么,这次印象肯定会将先前的印象全部覆盖,并且这个最后的印象将会成为永久的印象。也就是说,如果她见了汉武帝,一个憔悴丑陋的李夫人的形象就将永远地烙在汉武帝的心中。

在我们与对方告别时,可根据不同的场合使用不同的告别方式。

首先,如果是在对方家中,离开时要主动告别。道别时要向主人致意。出门后,要请主人留步并道谢,如说声“谢谢你的热情款待”、“请留步”等,千万不能把主人甩在后头,头也不回地大踏步离去。

其次,如果是对方来作客,当客人准备告辞的时候,一般都应真诚地挽留。不论是朋友来访,还是业务上的往来,当对方走时,作为东道主,一定要热情相送,不要一出门,对方请留步,就不送了。否则,当客人走完一段再回头致意时,发现主人不在,心里会很不是滋味。同时,送客返身回屋后,应将房门轻轻关上,不要使其发出响声,那种等客人刚出门时,就砰地关上大门的做法是极不礼貌的,并且很有可能因此而葬送在客人来访时你精心培植起来的所有感情。

对远道而来的客人,则要事前为他买好车票、船票,并送客至车站、码头并等车、船开动并消失在视野以外后再返回。尤其不要表现得心神不宁或频频看表,以免客人误解成你催他快快离开。

为了表达对客人的友好感情,给他们以一定的精神扶助,临别时,别忘了告诉客人代表你向他们问好,可以这样说:“请代向令尊令堂大人问好!”、“请代向其他亲友问好!”等等。必要时还就应为客人赠送一份土特产或纪念品,请客人笑纳。

最后,如果是第三场合,我们可以与对方握手后再挥手道别。挥手道别的正确做法是:(1)身体站直,不要摇晃和走动。(2)目视对方,不要东张西望,眼看别处。(3)可用右手,也可双手并用,不要只用左手挥动。(4)手臂尽力向上前伸,不要伸得太低或过分弯曲。(6)掌心向外,指尖朝上,手臂向左右挥动;用双手道别,两手同时由外侧向内侧挥动,不要上下摇动或举而不动。

如果是商务会谈,要特别重视告别时的握手,要真诚看着对方。如果您的握手持续三到五秒,那么您的眼光也要停留三到五秒,并诚恳地说:我们今天就谈到这里。很高兴认识(或再次见到)您!假如气氛融洽,此时把你们约定的事情再强调一遍更好!如果您是接待方,那么您一定记得先等客人起身后您再起身。否则有下“逐客令”之嫌!送别的言行中要表现出诚恳和从容。如果送到大门、电梯门、汽车门时,最好目送对方至离开为止!

我们应该谨记:前面的工作做得再好也有可能费力不讨好。就好比写字要写好最后一笔,一样的道理,社交应酬要止于至善,才是最高境界。本章总结

俗话说:“编筐编篓,贵在收口”。我们与陌生人结交不光要有一个好的开始,更要给对方一个完美的结束。在对方的心目中,如果告别之前的印象占十分的话,那么,我们在告别时留给对方的印象也会达到五分以上。道别时,我们要特别注意两点,第一是道别的言辞,要说得热情洋溢,饱含真诚;第二是道别时的举止,要做到及时到位,大方得体。做到了这些,我们就创造出了与对方再次见面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