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灵异我和棺人有个约会
32361100000062

第62章 机关伏弩

我这野蛮的一推石门,并不是因为我失去了理智也不是想要自寻短见,我还没有这么极端。

我只是想了一个折中的办法,既然现在前进不得后退不得,那么我干脆赌一把,放手一搏!

在我推开门的一瞬间我就赶紧往后撤,可能是太过紧张,向后退的时候不小心绊倒了自己。也是在推门的一瞬间,石门周围的墙壁上突然冒出了一个个小孔,然后各种锋利的利箭像是箭雨一样射向了石门的位置。

我听到了机关启动的声音,危在旦夕!摔倒在地的我赶紧就地一个懒驴打滚往后面滚去,利箭就擦着我的衣服而过,真是险之又险。

然而我还来不及庆幸运气好的时候,又有几道利箭射向了我,可是我这个时候后力已尽新力未生。在地上已尽后继无力,滚不动了,速度太慢了。

我眼瞅着利箭向我飞来,可是我现在根本来不及闪躲,我闭上眼睛都有些认命了。可是就在这个时候,我感觉身子被人用力的拽了一把,把我给往后拖了一段距离。

就差不多在同一时间,十几道利箭唰唰唰的射在了我身边的地面上!由于地面是石板,我看到甚至是弹射出了不少火星出来。

可想而知这个力度是有多大,要是射在人身上估计可以直接射个穿透,瞬间变成马蜂窝。好在刚刚安若萱在危急的时刻把我往后拽了一把,让我摆脱了成为马蜂窝的命运。

一阵箭雨过后,现在地上是一堆散落的利箭,估计起码得有几百上千根吧。还好我早就有所提防,没有傻乎乎的去直接推开门,不然估计连马蜂窝都做不成了,会成为人形刺猬。

要是普通的盗墓贼来到这,大家伙兴冲冲的站在门口去推门,估计瞬间就得弄个全军覆没。

好在我提前猜测到了墓室设计者这个心机婊的套路,提前有所防备,这才免于一难。

而且那道石门在我最后的那一下,给彻底推开了。

众所周知力是有惯性的,这也是我为什么最后要用力推那么一下。首先是想借助力的惯性把门给彻底推开,但是我也不知道这惯性到底够不够力量彻底推开,但是我只能一搏。

然后也是想借助这个往后的作用力,让自己迅速的向后撤,因为危险马上就要来临了,晚上那么半秒钟可能都是生与死的差别了。

好在惯性的力量打开了墓门,现在墓门大开,就像是一个宽衣解带了的小媳妇儿,一副任君采撷的样子。

我和安若萱小心的向门口走去,小心的踩着地上的利箭,提防着别一不小心被伤到了。现在满地都是利箭,我们根本无从下脚,只能小心的踩着过去。

看着地上密密麻麻的利箭和墙壁上的箭孔,我还真有些好奇这些机关暗器到底是怎么布置的,过了这么多年居然还一点问题都没有,古人的智慧真的是博大精深。

古墓就像是盗墓贼和墓主的战场,也是死人和活人的斗智斗勇。

在中国的丧葬史中,盗墓现象从未灭绝过。一代代官盗私盗各显神通,穿梭于帝王将相的陵墓之中,攫取财宝。

为保全尸首,古代陵墓往往设置了反盗墓的“毒招”。反盗墓与盗墓的拉锯战就这样持续了千年。

盗墓,令死者不安,生者不宁。

既然盗墓者那双贼眼对新坟旧冢虎视眈眈,反盗墓就成为必须。在古代,与风水一样,如何保全逝者的尸骨,让死者在阴间永获安宁,是葬前葬后均要考虑的问题。

《易经》称,“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藏之中野,不封不树。”如果从反盗墓的角度来理解这个“藏之中野,不封不树”,那么应该是中国古人最朴素,也是最原始的反盗墓构思。

这种构思在后代都有运用,宋代书画家米芾便曾如此葬过亲属。明冯梦龙编撰的《古今笑史·痴绝部》中记录,“米芾好奇,葬其亲润州山间,不封不树。尝自诧于人,言莫有知其穴者。”

然而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盗墓贼也是人才层出不穷,各种防盗方法都被他们给破解了,以至于后来反盗墓的花样也就越来越多了。

像之前的毒墓就是其中一种,然而我们刚刚经历的那个机关暗箭也算是十大防盗手段的其中之一了。

这个防盗手段称为“伏弩”,在所有的反盗墓手段中,最为神秘就是“伏弩”。

弩是什么东西?伏弩,就是暗设在陵墓死穴(盗墓者必经之地)处,可以自动发射利箭的一种反盗墓机械装置。

其原理与现代步兵使用的自动步枪相似,足可见古人在反盗方面的智慧。在古人来看,这也是一种高科技了,技术在秦汉时期已相当成熟。

机弩的实战见于《史记·秦始皇本纪》,徐福带数千童男童女去东海求“不老药”时,在蓬莱遇到大鲛鲁鱼受阻,便奏请秦始皇派神箭手与他同往。

“蓬莱药可得,然常为大鲛鱼所苦,故不得至,愿请善射与俱,见则以连弩射之。”秦始皇“乃令入海者赍捕巨鱼具,而自以连弩候大鱼出射之。”

自然,秦始皇在营造自己的陵墓时不会不使用这种装置。

史载,太子胡亥袭位后,“令匠作机弩矢,有所穿近者辄射之。”

伏弩一般只有帝王陵一类的高等级高规格的陵寑才会使用。除了秦始皇的陵墓有“伏弩”,明确记载设有“机弩”的帝王陵寑还有汉武帝的茂陵。

曹操的高陵内传说也设有机关,但此说不见于正史。

在蒲松龄所作的《聊斋志异·曹操冢》记载,“许城外有河水汹涌,近崖深黯。盛夏时有人入浴,忽然若被刀斧,尸断浮出。

后一人亦如之,转相惊怪。邑宰闻之中,遣多人闸断上流,竭其水。见崖下有深洞,中置转轮,轮上排利刃如霜。

去轮攻入,中有小碑,字皆汉篆。细视之,则曹盂德墓也。破棺散骨,所殉金宝尽取之。

在墓穴中置放杀人兵器,除了“机弩”,还有“悬剑”,反盗墓原理差不多,统称为一类。

我记得之前就看过一个新闻报道,就是有关这个悬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