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大明惩毖录
32354100000009

第9章 郑汝立叛乱

林宇在城南市场一路向市民和商人打听成浑成大人的住所,可是没有一个人知道。

“你问这些市井小民他们怎么会知道,你应该去问那些两班。”李恩智提醒林宇。

“突然发觉你变聪明了。”林宇随口夸赞。

林宇接受了李恩智的建议,他在街上苦寻一阵后发现一个两班贵族打扮模样的年轻人,上前问道:“请问公子可知道成浑大人现居住在何处?”

年轻公子冷笑一声,“想不到现在还有人想要投奔成浑,你可知道现在是当政的是东人党,你这个不识字的贱民,滚开。”

纵使心里怒火冲天,林宇还是迫使自己强忍下来,不过这个年轻公子的一番话倒是提醒了他。林宇之前是按着富人们居住的区域寻找,此时的成浑已经不在朝廷做官,他应该在普通民居居住。

又寻找了近半个时辰,在城南一处僻静的地方林宇看见一所民居门牌上用汉字写着一个“成”字。

咚咚咚……

一阵敲门声后,从院子里走出一个仆人打扮模样的妇人,“你们找谁?”

“我受宋翼弼老师之托,前来见成浑大人。”

“你们在门外等着,我进去禀告老爷。”

不一会儿,妇人让林宇和李恩智先行进屋,他们在客厅等待成浑。

客厅的正中央挂着一幅和宋翼弼一模一样的字画,“难不成,失之东偶、收之桑榆是他们西人党的党训?”林宇心想。

“你就是云长口中的那位高徒吧。”未见成浑其人林宇先闻其声。

林宇站起来转身一看,成浑个子矮小,比起宋翼弼来他要面善不少。

“成大人你好,在下林宇,这位是我的妹妹李……林恩智。”林宇向成浑行了个大礼。

“果然一表人才,坐下谈吧。”成浑坐在主人席位上,“云长早已告诉我你们会来找我,晚上我便带你们去见他。”

“多谢大人。”

林宇被折腾得苦不堪言,对人行礼也就罢了,可这些人都是朝鲜人,明朝作为朝鲜的宗主国,让他在朝鲜人面前如此低三下四,林宇心中难免有所不快。

“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啊!”林宇此时算是对这句话感同身受。就连在吃午饭时,林宇也得不时地看成浑的眼色,李恩智则一如既往没心没肺地在一旁的饭桌上吃着。

“汉城人多口杂,对外你千万不要提及云长和你的关系。”饭后成浑对林宇说。

“多谢大人提醒。”成浑这一口一个云长,林宇还以为自己穿越到了三国。

昌德宫仁政殿上,光海君跪在宣祖李昖面前,“父王求您收回成命。”

坐在王椅上的宣祖李昖捂着额头,一脸烦躁的表情,“寡人已经被老师们教训得够多了,现在你又要来教训寡人吗。”

“父王,请恕儿臣之罪。”光海君战战兢兢地跪下说。

“在外面这段时间你也辛苦了,你退下吧,寡人想要一个人静静。”宣祖李昖有气无力地说。

光海君无奈只得回宫,“打探清楚了吗?”光海君问一个返回他宫中的护卫武士。

“林恩智小姐进了成浑大人的家。”护卫武士回答。

“成浑?是那个因为党乱而辞职隐居的成浑?”

“是的。”

“你再去密切关注着恩智小姐的一举一动,有事及时向我汇报。”

申时时分,成浑带着林宇和李恩智走出家门,他们朝着汉城城西走去。

“成大人好久不见,这是要去哪儿啊?”在出汉城西门时迎面而来一个人对成浑说。

说话这人看起来年龄要大于成浑和宋翼弼,林宇估摸着他的年龄得有60岁左右。

“大行首,好久不见啊”成浑笑着说,“去城外看看老朋友。”

两人寒暄两句后成浑领着林宇和李恩智走出城门,“大人刚才那是谁啊?”出于好奇林宇问。

“那是六矣廛大行首金永九。”(注:六矣廛是指朝鲜的国家垄断性御用商店,六矣廛大行首相当于朝鲜商人的王。)

出西门,再行走半个小时后翻过一座小山丘,在小山丘下的树林里有一间单独的草房,这就是现在宋翼弼所居住的地方。

草房没有庭院,门是关着的,不过站在门前的林宇能够听见草房内传出的对话声。

“季涵、云长。”成浑站在门前大喊。

话音刚落,草房的门便打开了。“浩源,快进来。”一个胖老头走出来。(郑澈字季涵,成浑字浩源。)

“这位是郑澈郑大人。”成浑对林宇和李恩智介绍道。

“郑大人。”这时宋翼弼也从屋里走出来,“老师。”林宇挨个行礼。

“你就是云长常挂在嘴边的林宇吧。”

“我们进去再说吧。”宋翼弼请众人进屋。

屋子里的餐桌上摆放着食物和酒,看来这两人在林宇他们来之前已经喝上了。李恩智被安排到隔壁房子里吃饭和休息,林宇嘱咐她不要轻易出来打扰他们谈话。

“你们怎么这么迟才到汉城?”宋翼弼给林宇倒上酒后问。

“妹妹病好后我们在清州又遇上了瘟疫,多亏光海君相助我们才能顺利到达汉城。”

“光海君?”郑澈眉头紧皱似乎有些吃惊。

“是的,当时光海君和临海君正在清州安抚百姓。”

“那依你看光海君的为人如何?”宋翼弼问林宇。

“弟子不敢妄言。”林宇委婉推辞。

“说吧,这里没有外人。”宋翼弼说。

“光海君,为人宽厚、体恤百姓。”林宇用这八个字来形容光海君。

宋翼弼仰天大笑,“我们的时机终于到了。”他对郑澈和成浑说。

“云长快说。”成浑显然已是急不可耐。

“你们可知被下放到浦项浦的东人党郑汝立?”

“云长说的可是倡导大同界的郑汝立?”郑澈反问。(注:大同界是指天下为公,反对君主专、权,提倡民主制度。)

“没错,我在釜山浦时曾去浦项浦观察,郑汝立借抗击倭寇之名,已经聚集士兵多达2000名。”

“2000名?”说话时成浑被吓得差点咬到自己的舌头。

林宇这时才明白过来宋翼弼当时对他所说的那句“有鱼儿咬钩了,我得去收线。”

区区两千名士兵就能造反?这让林宇感到不可思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