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见闻杂记
32315200000021

第21章 事后

世子也不是傻子,防着大宋一手,深怕来个半路打劫,早早的就让喇嘛轻身回转,凭着他的修为,能挡下的没几个,更何况还得追上他,找到他,实属不易的。

事情已成事实,郡主也没了留下来跟世子继续扯淡的兴致,一众人早早的离场,世子对此也无甚在意,让他递了辞信,休整了一天就启程回国了。

倒也不怕大宋难为自己,自己虽是王府世子,可也没到能让辽国为了自己投鼠忌器的地步。所以走的很从容,想着回去后被陛下及父王看重,世子晚上做梦都能笑醒。

至于苏锦等人,养伤的养伤,复习功课的复习功课,事情没办好,赏赐固然是没有的,不拿自己等人治罪都已是万幸。

再有几天就是秋围,一切还得靠自己,苏锦几人也深深感觉到国弱的无力感,越发的奋进。好在经过几天修养,伤情得到控制,能握笔写字了,不至于影响赶考。

几人也早早的回到了客栈小院,从医务人员那感觉到了疏远,期间除了梅雨几人时而来拜访,再无一人来此,人情冷暖可见一般。

这天,苏锦刚和徐立在院子里活动开,赵志就赶来了,他自是回自己府邸养伤的,刚有好转,就匆忙来访,许是在家憋久了无聊。

“苏兄,徐兄,几日不见,精神渐佳啊!啊,李兄也在啊。”赵志贱贱的对苏锦和徐立说道,又看到在旁的李兴,随口打了声招呼。

相处熟了,几人也知道赵志远没有想象中那样高冷,对他的话置若未闻,继续打起了拳,只有李兴礼貌的回了一句。

见两人不理睬,赵志也不甚在意,凑上去也练了起来,小福则挺有眼力劲的进房又泡了杯茶出来。

几人边练边说话,徐立说道:“今天怎么得空跑来,不在家温书?”

“嗨,天天看书,即使是个美人也看腻了。”赵志不在意的回道。

“再过两日就得考试了,准备得咋样?”苏锦问道。

“能怎么样,就那样呗,比上不足比下有余。”赵志又说道。

“这话赵兄你可谦虚了,你都这样说了,置我等于何地啊!”李兴也在旁插了一句。

“我算是看出来了,读书没用,还是学武好,不然也不至于。。。。。。”显然赵志还对那事耿耿于怀。

“行了,都过去了,说点眼前的,考完想做什么?”徐立又接话道。

“我啊,考的好的话,父亲估计会帮我安排个一官半职,去外地一边历练,一边准备会试,再进一步。”赵志无趣的回道。

“那要是考不好呢?”徐立再次问道。

“考不好,估计老爷子不会放我出去,还得留家里被他看着。想想就无趣,你们呢?”赵志说道。

“我啊,要看情况,能考个举人就不错了,进士不敢想,考好了赚个功名回家也好交差,然后么,趁着年轻四处走走,多点见识。”徐立回道。

“考不好呢?”赵志接着问道。

“考不好就回家借老头子的班,卖米去,然后接着考。”徐立无奈说道。

苏锦笑了笑说道:“我和三儿情况差不多,考好了两人结伴出游,看能否带上大壮一起,考不好同样回家,不过我是去卖布。”

“你们都有后路,我可跟你们比不了,只许成功不许失败,不然要几位大少帮忙了,顾我当个掌柜什么的。”李兴豁达的笑道。

“那祝愿大家都能考好,话说,苏兄,徐兄你们能带我个不,还是跟你们一块带劲。”赵志一脸讨好的说道。

“你不是有你老爷子安排吗?”徐立疑惑道。

“嗨,就是说说的,他还管不了我。”赵志一脸得意道。

几人相顾无言,这时门外传来梅兄的声音:“再聊什么呢,老远就听见你们这边的热闹。”

“我们再说考不好回家种地的事情,怎么,你也想参一脚?”李兴笑着对梅雨几人说道。

“还真被说着了,可不是么,考不好就得回家种地!”季兄拱手笑道。

“你们啊,明明都是有志之才,非要在此说些丧气话!”梅雨好笑的看着众人说道。

笑毕,苏锦对梅雨说道:“今天诸位怎么得闲,结伴出行啊?”

“也无甚大事,看书看得久了,想出来活动活动,看你们这边热闹,就一起过来了。”梅雨四人中其中一人说道。

“得,既然都来了,那中午就不要走了,我做东,大家好好吃个一顿。”苏锦笑道。

“要的,要的,硬是要的,还是苏兄敞亮,刚好这几天看书,嘴里都淡出鸟来了。”几人纷纷笑道。

“有辱斯文,斯文扫地啊,诸位!”几人说笑着朝客栈厅堂走去,人多,院子里也不方便摆桌酒席,就干脆走几步去客厅吃去了。

待小二上了满满一桌酒食,几人也没什么好客气的,说笑着吃了起来。这时旁边一桌传来声音:“楚兄,听说了吗?辽国得到了传国玉玺!”

“传国玉玺?你开玩笑的吧,那玩意不是早就弄丢了吗?我大宋都没找到,会被辽国得去?”旁边那人不信服的说道。

“是真的,此事千真万确,辽国那里都早已传开了,我还是听我那跑商的表亲说的!”

“真的假的?不会是糊弄人吧?”

“骗你有甚意思,听说还是辽国从我们大宋这赢回去的!”

“不能吧,谁敢拿传国玉玺打赌啊?还输给了人家!”

几人都没顾忌,声音也没刻意压低,自然邻桌的苏锦几人都听的清清楚楚,顿时吃饭的兴致也没了。

苏锦皱眉想道“原以为那东西够重要了,没想到如此重要,可辽国要去有何用呢?”不久,苏锦就想明白了,一则,把传国玉玺弄到手,从名义上打击大宋的正统,二则,吃了山东等地多年的辽国也想尽数消化,这传国玉玺就是个契机,预示自己是天下正统,尽收汉心。

好算计啊,可恨朝廷的不作为,可恨自己几人的失力,不觉间把手中的酒杯给捏碎了,鲜血直流。

徐立,赵志,梅雨几人全都知道内情,具都看了看苏锦,又看了看自己,全都捏紧了拳头,或许此时众人全在心中发出了誓言。

草草吃过,几天就纷纷告辞,他们都明白,往事不可追,重要的是顾着眼前,只有自己上去了,才能一展胸中抱负。

时间一闪即逝,今天就得开始考试,早早的小福和福叔就准备妥当,载着三人去了考场,一考就是几天,吃食住宿具要自己准备。场内就准备一间茅房一样的单间,很是简陋。

几人随着人流一一接受检查,谨防夹带,检查的很是周密,头发中,衣服里具要检查到位,甚至还得脱衣。

还别说,哪个朝代都有抱着侥幸心里的人,愣是被抓了好几个出来,等待他们的可不是什么好事,可以说前途尽毁。即使回乡也将受到他人唾弃。

一番折腾,几人顺利的进了考场,房间都错开,没有挨着,至于考的如何,全看个人造化了。

连考三天,吃喝拉撒都在一间房中,还得费力答题,堪称折磨,有人出来时,眼眶深陷,摇摇欲坠。

四书五经,题词策论,解题答辩,苏锦还是得心应手的,几乎不假思索。仅用一天都已答完,剩下的两天,除了攥写答案就是打坐修养,甚至还有空刷火锅。

看得对房的考生那个气啊,恨不能将其杀之得以后快,苏锦也别他看得很不好意思,随后有所收敛。

只是时而飘出的香味,还是惹的其他人皱眉不止。实在忍不住,从怀里拿出个饼,就着水啃着,可就是难以下咽。

三天连考终于结束,剩下的就待发榜了,苏锦和问了其他几人考的如何,具其回答,都还不错,有望上榜,就都放下了心,安心的等待发榜。

时至中秋,天气多了分寒意,苏锦,徐立,李兴,小福和福叔全都坐在院中,吃着月饼,抬头望月,思念着家人,只是苏锦想的是哪个家,其他人就无从得知了。

想起前世父母,妻子,儿子的声容月貌,苏锦一时痴了,连眼泪留下都未有察觉,其他几人见此,只待是苏锦想自己父亲想的,都没在意。

每逢佳节倍思亲,这思念之情袭来,是一发不可收拾,苏锦尽量逼着自己不去想,站在院中打起了拳,想以此来转移意识。可越是想转移,越是要想。

拳法也越打越快,越打越猛,一副拼命的样子,也许是灵感所致,苏锦突破了,不仅内力进了一流,能罡气外发,道法境界也进了一层,修为浑厚,不再像以前那样抓肩见肘。

突破后的苏锦,整个人感觉轻了起来,看起来更显飘逸,对自己情感的掌控也更进一步。站立许久,细细的体悟了起来。

原本见自家少爷打着拳,突然站着不动了,小福刚想上前询问,就被徐立一把拉着,对小福摇了摇头后,一脸羡慕的看着苏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