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见闻杂记
32315200000014

第14章 诗会

苏锦一行人吃到月上枝头,半夜宵禁才散场,三三两两醉醺醺的相扶而去,其实徐立和苏锦完全可以用内力逼出酒气,这也是上次计划出现错漏后才发现的,但是一来遇到几个志同道合的,大家都尽兴,二来么,最近发生的事情挺多,也是想放松下自己。就任由小福和福叔搀扶着去休息。

第二日一早,苏锦刚刚锻炼完,梅公子等人就结伴而来,宿醉一夜,几人的气色明显有点疲惫,不过精气神还是挺足。

苏锦见几人携手而来,告罪一声去换洗了一身干净衣服,又把徐立和李兴叫了起来,几人草草的在一起用过早饭,清新的小米粥对于宿醉的众人还是很可口的。

一切准备就绪,诗会于江宁雨花台观景楼举行,众人过去刚好赶上开席,正式的交流切磋在下午开始。没办法,国人的文化都是从酒桌上开始的。为了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麻烦,还是先在酒桌上彼此认识一下的好。

这时昨天福叔租回来的两辆马车派上了用场,几人分坐两车,一路上梅公子等人给苏锦几人说起了一会诗会上的重要人员及注意事项。

本次诗会,实际上是三方联合举办的,一方就是江浙学子,另一方是徽州学子,还有一方则是两广学子。历届都是江浙学子崭露头角,这次另外两方有合作的苗头,都把矛头指向了江浙。

苏锦等人就属于江浙一方,代表人物有无锡的梅雨,就是和苏锦等人认识的那位梅兄,还有就是江宁府尹公子赵志,两人学识渊博,在众学子中呼声很高。

两广有一位钱康,徽州有一位周敏,这两人都是这两个集团的代表人物。诗会将要到来的除了主考官郑学士外,还有随行的江宁赵府尹。由于有赵公子的存在,两方人都认为几位大人会对江浙一方有所偏袒,所以隐隐有了联合的意向,私下里也走动频繁。

要是能在此诗会上有所表现,在士林中的声望也将水涨船高。声望对于读书人来说就是一切,所以众学子全都趋之若鹜。摩拳擦掌的想表现一番,将来入士也将是份漂亮的履历。

说话间,马车哒哒的就来到了观景楼,苏锦等人来的还不算早,早已有早到的学子在楼上指点江山了。下了马车,马车让福叔和小福去安置,几人随即缓步走进楼中。在楼上的几位学子,早已看到苏锦一行人的到来,纷纷交头接耳打探情况。

“李兄,那七人,你可认识?”

“不曾认识,王兄认识否?”

“其中四人倒是认识,就是无锡的四位,梅兄也在其中。”

“哦?哪位是梅兄?那其余三人是何人?”

“左边第二的那位穿青衫的就是梅兄,上次在途中恰好碰到。另外三人不曾认识。”

“许是无名小卒,我等不必理会,噤声,他们上来了!”

“梅兄,几日不见,越加风流倜傥了啊!”徽州一位学子上前打着招呼。

“原来是孙兄,没想到孙兄来的这般早!”梅雨回礼道。

“梅兄来的也不晚啊,这几位是?梅兄方便介绍一下吗?”孙姓学子问道。

“看我,都忘了介绍,几位,这三位是来自苏州的苏锦公子,徐立公子和李兴公子。这位是徽州的孙明公子,上次途中有幸相识。”梅雨分别为几人介绍道。

“幸会幸会,久仰久仰!”在座的纷纷恭维认识了起来,读书其实读的也是人脉。孤僻要不得,苏锦几人也不会恃才傲物,现场气氛一下热闹了起来。

“嚯,这般热闹啊,我道是谁,原来的梅兄到了,难怪!”这时一声不合时宜的声音响起,众人随声望去,只见一位脸色冷峻的偏偏佳公子带头而来。

“是周兄啊!我说你们徽州学子同气连枝,其他几人已到,怎么不见周兄,原来在这等着我呢!”梅雨越过众人,看清来人后说道。

“你们倒是来的早,怎么不见赵兄,难道他在陪着赵府尹?”这话说的就有深意了,众人都不好回答,哈哈一笑搪塞了过去。

不多时,两广的钱公子带着众人也到了,时过晌午,独独少了赵学子。众人心里各有心思。又过来两刻,下面通报说主考官等人来了,这时众人下楼相迎,才在来人中寻到了与左近谈笑风生的赵学子,果然近水楼台先得月,更不用说有个好父亲了。

见过礼后,众人上楼,主考官坐了主座,同桌的照理也应是一众官员,哪怕不是官员也要有相印的身份,可赵公子却施施然的陪着赵府尹坐了下来。

这行为看在众学子眼里又是一番嘀咕。苏锦几人还好,对此不甚计较,随便找了个角落坐了下来,同桌的有梅兄四人还有刚认识的孙兄几人。倒也安稳。

眼尖的苏锦看到,有几人还是挺在意的,特别是那位周兄,拳头都攥紧了。愤然的和钱公子等人坐了次座。

待众人坐毕,坐在主位的郑学士说了一番感言,顺带勉励了众人几句,这才在赵府尹的一声令下才开了席。

有上官在,现场气氛就显得沉闷,众人不是很放得开,除了一处——苏锦那桌。原本以为梅兄也会对座位那事很在意,没想到他那么豁达,苏锦不免又高看了他一眼,见其余众人都不甚在意,又新认识了孙兄等人,随着发席,几位就开始频频敬酒,好不快意。

这般的热闹气氛也被主桌察觉了,只见郑学士朝这边看了几眼,复又低声和同伴说了几句,也听不清什么内容。

一顿饭,其他人正襟端坐,吃的战战兢兢,苏锦等人吃的却是志得意满,心满意足,新认识的孙兄几人也不是矫情人,酒到就干,不带推辞,很是豪爽。一会就称兄道弟起来,彼此都很认可。

等用完饭,已是下午过半,这才撤桌,又让酒店上了笔墨纸砚,正式的诗会这才要开始。

原本作为主力的周公子几人红光满面,显是待势愈发,梅兄的状态也是不错,刚刚的一番饮酒,苏锦几人都有意避开了他,梅雨也知道不宜多喝,浅浅几杯,战意盎然。

“众学子,今日有缘相聚,本官有幸受邀而来,即以来此,下面就开始诗会罢,原本是得本官选一主题,任尔等出作,但不免受规矩和主题所限,难有佳作,今次本官就让诸位尽兴,本次诗会无主题,任由诸位发挥!”

郑学士的一番开场,惹的众人纷纷叫好,本来么,诸人辛辛苦苦准备了几首自认的佳作,要是有主题的话,凑巧才能碰上,大多是临场发挥,难有诗境。作品也就差强人意。

现在这样一来,发挥的就都是自己的最好水平,怎能不叫好,不久就有几位自告奋勇的学子开始抛砖引玉了起来。

“好,好,王兄的这句妙,道尽了人间疾苦!”

“李兄的这首也不错,说尽了相思之苦!”

“周兄的这词才好,花团锦秀,大气之作!”

苏锦不知从哪摸出来个酒葫芦,靠在临窗的位子上,一边听着众人的大作,一边茗酒小酌,很是恰意。

三儿见此,靠过来一把抢了,连喝几口,轻声说道:“长生你真贼,还藏了一壶!怎么样,要不要上去露两手,我可是知道的,你小子作诗有一手。”

苏锦笑笑没作声,三儿见他没有上去的打算,耸了耸肩,继续喝了起来。这时,人员突然一静,只见徽州的周公子在众人的簇拥下走上了台,对诸位见礼后说道:“蒙诸位不弃,在下就献丑以山村为题,作诗一首,还请诸位不要笑话!”

说完,扫了一眼主桌,朗声道:“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

郑学士听罢也连连点头,扶须点评道:“整首诗给人一种清新的感觉,几句诗写出了作者的幽居,荡尽了人间的尘渣,恰意闲适,不错不错!”

周公子谢过郑学士,挑衅的看了一眼赵公子,得意而去。下面早有一众学子等他下来,连连恭贺,好不热情。

见周公子如此受郑学士高看,两广的钱公子也坐不住了,于是也上前作诗一首:“大江一浩荡,离悲足几重。潮落犹如盖,云昏不作峰。远戍唯闻鼓,寒山但见松。九十方称半,归途讵有踪。”

听完,郑学士同样点头,点评道:“此诗开头不凡,写景抒情,写尽了离愁,诗是好诗,可惜印景不印情。”

钱公子很是惋惜,知道自己这首诗不应情,可这是自己作的最好的一首,这也没办法,好歹给郑学士留下了印象,拜谢而去。

见徽州,两广代表人物均已上场,众人纷纷把目光投向江浙的梅公子和赵公子。两人见此,彼此也看了一眼,见赵公子无意上前,梅公子只好起身作揖,缓步上台。

“在下无锡梅雨,献丑了!”梅雨作揖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