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见闻杂记
32315200000001

第1章 异乡

时间:2017年端午节过后第二天下午14:08,天气晴。

地点:中国江苏苏州某小区。

“老婆,你先带儿子和爸妈坐车一起走,去新家那边收拾起来,我这还有最后一趟,在检查下有没有漏下什么东西就完事了”金清寒背对着妻子边说边理东西。

“好的,那我们先过去,你别急,检查完了再走,新房那边有我们呢。”妻子刚说完又转头对着儿子:“囡囡乖,去奶奶那,叫奶奶抱,和爷爷一起做车车去,妈妈要拿东西。”说着提着两包东西哒哒的下楼去了。

“呼,搬个家真尼玛累。”说着,金清寒直起腰抽出一支烟点上,深深的吸了一口。

金清寒今年二十八岁,有点发福,在建筑公司当工程师。和妻子是相亲认识的,结婚四年,一直相亲相爱还有了个三岁可爱的儿子,刚结完婚就赶上村里拆迁,就在这小区租了个二室一厅的房子过渡,今天是乔迁新居。

抽完烟,在房间里前前后后仔细检查了两遍,确认没有东西漏下后。跑到对面房东居住的大屋交钥匙,一切妥当后,下楼发动车子离开小区直奔新家而去。

“喜欢你~~那双眼动人~~笑声更迷人~~愿再可。。。”

听着车载收音机里悠扬的歌声,金清寒心里想到一家人开开心心生活在新家的情景还是有点小激动。不知不觉间车速也快了不少。

也许上天只是个恶作剧,也许只是个意外,又或者这一切都是命运,金清寒出车祸了,汽车驾驶侧被撞扁当场死亡。

“再次泛起心里无数的思念~~以往片刻欢笑仍挂在脸上~~”

歌声还在撕拉撕拉的信号中唱着。

等金清寒再次有意识时,只是模模糊糊的听到“老爷,动了,动了,奴婢刚刚看到小少爷的手指动了!”一个清脆又激动的声音传来。

金清寒茫然四顾,下一刻,他就看清楚一个年方十四,五岁,眉清目秀的小婢趴在床沿边上,先是和他大眼瞪小眼好一会儿,继而就又惊又喜地大叫了一声“醒了,少爷真的醒了!”

这一次,意识到这竟然是在叫自己,金清寒怔怔了好一会。

等等,他恍惚记得之前那场剧烈的事故,他就算不死也得脱层皮,怎么会在这里?少爷是谁?为什么叫自己少爷?

“醒了?真的醒了?我儿终于醒了?!”随着一声更加激动的声音,一个憔悴的身影来到床前激动的握住了床上那个少年的手。

金清寒只觉头皮发麻,情急之下,他干脆两眼一闭,假装昏死过去。

“我儿怎么一醒又昏过去了!快,快,小翠赶紧去把大夫请过来!”

“哎,老爷我立马去!”小翠急急的答了一声就往外跑去请大夫去了。

“小翠,现在是什么时辰了,今天老爷不回来用膳吗?”这已是金清寒醒来的第五天了,在这段时间里,金清寒了解到了一些情况:

不知道什么原因,也许真的有神灵吧,金清寒莫名成了苏州城里一个布商的七岁儿子。原来小家伙淘气爬树掏鸟蛋,一不小心从树上摔了下来,磕到头了。一直昏迷不醒,最后便宜了金清寒,哦,现在不叫金清寒了,小家伙叫苏锦,小名长生。

自己的便宜父亲是苏州城里有名的布商,在苏城有三个店面和一个布庄,早年丧偶一直未娶,含辛茹苦把苏锦拉扯大。听隔壁王阿婆说,苏家不是本地人,是十多年前来到此地的,自从来到此地就置办了这套院子,在最繁华的地界盘了个店面做起了布匹买卖,经过苏父多年经营后才有了现在的规模。

自己母亲是两岁那年得病过世的,也许是两人感情很深,又或许是为了自己的儿子不受后娘欺辱考虑,苏老爹一直没有续弦,连个妾侍都没有。偌大的苏家就父子二人。从那以后苏父信起了道教,书房里摆满了各式各样的道教书籍,不少还是孤本。在苏锦看来,这是老爹忘不了自己娘亲,找的一个精神寄托。

“少爷,老爷不久前托人回话,今晚老爷有应酬,让少爷自己用膳。”小翠脆生生的回道。

“知道了,让门房老徐惊醒点,给老爷留门,一会我用完膳,你就不用在旁服侍了。”苏锦说道。

书房,苏锦坐在案边抬头望着窗外,时隐时现的月亮,深深叹了口气,不经意间已是泪两行“老婆,儿子,父亲,母亲,你们都还好么,肯定很伤心吧,我就这样走了,以后你们的日子怎么过啊,老爸老妈你们身体一定要保重啊,儿子不能在孝顺你们了,老婆你一定要照顾好儿子啊,你还年轻,再找个好人家嫁了吧,别让儿子苦着就行。儿子,爸爸对不起你啊,爸爸答应你去骑大马还没兑现呢。。。”

怔怔的坐了好一会,擦干眼泪,苏锦收起思绪,环顾老爹的书房,随手抽出一本,见是《道德经》,又抽出一本,见是《黄帝内经》。

“自己这个父亲还真是。。。”苏锦心里微微抱怨到,随后重新把书放了回去。

苏锦一直没搞明白现在是什么朝代,想找点书了解下情况吧,自己父亲书房还到处是道教书籍。自己繁体字也是半生不熟。只知道今年是咸平二年,官家姓赵,大概是宋朝吧。又或者是个完全不同的世界呢。对于历史知识有限的金清寒来说这已是极限。

直到月上枝头,见苏老爹还没回府,苏锦走出书房,招呼了一声在门外打盹的小翠,先行回去就寝了。

第二天一早,苏锦起床跑步,这对于苏府上下及周围邻居而言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了,刚开始苏锦对大感意外的苏老爹的说辞是自己大病初愈,需要多活动,加强锻炼增强身体素质。苏老爹想着这也没什么坏处就随着他去了,现如今已成习惯。

锻炼结束回来,重新沐浴更衣的苏锦见老爹坐在客厅喝茶,便上前请安。看着前面这个翩翩美少年,苏老爹告诉苏锦一个消息,苏父已和城中私塾谈妥,在过一个月等忙完农事,就让苏锦去姑苏最好的学院上学识字去。

对于上学这事,苏锦也不抵触,虽说自己识字,可毕竟前世学的都是简体字,繁体字还是有不少不认识,想起昨晚看书那吃力劲,文言文更是看不懂。苏锦也就欣然而往。

在这一个月里,苏父带着苏锦前往书院拜访了书院的王山长和自己的老师吴教席。山长是个瘦小的白胡老者,样貌平平,穿着简朴,但是气质儒雅,谈妥随和,一看就是有学问的,特别是一双眼睛很有神,是个厉害人物。

吴教席则较为年轻,大概二十五,六。秀才功名,做教席四年,给稚子启蒙。应该不是那种一心只读圣贤书,两耳不闻窗外事的迂腐书生。至少知道赚钱养家。

时间匆匆,明天就是去书院报道的日子,一大早苏父就交代管家带上小翠和两名护院陪苏锦去学院。

自从上次苏锦出事后,苏父新招了两名江湖二流高手当护院,说是护院更像保镖,一位自己留用,一位张护院就安排给苏锦,随时保护苏锦安危,平时还能教些腿脚功夫。

辞别苏父,时间充足,一行五人乘了辆马车,溜溜达达的前往书院报道。

书院位于苏城郊外虎丘山旁,离城有段距离,对现代而言这段距离开车也就1小时甚至半小时的事,不过现在么,晴天还好,雨天的话,路途泥泞,没个3,4小时是回不去城里的。

有鉴于此,苏父在山下买下了个院子供苏锦读书,书院其他学子除了附近的,大都非富即贵,也大抵如此在附近或租或买房子。对他们来说不差钱。

见过先生后,苏锦独自去教室准备上课,管家则带着小翠和另一位家生子护院先行去院子收拾,留下张护院在学院山门前听用。

来到教室,苏锦巡视一圈发现稀稀落落只来了6,7个,一个也不认识,吴教席也不在,看来时间还早,随即选了个后排靠窗的位置坐下。

无聊间,抬眼望着窗外如画的风景,苏锦一时出了神。良久,被越来越吵闹的声音拉回了神,这时苏锦发现,人基本来全了,有20来个的样子,个个朝气蓬勃。

“嘿,长生,你也来了啊,你这位置不错,那我做你后面了哈”说话的是城里张屠夫的儿子,苏锦有印象,这小子高高壮壮,大名张德,或许是他爹杀生杀多了,想给儿子留点阴德,取了个德字。小名大壮。那时没少和苏锦一起到处捣蛋。

古时人们取名,单字为贵,不信你纵观三国,有几个是双名,只有成年后,长辈赐字才会是双名。

“张大壮,以后不兴叫小名,叫我苏锦,我也叫你张德。”

“好吧,不过叫你长生叫习惯了,下学后我们去钓鱼怎么样,我看了附近有条小河,鱼虾不少。”

“得了吧,张大壮,你哪是去钓鱼啊,你是浑水摸鱼好不好。”说话的是迎面走来的小三。

“小三子,你皮痒痒了是不!”张德愤愤的吼道。

小三,本名徐立,家里开米铺,他不像苏锦和张德是家中独子,他上面还有两个姐姐,排行老三。虽不是独子,可也是嫡长子,也是家里的宝贝疙瘩。

“长生,我做你前面吧,别理大壮,下学后我们。。。”话还没说完。

教室里突然安静了下来。只见吴教席已在门口。大家纷纷找座位坐下,这时先生才不急不徐的进来扫了教室一眼。站定后开始讲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