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大秦保卫战
32310300000010

第10章 马车狂想曲

饭后,秦王命人用马车把三位公子送回。

扶苏坐在马车里,此刻并没心情欣赏这马车内部的精美豪华,也不象两个弟弟那样兴奋的临窗而望,他的大脑正犹如这飞速旋转的车轮,在激烈的思考着。

透过表象看本质,此次秦王赐剑之举,原本是已经导演好了的啊,主角早已被内定好了,就是小胖公子高,至于自己,只不过是个男二号罢了,可怜还流着鼻涕的将闾老弟,顶多算个打酱油的。

很明显,剧本就是秦王、相国和白原白武侯几人编排好的。他们只所以要在这朝堂之上,上演这么一出,只不过是想遮人耳目罢了,自古是立长不立幼,想立幼怎么办?那就让满朝文武看看,长子应是何等不堪,而次子却又如此的文武双全。

不然,秦王怎会上来就提出这么个问题,“万一他出征回不来,你该怎么办?”如此事关江山社稷的大问题,就是个成年人,也得思考半天,让如此七岁小儿来回答,何其难哉!如果没人提前教了公子高说词,想这小胖,定也会与将闾一样,答不出个所以然来。

套路就是这么个套路,秦王先出个难题,让知道答案的公子高来回答问题,然后再问相国,这事你看怎么办?

只所以问相国,是因为相国不但知道怎么说,而且,身为相国,说的话也自有份量。为了把戏份做足,还又问询了一下白武候,可笑这白武侯,竟能大言不惭的说出举贤不避亲的话来。一人为私,二人为公,相国和武侯都言之凿凿的支持公子高了,群臣还有什么意见呢?也许大家都心知肚明,这无非是在走走过场罢了。

听着马蹄声响,扶苏不禁喟然长叹,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啊!纵观这朝野上下,后宫之内,除了郑妃和小娥有常外,谁还知道有个公子扶苏啊!

想那淳于越挺身而出,也并非是为了帮他扶苏之故,他只所以这么做,恐怕原因不外乎有二。

一,他自齐国而来,恐怕也有些日子了,一直默默无闻,不受人观注,想也是憋闷久了,今儿逮个机会,显下身手,一来搏个露脸,二来找一下存在感。

二,他确实不知公子高水深水浅,他只所以如此言词激烈的抨击吕相国,是他认为,仅凭相国的那寥寥数语,尚显武断,不足以服众,他认为应该让公子高再展示一下,让大家真的看到公子高的文韬武略来,好让文武百官也不耻笑相国的轻言妄语,实在说来,他还是为相国着想啊,真是宁愿牺牲自己,也为他人摇旗。

怪不得吕相国能那么沉得住气,他也明白淳于越的用意啊!所以才会自我检讨说,单凭区区一句话确实看不出什么,才会想着再出个题,以来证明自己不是信口雌黄。

真是有心插花花不开,无心栽柳柳成荫,转机就这么悄然而至,降临在了自己身上,可笑那白武侯竟会出这算术之题,还是小学生的加减题,不过谅你也没能耐出个初中的勾股定理。扶苏哑然而笑,知识就是力量啊!知识真能改变命运啊!

但自己现在就锋芒毕露,是否操之过急呢?淳于越说得对,羽翼未丰,不可高飞,环顾身侧,何来羽翼,俗话说独木不成林,孤掌拍不响,而如今却想一鸣惊人,振翅高飞,实在欠考虑啊!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枪打出头鸟的道理,焉能不知,尽管淳于越说服秦王取消了赐剑之举,使自己没坐到火盆子上,但自己那唐突一膝,顶小胖个肺,也定有影响,小胖现在吃饱喝足,东张西望,忘了痛痒,难免没有人不记在心上啊!

正想的入神,马车嘎吱一声停了,小胖说:“哥,我到了,有时间,我去找你,我要跟你学打架。”

小孩记仇三分钟,吃饭时,让给他一块肉,就已冰释前嫌握手言和了。

“好,弟弟,我不但教你提膝,还有翻筋头呢。”扶苏说。

“我也要跟哥哥学。”将闾说道,他也下车了,他们俩住的门挨门,从窗子望去,两个高大门楼下,各站了一个丫鬟,那一个不认识,这一个是姜眉儿,她们正在等自己的小主人。

看着公子高弟兄二人,站在路边向自己挥手道别,扶苏心中一阵难受,天真无邪的少年,却要被大人拿来当作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工具,还浑然不知,唉!生在帝王之家,命在别人手里,自古如此,有什么办法!

不过,也许不象自己想象的那么严重,起码秦王还是一碗水端平的,他从内心深处还是要在诸子之中,寻一个值得托付的人地,一开始要把剑踢与公子高,也是考虑成熟后的决定,谁敢把江山托付给一个胆小如鼠见杀人便吓昏的人呢!何况现在七国争雄,如火如荼,断头流血,犹如家常便饭,你胆小至此,吓都吓死了,何谈什么上马平天下呢!

瘸子里面挑将军,公子高当之无愧。但现在瘸子不但不瘸了,还能大跳了,秦王不也立马改变初衷了吗!所以说,秦王还是个好父王,不偏不向,一视同仁,凭实力说话,靠才能上位。

当然,秦王作为人父,十指连心,咬哪个都疼,对诸子一视同仁,是为为父之道,人之常情也,且不说他。那王翦王将军,也算是秉直之人呐,以实事为依据,以良心为准绳,仗义执言,据理力争,倒不失忠臣良将之风范。

不过吕相国吕不韦倒不显山露水,一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样子,他表现出的意思就是,一切以大王马首是瞻,绝不私靠某个山头,谁好谁坏,凡正都是大王的仔,大王这杆大旗不倒,还瞎琢磨什么!所以席间,他除了与淳于越开几句玩笑,就是一再叮嘱大王此次出征,一定要注意身体,什么小心水土不服啦,天凉好个秋别拉肚子啦.....,等等,其间,直到吃饱喝足一抹嘴道别,连看一眼扶苏他们也没有看。真不得不让人佩服,千头万绪,只抓其纲,不愧为是“奇货可居”的鼻祖,眼光毒,手腕高。

与吕相国相比,淳于越就稍显定力不足。

秦王一边嚼着肉一边咕哝着说道:“诸子大了,该给他们找个人教他们识文断字了。”

淳于越听了,离席而拜曰:“臣愿毛遂自荐,当公子扶苏的老师,不知行否?”

尽管秦王一伸脖子,咽下去肉后说:“甚好!以博土之才,可当之。”

但扶苏仍觉得淳于越比举不妥,首先,秦王说要给诸子寻个老师,并未说只为我扶苏一人,其次,秦王并没打算让你淳于越来干这事,若打算的话,他自会明说。基于这两点,淳于越就显得急功近利(离席而毛遂自荐),趋炎附势(只当公子扶苏的老师)。

但既然大王答应了,也是好事一桩,人品不代表学问,淳于越之才,堪称博土,能与他这样的人一块玩耍,实在比小娥有常她们描眉画凤理云鬓有趣的多了。

更让扶苏高兴的是,王翦王将军的一个提议,他说,“大王,不能单教公子学文化,还得让他学武艺才成。”当然他还溜须拍马了一下,他说:“只有文武兼备,才能象大王您这样上马御敌,下马治国啊!”

秦王高兴的笑道:“将军此言正合我意,那就烦劳将军做他老师如何?”

“臣受宠若惊,”王剪道:“但练武之人讲究的是,曲不离口,拳不离手,臣南征北战东奔西走,哪里有空闲,恐耽误公子也,不过,臣倒有一人选举荐。”

“何人?”

“蒙毅。”

蒙毅?扶苏对此人焉能不知,他就是将军蒙恬的弟弟啊!

望着站在门口翘首企盼的郑妃有常和小娥,扶苏心道:再与你们儿女情长一回,明天,就拜拜了您哪,不陪你们玩了,蒙毅,你真的会万人斩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