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大秦保卫战
32310300000001

第1章 你好,嬴政

小引:某人,捕渔迷途,误入桃花林,林尽有源,见一山,山有口,舍船而入,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严然,良田美池,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往来之人,皆衣着光鲜,黄发垂髫,怡然自乐。

惊问路人,“此为何地?”答曰:“秦。”

“秦?........汉朝知否?还有魏晋?”某人忙问。

“笑话,我邦自始皇之下,二世扶苏以来,历经十余世,不曾有变,不知有汉,更无论魏晋也。”

-----------------------------------------------------------------------------------------------------------------------------------------------------

正文

“公子!公子!快快醒来!”

迷迷糊糊中,听到一阵急促的呼唤之声。心中一悸,难不成又活过来了不成?想睁开眼睛看个究竟,眼皮却似有千斤之重。

但愿能活过来吧,不然,作为一名历经十年寒窗,好不容易跳出农门,来到北京上大学的大二学生,竟然被一根小小的风筝线,割破喉咙而夺去了生命,也太可惜了!

但此处绝对不是医院,医院不会有这幽幽的檀香气息,况且,还有人呼唤公子,听来应是个年轻女子的声音,这是在哪儿呢?

正自疑惑,又听一女子说道:“这可如何是好?娘娘马上就要来了,见公子如此,肯定得责罚你我。”语气充满担心。

“姐姐勿要担心,要罚就罚小娥一人,此事端低由我挑起,与姐姐无关。”说这话的是原先急切呼唤公子的女子。

“这怎么能怪妹妹一人呢,谁能不想去瞧个热闹?要怪就怪咱们公子太胆小。”

“姐姐说得是,不过,咱们公子才刚刚七岁罢了,那场景,也实在是太骇人了,我也被吓住了呢。”

“我也自是吓得不轻。”

两人正兀自说着,忽听有人喝道:“娘娘驾到!”

就闻得一人急切问道:“我儿还没醒么?”声如莺歌,很是悦耳。

“奴婢参见娘娘,公子还在熟睡。”

“什么熟睡?明明是被吓着了,御医还没到么?”那女子边说边走过来用手试探鼻息,摸摸脑门。

“回娘娘,小德已去传唤,想必马上就到。”

只觉一缕芳香,扑鼻而来,沁人心脾。

娘娘?心中自是大吃一惊,这称谓,只在古代宫中才会有的啊!难道我穿越了不成?极力想睁开眼睛,也只勉强开启了一丝细缝。

朦胧中,似梦似幻,只见一娇艳绝伦的女子,面如桃瓣,目似秋水,恍如仙女一般,此时正微蹙月眉,略带愁容,只见她又轻启朱唇,叹了口气,幽幽说道:“我儿如此胆小,可如何是好呀!”又转过头去轻斥道:“我儿若是有甚闪失,定让你俩好看!”

“娘娘,御医来了。”一旁有人说道。

只见一个身着青布长袍花白胡须的老者,疾步趋来,弯腰施礼道:“见过郑娘娘。”

“快快,王御医,快来瞧瞧我儿怎么了?”

老者过来,用手轻轻扒开眼皮看了看,又指搭手腕,号起脉来。

趁那老者扒开左眼之时,自己已能轻松睁开右眼,想来已无大碍,老者的手指,正温热的搭在自己的脉搏之上,清晰的脉动,让自己认定,现在自己,的确活着,并非做梦。

但,此为何处?又是何年?更为重要的是,自己现在倒底是谁?公子?什么公子?也不加个称谓!

情况不明,只有暂且假寐,看能否听出个端倪来!

“王御医,我儿怎么了,是否要紧?”

“回娘娘,公子只是受了惊吓,并无大碍..........。”

正说着,忽听门外又一声高呼,“大王驾到!”

忙眯眼观瞧,只见众人连忙一起跪倒,:“参见大王!”

一年轻男子,健步而来,身姿挺拔,朗目俊眉,鼻如悬胆,阔口容拳,刚猛之气,不怒自威!

一袭藏紫长衫,腰悬长剑,几个大步,便来至近前,俯身看了看,复站起身道:“王御医,如何?”声若钟鸣,悠悠回声。

“禀大王,公子无碍,不过受了惊吓而已,待臣下开点汤药,服之便好。”

“哈哈哈!不想我儿竟胆小如此,看个杀人,就吓昏了,不类我也,此子不类我啊!”言毕,转身如风而去。

心中更加愕然,看此人,自是霸气冲天,一身王者风范,但如此年轻,竟成了自己的“老爸”不成?

这才惊觉,此时自己已是幼儿之身。不禁心中惴惴,一时云里雾里。

“都是你俩做的好事,不稳稳呆在宫中,却带着我儿,去那闹市上看杀人!来人,先把她们关了起来!”

只听那如仙女般的女人愤愤说道,早过来两个青衣小厮,把跪在地上的二人,押出门去。

想必这就是自己的“老妈”了,但如此年轻俊美,教人情何以堪,如何开口相唤呐!

此时屋内已无他人,“老妈”轻轻过来,坐在床沿,又叹起气来,自言自语道:“儿子呀儿子,你如此胆小,落得让你父王嘲笑,唉!你身为长子,却这般模样,咱娘俩以后,可如何是好呀!”

说着,便低声吟唱起来:

山有扶苏,阴有荷华,

不见子都,乃见狂且

山有乔松,阴有游龙,

不见子充,乃见狡童。

...............

猛地一惊,似是灵光乍现,一切恍然大悟,“山有扶苏”!我岂不就是扶苏,这熟悉的歌声,不但被母亲当作摇蓝曲,时时吟唱,就在那母腹之中,也听得耳熟能详。

是了,是了,近旁这歌唱之人,正是自己亲爱的母亲,郑氏,郑夫人。而那位气宇轩昂者,岂不正是自己的父亲,秦王,秦嬴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