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创建名校的思考与实践(第三辑)
3230700000070

第70章 教育思想的光辉 射中精神的力量(代后记)

青松林

引言

射洪县,一个典型的丘陵农业大县,在全国并不出名,在川内,或许还有多少人没有听过她的名字;然而,在四川,甚至川渝教育界,却很少有人不知道射洪中学,很少有人不知道她的前任校长侯水先。

其实,我的家乡射洪县是一个十分秀美的地方。涪江携梓江蜿蜒贯穿全境,山清水秀;诗画名人辈出,人杰地灵。射洪这方沃土,孕育出一代文宗陈子昂,孕育了从1848年“广寒书院”165年薪火传承而来的四川省国家级示范高中——射洪中学。

“射洪中学”这四个字于我有与众不同的意义,因为我出生于射洪中学,成长于射洪中学,工作于射洪中学,如今将进入耳顺之年,亦将逝于射洪中学。还因为,从我已仙逝的老父,到我辈兄弟姊妹六人,以及我辈之子女,均或工作于斯,或生长于斯,或就读于斯,家门中三代二十余人,皆为“射中人”。我骨子里,就有射洪中学的基因;我的血脉中,就流动着射洪中学的血液。

出于对射洪中学刻骨铭心的爱,出于对侯水先校长发自肺腑的敬佩,也承蒙侯水先先生的抬爱,我曾为先生《创建名校的思考与实践》第一、二辑,做过些整理编校,还为其第二辑写过名为《解读“侯水先现象”》的后记。此番再蒙先生错爱,协助整理《创建名校的思考与实践》(第三辑)文稿,其过程中,真切地看到了一种思想的智慧之光,感受到一种思想的无穷能量,因而毛遂自荐,代书后记。

一、教育思想的光辉:历史与现实、过去与未来

没有文化的学校,至多是一个“培训机构”,不能称之为“学校”;一所学校要有文化,必须有一位有思想的校长。校长的思想有多高,学校的文化就能有多高;校长的眼光有多远,学校的发展就能走多远。我之所以称侯水先校长为先生,不是因为他比我年长几岁,何况他还是家父的学生,而是因为,从他任副校长起,我们共事近30年中,我从先生身上学到不少宝贵的东西,更因为在射洪中学创“国重”前后10年间,在先生身边工作,提升了我自身的思想境界。这十年,是我60年射中生涯中,最值得回忆的10年。

——笔者手记

谨让我来串联一种思想的历史与现实、过去与未来。

1.滋生思想的历史文化土壤。

射洪中学源起于清道光二十八年(公元1848年)的“广寒书院”。取此书院名,是因为它“于月殿霓裳之义,天然吻合,其科第之朕兆”。草创之初,射中的先辈们就提出了“无学无才者可入,唯无德者拒之”的厚德重才、以德为先的原创办学思想,提出并践行“国学为主,兼学礼乐农工”的教学思想。这些思想在清末国势衰颓之时,是何等地先进!何等地大气!这些穿越时空的思想之光,如今仍能辉映当今和未来的教育。射洪中学从书院到学堂、从学堂到兴办初中、到办成民国时的高完中“四川省立射洪中学”,“人才辈出,累累若贯珠”。射洪中学就在这厚重的文化土壤中,孕育出自身的文化,孕育出既有教育共性又有自身个性,既有历史性又有现实性的教育理念、办学思想。

然而,经历了所谓的“************”、“四清运动”极左思潮的干扰,特别是“**********”的十年浩劫,射洪中学深厚文化土壤上思想文化之树被砍光,射中文化土壤的地表上,几近一片荒漠。

2.深耕文化土壤的校长

新中国成立后,几任校长或因“反右”而不敢有“思想”,或因“左风”盛行而不得不“跟风”,或因各种“运动”,尤其那场“革文化之命”的运动冲击,不能说自己“有思想”,或者还有经历多项“运动”后,怕“左”,更怕“右”,只好做“维持会长”……虽然,凭借伴随着新中国一路成长的老一辈射中教师的才华,以及他们那种知识分子——文化人的良知,射洪中学举步维艰,但仍然在前行,并且走在了原绵阳地区的前列。

然而,可惜呀,我们就站在射中的历代先贤的肩上,站在他们100多年耕耘出的文化沃土上。

射洪中学的历史在召唤,射洪中学的历代先贤在召唤,召唤一位能继续耕耘射中文化土壤的有思想的校长。

1990年秋,侯水先担任射洪中学校长。1991年,侯水先校长亲自拟定了射洪中学第一个五年发展规划——《射洪中学1991-1995年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射洪中学进入了有史以来的第一个有规划发展的时期。我认为,这在射洪中学迄今165年发展历程中,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虽然那时本人只是个语文教员、普通的班主任,但当时我就深切地感觉到,生养我的射洪中学,不再会有“维持会长”型的校长,不再会受制于给教育强行贴上的“政府标签”,不再会忘却自身的历史文化。因为,射洪中学终于有了一位要来发掘其厚重文化的有思想——至少当时认为是有想法——的校长。

有几件事记忆犹新,最能看出侯水先校长在射中文化土壤上的辛勤耕耘。

他亲自向新中国成立前后的老教师、老校长了解射洪中学的历史,组织大量的史料搜集整理工作,最终主编完成了90多万字的《射洪中学校史》,这也是射洪中学迄今唯一一部校史;

他亲自谋划、亲自参与,建起了“射洪中学校史陈列馆”;

他亲自主编校本教材——《射洪诗歌选读》、《射洪历史地理》。

终于,他从射洪中学悠久的历史文化中,总结、提炼、升华,形成了以“德才厚重、博贯兼容”的办学思想为核心的办学理念体系、办学目标体系和制度体系。这些体系中的每一个思想、理念、目标,侯校长在上两辑和本辑中,都有精辟的论述,对其形成的思考、实践的成效、发展中的反思,也都有深刻的阐述,笔者不再赘述。

然而,我认为,正因为侯水先先生的辛勤耕耘,射洪中学的文化土壤上终于又枝繁叶茂;正因为他的辛勤耕耘,他才成为了一位有思想的校长;也正因为他的教育思想植根于射洪中学厚重文化土壤之中,又作用于射洪中学的教育改革与发展,所以侯水先先生的教育思想,以及他用先进的科学的教育思想领导学校的实践,才有这实践的成果:射洪中学在全市率先创办为“国重”,第一个成为“全国依法治校示范校”,办成两大校园等等。这都充分证明,侯水先先生的教育思想不仅是他作为校长的教育思想,而且就是射洪中学的教育思想;也正因为如此,这思想就有一种穿越时空的力量——源于历史,作用于过去,也必将影响着未来。所以,笔者又认为,侯水先作射洪中学校长的阶段,是射洪中学文化发展、思想昌荣的历史时段,倘若得以很好继承,坚持思想领导,理念治校,办学自主,育人至上,射洪中学未来必是一所具有鲜明文化特色的中华名校。

二、射中精神的力量:敢为人先,为天下事

一所没有历史底蕴的学校,它的精神难以凝为共同价值观念;一所没有文化传统的学校,它的精神便没有牢固的根基。校长的精神旗帜能举多高,学校的精神力量就有多大;校长的精神境界有多高,学校的精神力量就有多强大。

——笔者手记

射洪中学悠久的办学历史,积淀下厚重的文化底蕴;射洪中学的优秀文化传统,铸就了射中人“团结向上,敢为人先”的精神,“做射中人,为天下事”的气魄。无论“左”、“右”思潮如何泛滥,射中的传统精神从未被真正冲垮;无论各种“运动”怎样冲击,射中人的传统精神从未被真正击溃。

1.历史的证明。

射中人“团结向上,敢为人先”的精神,在她生长、发展、壮大的每一个时期,都是推动学校领先前进的力量源泉。

清末民初,在非县治所在的太和镇,率先兴办新学,办成完全小学;

1928年,还是在不是县城的太和镇,办成了射洪县第一所初级中学;

此后,至1946年办成高完中,成为“四川省立射洪中学”的18年间,它又率先举办女子班,开射洪教育男女同校之先河,还率先举办师范班,成为射洪师范教育的鼻祖;

兼容并收,至射洪解放前夕,射洪中学先后合并了“盐业职中”,以及由张学良将军创办的东北中学之一部——国立十八中三台分校,各种教育思想、文化精神在她的怀抱里共生、繁荣。

2.薪火之传承。

“**********”前的17年,射洪中学的教师队伍中,不乏来自国内各中学的教师;很多是书香世家出身,怀揣着“知识救国、工业报国”的理想,毕业于国内知名大学的教师。他们身上,既有中国传统知识分子图强上进、敬业乐教的精神,学识渊博,温文儒雅,具有人格魅力,又融入射洪中学传统文化之中,他们博学贯通,兼容了射中传统、中国民族教育传统和他们世家、他们毕业学校的传统。

正是他们,正是他们之中很多名师所表现出来的团结向上,敢为人先的精神,他们做射中人,为天下育大器之才的气魄,他们的文化品位、精神气质、大师风范,影响了一届又一届射中学生,而这些学生又有不少人回归母校,成为成功的教师、优秀的学校管理者,侯水先就是他们中杰出的代表。

正是他们,17年承上启下的文化传承、精神影响、人格感染,使此后进入射中的教师和学生能从文化上认同、精神上发扬,成为“射中人”。他们的精神影响成为了一种穿越时空的精神力量,使射洪中学在此后直到改革开放初期的近20年时间里,亦能成就一番大事,培育无数英才。“******”时“大炼钢铁”,第一个小高炉在射中“冒烟”;办起了全绵阳专区十九县中最大的校办工厂——教学仪器厂,不仅解决了自身因为“******”而短缺的教学装备,还为全专区解决了教仪“断炊”的燃眉之急;“学工学农”时期,又办起了全专区最大的理化生实验基本装备,全省唯一的土壤、植株、肥料速测装备生产基地;“土、植、肥速测箱”不仅满足了当时生化教材实验之需,还经省农业厅批准并推广,远销省内外几十个市、州、县,为提高农产水平发挥了重大作用;还开荒办起了两大农场,不仅满足了“学农”之需,还为正长身体的青少年学生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口粮供应”的不足;“工农兵学员”时期,他们超越当时教材,“学工学农”,更让学生学知识,从这些“工农兵学员”中,走出了不少共和国将校、国防科研精英和地方党政领导干部……

正是他们的这种坚持,射中的文化精神薪火相传,射洪中学“团结向上,敢为人先”的精神得以发扬光大,“做射中人,为天下事”的传统得以继承。

3.跨越的力量。

侯水先从射洪中学走出去,经历风雨与磨难,圆了10年大学的梦想,又回到射洪中学来。“十年磨一剑”,曾经沧海,更历练了胆识,增长了才干,从一个“有想法”的教师,到主任、副校长,到校长、书记,他没有忘却母校的培养之情,更没有忘记他的恩师们所传承的射中精神,他高举这种精神的旗帜,高扬他的教育理想,组织和率领射中人,踏上跨越式发展的征程。

我和很多身历其中的射中人一样,对创“国重”前后10年的自加负重创业的艰辛,体会弥深,感悟良多。

抓住机遇发展,是能者;创造机遇发展,是智者;敢于顶着困难与非议发展,是强者。侯水先就是这样的一位校长、一位旗手、一个坚持教育理想的人。

“非市治的农村县城,要先创‘国重’,不可能!”“7元奖金都没钱发,怎样搞建设?”“没得房子住,人都留不住,靠什么人来创重?”……善意的、不怀好意的、恶意中伤的“口水”的压力之大,有俗话说能“淹死人”。

财政投入不足,“穷财政办大教育”是体制的痼疾;校园狭小,设备设施陈旧,是硬件的“硬伤”;“维持”了那么多年,档案资料的残缺是软件的“软肋”……

靠什么为人之先创“国重”?继续“维持”,则停滞不前;抓住机遇,创造条件,创,则有机会实现翻天覆地的跨越式发展。侯水先校长是“射中人”,他相信射中人的精神力量能够打败任何非议,战胜一切困难!

“举起红旗,发展自己,办成‘国重’,创建名校”的纲领提出来了,纲领凝聚了射中人的精气神;

“搬弯一条街”的400米环形跑道建起来了,迎来了四川省中学生田径运动会的召开,校园扩大了,实验楼、电教楼、艺术楼、标准化游泳馆、教学大楼“广寒学苑”相继落成;

大量地收集,大规模地整理、完善,档案建设达到省一级标准,对应“国重评估细则”的几百盒、几千万字的支撑材料规范有序地组装完成。

万事俱备,只待评估验收。

公元2001年12月26日,******主席诞辰纪念日,射洪中学建校纪念日,四川省国家级示范高中评估验收专家组莅临射中,5天深入仔细的查验,学校不仅通过专家组验收,还赢得了“县域基础教育标杆”之美誉,射中人满怀喜悦,度过了2002年元旦。

不停步,永向前,还要敢为人先,还要为天下大事育更多英才。

“繁荣”高三校园落成,高中新校园“富强校区”竣工投入使用,教学大厦作为射洪标志性建筑,气势恢弘地矗立在城南;并“子昂”贯穿南北,从“富强”到“繁荣”,地阔方圆。

作为亲历者之一员,回首这些经历,幕幕清晰,如同昨天。

然而,个中酸甜苦辣,只有亲历其中,才会有刻骨铭心的感受。

记得扩建广寒运动场,侯水先累病了,打吊针,吃流食,依然天天奔走在运动场上;

记得订规划、写讲稿,为学校思想文化建设与校园建设同步发展,侯校长深入教师、深入课堂,凌晨时分,他书房依然灯亮;

记得打报告,求领导,要钱要物要政策,他不怕“冷脸”,不计人言,跑县跑市跑省上,一路奔忙;

记得为建繁荣校区收购的破产企业一片废墟上,断椽的长钉刺伤了他的脚;

记得教学大厦工地上、思辨广场、广袤操场的工地上,他带着我们利用中午和晚上,跑了不知几百趟……

有这样一个榜样,射中班子成员,参与创“国重”和新校园建设的同志们,焕发出自加负重、艰苦创业的精神,没有双休日,寒暑假牺牲休息,他们没有叫苦叫累;没有加班费,工作至凌晨两三点是家常便饭,他们没有怨言。团结向上的射中人,终于敢为人先地在全市率先办成“国重”,建设起两大校区近300亩的新射中优美校园,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式发展。

这就是校长精神的力量。这就是射中精神的力量。这力量源于射中优秀传统,植根在射中厚重的文化之上;这力量推动了昨天的跨越式发展,正推动着今天的不断向前,还将推动射洪中学向着“中华名校”的办学总目标,乘风破浪,奔向辉煌!

(青松林:中学语文高级教师,四川省优秀教师,遂宁市模范班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