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创建名校的思考与实践(第三辑)
3230700000065

第65章 向母校报告(2)

1987年2月,县委安排副县长汪伟同志担任射洪中学校长,老校长因年龄退到二线任校长顾问。汪校长来校找我个别谈话,希望我负责教学工作。召开领导班子分工会议时,老校长建议我负责后勤工作,新校长同意了老校长的建议,让我负责后勤工作。但是,我不懂后勤工作,我是愿意负责教学工作的。因为教学工作规律性强,教师们也有较强的教学秩序意识,自己也很明白该做什么。我做了多年的教学工作适应起来也快些,思想上有了准备。后勤工作主要是学生工作,学生工作不仅具有偶然性,而且学生安全重如泰山。会后,我找了汪校长,谈了我的想法,他坦诚地希望我理解他。我按汪校长的承诺,执行管事不管钱的原则,协助汪校长做好后勤的具体工作。负责后勤工作后,我提出“后勤工作为教学服务”的原则,统一了后勤工作人员的思想认识,纠正了后勤工作是“打杂”的思想认识,加强了财务财产管好用好的制度建设,实施开源节流,力保教育所需,为学校正常发展提供了后勤保障。汪校长来射洪中学任校长的4年时间里,坚持继承发展,按教育规律办学,不办补习班,重视政治、业务学习,加大教职员工和学生的教育力度,维护了正常的教学秩序,注意塑造学校良好形象,受到社会好评。

1990年10月,县委贺书记来校宣布由我做党总支书记、校长,主持射洪中学全面工作。汪校长调德阳教育学院做教务处长,他临走前给我说了一些要做的事情,提出了“加强学习”的希望。我理解这位教育战线上的老领导离开射洪的心境,离开射洪中学的心情,因为射洪中学也是他高中时的母校。此时学校已经开学一个多月的时间了,不允许我多想什么,我只有工作,只有尽力去挑起学校改革开放和加快发展的责任。

1990年,改革开放12年了,国家在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提出了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的要求。这个时候的教育、学校和教师的社会地位有了很大的提高。我在第一次教职工大会上,作了《乘国家改革开放东风,推进射洪中学教育现代化建设》的报告,在报告中提出了学校改革开放和发展的近期、中期、远期目标。为了能够广泛动员教职工的办学积极性,我带大家回顾了12年前的教育状况:在“**********”那个年代,切身体会是教师挺不起身姿,学校挺不直腰板,教师说话没有分量,这书怎么教?校长也说是“走资本主义去了”,面对学生和学校,想要使劲,怎么使劲?现在,思想解放了,校门打开了,当教师有精神了,想干点事情也有了平台,心情舒坦,是我们教师干一番事业的时候了。1990年底的教职工代表大会上,我向大会提交了《四川省射洪中学教育现代化建设五年规划》请代表们审议通过,并形成大会决议。从此,射洪中学走上了教育现代化建设的道路。1993年2月,****中央、******颁布了《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7月,******又发出了《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实施意见”,对深化教育改革开放,加快教育事业发展作出了具体部署。如对全国高中教育改革发展提出“每个县要面向全县重点办好一两所中学。全国重点建设1000所左右实验性、示范性的高中”。常言道,“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中央给了高中学校加快改革发展的政策,“天意不能违” 啊!据此,我组织了对《四川省射洪中学教育现代化五年规划》的修改补充,提交到教职工代表大会上审议通过,形成了《四川省射洪中学校1990-2000年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明确了在20世纪末,把学校办成“国家级示范性高中”,奠定把学校办成“中华名校”的精神的和物质的坚实基础。学校的办学水平和办学效益上了新台阶,进入一个新的境界。我号召全校师生员工“举起红旗、发展学校、办成‘国示’、创建名校”,不仅受到了全校师生员工的认同和支持,也得到了省、市、县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在全省的老牌省重点中学的同行中也产生了良好的影响,从而,广泛地调动了全校师生员工的办学积极性,学校改革开放和加快发展充满了生机活力。

通过广泛地学习,我有了这样的观点:在改革开放和发展上,会抓机会是能者,创造机会是智者,只有发展才是硬道理。1992年,******同志南方谈话后,在全国进一步掀起了解放思想、加快发展的热潮。我们认真地贯彻执行******同志谈话精神,全校的师生员工进一步解放了思想,更新了观念,以改革开放为根本动力,不断突破教育改革发展的思想障碍,努力工作,勤奋学习,自觉地投身到学校全方位改革之中。1993年,我们高举创办“国家级示范性高中”这杆大旗,组织和率领全校师生员工抓改革,提质量,搞建设,促发展;1995年,我们抓住申报举办“四川省中学生田径运动会”在射洪中学召开的机会,以修建有400米环形跑道的“标准田径运动场”为突破口,依靠政府的力量,搬迁了“校本部校园”周边的一些居民和“四川省养路段”,为保证田径运动场的规格,“射洪中学搬弯了一条街”;继1991年新建“实验楼”后,几年时间里,我校又新建了“图书楼”、“艺术楼”、“电教楼”、“教学楼”、“行政楼”、“游泳馆”、“室内操场”、“学生食堂楼”和“学生宿舍楼”,硬化了校内道路,地埋了输电线和输气管道,绿化了校园,净化了环境,扩大了“校本部校园”的面积,改善了校舍、教学设备设施仪器等办学条件,使射洪中学“校本部校园”全面改观。2001年12月,射洪中学接受了省教育厅组织的专家组对创建“国家级示范性高中”的评估验收,受到专家组好评,建议省教育厅认定。

2001年12月,我在射洪中学领导岗位上走过了18年,这18年让我懂得了一个道理:“名正言才顺,言顺事才成”。四川省教育厅据国家教育部制定的“国家级示范性高中”校园面积标准,提出四川省重点中学在创建“国家级示范性高中”的校园面积不得低于120亩。当时,射洪中学“校本部校园”的面积不到80亩,由于专家组在评估验收过程中,认定射洪中学创建“国家级示范性高中”的“软件”很硬,是全省创建的“标杆”,建议并希望县政府作出书面承诺,在近期使射洪中学的校园面积达到120亩以上,省教育厅方能认定。射洪县人民政府负起了学校“硬件”建设政府管的责任,以“射府发[2002]6号文件”向省教育厅作了书面承诺,明确提出了利用教育资源重组,使射洪中学的校园面积不低于120亩的要求,学校感到一些安慰,因为,如果这个问题得不到解决,学校10多年的努力会成为泡影。但是“坏事有人做,好事也难做”,教育资源重组的道路没能走通。当此路受阻时,学校受气,政府受难, 只有另辟出路。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政府各职能部门给予了大力支持,1999年,学校收购了破产企业——“射洪县医疗器械厂”21亩,于2002年4月建好了两幢教学楼—“自强楼”和“人尚楼”,取名为“射洪中学繁荣校区”,简称为“繁荣校区”。2004年6月1日,我校召开了“射洪中学沱牌公司联合建设射洪中学新校园”大会,射洪县委、县政府、人大、政协、纪委的主要领导,县委宣传部、县政府各局委等领导以及射洪县教育系统1000余人莅临了大会,见证了射洪中学和沱牌公司的签字仪式。根据协议,将沱牌太和分厂近100亩土地作为新校园建设用地,再加上学校已收购的“太和镇苎麻厂”14亩多地,“城投公司”的30多亩地,合起来有100多亩地统称为“射洪中学富强校区”,简称为“富强校区”。同年,开始筹划在“富强校区”建设能容纳2个高中年级的教学楼——“教学大厦”。这幢教学楼不仅有足够的教室,还应该有实验、图书、电教、选修室等设施配套,以方便学生,利于管理,有利教学,我们把它建设成为了“新校园”标志性的建筑,代表了射洪中学的外部形象。

2004年开始,我又为“射洪中学新校园”建设而多方奔走。大概是2004年的11月份,我应邻水中学刘校长之邀去参观学习,邻水中学正在新区建设一幢“教学大楼”,我看很是入眼,非常壮观大气。据刘校长讲,此楼是“重庆大学建设规划设计院”设计的。我要了图纸,依据“富强校区”的地势特点,提出了设计思想,县城建委设计所设计制图,交县规划委审核。经领导们提出意见后修改通过,交县招标办选择了建筑工程队,万事俱备,只欠资金。2005年,由县教育局和县财政局书面担保,射洪县农业银行从省行申请了“射洪中学新校园建设专项资金”,“射洪中学教学大厦”开工。经过1年多时间,于2006年底竣工。这座“全现浇全框架”的,有3万多平方米的“教学大厦”完工 ,标志着“射洪中学新校园”的建设基本完成。可以说,“新校园”经过了艰辛的过程,也受尽了痛苦,终于落成,我倍感欣慰,亲书“教学大厦”四字,真是“察宇宙之无穷,悟人生当有为”。

2005年初,原子昂中学校长马继伟同志多次找过我,提出把子昂中学并入射洪中学。他提到以下几点理由:一是办学的资金困难。现在上面对公办初中收费限制更加严了,不仅办学公有经费紧张,又没有教职工的津贴、资金来源,而且内有向教职工高息借款,外有向城市信用社的贷款到期催得太紧,实在没了办法。二是2002年,县政府已有文件说把子昂中学并入射洪中学。三是教职工绝大多数同意合起来,合起来后津贴资金和评职都有了保障。四是现在子昂中学的校园夹在射洪中学新校园的“繁荣校区”和“富强校区”的中间,合起来后,会更加方便些。我说,“2002年,县政府[2002]6号文件确有子昂中学并入射洪中学的内容,这是政府为了节约教育经费,采取合并学校,整合教育内部资源的办法,以扩大射洪中学校园面积,确保‘国家级示范性高中射洪中学’的办学成果,这应该是全县人民一件大好事。当时,你们有人反对,还闹出一些事来,搞得县委县政府领导很难堪,我个人也受了很大的委屈。从射洪中学本身来看,没有合并子昂中学的必要了,校园面积已经在120亩以上了,‘繁荣校区’做高三教学区,‘富强校区’做高一、高二年级教学区,‘校本部校园’ 做初中部教学区,挺好的。我们为了建设新校园区,买土地,搞建设贷款负债,你说你们内有向教职工高息借款,外有向信用社的到期贷款,合起来射洪中学的债就背大了,负担就更重了,压力就更大了,这又是何苦呢?”马校长后来就没有提及此事了。2005年5月,谢太银县长通知我去办公室说,“县教育局交了一份书面报告,附上了有子昂中学老师签名的请愿书,要求把子昂中学合并给射洪中学。教育局也主张合起来。想听听你的意见。”我说:“若听我个人意见,现在合就没有那个必要。县长的意见呢?”他说:“我同意县教育局的意见。”我说:“学校是国家的,怎么办是政府的事。”2005年7月,县政府下发了文件,规范了两校合并的相关事宜,两校合并顺利。两校合并后,我们对原子昂中学的教职工,首先落实了教职工的津贴、奖金和标准,严格按照射洪中学教职工标准发放,评职晋升,和射洪中学教师一视同仁。用射洪中学收的学杂费还清了信用社贷款,按本息退清了原子昂中学教职工借款,合计为600多万元的债务。其次,我们整合了校园,因原子昂中学校园内有“沱牌运动场”,所以称原子昂中学校区为“射洪中学新校园沱牌运动区”。合起来的“国家级示范性高中射洪中学新校园”由三区组成:“繁荣校区”、“富强校区”、“沱牌运动区”。原射洪中学校本部校区为“四川省射洪县射洪中学外国语实验学校”的校区,负责建设成射洪中学的优秀初中毕业生的生源基地,为射洪中学高中提供优秀生源。

1991年以来,射洪中学用了10多年的时间,“用创建促建设,用创建促改革,用创建促开放,用创建促质量,用创建促发展,用创建促提高”,加强了学校“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物质文化”建设,“文化,学校之大器”成为了全校师生员工的共识,形成了“思想领导,依法治校,办学自主,育人至上”的办学特色,得到了全校师生员工、教育同仁、社会大众的普遍认同。射洪中学创建“国家级示范性高中”成为了全省其他创建学校的“标志”、“标杆”,接待了几十个兄弟学校来访,作为四川省高中教育工作会的现场,四川省教育厅涂文涛厅长对射洪中学的改革开放和学校的大发展,作了“六点评价”,射洪中学“做射中人,为天下事”的形象远播省内外,为射洪中学创建“中华名校”的目标奠定了精神的和物质的坚实基础,为射洪教育事业的更大发展创造了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