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色彩人生:透过颜色读懂人生
3229300000062

第62章 白色中的社会

1870年普法战争的爆发,法兰西第二帝国(1852年~1870年)的拿破仑三世被俘,法兰西第三共和国(1870年~1940年)宣布成立。然而,新政府不但对抵御普鲁士军队的入侵采取消极态度,而且还相继镇压了巴黎人民1870年10月31日和1871年1月22日的两次起义。 随后在1871年3月28日,身为“工人阶级实质上政府”的“巴黎公社”正式成立,政府军竟然在普鲁士军队的帮助下,对公社成员发动攻击。公社成员也群起反抗。因为一时找不到代表公社的旗帜,公社里的一名女工于是从自己身上的红裙上撕下一块红布,作为公社的标志。从此以后,红色便引用为一切进步热情、反抗不义的阶级解放之符号。与此相对,代表反动、保守的势力,便是‘白色’而由其发动的一切恐怖镇压行动,就是所谓‘白色恐怖’因此,在西方社会里,白色也有恐怖的意思。

当时所指的恐怖主义,指的是“意在全体居民中散布恐吓、惊慌和毁灭的一系列行为”它的施暴量往往不成比例,表面上是任意的、蓄意的象征性行动,意在“杀一儆百”然而“白色恐怖”一词,通常意味着拥有政权的统治者,运用国家机器中的直接暴力手段,针对反抗现有体制的革命或革新势力,所进行的超制度的摧毁行为。其中的“白色”表示的是它保守、反动的性格。如今人们所说的“白色恐怖”是指由反动、保守之势力所发动的一切恐怖镇压行动。但在现在的一些文献中,这个词汇主要用来指国民党政权于戒严时期,尤其是1950年在台湾所发动的恐怖统治。在美国它是用来指麦卡锡时代的反共恐慌。

白色的另一个代名词是“白色污染”它是指由农用薄膜、包装用塑料膜、塑料袋和一次性塑料餐具的丢弃所造成的环境污染。由于废旧塑料包装物大多都呈白色,因此称之为“白色污染”由于现代人生活节奏的加快,社会生活正向便利化、卫生化发展。顺应这种需求,一次性泡沫塑料饭盒、塑料袋等开始频繁地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这些使用方便、价格低廉包装材料的出现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诸多便利。另一方面,这些包装材料在使用后往往是被随手丢弃的,这也是造成“白色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

而我国是世界上十大塑料制品生产和消费大国之一。我国每年用于白色污染的治理经费大约1850万左右,这真的是很大的数字。如今白色污染是我国城市特有的环境污染,在各种公共场所到处都能看见大量废弃的塑料制品,他们从自然界而来,由人类制造,最终归结于大自然时却不易被自然所吸纳,从而影响了大自然的生态环境。调查显示,北京市生活垃圾的3%为废旧塑料包装物,每年产生量约为14万吨;上海市生活垃圾的7%为废旧塑料包装物,每年产生量约为19万吨。从节约资源的角度出发,由于塑料制品的主要来源是面临枯竭的石油资源,应尽可能回收,但由于现阶段再回收的生产成本远高于直接生产成本,在现行市场经济条件下难以做到。然而丢弃在环境中的废旧包装塑料,不但影响市容和自然景观,产生“视觉污染”而且因难以降解,对生态环境还会造成潜在危害。当“白色污染”混在土壤中,会严重影响农作物吸收养分与水分,导致农作物减产;增塑剂和添加剂的渗出会导致地下水污染;当混入城市垃圾中一同焚烧后,会产生有害气体,污染空气,损害人体健康的危害;填埋处理将会长期占用土地等。

面对日益严重的“白色污染”人们希望寻找到一种能够替代现行塑料性能,又不造成白色污染的塑料替代品。因此降解塑料应运而生,这种新型功能的塑料,其特点是在达到一定使用寿命废弃后,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由于其化学结构发生明显变化,引起某些性能损失及外观变化而发生降解,对自然环境无害或少害。

从某种角度而言,服装是一个时代里最重要的表现形式。和它相关的因素涉及艺术、经济、文化、社会心理等各个方面的影响。以至于每当人们想要研究一个时代的文化、经济或社会心理等问题时,服装常常是最重要的表征与论据。从古希腊时代起,白色就和神庙或者祭祀联系在一起。自从诗人缪斯开始穿起那白色半透明的湿袍后,白色便被赋予了更为性感的意味。人们可以说维多利亚时期的白色意味着保守,但另一方面不能否认的是,这一时期的白色还具有更为色情的隐晦意味,人们可以说D&G(Dolce&Gabbana的简称 )的白色与意大利的高级交际花不无关系,但是也不能否认,他们的另外一些白色不具备时代的革新意义。

有意思的是,当年那些在耳朵边上摇晃的巨大白色半月形耳环,或者在连身娃娃衫上的白色圆点,都不能说是价格昂贵的饰品。但当时间进入21世纪后,这个令人怀念的糖果时代给无数设计大师带来了灵感,于是在高级时装的T台上,人们看到了以往街头文化的很多元素:迷你裙,各式各样的丝袜,夸张的黑眼圈或者洛莉塔式的脸,以及各种材质随意的混搭等流行装扮。只不过有可能过去价格低廉的合成纤维,如今在T台上被换成了开司米,过去在衣服上钉的是塑料的白色珠子如今则被换成了白珍珠和钻石。当当年的摇滚歌星已经功成名就,成为新一代的富豪,当Paul McCartney的女儿Stella McCartney成为Chloe的首席设计师时,就注定当年的那白色的糖果年代会成为今天的奢华回顾了。由此可见在当今的时装界中,白色代表的奢华之风的地位是不可动摇的。

在中国流行多年的“白领”一词,康熙字典没有登录,敦煌壁画中没有提示,民间流行口语里更缺乏此类说法,显然它是个舶来品。最先,白领”一词是指有教育背景和工作经验的人士,是西方社会对企业中不需做大量体力劳动的工作人员的通称,又称白领阶层,与蓝领对应。在西方国家衬衫领子的颜色是社会等级的标志,其中白色的衬衫领子被视为身份的象征。因为在原来没有洗衣机和不容易打理面料的时代,干净的衣服是一种奢侈的表示。即使到了今天,西方人认为优雅的衬衫仍然是白色的衬衫。一个人的职业地位越高,他的服装样式就越保守。因为居于社会顶级的男性不会受流行时装变化的影响,他们几乎都穿着白色,这也就是“白领”舶来品的真正含义。

今天在中国,白领”通常代表的是衣着光鲜的、出现在都市街头的、傲然行走的、神情淡漠的人,他们从城市的各个角落涌向“高尚工业园区”他们一尘不染的皮鞋踏出急促的脚步,时刻提醒着路人:我有很多的工作要做,我很忙”电脑、电话、传真是他们最亲密的工作伙伴;他们的竞争对手不计其数,因此他们时刻准备接受新信息、新知识,不断提高自己,同时为步入金领储备能量;他们公私分明,下班时间很少办公,他们把自己的业余时间用来休闲充电,娱乐健身。

在白色代表着的众多文化中,3月14日的白色情人节也是其中之一。几乎全世界的人都知道,每年的2月14日是西方情人节,但3月14日的白色情人节估计知道的人就不多了。3月14日的白色情人节,最早诞生于1977年,它是由日本福冈市博德区的甜点制造商石村万盛堂先生发起的,它是作为一种促销糖果的手段,以此来鼓吹在2月14日收到礼物的人应该要回礼给对方。在日本,通常女方会在2月14日的情人节的时候送礼给心仪的对象,而收到礼物的一方,就会在3月14日回送糖果,并告诉女方自己的心意。因此节日最早被称为“糖果赠送日”因为糖果所使用的砂糖是白色,直到到了1980年起才改称为“白色情人节”

根据日本饴菓子工业协同组合的解释称,“白色情人节”定在3月14日的原因是由于公元三世纪时,罗马帝国皇帝克劳狄二世在首都罗马宣布废弃所有婚姻的承诺,下令全国男子都要从军。当时,一名叫华伦泰的神父,并没有遵照这个旨意而继续为相恋的男女举行婚礼。事情被告发后,华伦泰神父被罗马政府逮捕,最后在公元270年2月14日的这天,神父被送上了绞架被绞死。而在一个月后的3月14日,这对获救的恋人宣誓恋情将至死不渝,为纪念这天于是另定为白色情人节。但是这个解说是完全没有历史根据的。“白色情人节”的起源早已是无法考证的了,但可以确定的是,一定是先有西方2月14日的情人节,才有3月14日的白色情人节。

如今在亚洲部分地区,例如在中国台湾省与韩国的年轻人都会庆祝这个节日。现在有关情人节和白色情人节,到底是男方先送礼还是女方先送礼的说法,已不再有定论,重点在于,这样的节日让有情有缘的男女双方都有一个可以发挥与表达自我心意的机会,而相关的商人们当然也就乐得大发利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