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三分生意七分做人:胡雪岩的24堂处世课
3229200000091

第91章 激化矛盾,败事有余

一知半解、自以为是的人,最容易犯耍小聪明的错误,真正聪明的人,善于从自知之明中发现生活的甜蜜。

聪明做人,再好不过,但真正聪明的人,不会处处显示自己的能耐。“枪打出头鸟”不仅是处世的原则,也是做事的参照。如果一味卖弄自己的小聪明,到头来只能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聪明反被聪明误。

正所谓“聪明一世,糊涂一时”胡雪岩就在这上面栽了个大跟头。

胡雪岩决定为母亲办寿。生日在三月初八,浩治桃觞,恭请光临”的请帖,却在年前就发出去了。到得二月中旬,京中及各省送礼的专差,络绎来到杭州,胡府上派有专人接待。送的礼都是物轻意重,因为胡雪岩既有“财神”之号,送任何贵重之物,都等于“白搭”唯有具官衔的联幛寿序,才是可使寿堂生色的。

寿堂共设七处,最主要的一处,不在元宝街,而是在灵隐的云林寺。铺设这处寿堂时,胡雪岩带着清客,亲自主持,寿堂正中上方高悬一方红地金书的匾额,“淑德彰间”上铭一方御玺:“慈禧皇太后之宝”款书:“赐正一品封典布政使衔东西候补道胡光墉之母朱氏”匾额之下,应该挂谁送的联幛,却费斟酌了。

在这个地方,胡雪岩不该耍小聪明,他为了恭维自己的靠山左宗棠,力主在寿堂上设寿联时,压李鸿章一头,最终想出了一个主意:加上爵位,论爵位,左宗棠比李鸿章高,这样一来才算称了胡雪岩的意。

这一下便显示了胡雪岩政治上的幼稚。一来,左宗棠并不一定非要压李鸿章一头,这样显得他太没气度,而胡雪岩完全是曲意逢迎;二来他耍的这点小聪明,谁看不出来,办寿时人多嘴杂,李鸿章岂能不知?胡雪岩真正是一世聪明,唯此时糊涂。

胡雪岩既然摆明了架势要跟随左宗棠,这是众人皆知的事儿,又何必做得那么出格,不为自己留条后路,官场上错综复杂,何况李鸿章又是大权在握,红得发紫,胡雪岩不知轻重,硬要去碰,那只能碰得头破血流。

本来李鸿章就奉行“倒左先倒胡”的宗旨,胡雪岩的前途岌岌可危,如今,他又亲手把勒在脖子上的绳子紧了一环,加速了自己的“灭亡”

后来,李鸿章帮左宗棠在甘肃平定叛乱,原指望能分功,却没想到功劳全被左宗棠占了去,不仅如此,胡雪岩还帮左宗棠奚落李鸿章。

李鸿章回京途中,正行路时,军中一阵骚动,耳听得后面传来马蹄声。

“慌什么?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列阵。”李鸿章带领诸将到了阵前。

少顷,一支人马奔到近前。胡雪岩跨下一匹骄骢,跑在最前面,李大人慢走,浙江候补道胡光墉给大人送行来了。飞身下马,三步并作两步,跪在地上,李大人,左大人派末道来给大人送行。磕了三个响头。

“胡大人请起。”有道是礼尚往来,李鸿章问道:左大人的酒可醒了?

“回大人,左大人早晨方醒,听说李大人已经走了,追悔莫及,无奈军务在身,不敢或离,便差末道来了。”说着,两个军士各托一个盘子,跪送奉上。打开来看,里面各有一颗卵子大小的明珠,叫人收了,打个哈哈道:转告直亮兄,让他费心思了。

“是。”胡雪岩又施一礼,道:李大人,末道还有公务在身,告退了。回身上了战马。

这一支楚军不足百人,却显得煞有声势。李鸿章仔细看了看,忽地明了,原来都是百里挑一的精壮大汉,盔明甲亮,连胯下的战马都是精心挑选的。胡雪岩在马上一抱拳,带着这彪人马,一阵风似的去了。

“左宗棠有个胡光墉成了多少事。”李鸿章叹口气,道:过河。

一声令下,淮军陆续前进。李鸿章叫来盛宣怀道:杏荪,左宗棠派人来是什么意思,你可知道?大约是觉得对不起大人了,补过来了。

李鸿章哈哈一笑,道:杏荪,这话恐怕连你自己都不信吧?这是左宗棠让我来猜个谜。什么谜?哑谜。大人,我看不会。你自己想不到这一节,不过,左宗棠和胡雪岩喜欢来这一手的,时间长了你就清楚了。

盛宣怀仍是摇头,李鸿章道:送珠子的人恭敬不假,但让我想起一个成语,举案齐眉。盛宣怀心道:这里有什么文章?只听李鸿章道:案子是谐音,通暗字,岂不正说明珠投暗。既而冷笑两声道,两颗珠子用两个军士送,取的是双数,珠子也是货,货通祸,足谐音,解释为祸不单行。左宗棠的谜语连起来就是明珠投暗,祸不单行。说得不无道理。

本来李鸿章就因为左宗棠生闷气,如今胡雪岩又耍了一手小聪明,不免使得李鸿章更加记恨胡雪岩,满心盘算寻个适当时机,必欲除之而后快。

莎士比亚曾说过:愚笨的人往往认为自己很聪明,而聪明的人却一直认为自己很笨。一知半解、自以为是的人,最容易犯耍小聪明的错误,真正聪明的人,善于从自知之明中发现生活的甜蜜;肤浅愚蠢的人,常常在自作聪明后尝到生活的苦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