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三分生意七分做人:胡雪岩的24堂处世课
3229200000007

第7章 精准预测,抢占先机

精准预测能使人在混乱的时局下,处处占领市场空缺或开辟新的市场,最终获得事业的巨大成功。

做生意如在战场打仗,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胜,就必须对未来市场的动态作出精准预测。但是,准确地判断一项投资能否最终经营成自己的一项财源,并非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这其中的关键是要有超前预测的能力,要有能在整个局势的盘算中看出必不可易的大方向的眼光。正如胡雪岩所说:做生意贵乎盘算整个大局,看出必不可易的大方向,照这个方向去做,才会立于不败之地。

市场就像三伏天气,说变就变,神秘莫测。因此,善于识别与把握时机,并且能充分利用这种变化,就显得极为重要。胡雪岩常说:用兵之妙,存乎一心!做生意跟带兵打仗的道理是差不多的,除随机应变之外,还要有超前预测的能力。

胡雪岩的确有一种天然的优势,就是对整个时事有先人一步的了解和把握,所以能先于别人筹划出应对措施。有了这一先机,胡雪岩就能开风气,占地利,享天时,逐一己之利。

清朝发展到道、咸年间,洋人的坚船利炮,让一个至尊无上的帝国突然大吃苦头,随之引起长达十几年的内乱。这一变故,在封建官僚阶层引起了矛盾冲突。面对西方的冲击,官僚阶层起初均采取强硬措施,一致要维护帝国之尊严。随后引起了看法上的分歧,有一部分人主张对外一律以安抚为主,让洋人找不到生事的借口,以为一味地安抚就可笼住洋人,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这无非是一厢情愿的主观愿望。当然这些人也是用心良苦,不愿以鸡蛋碰石头,避免一般平民受大损伤。

另一部分人则坚持对洋人采取强势态度。认为一个国家断不可有退缩怯让之心,免得洋人得寸进尺。这一派人以气节胜。但在实际事情上仍然难以行得通,因为中西实力差别太大,凡逢交战,吃亏的定是老百姓。

这两路人都是站在帝国的立场上看洋人,可以说都是“隔”了一层的做法。还有一部分买办商人以及与洋人交涉较多的沿海地区官僚,与前面两者又有不同。对于洋人的不同理解,必然产生政治见解上的不同。在早期,薛焕、何桂清、王有龄见解接近,即利用洋人的态度;这与曾国藩等的反感态度相对,形成两派在许多问题上的摩擦。胡雪岩因为投身王有龄门下,自己也深知洋人之船坚炮利,所以一直是薛、何、王立场的策划者、参与者,也是受惠者。

到了中期,曾国藩、左宗棠观点开始变化。左宗棠由开始的不理解到理解和欣赏,进而积极地要开风气之先,胡雪岩之洋人观得以有了依托。

基于这种考虑,胡雪岩从来都不脱离官府。不论做什么生意都是以帮助官府为根本出发点,由于帮助官府有功,胡雪岩得以使自己的生意做遍了大江南北。官府承认胡雪岩,也为胡雪岩提供了他从事商业所必须具有的自由选择权。假如没有官府的层层放任和保护,在这样的一个封建帝国,胡雪岩会处处受滞阻,他的商业投入与得到的报偿必然不相匹配。而投入太大和消耗太多,必然影响他的经营,使其不可能形成如此大的气候。

可以看出,精准预测使胡雪岩在时局混乱的前提下,能处处抢先占领市场空缺或开辟新的市场,这也直接决定着胡雪岩事业的巨大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