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三分生意七分做人:胡雪岩的24堂处世课
3229200000036

第36章 勤做不傻做,懂得机变

掌握与运用机变与权变之理,在任何时候都注意给自己留下退路,这是一个高明的商人每一次出击之前都深思熟虑的问题。

“勤劳就是傻,狡猾才是聪明”现在很多年轻人对“勤”的理解产生了比较严重的偏颇。这里的原因有很多,但关键在于没有真正地做到过“勤”体会过“勤”如果做到了,体会了就不会有这样的曲解。

胡雪岩曾说:犯法的事,我们不做。不过,朝廷王法是有板有眼的东西,他怎么说,我们怎么做,这就是守法。他没有说,我们就可以照我们自己的意思做。简单几句话却反映了他对做事的认识,做事要认真但不能认死理不知变通。胡雪岩认为事物之间总有一种内在的必然联系,总是相互作用的。有着非常灵活的手腕,并且长于变通才是明智的生存法则。

钱庄做的本来就是以钱生钱的生意。但生财要有道,不能一味贪心。应该充分掌握与运用机变与权变之理,在任何时候都要既注意给自己留下退路,又能够敢于突破常规,走别人没有走,甚至不敢走的路。

胡雪岩在他的生意由创业而至鼎盛的过程中,每桩生意的运作,就都既敢于冒险,也特别注意为自己留“后路”比如钱庄生意主要是通过兑进兑出来赚钱。兑进,自然是吸收存款以做资本,而兑出则是放款。表面看来这种生意只要把握时机,随银价的起落浮动调整好兑进兑出的利率,就可以稳稳当当坐收渔利。这种将本求利,平平淡淡的运作方式当然也可以,但终归不能将钱庄生意做大。

首先放出的款要高利收回,就要找大主顾,也就是我们现在银行里说的VIP大客户。大主顾做大生意要大本钱,能有大利润。这样的主顾因为资金雄厚自然也就不在乎借款利率的高低,这样一来钱庄的回利就会变高,生意自然就好。但一旦这样的人成为了借贷者就要加倍的小心了,因为获利越大,所担风险也大,款放给他们,自己也要担风险,这一规律是恒定的。虽然怎么样都有冒险,但只要多思,事先想好退路也是可以一试的。胡雪岩做事自然有他自己确定的原则,那就是要先弄清楚,他的米要运到什么地方去。运到官军占领的地方,可以放款给他,但要是运到有太平军的地方去,就不能放款给他。这就是为自己留下退路。

一个生意人不能只顾自己的交易环节,还要顾虑到可能危害影响到自己的所有环节。不然很可能会名利两失,勤做事用心创业但也要留有重新来过的余地,万一放款放到倒了,吃亏也是活该了。

胡雪岩做任何生意都不会把自己和官府放到对立的面上。即使一不小心真的出了什么问题,也能找到合适的理由开脱自己,不至于走上治罪的绝路。胡雪岩一事当前总是很注意为自己留退路的。可惜的是,到他的后期,他在一些很大的事情上,由于客观情势和自我疏忽而发生了损失。比如胡雪岩在为左宗棠西征筹饷而向商行借债,具体运作上就没有为自己留好退路。为筹饷而向洋人借债实际是很不合算的事情,洋人课以重利,本就息耗太重,而此项借款又不是商款,可以楚弓楚得,牟利补偿。但左宗棠为自己西征得功,却志在必成。光绪四年,他要胡雪岩出面邀集商股,同时向英国汇丰银行借款,华、洋两面共借得商款达六百五十万两用于西征粮饷。照左宗棠的计算,七年之中,陕甘可得协饷一千八百八十万以上,以这笔饷款清偿“洋债”足够了。因协饷解到时间不一,因此要求不定还款期次。这只是他的一厢情愿,这笔借债实际定半年一个还款期次,六年还清。到左宗棠奉调入京之前,为了替后任刘锦棠筹划西征善后,左宗棠在近乎独断专行的情况下又借汇丰银行招股贷款四百万两。

对此事,朝廷批复的意思很明确,因你们息借商款,以致京内各项开支都无从筹措,自然还款也就不能帮你们了。朝廷是置之不理了,这样,借款的风险无形之中都加到了出面商借的胡雪岩一人肩上。因为虽然这两笔借款都由各省解陕的协饷还付,但协饷解到时间不能一定,而且原议解汇的协饷还有可能被取消。协饷不到,无法还款,洋行自然是找胡雪岩,而胡雪岩为了自己的信用,只能硬着头皮筹措还款。

在乱世之中要以一人之力而担国家的债务,这是不应该出现的局面,也是胡雪岩事前没有为自己预料的局面。在这种情况下,胡雪岩还决心在生丝生意上与洋人一拼到底,“打得赢要打,打不赢也要打”不肯将囤积的丝、茧脱货求现,则是不仅不留退路,甚至是自己将自己的退路堵死而至背水一战。这样,风波突起之时,也就除了破产查封清偿之外,别无他路了。“局势坏起来是蛮快的,现在不趁早想办法,等临时发觉不妙,就来不及补救了”这其中的道理,胡雪岩自然是极懂得的,但具体做起来就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可见,生意场上瞬息万变,许多事情都难以预料,因此,再有本事、实力再强的人,都不敢说自己做生意从不会失手。生意场上几乎没有生意是可以不冒任何风险的,获利多少与所冒风险的大小成正比,生意规模越大,获利越大,风险也就越大。人的认识过程是无限的,但是人的认识能力却是有限的。正因为人的认识能力的局限性,才使得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有限,使得人们考虑问题难以周全,有些变化可以预见,可以把握,但更高更深的变化并非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