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美食川菜文化研究续编
3229100000015

第15章 提升“美食之都”品牌价值

谭德祥

《舌尖上的中国》电视片在中央电视台、省市台热播后,美食文化成了街谈巷议,谈吃聊食的话题随处可见,各种媒体争相传播。成都这次高规格的研讨会适逢其时,将有助于提升成都“美食之都”的品牌价值,对美食之都的建设将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两年前,2010年2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成都加入联合国教科文创意城市网络并授予“美食之都”称号。是年的5月,在上海世博会中华饮食文化街成都美食展馆,曾经在上年访问过成都的联合国教科文总干事伊琳娜·博科娃正式授牌。成都是目前亚洲各国众多城市中唯一获此殊荣的城市。这是成都的名片、中国的名片,四川人、成都人引以为自豪。同时也深感责任重大,如何维护和提升美食之都的品牌价值,增加城市文化内涵,增进民众幸福,增进与世界的交流,增强成都的吸引力和影响力,成为政府、民间、业界必须担当的重任,责无旁贷。

成都历史悠久,文化丰富,经济繁荣,素有“天府”美称。三星堆、金沙遗址、都江堰、三国文化,以及川剧,川字号美食、美酒、茶饮……不胜枚举。中国最早的酿酒厂——水井坊,中国最早的茶市,第一个菜系博物馆——成都川菜博物馆,中国第一个菜系产业基地,都在成都。遍布大街小巷的餐馆酒楼茶店,角角的各种小吃,来四川的人流连忘返,没有来四川的也知道回锅肉、麻辣烫、火锅、六朵金花(六大国优名酒),竹叶青……人们常说:吃在中国,味在四川。成都是四川美食产业的中心和基地。

上海世博会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伊琳娜·博科娃、副总干事汉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驻北京办事处主任辛格一行品尝了巴国布衣烹制的一席成都美食:川北凉粉、樟茶鸭、麻婆豆腐、回锅肉、鱼香茄子,他们一致称赞。博科娃餐后欣然题词:“我向成都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创意城市网络并授予美食之都深表祝贺!我非常喜欢成都的遗产和传统,变脸充满魔力,皮影戏、茶道、酒道也美妙绝伦,谢谢成都。”

“美食之都”的称号来之不易,我们要倍加珍惜。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规定美食之都必备的条件是:在城市中心地区有发达的美食行业;有活动积极的美食机构、大量传统餐馆和厨师;有本国特色的传统烹饪配料;有在工业时代科技进步情况下,依然保存的当地烹饪诀窍方式和方法;拥有传统食品和产业;举办过美食节、烹饪比赛和相关奖项活动;尊重当地传统的生产氛围,注重促进可持续发展;注重提高公众对传统美食的关注程度,在烹饪学校推广关于传统烹饪的保护和烹饪多样性的课程;按八条标准考核。申报审批程序有九个环节,可谓关隘重重,严格而透明。成都胜出可见其美食文化的传统性、广泛性、多样性、持久性和竞争力。

成都应抓住发展的大好机遇,把建设“美食之都”推向新境界,提高新水平,把成都美食餐饮业做大做强,延伸产业链,发展相关产业和行业,吃住行全面规划,烟酒茶娱统筹运作。建立产业总部和研发基地,及信息、图书、资料交流中心。建设、拓展原材料和配料调料生产基地。要在创意上下工夫,把成都文化的诸多元素:美食、美酒、美人、美景、音乐、川剧、电影、历史、文学、诗歌等交融。处理好精华与糟粕、传统和现代、继承与创新、本土与国际、公众与精英、大生产和小作坊、规模与特色、文化与产业等多种关系。加强政府战略引导、行业平台建设、企业软实力,铁三角支持发展。要发挥社团组织的纽带作用。加强各类的人才培训,成都烹饪专科学校应保留特色壮大规模,而不单是合并了事。要建立川菜发展基金,整理、发掘传统特色名菜,保护名店老店。奖励先进,鼓励研发创新。建立特色美食聚集区、川菜文化交流区,引进省内外、国外名特食品。要颁发美食、名菜的标准(色、香、味、美、质量及安全指标),让人们吃得高兴,买得放心。“汇天下美食之精华,扬川菜文化独家之有优势”,让川菜走向世界,深化成都国际美食之都、国际田园城市的内涵,让人们的生活更美好,社会更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