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人生第一步:家庭育儿宝典
3229000000001

第1章 科学育儿篇

体格检查安排

孩子出生后,儿保医生要定期进行访视和体格检查,一般要求是:

出生15天内,应访视三次,28天时进行体检,并对孩子做一次健康评价。

2个月访视一次,3个月体检一次。

出生3~12个月:每3个月体检一次,周岁时做一次健康评价。

1~3岁:每半年体检一次,3岁时做一次健康评价。

4~6岁:每年体检一次,6周岁时做一次健康评价。

大力提倡母乳喂养

母乳中不仅各种营养素的含量高,而且各种营养素的比例搭配适宜,因此对婴儿来说,它的营养价值高于其他代乳品。母乳中的蛋白质以乳清蛋白为主,乳清蛋白易被婴儿吸收;乳铁蛋白也是母乳中特有的蛋白质,它能与需要铁的细菌竞争铁,从而抑制肠道中的某些依赖铁生存的细菌,防止发生腹泻;母乳中的乳糖在消化道中经微生物作用可以生成乳酸,对婴儿的消化道亦起到调节和保护作用;母乳中的脂肪颗粒小,含不饱和脂肪酸多,均有利于消化吸收;母乳中钙、磷含量虽不高,但比例适合于吸收,因此母乳喂养发生缺钙的情况较人工喂养少;母乳中多种抗感染因子,使得母乳喂养的婴儿抵抗力强,呼吸道及消化道感染明显低于人工喂养儿;母乳中还含有丰富的牛磺酸,对婴儿脑神经系统发育起着重要作用;母乳近乎无菌,而且卫生、方便、经济;特别是产后两天分泌的初乳,特别适合新生婴儿的需要。因此母乳是最好的天然食品,应大力提倡母乳喂养。

母乳喂养从出生开始,除特殊情况外,最少应坚持四个月,最好能喂到8个月,而后逐步断奶。

安排平衡膳食

人的食物中必须含有六大营养物质,就是蛋白质、脂肪、糖类、矿物质、维生素和水。为小儿安排膳食时,各种营养素的供给,越接近小儿生长发育的需要越好,这样的膳食就是平衡膳食。没有任何一种食物含有人体所需要的全部营养素。谁都认为奶类好,但其中缺乏铁。蛋类营养价值优良,但缺乏糖类和维生素C。我们提倡让孩子吃多种多样的食物。目的就是为了使他们得到均衡的营养素。但要注意各种食物中的营养素要分配得当,同时还要适合各年龄组小儿消化系统的特点。蛋白质是六大营养素中最重要的一类,是构成人体组织细胞和体液的主要成分。如果蛋白质供给得多,糖类供给得少时,则热量不足,这时蛋白质也不能很好地被吸收。所以,必须为小儿安排平衡膳食。

为达到这个目的,对婴儿来说关键是要按时添加不同的辅食,在允许的范围内经常更换辅食的品种;对幼儿和4~6岁儿童来说,就应当按营养成分制订每周食谱,力求主食和辅食经常变换花样,以达到平衡膳食,确保孩子的营养需要。

妥善选择强化食品

目前,市面上强化食品的种类较多,为了及时给孩子增添营养,不少家长比较喜欢选购强化食品。选购强化食品的目的是:

(1)弥补天然食物的缺乏和不足。

(2)弥补食物在制作或贮藏过程中所损失的营养素,因而加入一定营养素,使其恢复原来应有的水平。

(3)通过强化使某些营养素的含量超过正常水平,可以达到用少量即可满足需要的目的。也可使某种食物的营养价值更为完善,如婴儿奶粉可用多种维生素强化。

(4)通过强化可以获得营养平衡,提高吸收率。

总之,为儿童选择强化食品的目的,是为了保证小儿各个生长发育阶段得到全面合理的营养。选择强化食品的标准,首要的是当儿童缺乏某种营养素时再进行强化。

这主要依据膳食调查,并通过体格检查来确定有无营养缺乏病。即使存在问题,首先应考虑改善膳食安排,提高食物的总摄入量,以解决营养素缺乏,绝对不能单纯依靠营养强化来供给营养素,必要时可在改变膳食安排的基础上,采取有计划性的营养强化措施。总之,选择强化食品一定要有针对性,最主要的是合理安排膳食,使小儿吃好每顿饭。

但是,有的家长担心孩子身体不好,一心想给孩子补养补养。因为喜欢给孩子增加点“补药”,当他们从广告上看到介绍什么补品补药好,就给孩子吃什么,或者看到人家的孩子吃,也给自己的孩子吃,这是不妥当的。

人体有个特性,在营养不缺乏时补充营养物质,是不会被吸收的,并不是吃的“营养”越多越好,何况有些补药还可能给孩子带来不良的影响。因此,吃“补药”要慎之又慎,一定要有针对性,最好能向医师咨询,千万不可滥用。

做好预防接种

预防接种目的是控制某种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最终控制或消灭某种传染病。通过接种自动或被动免疫制剂使人体产生自动或被动免疫力,保护人体不受病原微生物的感染。当前各社区保健站按卫生部制订的免疫程序的要求,承担对儿童进行预防接种的任务。

所谓免疫程序是指各类常用疫苗对接种对象的选择和及时合理的安排。程序包括接种疫苗种类,接种起始年龄、针次、间隔、复种时间等。

(1)我国现行的儿童免疫程序

卫生部颁发的免疫程序规定:7岁及7岁以下儿童进行卡介苗(BCG)、麻疹减毒活疫苗(MV)、脊髓灰质炎三价糖丸疫苗(TOPV)、百白破混合制剂(DPT)4种疫苗的基础免疫和以后适时的加强免疫。规定的初免月龄不可提前,针次最短间隔1个月,4种疫苗全程免疫必须在12月龄内完成,使儿童获得对结核、麻疹、脊髓灰质炎、百日咳、白喉和破伤风6种传染病的免疫力。

(2)推荐免疫程序

除国家规定的儿童必须接种的4种疫苗外,有些地区结合当地具体情况,把乙型脑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和乙型肝炎疫苗纳入计划范畴。推荐的免疫程序仅作为现行免疫实施的参考,应随卫生行政部门新的规定执行。

重视体辂锻炼

为了不把孩子培养成温室里的花朵,必须从小开始体格锻炼。在保健医生的指导下到大自然中去,通过日光照射、水的刺激、温度变化和全身活动等,提高他们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从中可以增强孩子的呼吸、循环、消化、神经等系统的功能,对孩子的茁壮成长是非常重要的。

(1)积极开展“三浴”锻炼

要充分利用日光、空气和水等自然因素来促进宝宝的体质。这是因为:

①新鲜空气中氧的含量高,能促进新陈代谢。冷空气可使血管先收缩后扩张,血管扩张的灵活性提高,机体对寒冷的适应能力就强。

②日光中有两种光线,对人体健康很重要。一种是红外线,照射人体后,能使血管扩张,增强新陈代谢,使全身感到温暖;另一种是紫外线,照射在人体的皮肤上,可使皮肤中的7-脱氢胆固醇转变为维生素D,可以预防佝偻病。适量的紫外线还可增强全身功能,提高机体的防御能力。

③多接触水,主要是利用水的温度和水的机械作用,给人以刺激达到锻炼的目的。水的导热性强,能从体表带走大量的体热。低温的水再加上水流的强度,可使全身体温调节功能反应加强,促进血液循环,增强身体对外界冷热气温的适应能力。

(2)开展体操及相关的锻炼

在保健医生的指导下,要根据年龄特点积极开展体格锻炼,这不仅可以促进孩子的体格发育,面且通过锻炼还可增强抵御疾病和改善神经系统活动能力。在锻炼时一定要适度,不可操之过急。

婴儿期由被动体操开始,继而做主动体操,同时可结合大运动的发育过程进行相关的锻炼。

幼儿期的体育活动包括基本动作和基本体操两大部分。基本动作应结合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走、跑、跳、投掷、钻爬和攀登等动作,以游戏或体育游戏的方式进行,在游戏中熟练了这些动作,使体格碍到锻炼。此外,还可配合进行模仿操、徒手操、轻器械操,以及队列、队形进行训练。

4~6岁由于这个阶段身体更壮实,体力更充沛,可根据不同年龄进行相应的体操及跑步等体育锻炼。

注重早期智力开发

有人说:“孩子小,吃饱了睡足了就行了,不需要什么教育。”这种观点显然是不对的。要培养人才,必须进行早期教育。早期教育是指从出生到4~6岁期对小儿进行的有计划、有目的的教育。抓住不同年龄智能发育的关键期,有针对性进行各种教育,以充分开发其智力潜能,这对促进整个0~6岁儿童的智能发育,无疑是非常重要的。为了做好早期智能开发,家长应在保健医生的指导下,做好以下各项工作:

(1)做好智能发育监测

新生婴儿满月时,最好能安排一次智能测查,了解孩子的智能发育水平。婴儿期最好每3个月能进行一次智力测验;幼儿期每半年进行一次智力测验;4~6岁期每一年进行一次智力测验。每次测查后,均应做详细的记录,动态地监测孩子的智力发育过程。每次测查后都应根据测查结果,分析大运动、精细动作、适应能力、语言和社交行为每个能区,以及整个智能的实际发育情况,并根据结果提出相应的训练措施。

(2)早期教育的手段、方法和应注意的问题这里需要强调的是:在早期教育中,家庭对孩子的影响极大。过分溺爱和随心所欲的小儿,就很难养成坚强的意志、勤奋的习惯和谦逊的态度。反之,对小孩子要求过严,责备多,启发诱导少,就很难培养孩子的创造性和独立性。因此,教育要从早期开始,要创造良好的环境,要有正确的教育方法。家长既要用父母的感情,使小孩子在爱抚中成长,又要负起时代教育的责任,让教育在小儿的成长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卫生习惯和卫生意识,反映一个国家与民族的文化素质和精神文明的水平。有良好的卫生习惯,可直接减少病菌的侵入,防止疾病发生。良好的卫生习惯是高尚道德品质的组成部分。要从小要求,及时教育,而且父母和家庭成员、老师以及小孩子周围的人都要身体力行,成为良好卫生习惯的模范执行者。

例如,饭前、便后洗手,看起来很简单,但是要求每一个小孩子都做到并坚持下去就不容易了。大家知道,厕所和大便中带有很多致病菌,如便后不洗手,很容易污染食品及其他物品,一不小心,就可将被污染的东西吞入,细菌得以蔓延而发病。

婴幼儿个人卫生习惯的培养是非常细致和多方面的。

首先要制订严格科学的生活制度,还要随着小儿智力和运动功能的发育,引导他们逐步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如不拾地上的东西吃,不吮手指和咬指甲,不随地吐痰,不吃零食,不挑食,定时大便等。除了手的卫生之外,还应注意皮肤卫生和口腔卫生。这些都需要从小培养,坚持不懈,养成习惯。这样对孩子健康成长将会好处无穷。

密切与托幼机构联系

孩子由家庭生活过渡到集体生活,要做好必要的准备,这是家长和托幼机构的共同任务。入托前,家长应将托儿所、幼儿园的情况介绍给孩子,告诉他老师和小朋友们都欢迎他,那里有许多玩具,可以和小朋友们一些玩,一起吃饭,一起睡觉等;老师还会给大家讲故事,教唱歌等,使他对托儿所或幼儿园有个了解。入托后,通常要有一个适应的过程,家长应与托儿所密切联系。在教育方法上,家长和老师务必一致,老师不许可的,家长也不能同意;反之,老师赞同的,家长更不应反对。

总之,小儿每天生活中的教育内容是丰富的,小孩子进行的每一种活动都是在学习,所以老师和家长都要关心,并有一致的要求和教育方法。如果双方的意见和做法相左,可能会让孩子无所适从,这样良好的习惯和品德就不易形成,教育效果也就不会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