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清史是个什么玩意儿:话说清朝十二妃
3228900000039

第39章 同治之死

慈安太后对这个儿媳妇还是非常照顾、体贴的。但慈禧太后则事事看着阿鲁特氏不顺眼,每每加以指斥、责难。史书上所载,对皇后阿鲁特氏“孝贞(慈安太后)亦异常钟爱,而孝钦(慈禧太后)则非常忿怒。每孝哲(阿鲁特氏)入见,从未尝假以词色”,当是事实。关于慈禧太后与阿鲁特氏不和之事,爱新觉罗?溥仪在其回忆录《我的前半生》中也有记述。

所幸的是,大婚之后同治同阿鲁特氏关系尚好。帝后之间情趣比较高雅,相亲相爱,堪称相敬如宾。有史为证:“孝哲物度端凝,不苟言笑,故穆宗始终敬礼之。宫中无事,恒举唐诗以试后,后应口背诵如流。上益喜,伉俪綦笃,而居恒曾无亵容狎语。”但由于慈禧太后对阿鲁特氏心怀不满,看到皇帝对她很好,便格外不高兴。于是就对皇帝的私生活横加干预,不让皇帝与阿鲁特氏同居,“欲令慧妃专夕”。同治也有几分倔强,偏不依母亲,干脆谁的寝宫也不去,一人独居乾清宫。

同治与慈禧太后母子失和,更使慈禧太后迁怒于阿鲁特氏,认为是她挑唆儿子不听自己的话。这给皇后带来了更大的厄运。据野史传言小皇帝与母亲斗气离开后妃,而独居乾清宫,开始还可坚持,时间一长,就有些心猿意马了。在机灵的太监指引下,他化装来到宫外不远的烟花柳巷行走,只一两年,便身染重病。同治十三年(1875年)十二月初五日,同治病死,享年尚不足十九岁。同治之死,传说颇多,主要有死于天花、死于梅毒两说。

天花说的主要根据是历史档案和翁同龢的日记。日记记载:同治于十月“二十一日,西苑着凉,今日(三十日)发疹”。十一月初二日,“闻传蟒袍补褂,圣躬有天花之喜”。又记载:“昨日治疹,申刻,始定天花也。”初九日,召见御前大臣时,“气色皆盛,头面皆灌浆泡饱满”。上谕云:“朕于本月遇有天花之喜,经惇亲王等合词吁请静心调摄”云云。经学者在清宫历史医疗档案《万岁爷进药用药底簿》查阅了自同治十三年十月三十日同治得病召御医李德立、庄守和入宫请脉时起,直至十二月初五日同治病死时止,前后共三十七天的脉案、处方及一百零六帖服药记录,后认为:同治帝系患天花而死。在同治得了天花以后,太医公布病情与药方,宣布同治之病为“天花之喜”。慈安、慈禧两宫太后,还亲自到景山寿皇殿行礼,祈求祖先神灵赐福。内务府行文礼部,诸天众圣,皆加封赏。一身疮痍的同治,在皇宫求神祭祖的喧嚣中离开了人世。他死在养心殿,这里恰是他的祖先顺治被天花夺去性命的寝殿,而绝非死于梅毒或其他别的病症。但钱谷风先生、台湾作家高阳先生却依据大量的史料,肯定了同治是死于梅毒,并且还与慈禧太后和皇后阿鲁特氏的矛盾激化这一传说有关。

死于梅毒说也主要是根据历史档案和翁同龢日记,野史中也有相关载述,《清宫遗闻》记载,同治到私娼处,致染梅毒。翁同龢日记云:十一月二十三日,“晤太医李竹轩、庄某于内务府坐处,据云:脉息皆弱而无力,腰间肿处,两孔皆流脓,亦流腥水,而根盘甚大,渐流向背,外溃则口甚大,内溃则不可言。”二十八日记:太医云:“腰间溃如椀,其口在边上,揭膏药则汁如箭激,丑刻如此,卯刻复揭,又流半盅。”二十九日记:见“御医为他揭膏药挤脓,脓已半盅,色白而气腥,漫肿一片,腰以下皆平,色微紫,看上去病已深。”李慈铭日记也记载:“上旋患痈,项腹皆一,皆脓溃。”

据传说,同治帝因梅毒导致“内陷”身亡。而“内陷”是由惊吓诱发的。十二月初四日午后,皇后阿鲁特氏到养心殿东暖阁探视皇帝病情,同治见她脸上泪痕宛在,不免关切,便问缘由,阿鲁特氏一时忍耐不住,就把又受慈禧太后指责的经过,哭着告诉了同治。哪知慈禧太后接到密报,已悄悄跟来躲在帷幕外面偷听。当听到皇帝安慰阿鲁特氏:“你暂且忍耐,总有出头的日子”时,慈禧太后已按捺不住心头的怒火。据说她当时的态度非常粗暴,与民间恶婆婆的行径无异,掀幕直入,一把揪住皇后阿鲁特氏的头发,劈脸就是一巴掌。皇后统摄六宫,为了维护自己的尊严,当慈禧太后来势汹汹之际但求免于侮辱,难免口不择言,所以抗声说道:“你不能打我,我是从大清门飞进来的。”此话不说还好,—说正如火上浇油。慈禧太后一生的恨事,正是不能正位中宫。阿鲁特氏的抗议正触犯了她的大忌,于是索性一不做、二不休,厉声喝令:“传杖!”“传杖”是命内务府行杖。这是对付犯了重大过失的太监、宫女的办法,今日竟施于皇后!同治听了大惊,顿时昏厥。这一来才免了皇后的一顿刑罚。而同治皇帝则就此病势突变“内陷”,终于第二天不治身亡。

同治皇帝究竟因何而死,实需进一步考证。本来,脉案是皇室档案记录,是官方文件,应无可非议。但事实未必尽然,中国自古就有“为尊者讳”的传统。因为在某种条件下,由于某种不可公诸于众的原因,必须回避当时的真实情况!有时也弄虚作假,以掩盖事实真相,这也是历史上屡见不鲜的手法。因此同治皇帝的脉案、用药情况的记载,也完全有伪造之可能。

亲自为同治治病的御医李德立的曾孙李镇先生这样说:“曾祖李德立就是给同治看病的御医。五十年以前,我的祖父在世时,我为此疑案当面问过他,他是德立公之长子,……关于曾祖为同治看病的亲身经历和慈禧懿旨‘屏斥治罪’的内幕,因这是与家族命运休戚相关的大事,印象极为深刻。他说:同治确是死于梅毒,并将真相告我。时在1938年。我据此查阅有关史料,拟稿投北京《文言报》,被采用披露报端。先祖父及所识前清遗老阅后均额首称是,未闻异议。”

关于同治皇帝死前的情况,他的说法也与传说的基本一致。据他说:慈禧太后在亲生儿皇帝得了不治之症后,“首先传旨把同治迁到养心殿东暖阁,便于监视。阿鲁特氏皇后住在养心殿西侧的体顺堂,如要夫妻相会,晨昏省视,要事先通知首领太监禀明,才能进入暖阁面见皇帝。慈禧与皇后,婆媳之间早有不和,如今矛盾更加尖锐。据祖父面告,同治之病,经曾祖精心治疗已有起色。十二月初四日午后,阿鲁特氏来东暖阁视疾,当时同治神志清醒,看见皇后愁眉锁目,泪痕满面,乃细问缘由。这时早有监视太监专报西太后,说皇帝与皇后阁内私语。慈禧急来东暖阁,脱去花盆底高跟鞋,悄悄立在帷幔之后窃听,并示意左右禁声,切勿声张。此时皇后毫无察觉,哭诉备受母后刁难之苦。皇帝亦亲有感受,劝她暂且忍耐,待病好之后,总会有出头的日子。可知同治在去世前一天,所想的是病好之后的事,没有预感到明天就要死了。不料慈禧听到此处正刺所忌,竟勃然大怒,立刻推幔闯入帷内,一把揪住皇后的头发用力猛拖,一大撮头发连同头皮都被拉了下来,又劈面猛击一掌,顿时皇后血流满面,惨不忍睹。慈禧又叫太监传杖,棒打皇后。同治大惊,顿日昏厥,从床上跌落在地,病势加剧,从此昏迷不醒。急传先曾祖入阁请脉,但已牙关紧闭,滴药不进,于次日夜晚死去。”后来李德立因了解内情,差一点被慈禧太后逼令自尽。

民间对于同治皇帝死因有种种说法,清朝官方则保持沉默,不予申辩。是不屑一顾,还是默认民间传说,我们不得而知。因此,同治到底是死于什么病,成了一个历史疑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