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琳的家人和同事都评价她个性相对很稳定,做事较理性,能控制住自己,没有什么孩子气。她也希望丈夫和儿子都懂些事,别给她添太多的麻烦。但现在,经过这么久的家庭生活,尤其是在父子磨合中丈夫的实际表现,她彻底承认了一个事实:丈夫从来没有真正地长大过。她越来越认为,孩子越来越淘气越来越不好管,与丈夫的心理幼稚、贪玩、不能忍耐有直接的关系。可每次她指出这一点时,丈夫都坚决否认这种说法,他坚持认为:跟孩子在一起就是不能总让着他,不但要跟他争辩,关键的时候,为了让孩子知道做人做事的道理,必须得动手打,“你看,每次我一动手打他,他多老实多听话,让他干什么就干什么!”
许琳感到丈夫实在不可理喻,孩子是能打出好习惯的吗?同时,她也感到委屈:我已经做得够多的了,我够理解够包容的了,付出这一切的凭什么是我呢?像我这样的女人命就该是这么苦吗?
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人的身体发育、大脑神经系统、身体的生理机能需要渐渐成熟,同样,心理机能也需要渐渐成熟。与生理机能成熟所不同的是,心理机能不会随着岁月,随着生理年龄,随着人的身体长大而成熟,在某一部分落下的功课,会在从前的地方一直原地踏步等着你,并且不断地给你制造着麻烦,提醒你去改进。
每个人,都有义务去对孩子、对自己进行终生的“养成”教育。
父母对孩子说话的语气、动作、行为、生活习惯、情绪控制能力以及教养观念,都需要点滴养成,如果父母在教育中永远没有反思,没有用心去培养自己、培养孩子,就很难成熟起来。或许,有些人在某些方面一生都难以成熟起来。稍加留心不难发现,每一个年龄阶段的人,青少年、中年人、老年人,都有或多或少程度的孩子气。可以说,任何年龄阶段的人都会出现不成熟的孩子气,比如,教训孩子时,心里越着急,说话声调就越高,语气就越慌张越急躁。而成熟的个性应该是:情境越是紧急越要冷静,镇定,声调低沉,有威摄力。这样,孩子就能听得懂大人在说什么,而不是以为父母心里的愤怒“魔鬼”快要出现了,这个“魔鬼”要张牙舞爪地打自己了。
许琳的丈夫是性格不太成熟又很关心孩子成长的父亲,需要慢慢修养自己的身心不断长大,去掉一些幼稚的孩子气。而许琳虽然性格温和能忍,但本身也并没有完全成熟。许琳事实上是一个做事很认真的人,温柔是一方面,实际上她很较真儿,无论是工作上,还是家庭教育上,不达到她理想的和谐适应的心理状态她是不罢休的。当然她肯付出,肯努力,也经常分析思考和学习,但难免有狭隘的地方,比如把孩子不好教育的问题归于丈夫的孩子气,而她在教训丈夫时,教训孩子时,也是一副任性的稚气模样,难以打心眼儿里触动他们爷俩。要知道,追求成熟不但要靠孩子自己悟,还要父母至少有一人,做出示范。
在这个家庭里,老人虽然六七十岁了,但其实养育孩子方面,他们意识也并不十分清晰,有些想法和做法也并不坚定。有些老人会认为:不是自己的孩子,我并不想管,这样做本身就是不积极的参与态度。而许琳的公婆则是一边倒,只帮助孙子训斥儿子,这样也会把很不成熟的小孩子惯坏的。再有,爷爷奶奶属于那种特别诚恳,同时过于谨小慎微的那种传统老人,对儿子学习上管得很严,同时生活上惯得又特别厉害,对孙子,他们也是用此一贯的方式,导致了儿子和孙子与同龄人相比,都明显幼稚一些。
通常来说,父母们很容易去相互责怪对方的不成熟,很少回归到内心,检索自己的不成熟之处,并时常提醒自己加以改善,越是这样,就越拖延了自己的成熟进程。如果全家人都在彼此相互指责,全家人都会出现心理成长的停滞局面。因此,每个人都要尽力时刻提醒自己:克制、收敛、自律,照管好自己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