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四川图书馆百年馆庆纪念文集
3228500000080

第80章 四川省图书馆纪事(3)

·为加强暑期少年儿童阅览工作,省图书馆与成都市图书馆联合在成都东、北、西三门及市中心设立5个馆外暑期少年儿童阅览站,组织了316名少先队员轮流服务。开放两个月,共接待小读者19770余人次。

10月 省文化局通知省图书馆启用铜质四川省图书馆印章。

10月18日 四川省成都市处理反动、****、荒诞图书办公室召开图书工作经验交流会,交流推荐好书、加强读者阅览辅导经验。省图书馆派员参会,并派张德芳参加反动、****、荒诞图书的处理工作。

11月8日 中央文化部发布《关于补充省(直辖市)图书馆藏书的试行办法的通知》,指定四川省图书馆、北京图书馆、上海图书馆、辽宁、湖北省图书馆首先试行。1958年试行停止。

11月 省图书馆向省清理敌伪档案委员会移交档案133卷,其中新中国成立前四川省立图书馆档案19卷;新中国成立前四川省立通志馆档案36卷;川西人民造纸厂交四川省图书馆保存的民国时期四川军、警、宪、政部分档案78卷。

·省图书馆编印《学习第一个五年计划参考资料索引和参考书目》。

12月 省图书馆联合成都市卫生局举办中医药图书展览,观众887人次。

1955年 省图书馆接收广汉县图书馆图书7251册,其中线装古籍3557册,平装书2349册,杂志1141册,残书204册。

·为支援新建立的宜宾图书馆,四川省图书馆调伍宗华、兰桂蓉、胡大海去该馆工作,伍宗华任该馆馆长。

1956年

2月 省文化局委任穆济波为省图书馆副馆长。

·程德芳、陈正芳、潘志薰、陈鹤云、钟云亭、黄致祥、喻素萱等由重庆市图书馆调入省图书馆工作。

4月9—22日 四川省文化局为新建县馆培训业务骨干,在成都举办短期业务训练班,参加学习的共20余人。省图书馆张德芳、潘志薰、程德芳担任讲课工作。

5月10日 省文化局召集省图书馆、成都市图书馆及成都地区大专院校图书馆馆长座谈研究为科学研究服务及开展馆际互借问题。会议决定由省图书馆、四川大学图书馆、四川医学院图书馆共同草拟《成都地区图书馆馆际互借公约》

6月5日 省图书馆发起组织成都地区图书馆馆际座谈会,以加强图书馆之间的协调协作。到会的有成都市图书馆、四川大学、四川医学院、成都工学院、四川财经学院、西南民族学院、西南音乐专科学校及省农业科学研究所等单位的负责人。省文化局廖品卿出席指导。这次会议决定成立联络机构,同时商定了本年轮流召集馆际座谈会的主持人。

6月6日 省图书馆编印《馆藏中国古农书目》。

6月25日 省图书馆参加共青团成都市委、市新华书店、四川人民出版社等单位联合举办的少年儿童读物展览,展出各种书籍、连环画、图片1200余种。

7月5—13日 中央文化部在北京召开图书馆工作会议,讨论为科学研究服务的问题。会议指出图书馆的基本任务是:(一)为科学研究服务;(二)为普及文化教育工作服务。会议对各地公共图书馆大量积压图书影响为科学研究服务的现象提出了批评。文化部副部长林西林、刘会明出席会议并作发言,四川省图书馆采编部负责人张德芳参会。

7月24日 上海周孝怀先生捐赠四川省图书馆手抄本《十三经》一部。

9月13日 省文化局指示各地“注意保护古旧图书资料”。

9月 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捐赠四川省图书馆图书101****193册。

11月22日 省图书馆联合成都市图书馆举办高尔基文艺著作《母亲》报告会,四川省文联黎本初担任主讲,听众1000余人。

11月 省文化局通知邛崃县人委,将该县所藏线装古籍1100册移交省图书馆保存。

·中央文化部社会文化事业管理局赠送省图书馆《明实录》一部计500册。

12月1日 省图书馆举办《伤寒论》报告会,由成都中医学院教授邓作楷主讲,听众800余人。

12月5日 高等教育部在北京召开全国高等院校图书馆工作会议,会上确定高等院校图书馆的性质是“辅助教学和科学研究的学术性机构。”它的主要任务是为教学和科学研究服务。会议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院校图书馆试行条例》(草案)等4个文件。这次会议标志着我国高等院校图书馆工作走向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省图书馆李广誉出席会议。

12月 全国省市文化局长会议确定了农村图书室的工作方向,指出它是“向农民进行社会主义思想教育传播科学知识的工具”,要求各地必须抓紧农村图书馆网的建立。

1956年 省图书馆与省博物馆、省电影器材修配站成立****联合支部。

1957年

1月 赵熙由省博物馆调入省图书馆任行政秘书。

3月4日 成都地区图书馆在职干部业务进修学校成立开学,该校设在省图书馆。参加学习的正式学员有66人,旁听学员20余人。

3月15日 省文化局指示,省图书馆将少年儿童阅览室藏书、桌椅以及工作人员刘兰芬全部调拨成都市图书馆,省馆不再开展少年儿童阅览工作。

3月 省图书馆张德芳、谢申甫、程德芳3人去南京参加中央文化部、北京大学、武汉大学联合举办的全国省市图书馆工作人员进修班学习,学习时间为65天,5月18日结束回馆。

·省图书馆举办《中国书史展览》,展出馆藏珍善本实物607件,展品有甲骨、简牍、石经、卷轴及各代雕版图书,展出22天,观众12003人次。

·为加强为科学研究服务,省图书馆新辟外文、古典文学、中医药专题阅览室,5月开辟了马列主义阅览室。

4月 省文化局报经中央文化部审核批准,决定将省图书馆保存的渭南严氏、双流刘氏以及成都茹古书局的古籍书版166种,计15000片移交四川人民出版社统一保存,分批重印出版。

5月25日 熊克武先生致函省图书馆伍非百馆长,同意将其捐赠井研县文化馆的部分古籍移交省图书馆保存。

7月 省图书馆在省文化局统一布置下,开始反****运动,馆长伍非百、副馆长穆济波、工作人员田恕原被划为“****分子”,调离省馆。

10月 为庆祝俄国十月革命四十周年,省图书馆联合省文联、成都市图书馆举办高尔基与苏联文学报告会,由省文联肖崇素主讲,听众800余人。

12月21日 省图书馆新建阅览楼一幢竣工,建筑面积1290平方米。

1957年 省图书馆先后接收;

犍为县文化馆藏省内外县志26种,计163册;

大邑县文化馆藏《汉源县志》、《西昌县志》、《长宁县志》、《涪陵州志》、明万历刊本《楚辞集注》等古籍;

贵州遵义赵氏穆川堂捐赠古籍232种,共计2431册;

周孝怀先生捐赠油印本《辛亥四川争路所亲历之重要事实》一册。

·本年,屈成才、崔永仪、罗小文、左复礼、廖品卿由省文化局调入省图书馆工作,庄成美由泸州市图书馆调入省图书馆工作。

1958年

2月 省图书馆用《四川通志》1部共120册与云南大学图书馆进行书刊交换,换回该馆《云南通志》、《续云南通志稿》、《昆明志》等9种地方志。

3月25日 全国省、市、自治区图书馆工作跃进大会在北京举行。这次大会是图书馆贯彻执行党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开展社会主义竞赛的跃进大会,大会深入地讨论了省、市、自治区图书馆的方针任务,明确了“为科学研究服务和为人民大众服务”两者不可偏废的关系以及普及与提高的关系。北京图书馆等33个图书馆向全国图书馆工作人员提出了“十比”倡议书。省图书馆赵熙、李广誉参加了会议。

3月 ****中央召开成都会议期间,******主席通过****四川省委办公室借阅了四川省图书馆馆藏《李长吉集》、《华阳国志》,题写书名并作圈点。

5月 省文化局任命张圣奘为省图书馆研究员。

6月4日 四川省人民委员会正式批准成立四川省中心图书馆委员会,隶属省科委领导。中心图书馆委员会由四川省图书馆、重庆市图书馆、四川大学图书馆、重庆大学图书馆组成,并确定四川医学院图书馆、西南师范学院图书馆、西南农学院图书馆、成都工学院图书馆、成都地质学院图书馆、重庆医学院图书馆为省中心图书馆辅助馆,办公室设在四川省图书馆内。

6月25日 省文化局召开全省文化工作会议,省图书馆赵熙、李广誉、刘有镕参加了会议。

7月2日 省图书馆、重庆市图书馆、泸州市图书馆、宜宾市图书馆、雅安市图书馆代表在成都旅馆举行座谈会,商议划分业务辅导区。确定省图书馆负责温江、绵阳、乐山、内江、西昌5个专区及3个民族自治州;重庆图书馆负责江津、遂宁、涪陵、达县、万县5个专区;南充市图书馆负责南充专区;宜宾市图书馆负责宜宾专区和自贡市;雅安市图书馆负责雅安专区。

7月15日 ****四川省文化局总支批准省图书馆成立党支部,赵熙、王玉琳任支部委员。

7月26—28日 省文化局在泸州召开全省公共图书馆会议,彭长登副局长主持会议,周炳镛、周绍江参加了会议。

8月 省图书馆与重庆市图书馆在成渝两地同时举办全省县(市)图书馆干部训练班,学习时间为5周,共培训学员92人。参加成都地区学习班的有成都、温江、绵阳、乐山、南充、雅安、西昌、甘孜、阿坝、凉山等市、县、自治州图书馆;参加重庆地区学习的有重庆、自贡、万县、涪陵、达县、内江、泸州、宜宾、江津等市、县图书馆。

9月5日 省文化局任命刘玉清为省图书馆办公室主任。12月25日增选刘为省图书馆支部委员,1961年调离省馆。

9月 浙江农学院党委书记杨德华调入省图书馆工作。12月3日经****四川省委批准,任命杨德华为省图书馆馆长,同时增选为****四川省图书馆支部书记。

·省图书馆编印《馆藏古籍书目》及《馆藏方志目录》。

10月 四川省中心图书馆向省内主治医生、九级以上科技工作者发放通用借书证,省图书馆为借阅图书馆之一。

·为响应大炼钢铁运动,省图书馆职工在馆舍前院修筑炼炉土法炼铁,并派员至省文化局、香花炼钢厂参加炼铁劳动。

11月20日 省图书馆赵熙参加北京中央文化学院举办的全国省、市、自治区图书馆研究班学习,历时两月,于1959年1月16日结业。

·省图书馆建立辅导部,同年新建外借室一幢,面积150平方米。

·省图书馆编印《四川资料目录》、《******著作目录》、《馆藏日文农业期刊索引》、《馆藏农学、电机及电力工程书目》、《馆藏冶金书目》及《馆藏矿物及采矿书目》。

·省图书馆制定《本馆补充书刊暂行规定(草案)》、《阅览部借阅规则》、《中文图书编目规定》、《中文新书分类简则》等规章制度。

1959年

1月 中央文化部下发文化学院图书馆研究班编写的《社会主义图书馆概论(初稿)》征求意见,省图书馆组织全馆职工讨论了一周后由省图书馆张德芳执笔将收集整理的讨论意见上报文化部。

·省图书馆与重庆市图书馆制订了业务协作计划,主要项目为馆际互借、编制大型书目、互派业务人员学习交流工作经验等。

2月 省文化局批准省图书馆组织机构调整为办公室、阅览部、采编部、辅导部,任命周炳镛为阅览部副主任;张德芳、孙德辉为采编部副主任;赵熙、李广誉为辅导部副主任。

·省图书馆、博物馆及重庆市图书馆、博物馆在省、市文化局的领导下召开了四馆协作会议,商讨向国庆10周年献礼问题。

3月21日 中央文化部在北京召开全国省、市、自治区图书馆跃进大会,省图书馆李广誉、赵熙参加了会议。会后省图书馆立即开展农村公社图书室的业务辅导和图书流通工作。

3月 四川省中心图书馆委员会在成都成立了四川地区图书集中编目组。该组由部分成员馆抽调专人组成,成都市新华书店随组成立图书馆图书供应部,图书及目录卡片同时发行。省图书馆潘志薰、何秀清抽调该组工作。

·四川省图书馆和重庆市图书馆开展交换干部工作,互换3人,期限3个月,互相交流经验、互相学习。

5月9日 省图书馆赵熙、周玉质、崔永仪、司徒蓉参加省文化局农村文化工作调查组分赴泸州、南充、温江、绵阳等地调查文化馆(站)图书室活动情况,赵熙任绵阳调查组副组长。

4月 中央革命历史博物馆借用省图书馆馆藏新中国成立前出版书刊148种,其中有辛亥四川保路运动图书资料67种,1926年****执委会编印的《中国共产党五年来之政治主张》以及《四九》、《春旭》、《大声周刊》等革命进步书刊。

5月 四川省文化局任命缪木天为省图书馆副馆长。

5—7月 省图书馆、成都市图书馆、成都市文化宫图书馆联合举办“为钢而战”图书资料巡回展览,展出书刊1405册,并编制了《钢铁资料索引》印发有关单位。

7月4日 省文化局发布《关于图书馆、文化馆在回收废纸中应注意的问题》指示,规定馆藏书刊中凡属虫蛀、鼠伤、残损、零缺的复本可作废书处理,但新中国成立前出版的书刊中有版本、学术研究价值以及革命进步书刊虽有复本亦不应处理应予修复。

7月 省图书馆印制《四川省各图书馆馆藏旧期刊联合目录》、《四川省各图书馆中医药书刊联合目录》。

·阅览部发图书外借证10000个,分配比例为;东城区60%、西城区30%、郊区10%;厂矿50%、郊区公社10%、机关团体及部队10%、科研单位学校10%、居民5%、其他15%。

1959年 省图书馆馆长杨德华因病离职休养。

·南下干部沈以由四川省广播电台调入省图书馆工作。

·四川省图书馆张德芳、程德芳被评为省文化厅系统先进工作者,出席了省直机关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

1960年

2月13日 为庆祝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十周年纪念日,省图书馆、成都市图书馆、省中苏友好协会联合举办《谈“苏联文学”》报告会,并编印苏联近代文学书目,推荐苏联优秀文学作品。

2月21日 省文化局下达《关于图书馆对州、县、区图书馆(室)进行业务辅导分工的通知》,再次确定省市图书馆业务辅导范围:省图书馆分工辅导自贡市、温江、绵阳、内江、乐山、西昌专区及甘孜、凉山、阿坝藏族自治州等市县图书馆。

2月 武汉大学图书馆学系开办图书馆学函授班,第一期函授地区暂定为武汉、成都、重庆、长沙、南昌、广州、南宁7处,学习年限为2年。3月正式开学,省图书馆刘晓丽、周介生、章锐安等为第一期学员。

3月26日 省文化局在南充召开全省农村文化工作会议,传达全国农村文化工作会议精神,省图书馆辅导部负责人参加了会议。

3月31日 省文化局在省电影放映学校举办全省图书馆干部训练班,省图书馆、重庆市图书馆馆长分别担任训练班主任、副主任,下设办公室(包括秘书、教务两组)。学习内容为政治理论、中小型图书馆业务基础知识、现场参观等。学员为县、市图书馆在职干部及拟于本年成立新馆的筹备人员共93人,学习87天,6月25日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