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四川图书馆百年馆庆纪念文集
3228500000058

第58章 甘于清贫乐于奉献(2)

在马尔康期间,张老师还到州图书馆采编部、外借室和期刊室参观,对各项业务工作进行深入细致的指导。在采编室他对我们的采编人员说:“一定要多看书,提高文化素养,这样才能选到读者喜欢的好书。”他接着说,“作为编目人员如果对书的内容不了解,分类就有可能会不准确,譬如可能会把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本来应该分在‘I511’类,而你却把它分在了‘TF7’类,这就说明编目人员只看书名没有看内容。”在外借室,张老师发现了图书虽有排架但不够科学和错架乱架的现象,他就把工作人员请到身边,认真亲切地给予指导。他还以现场培训的形式,向我们展示了怎样为读者主动服务。张老师说:“外借服务是图书馆的重要窗口,要尽可能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需求。如果本馆没有读者想要的书,就推荐相关图书或去其他馆协调,让读者抱希望而来,能满意而归。”在外借室,张老师对我们一行人说:“在发达国家,图书馆员在社会中是一份被公众视为高级学者、专家所从事的高尚职业。虽然目前我国的图书馆员还达不到这种层次,但也正因为这个落差,我国图书馆事业才有更多需要改进的地方,才有更多的研究工作要做。这对于一个真正有志向有抱负的图书馆人来说,也是一件好事。”

会议期间,张老师还为到会的全体会员做了一次学术报告。

这次学术报告,一是讲了职业道德教育方面的内容。他说,图书馆工作人员首先要热爱图书馆事业。图书馆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是多方面的,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思想道德素质。热爱图书馆事业,尽职尽责为读者服务,是图书馆工作人员职业道德的核心。张老师强调:“可以这样说,没有读者,图书馆就没有存在的必要,没有读者来图书馆借书、查阅资料,图书馆工作人员就没有实现自身价值的对象。图书馆工作人员职业道德的全部内容,基本都体现在‘服务’这两个字上了。因此,我们只有把工作做好了,才能得到读者的承认,才能得到社会的承认。”

二是谈了加强图书馆服务方式变革方面的内容。张老师指出,图书馆在除了做好传统的基础服务工作,即为读者提供图书流通外借、阅览服务外,还应积极、主动地培养读者的信息素质,以充分发挥公共图书馆的社会职能。张老师还介绍了当时省内其他先进的兄弟馆开展的藏、借、阅合一的全开放的服务模式,张老师提到的这些学术观点及新颖、前沿的理论实践,让我们耳目一新,既让我们了解到了图书馆界最新的发展动向,又让我们看到了我国图书馆事业必将更加兴旺发达的希望。最后,张老师从如何选题、查阅资料、组织篇章结构及文体规范格式等方面向大家说明了“怎样才能写好学术论文”的问题。张老师的学术报告受到了大家的欢迎,他的谆谆教诲激励了我们每一位图书馆人。

会议结束后我们安排专车送张老师去阿坝草原和九寨沟参观,张老师却婉言谢绝了,他说单位有事情,以后有机会再去。阿坝草原是世界上最美的水草地,九寨沟是著名的童话世界,我想在眼下不管是中国人还是外国人都纷纷前往参观旅游,而张老师在这黄金时节来到我们阿坝州出差为了赶回去工作也不去那里看一看,我不由得无比感慨且心生敬仰之情。是啊,张老师是尊者,又是智者;他是朴素的,又是高尚的。他淡泊名利、甘于清贫、乐于奉献,执着于图书馆事业的精神值得我们所有图书馆人学习!

阿坝州图书馆学会成立后,由于工作关系,我见到张老师的机会就多了,每次见到他,他都给以我关怀和鼓励。更让我高兴的是,1992年4月,张老师还带我去南京参加了中国图书馆学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这是我第一次参加中国图书馆学会全国代表大会。他让我认识了国内著名的图书馆学家吴慰慈、辛希孟、谭祥金等。

在从南京返回的客轮上,张老师给我讲述了他工作中的一些有趣之事。至今我印象比较深的是他古为今用宋真宗赵恒的《劝学诗》的事,原诗中有“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有女颜如玉,书中车马多如簇”这四句,张老师给改了一句“书中自有灵丹药”,这样就成了:

书中自有黄金屋,

书中自有千钟粟,

书中有女颜如玉,

书中自有灵丹药。

张老师结合他所负责的工作内容作了新的诠释。他说第一句指的是四川省图书馆学会搞文献资源开发,将有关化学书上介绍的新型涂料推荐给三家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试生产,结果获得成功,农村集体组织赚了钱。第二句是指四川省图书馆学会编印了二十多种农副业科技资料在农村发行,让这些科学知识转化成了生产力,使农民增加了收入的实际作法,确实起到了“书中自有千钟粟”的效果。第三句毫无疑问的是指看书学习,可以提高人的精神境界,提高人的思想品质,提高人的美学素养。第四句指的是养生保健方面。

我虽然后来又参加了在昆明召开的第六次中国图书馆学会全国代表大会,也先后去过北京、上海、内蒙古呼和浩特、吉林长春参加中国图书馆学会、中国民族图书馆召开的有关图书馆业务工作方面的会议,甚至还参加了第62届国际图联大会,但是我认为张老师带我参加的这次会议是我从事图书馆工作以来最令人难忘的一次会议。

张老师出生于1929年12月,1949年6月参加工作。1951年秋,他在隆昌县从事土改试点工作,当时隆昌县属于川南区。土改结束,适逢西南师范学院(今西南大学)兴办图书馆博物馆专业,让八个行政区(川东、川西、川南、川北、西康、云南、贵州、重庆)各选送四人去接受图书馆博物馆专业教育。张老师是川南区选派去的。张老师从小爱看书,进入西南师范学院图书馆博物馆专业后,他很快喜欢上了图书馆专业这门学科,在学习过程中不仅掌握了扎实的专业知识,而且养成了勤于思考的习惯。从学校毕业后张老师被分配到四川省图书馆工作,用现在的话说算是“科班”出身的专业干部了。从踏进图书馆大门那一天起,张老师就认真工作,无怨无悔,并且感到其乐无穷。

作为我国当代的图书馆学家、文献分类学家,从20世纪50年代起,张老师就致力于图书分类原则及方法的研究。1957年,张老师写了一篇文章,叫《论编制图书与分类的基本原则》。这篇文章发表后的1960年,他应邀去北京参加了编制新分类法的第一次研讨会。1972年,张老师作为编委继续去北京参加中图法编制工作。1975年,《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第一版正式出版,并于1985年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他是获奖者之一。《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一、二、三版,张老师都是编委,他也是西南地区仅有的一位《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编委。1987年国家恢复职称评聘,他就被特批为研究员,1992年,他又获得了******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

张老师在新中国成立后的几十年时间里,毅然选择了一项平凡的、默默无闻的职业,他将全部心血凝聚在浩瀚的书山学海中,把全部精力投入到了图书馆读者服务和人才培养工作上。离休后,虽然不在图书馆岗位上了,可是他的心却一刻也没有离开他所热爱的图书馆,他时刻关心着图书馆事业的发展。

曾经荣获“中国科学院优秀研究生导师”称号的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研究员白国应说“张德芳是我国的图书馆学家、文献分类学家。”“张德芳提出的文献分类思想是很丰富的,而且都是原则的。不仅有理论上的意义,更有实际应用的价值。他提出的观点对当时国内分类法的编制产生了较大的影响。”白国应在他的文章《张德芳的文献分类思想》一文中探讨了张德芳老师从事文献分类研究和教学活动中的文献分类思想。

内江市图书馆馆长、副研究馆员朱明泉在回顾张德芳老师从事图书馆事业所做的巨大贡献时说:“张老师曾兼任过四川省中心图书馆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四川省图书馆学会秘书长、理事、常务理事、副理事长,中国图书馆学会第三届理事,第一、二、三、四届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编委、顾问,四川省社会科学联合会理事、巴蜀文化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国际文化交流中心四川分会理事等职。他德才兼备、正直宽厚,一生酷爱图书馆事业,有强烈的事业心和甘于清苦的奉献精神。张德芳老师对图书馆这个领域的干部成长呕心沥血,培养了大批图书馆学者,事业学问、道德文章皆堪称图书馆年轻一代的楷模。张老师又是一位面容慈祥,和蔼可亲,对人充满爱心的长者。他就像关心他的儿女一样关心爱护我们这些基层的图书馆工作者。”朱明泉在他发表的标题为《我一生尊敬的一位师长》的文章中还专门写了张老师对四川省图书馆事业的贡献和他致力于图书馆教育和人才培养的情况。

巴中市图书馆原副馆长、副研究馆员彭德泉说:“张德芳老师是我国著名的图书馆学家,是我们这一代人的恩师和领路人,也是一位快乐慈祥的老人。他的乐观亲切,谦逊和礼贤下士,让你渴望与他相处,与他相处是那么愉快和有收益。也许在一般人眼里,张老师只是一位普通的研究员,一位平凡的图书馆学专家。然而,在他的身上闪耀着珍珠般的光芒。”彭德泉在他发表的《饱尝创业苦不了书缘情—一位老图书馆人抹不掉的记忆》的文章中称张德芳先生是他进入图书馆领域并终身报效图书馆事业的“启蒙老师”。

汶川县图书馆馆长、副研究馆员陈红丽说:“我本不是学图书馆专业的,但是听了张老师的课后,对图书馆工作产生了兴趣,并深深地爱上了图书馆工作。张老师学识渊博,讲课思维敏捷、条理清楚,语言优美、引人入胜。张老师以德高望重享誉四川乃至全国图书馆界,他的敬业精神,正直人品和对青年后辈的爱护,是永远值得我们学习的”。

光阴似箭,不知不觉我已年逾半百。十二年前,我由阿坝州图书馆调到了四川省图书馆工作,我和张老师成了邻居。张老师很健谈,平常见面少不了聊天。他不仅关心我的工作,也关心我的家人。他知道我的长女喜欢美术后就把他自己收藏的两本素描方面的书赠送给了我女儿,他还叫我支持女儿报考美术院校。我的次子与张老师的两个孙子年龄相当,又都是好朋友。张老师每次见到我的儿子都要鼓励他好好学习。张老师的一个孙子高中毕业后考入警官学院,另一个孙子考入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而我的次子在新加坡国立大学学习期间又被交流到德国学习。这真是一种缘分。

张德芳老师一生的作为,实乃令世人钦佩。当我以晚辈的视角回望张德芳老师低调朴素的图书馆人生时,心中充溢着的唯有感动与敬仰。在庆祝四川省图书馆百岁之时,我特撰此文作为美好的回忆,以表达我对张德芳老师的敬意。我诚挚地祝愿张德芳老师和他的夫人邓盛莲老师健康长寿,安享幸福晚年。并以此来激励今天的年轻图书馆人向前辈学习,为图书馆事业多做贡献。

四川省图书馆副研究馆员